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因果明镜论》讲记 四▪P3

  ..续本文上一页说,你做善事的时候,就是不怕别人看,不怕别人发现,不怕别人说,做善业的当下越多人看见越好。为什么?你心安理得。知道这件事情对人对己都有好处,所以你做起来自然而然就冠冕堂皇的。会不会害怕别人发现呢?不害怕。但是做恶业的当下,你看我们当下是诚惶诚恐,“被人发现怎么办呢?”老要避开别人。为什么?你知道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你知道人家看见也不好。所以,你的心里面其实在那一刻,我们自性的觉性在发生功用没有?在发生功用。那一刻你造作恶业的心态,其实已经在暴露了。但是我们自己感受到没有?没有感受到。当你没有感受到,把当下的觉性迈开以后,慢慢觉性就蒙上一层灰尘了,我们自性的觉悟能力就会一点一点地减弱。当我们的觉性在一点一点地减弱的时候,是不是恶业的力量?也是恶业的力量。久而久之,今天没有报,明天没有报,别得意太早,要报得早的话,仅仅是轻的果报。要是报应到后面来,结果不知道多重。有的时候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就像银行一样,你今天贷了十万块钱,是有利息的。今天没有催你,明天没有催你,“估计不用还利息了吧!”今天存在这样的侥幸,于是别人不催你,你也不还。一年,一年,这样的利息,利滚利,利滚利,有多少?它要早点催,你还能还得起,要是再隔二三十年催你,一算,还不起了。那时候就只有上吊,就只有跳楼,就只有自杀。没办法了,绝望了。所以,我们要把这样的业果关系想清楚。恶业没有成熟,绝对不会自动消失。

  反过来也是这样,我们往昔付出的善根,所积累的福德资粮,如果没有被邪见、嗔心等等摧毁,也必将次第来成熟果报。欢乐的果报,毕竟到来。所以,我们今天安安心心地去付出善业,安安心心地去积累资粮,尽量对治邪见,尽量对治嗔心。不要让嗔恨心、邪见摧毁我们的善业。然后,把恶业尽量对治。时间因缘到了,自然而然就成熟,就会结果,快乐的果报就会到来。所以,在修行过程当中,我们说但闻耕耘,莫问收获。在因地里面下种下对了,你不要老担心它没有结果。它一定会有结果。这是业果的五种规律。

  五种规律我们总结一下。哪五种呢?第一个是什么?自作自受。一定要知道别人造的业你会不会享受?很艰难。自因自果,自作自受。第二个是苦乐原则。我们的苦,我们的快乐来自于什么地方?苦来自于什么地方?恶业。我们一切的快乐,一切的福报来自于什么地方?来自于善业。可不可能从善业当中出生苦果?又可不可能从恶业当中出生快乐?不可能。所以说一定要把因果原则知道。第三个原则就是因微果著。你今天付出一点善业,也许将来结果的时候就不可思议的大;同样的,你要投入一点点恶业,不要轻视它,也许将来多生累世都要受制于这一念恶业,因微果著。第四个原则是什么?未作不遇。不是你造作的业,你能不能够遇上?遇不上。所以,我们现在所遇上的,一定是自己曾经造下的业。第五个方面是已作不失。你已经造作了这样的业,无缘无故地它会不会平白消失?不会的。不管是善业还是恶业,它都不会平白无故地消失。所以,要把这五个方面的因果原则多思维,反反复复地思维。思维一年、两年、十年,天天都思维它几座。一天二六时中,经常思维,每一天至少六座法。好好地思维这些道理,自然而然,这些因果观念慢慢就深入到我们内心里面。如果说没有因果观念,我们要想修行,基础就没有。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修行往往就是头重脚轻,一切修行都落实不了。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这个基础不扎牢。所以,要好好地培补这样的因果正见。

  第三节,我们既然看到了业果的原则有这五个方面,那么究竟什么是业的根本呢?我们认识了业以后,要认识业的根本在哪里。今天很多人就不进一步去想业的根本在哪里。很多人他也很容易推脱,学习不进去,打坐打瞌睡,散乱心重,乃至自己爱做恶业,等等一切,他今天也知道有一个因果关系。但是,很抽象,很笼统。他说:“师父,我是业障!是业障碍了我!”一下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业了以后,他就不再进一步去观察业是谁造的。他就把它放在那了。好像找了一个借口,“这就是业所造作的,一切都是业惹的祸,和我没有关系。”这个观念对不对?这个观念又错了。所以,进一步要能够理清业的根源在哪里。

  所以第三节,我们说心是业之源。心,就是造作善恶业的根本。一切唯心所造,唯心所显。都是心,如是思维,它才能够如是造作;如是造作,它才有如是的影响,如是的结果。所以,进一步要能够明了心才是业的根本,心才是业的根源。

  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万行之源;第二个,是祸福之根。我们先来看万行之源。心是万行之源。也就是我们行动,不管你是善的行动,还是恶的行动。我们从生至死,只要有生命存在,基本上都在造作。你不造作的时候有多少?几乎没有,乃至于梦里面我们都在造作。所以说,一切的行为是从哪里来的呢?也就是从思想,从虚妄分别等等而来。所以心是万行之源。我们每个人所造的业不外乎有身体上造作的业,语言上说话所造作的业,乃至于思想活动所造下的业。它就有身口意这三个方面的业。从身口意三个方面来说,比如你说什么话,你看一看根本的是什么。心里面这样想,嘴里面就这样说。所以,心里面不这样想的话,嘴里能说得出吗?说不出来。所以,身口二业一切的行为又都是受着一念分别心的驱使去造作这样的业。离开了现前的一念心,身体和嘴巴就像无情的东西一样,怎么会有行住坐卧、开言吐语这些活动呢?没有。身体要做什么,要动,要向什么地方去,都是我们内心在致使它。如果说你的心是安安静静的,我们这个身体也安安静静;如果你的心不老实,你的身体也不老实。你看心里起一个嗔恨心,对着镜子你看自己的容貌都变化了,热血都沸腾了,冲上面部了,脸红筋涨,人家一看这个人就要发作了。为什么这样的思想它能够引起身体的反应呢?思想能够支配大脑,思想能够支配身体,乃至思想能够支配物质。世间上一切的色法,都是受心识的支配。我们这个身体,如果说失去了思想的支配,就相当于一具死尸。所以,要有思想支配的时候,这一具尸就活动起来了。所以要知道身口二业,是受我们心念支配的。所以身体和嘴巴是造业的工具,一种器具,而意识才是造业的作者。就像樵夫用斧头砍柴,我们一般只会说是樵夫砍柴,会不会说是刀砍柴?不会说刀砍柴。因为刀是樵夫的工具,所以只能说是樵夫砍柴。像我们今天骂了人,有的人说:“你怎么骂我呀?”他就扇自己的嘴巴,“都是这个嘴巴惹的祸,你看我已经惩罚它了,你不要怪它了。”其实非常善巧地就给自己开脱了。这还是你的心所造作的。所以要知道根本。

  身口意三业,意识为主。一个人饿了想填饱肚子充饥,就会想方设法去购买食物,把米淘洗干净,生火,烹炒,最后做好了自己来享用。其间所作的身口行为都由这充饥饱腹的动机所驱使。它会发生一系列的行为,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无不是起意动念之后才行动的。我们想去买菜,于是立即起身出门;想要吃新鲜蔬菜,就到菜市场去买新鲜蔬菜;想去菜市场,就循着路线走去了;为了省钱,又舞动三寸不烂之舌与卖菜的讨价还价。这个谁教你呢?没人教你就会了。就像这样,整个过程中有数不清的动机指挥着身体和嘴巴进行着数不清的行动。一个人的行动是如此,一个群体的活动也不例外。比如一个公司全体员工都有获取利润的相同动机。我们这个公司效益好了,到过年分红就多一点。于是,随时随地就拿这个狗骨头来兜大家:公司效益好了,我就给你们多发点工资,多发点奖金。公司的员工被这个理念蛊惑着,于是大家都很卖命。所以这是相同的动机。上至公司总裁制定决策、安排事宜,中间各个部门各施其职,或者搞技术开发,或者经营推销,或者在后勤供给,下至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受着这个共同心愿的推动而运行。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的业就是个体业的综合。我们内江市委市政府要打造内江,于是市委市政府有一个心愿,全市人民都动起来了。然后,落实到街道,落实到每一家居民,落实到每一个人。说内江要创卫生城市了,接着就忙起来了。街道不忙,区委书记要检查,所以街道书记他就忙了。你要不忙,就要撤你的职,没有办法。街道上一忙起来,各个居民委员会就开始忙起来了。居民委员会一忙起来,每一家每一户都动起来了。所以,社会的业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个体的业的综合。共业,也是我们大家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的,大家都这样造作,就形成了共业。包括今天要印一本经,我们说要印一部《法华经》,我的钱不够,于是我出十块;你的钱不够,你出十块。大家就集合起这样的钱来印一部《法华经》,这个是不是我们的共业呢?这个共业包不包括我们每个人的造作呢?把经书印做出来以后,经书在世间上流通,给众生带来智慧,给众生带来福德因缘,这样的因果我们每个人都沾光,每个人都有份。你今天听经闻法,或者像我们修建寺庙,像弘扬佛法,每一个人都献计献策,都把自己的一份精力奉献出来,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来造作共同的善业。到将来,有福德因缘的时候,大家才有福。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将来你就会看到,那时候我们就在一起修行了。所以说,今天才会聚到一起来。所以说,这样的因缘非常难能可贵。

  既然身口意是由心驱动,所以人心实际上就是世界的轴心。每一个国家都想做世界的轴心国。怎么样才能做到轴心国?只有你能够把整个人类的心,把思想能够统一了,文化能够统一了,你有这样的魄力,于是你才能够成为世界的轴心国。如果不然,你说拿一把枪,“你听不听?不听我就打你!”你能不能够成为轴心国?不能够,随时都有被颠覆的危险。你有枪,…

《《因果明镜论》讲记 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