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智慧品略释(隆莲法师 译颂)▪P2

  ..续本文上一页空性(胜义无生、无老等)是自性涅槃,又承许惑业所生的生老等是轮回。对于此观点,经部师诤曰:“如果一切法(胜义无生、无老等)是自性涅槃,就应是涅槃。轮回既是自性空的胜义,或者说为自性涅槃,同时,又于生生死死的轮回世俗中流转不息,这样的话,轮回与涅槃就不再相违,若是如此,不仅有情,即便诸佛也会在生死中流转,那么,为了证得断尽轮回的解脱,诸位菩萨修学广大的佛子大行又有何益呢?”(此处的涅槃是客尘清净涅槃,与自性涅槃有着不同的意义。)

  答曰:“无明、行等惑业缘,如果未由修道的力量断除其相续,有情就要在轮回中流转,而且,幻咒与幻物等因缘若未断除,幻化的牛马亦无法遮止。但如果以修道的力量断除无明、行等惑业缘的相续,轮回不仅于胜义中不会发生,在世俗中亦不会发生。”

  己三、断唯识师之诤,分二:

  庚一、说出其观点;

  庚二、破其观点。

  初者:

  若时无有错乱心 谁能缘于彼幻事

  唯识师诤言:“一切法无实如幻,这时,能执持境的有境——错乱的心识亦是无谛实的,这样的话,执境的心识就成为没有的东西,那么,那些如幻的境,由什么心识去缘、去了知呢?由此,那些境也不会存在。” 

  庚二、破其观点,分二:

  辛一、出相同的诤论;

  辛二、破其答复。

  初者:

  若汝幻境无自性 尔时以何为所缘

  唯识师你若是认为,显现为外境的色等如所显现的那样存在的话,则应存在外境;若非如显现的那样而存在,则色等无谛实成就,由此在你宗义中色等应无谛实的自性,显现为外境的色等如幻之境不复存在,尔时,有境的心识以何为所缘的境呢?色等所缘境都没有呀!

  辛二、破其答复,分二:

  壬一、说出其观点;

  壬二、破其观点。

  初者:

  若言别有彼自性 彼相乃是心性者

  唯识师言:“色等法(的自性)非如显现的外境那种状态而存在,而有着另外的存在方式,色等行相皆是有境——心的自性。”

  壬二、破其观点,分二:

  癸一、无二的心识,谁亦不能见,以此而破;

  癸二、破其所答复的自证分。

  初者:

  若时心性即幻事 谁依何法而见之

  中观师问:“若此时,有境心的体性显现为如幻的色等境,那么,无境的心识,又是由哪种能观见自己的心来观见自己的呢?应没有能观见自己的心识。”

  癸二、破其所答复的自证分,分三:

  子一、依教破;

  子二、依理破;

  子三、破除能证成有自证分的理由;

  子四、破除认为假有的事物有谛实性的所依这种观点。

  初者:

  依世间怙佛亦言 心不能自见其心 

  如其虽有利剑锋 不能自割此亦尔

  对于中观师的所问:“彼时由何而见呢?”

  唯识师回答说:“心识有自证分(自我感受)与他证分(感受于他)二种。一切心识,是由感受自己的自证分以二现隐没的方式(无二现的方式)而证明。”

  中观师破曰:“此不合理。大慈大悲的世间怙主——佛世尊在《宝髻经》等中说,心识不能以二现隐没的方式见到自己。如剑锋虽利,不能自割,同样,心亦不能见自身。”

  如《宝髻经》中说:“若所缘是此,而心识异于此者,则有二分。那么,若所缘即是心识者,心识又是如何观见自己呢?犹如剑锋不能自割一般。” 

  又如《入楞伽经》中说:

  “如刀不自割  指亦不自指

  如心不自见  其事亦如是。”

  子二、依理破,分二:

  丑一、破喻;

  丑二、破义。

  初中分二:

  寅一、破灯喻;

  寅二、破琉璃喻。

  初者:

  答言此如灯炬明 亦能照明于自体 

  灯炬非是所照明 黑暗非由暗障故

  前宗唯识师又回答说:“之所以有自证分者,如灯炬能清楚地照明自体以及其它的东西一样,心识亦能观见自它两种事物。”

  中观师破曰:“这样的喻是不合适的,如灯炬不需要照明自身,如果一定需要的话,则有了黑暗需要障蔽自身的过失。以何原因黑暗不能障蔽自身呢?如果能的话,犹如瓶子被布蒙着,就无法看到瓶子般,黑暗应有被他人看不到的过失。”

  如《中论》中说:

  “若灯能自照  亦能照于彼

  暗亦应自暗  亦能暗于彼”

  寅二、破琉璃喻:

  如碧琉璃体自青 不待余法自青色 

  若待余法若不待 悉能观见亦犹是

  青色非即青为因 自体不作自体故

  (青色并不是以自身的青色为因而产生,因为自体不能生自体故,而需观待其它的因缘。) 

  前宗唯识师言:“如白色的琉璃放在青色的布上,从而显现为青色,就其自身而言,并非青色,这样的青色等需要依赖其它的因缘,方能现为青色。而碧色的吠琉璃的青色则是自体就有的青色,不需观待其它的因缘。同样,如色等某些事物需观待其它能执持自己的心识,而心识自己就能看到自己,故不需观待其它能看到自己的事物,这些情况我们大家都能见到,亦即这些情况都存在。”

  中观师破曰:“吠琉璃的青色不观待其它因缘而产生的比喻是不合理的,因为吠琉璃的青色并非不依赖其它的因缘而产生,那种青色亦非是自己造作出的青色自性,因为一切有为法皆须依赖其它的因缘而出生。”

  丑二、破义:

  若谓如灯性能照 识了知已作是说

  若谓心性自能显 谁能了知作是语 

  若时悉无能见者 若能照明若不能

  如诤石女儿美恶 徒劳词费定无义

  中观师曰:与灯体性相异的其它心识对于灯了知后,说出这样的话:“灯虽不能自照,但可照其它的事物。”那么,你所说的“心能自显”这样的话,又是由哪种心识了知后而作这样的话的呢?说这样的话是不合理的,因为若是体性异于此心识的其它心识了知,则心识成无穷过,若是自己了知自己,前面已破讫。

  若时,你那种“能自显的心识”,谁都看不见、不知道的话,也即是作为差别所依的那种心识根本不存在,如是一来,说它的特法是什么能照明或不能照明等差别,又有何意义可言?如谈论石女儿的容貌形色,说什么娇艳或丑陋,毫无意义,同样,如前所说“能照明或不能照明”的差别亦复如是。

  子三、破除能证成有自证分的理由,分三:

  丑一、无自证分亦能回忆的比喻;

  丑二、破其它证成有自证分的理由;

  丑三、破无自证分不能觉知它的言说。

  初者:

  若问倘心不自知 云何能念过去识

  与曾习境联属生 有念如鼠咬与毒

  唯识师言:“如果没有自证分,后来的回忆又是如何回忆起过去诸如执蓝眼识等心识的呢?应该不能回忆,因为没有了自证分。因此,由有后来的回忆之力,就可证成有一种能经验(领纳、感受)的心识,如执蓝眼识等。为什么这样说呢?当执蓝眼识经验蓝色之后,就有着“境”与“有境”的两种回忆,谓“过去看到过蓝色”。由执蓝眼识经验蓝色境的力量,才能回忆境(蓝色),由执蓝眼识自我经验的自证分之力,才能回忆有境(看到)。”

  中观自宗认为:“没有自证分,生起忆念的道理者:执蓝眼识经验其它的蓝色境后,由此若生起回忆“执蓝眼识”的忆念心识,并不需要经验有境,而由回忆境与有境相互联属的关系,“我以前曾看到过蓝色”,这样回忆执蓝眼识自身的忆念心识亦会自起。如在冬季,被老鼠咬着时,当时虽感受到被咬的痛苦,但没感受到中毒,后来当听到雷声时,毒性发作,生极大痛苦,这时才回忆起:当初被老鼠咬着时已中毒。 ”

  丑二、破其它证成有自证分的理由:  

  若时具足余诸缘 能见故自能显了

  修成眼药作用力 见宝藏瓶药不见

  唯识师言:“(得定后,)由作意净化情器世界,以成就他心通,具足如是其它的他心通诸缘,以神通之力,即使相隔多么遥远,亦能见到他人之心,对于与自己非常近的自心,自己更应能清楚地看到。如远方微细的色法都能看到的话,近处粗大的东西更应能看到。”

  中观师曰:“这是不周遍的(不一定的)。如以明咒修成的眼药,当把它涂在眼上时,由此作用,眼睛可以看到地下的大藏宝瓶,但却看不见涂在眼睛上的药物。”

  丑三、破无自证分不能觉知它的言说,分二:

  寅一、正说;

  寅二、破心外幻境不可说为它。

  初者:

  如是见闻觉知等 非是此中之所遮

  此唯遮执实分别 由彼能成苦因故

  唯识师言:“如果你宗没有自证分,(就没有忆念,就无法证明过去的经历),那么,感受境界乃至见闻等的名言亦将不复存在。”

  中观师答曰:“是这样的情况:眼见耳闻,意识的觉知等一切法,在此处并不是破其于名言上的存在。因为仅仅依彼见闻觉知等,并不能令生起轮回的痛苦,而且,阿罗汉的心续中亦有这些名言,以正理是不能破除的。若一定去破除,则有堕入断边的过失。此处要破的仅是痛苦的根本或因——妄执境与有境为谛实的执实分别。”(此处说明轮回的根本是实执,声缘亦有证得法无我。)

  寅二、破心外幻境不可说为它:

  由心幻出非异法 彼二非异亦莫执

  唯识师言:“这些无实如幻的色等诸事物并不异于内在的心识,又由于会有着“谁依何法而见之”等中所说的过失,所以亦不可执着彼二者完全一样,即不可执着二者是谛实成就的一体。”

  实有云何非异心 非异心应非实有  

  如是幻事非谛实 能见亦与所见等

  中观师曰:“色等诸事物若是谛实成就,则应如显现的那样实有,如是一来,色等诸事物既然显现为外境,则亦应如显现的那样实有,而又云何说不异于内在的心识呢?应是心外的东西。”

  唯识师复言:“心境非异体。”

  中观师曰:“执色的心,应不是实有的事物,因为你亦承认色等法虽显现为外境,但并不如显现的那样存在。犹如,如幻的色等事物虽非谛实有,但承许其于名言中是心的所缘境,为心所见,同样,能缘、能见的眼识等六聚心识亦应与所见(境)的体性相等,同是无谛实的。这样的话,跟随我们中观师的见地岂不是两全其…

《入行论智慧品略释(隆莲法师 译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