..续本文上一页="center">异方故非一,无方丝毫无,
一无多亦无,有无无亦无。
诸如瓶子之类的色法也具有不同的方位、瓶口、颜色等许多部分,因而一体并不真实,此理由是成立的,因为不可分割为不同方向的色法丝毫也不存在。如此无情色法一个微尘也有地等八尘,像不相应的一个生也有生生等八个部分,诸如眼识一个识也是观待十大地法等诸多部分而安立的,除此之外根本不存在一体成立及本体成立。
如果说:多体是实有的。
驳:并非如此,因为能组成多体的“实一”不存在之故,一不存在,也就无有多,无有多,也就不存在一。以色法为例,一切所知如果以离一多因寻觅,则根本得不到真实的一与多。
如果说:色法实空自性是存在的。
驳:色法自性不存在,色法无自性实空也就无有成实性可言,因为这两者是观待而安立的缘故,原本无有而执著为有的见解完全颠倒。《三摩地王经》云:“无边一切皆非生,当知有实与无实,一切凡愚随心转,百俱胝世受痛苦。”
若坏或对治,有亦可变无,
有者非有故,坏治何改变?
是故依涅槃,不成灭世间。
如果问,由于一切法自性超离有无二者的体性,一切有实法是自然灭亡还是像瓶子以锤而摧毁等一样是以对治而使自性存在变成不存在的?
对此加以观察,从一开始有实法自性就存在,这在名言中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认为自性存在的有实法又怎么会自然坏灭或以对治摧毁而变成不存在呢?绝不会变成。《中论》云:“若法实有性,后则不应无,性有异相,是事终不然。”正因为这样,依靠获得涅槃不会使原本自性存在的世间轮回重新灭尽,因为本来自性不曾存在,所以是为无增无减的法性。
丑四、佛不说世间有边之原因:
世间有边耶?问时佛默然,
如是诸深法,非器前不说,
故诸智者晓,佛陀为遍知。
当宣说轮涅二者自性不成立时,他宗将六十二种恶见归为十四边,而向佛陀提问:我与世间有边吗?当他们这样发问时,佛陀默默不语而住。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法自性无生,不能授记差别事人无我的差别法具不具有边等,由于照见他们不能堪为宣说无我等法门的法器,于是才没有授记,原因是:以蕴的迷乱作为根本,经久串习所生而自以为是地将它称为我,它成为爱的本体而由爱的力量推动的“众生”,如果没有长期修习耽著此的对治法,那么很难以打破这种耽著。正由于此极其深奥之法暂时在非法器众生前没有宣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诸位聪明的智者就能知晓由于现量照见所有应说与不应说的缘故大能仁佛陀为遍知。佛陀并不是不了知,因为佛陀已为他众详细宣说了万法的真如。如颂云:“诸法恒常体性空,所有佛子灭实法,一切世间皆空性,单空外道所假立……”
辛三(广说决定胜之摄义)分三:一、甚深法乃佛所说;二、于此畏惧之过患;三、教诫国王亦应通达深义。
壬一、甚深法乃佛所说:
如是定胜法,深无执无住,
此乃见一切,圆满佛所说。
这样的决定胜法,难以通达、深不可测、对任何边全然无有执著,无有自性成立之安住或所依,如果通达了如是道理并进一步修习,则可获得三乘之果,此道是照见一切的圆满正等觉在《三摩地王经》等中宣说的。声闻、缘觉的见解也归属在其中。《三摩地王经》中云:“若知无边一切法,彼等人众恒安乐,于法非法无分别,一切以心戏论分……”
壬二、于此畏惧之过患:
惧此无住法,众生欣乐住,
未越有与无,凡愚徒遭损。
怖畏非畏处,自损亦殃他。
对于以相执如何耽著也无住之此法心怀畏惧的众生,由于无始以来耽著我的力量所致,欣乐贪执无而现为有的自性成立之安住,执著本来实有以及前有后无,以致于未能越过常断之见,沉湎其中,对缘起离边之义全然不知的愚者们必将以颠倒执著而遭受祸殃,就像抓住黑蛇身体的中央一般。再者,惧怕本不该惧怕之处甚深义的这些愚夫,如果阐明是自性空性实相之义,则认为是遮破现相的断见而妄加诽谤,倘若开示万法的本性中不成立善恶,结果有些人就认为只要修行真如就可以,而弃业果于不顾。并且,对他众也如是宣扬,而将所有愚昧之辈领入邪道,结果不能获得任何善趣与解脱,因此,既是自我损毁也殃及他人。静命论师的《中观庄严论自释》中说:“捕杀鸟类等,只是杀害了对自他利益微不足道的有限生命,而舍弃空性,则已经损害了遣除一切众生无明黑暗之灯的法身因,因此,诸智者对此当小心谨慎。”
壬三(教诫国王亦应通达深义)分三:一、教诫若证深义则无损恼;二、认清深义;三、宣说二无我。
癸一、教诫若证深义则无损恼:
国王尽已能,避殃如此行。
为王汝不恼,如实依教说,
出世间法理,不依二真性。
作者教诫道:“国王啊,尽己所能避免颠倒受持空性的这些祸殃之因殃及自他的方便即是这样的,如果了达空性缘起之义,就会明白现空无违。如果不了达,现空之间就成了相互排斥。如若是缘起,则务必要承认自身成立为空性。因为自性成立与缘起相违,所以依因而生果等名言的安立丝毫也不合乎道理,认识到这一点后,通达二谛仅是以名称而安立,应当如此而行。”因此,为了国王你不遭祸殃,而今依照如实的理证和可信的教证为你宣说:出世间甚深法理,即是了义经中所说的不依于二边的真谛。《慧海请问经》中云:“智者通达缘起法,于诸边见皆不依,了知具因有缘法,无因无缘法非有。”这一教证前文中也引用过。
癸二、认清深义:
超越罪与福,具有深解义,
怖畏无住处,自他未品味。
成为轮回之因的罪恶与福德法实际不成立,因而超越了罪与福、甚深经典中全面解释阐明的大义,外道他宗与自宗内道的声闻决定钝根种姓、畏惧不该怖畏之处的学人们不能如理了知、未能品味到的深义,应当为你讲解。
癸三(宣说二无我)分二:一、讲解人无我;二、讲解法无我。
子一(讲解人无我)分二:一、六界不能堪当人我;二、以五相观察破人我自性成立。
丑一、六界不能堪当人我:
士夫非地水,非火风虚空,
非识非一切,此外士为何?
士六界聚故,非为真实有,
如是一一界,聚故真性非。
世间或轮回即大种及大种所造的色蕴,心与心所聚合本体的受蕴等,将这些耽著为男人女人。然而,如果对此分析,则无真实性可言。也就是说,仅仅依于六界聚集而假立以外,六界聚集体、每一界及其不同本体的任何法都不能充当士夫。士夫本身不是肉——地界,也不是血——水界,又不是暖——火界,同样不是气——风界与虚空孔隙,不是明知之识,这就说明六界中每一界都不是补特伽罗,否则一个人我成为多种的缘故。“非一切”六界聚合体不是人我,因为除了每一界以外不成立聚合。在每一界与聚集二者以外,士夫到底是什么呢?与一切界无有他体之法,因为安立的因不存在,不可得。在此,关于所谓的人我是对蕴相续假立的释词,《教王经》中云:“人为何是五蕴续,因即业惑充满已,有漏果蕴彼之我。”因此,所谓的士夫,就是依赖六界聚集而假立的缘故,如果寻觅假立之义,则不成真实。如同观察人我一样,每一界都是依赖微尘多分聚合而假立的缘故,它及它的本体在真实性中不成立。这里所谓的士夫是由业和烦恼牵引而能投生到他世,因为此年龄与命根相联而生存,所以由命或养、意为主导而生,结果“我”的名称有力生或意生等不同的十二种,只要以七相车理否定了一,一切别类也就不攻自破。
丑二、以五相观察破人我自性成立:
蕴非我无彼,蕴我非互依,
非如火薪融,是故何有我?
如果说我派声称:尽管假立之因一切界不存在,但我是存在的。
这种说法不合理,如果像上面那样经过一番寻觅,我蕴不存在五种相,(一)蕴与人我不是一体,因为会招致我是无常、众多、忆念生世不合情理等过失。(二)我也不是像盘中有枣一样依于蕴,蕴也不是这样依赖我,因为这两者以可现不可得因能予以遮破。(三)也并不是蕴不存在而我随意可得,因为如此一来,二者就成了毫不相干的他体,由此具有我不存在而有生灭之蕴法相可得的过失,如云:“设若蕴外法,成无法体相。”(四)我蕴二者也不是像水乳交融般浑然一体,因为所谓的所近取和能近取不成各自分开。或者说,(五)我与蕴二者也…
《中观宝鬘论广释 第一品 别说因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