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七▪P2

  ..续本文上一页发心,我们即应该自己反思,反想改变一下,自己才能有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其实就是告别,就是新生。走在这条路上你是开始,但随时都可以是目的。如果你不明白,永远就路,永远在走,永远在盲修瞎练,如果你真的明白了,其实就是目的。但是这难明白,因为佛陀是彻底明白,菩萨是正在明白,我们想要明白,一直想要成佛,一直想要开悟,但是就没有做众生开悟的事情。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不打妄语真正学佛,就应该从恒顺众生开始,学佛容易呀,行起来难,念佛容易,修心难,都是难啊!很多人总是告诉别人念佛。

  下面的经文是:“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长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在此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以及与会大众诸佛菩萨说:善男子,所谓普皆回向,就是从最初的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这些所有的功德,我都做了,我都去实践了。那都有功德,肯定功德无量,把这些功德毫无保留都会回给法界众生,我都把他给出去,谁愿意干?谁都不愿意干,自私,心量不够,你有多大量,你就有多大福啊!为什么?因为没有心量,总会斤斤计较,消化不良啊!所以正是因为有这样大的心量能够把这些所有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才能成佛。不回向不行,回向不会让你功德减少,反而使你的功德更加增上。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做呢?当然如果动念不对,说为了占便宜才做的,那与回向还是不相应。因为你跟众生是一体,你才愿意把这些所有的功德,心甘情愿的给予他们,布施出去。

  希望这些功德都给予法界众生之后,愿意所有的法界众生都能够长得安乐,不再有病苦的缠绕,大家不要的病。但是现实的众生哪个没有病呢?不是身体病,就是精神有病,都有病,有一句话“走路不哼哼就算好人了。”这说明都是有病的,只是从表面上看,他好像没病,事实上病得很重,至少有八苦。想要行恶法,不得成就,因有此回向功德,众生想要持行恶法时完全不能成就,并且每一个众生所有的善业都能够因回向而速得成就。你修行得善法也能很顺利的成就,从而关闭一切诸恶趣门,你就永远不再堕三恶道。有这么多的好处。回向就是回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当然回头是扩展心量,就像“如意”,“如意”就是回头,所以才如意,不然的话,能如意么?不回头,撞得头破血流。回头是岸么。所以他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这样的。

  并且同时能够开示众生证入涅槃正路, 涅槃是我们的归宿,涅槃就是空性,我们达到与空性相应的一种结果,称涅槃。涅槃有差异,有大涅槃指佛,佛的涅槃与二乘是不一样的,但是都是在与空性相应的。只是相应的有浅有深而已。即使不能也不会失去人天正路。假使不能证入涅槃,还可以生人天善道。所以回向就有这样大的功德,能不回向么!原来我们回向的时候我们从来也没有想过有这样大的功德,这么多的好处,但愿今天我们明白了,明白了就要调整自己的想法,调节自己的观念,能够与回向的真实意去相应。

  下面的经文是:“若诸众生因其积聚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另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可见我们所学的回向是前面九种功德最后的结果。总结,这样总结是最圆满的。我们所有的佛事、所有的善业、所有念经等、所做的一切都要很好回向,认认真真的回向,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说,如果诸众生发动自己的身口意而造作恶业,最后受果报。如果众生因为贪嗔痴发动所积集的诸恶业,众生难免如此,有贪嗔痴发动自己的身口意,而造作恶业,最后受果报。如果众生因贪嗔痴发动所积集的恶业,并因此而感召极重的苦果,比如堕地狱,无间地狱,阿鼻地狱,铁围山,让人感觉恐怖异常,非常害怕,但是行善的人看得坦坦然然,而做坏事的人看了,他毛骨悚然,为什么?不一样,他知道自己没有做坏事,他会以此为警惕,有人说不是“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怎么会有地狱呢?有啊!因为我们的众生走不出那种假象,所以《维摩经》中讲“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意,意不亡。”没有我,没有造作,没有受者,三者了不可得,但是善恶之意,意不亡。那种幻化的情景还会展现出来,所以为什么要相信因果。相信因果,如是因,如是果,明白了如是因不去造,就不会得如是果。假使今天因为贪、嗔、痴所造的诸恶业,所感召的一切极重苦果现前了,怎么办,学习普贤菩萨“我都愿意替他们来承受。”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我有一个同学和我讲有一个佛教徒,老去骗人,总是去给别人看病,跳大神儿骗人,一次不小心,把腿弄断了,住进医院治疗,有一个非常相信他的熟人去看他,他对这人说“哎!我这是代你受过的……”这是骗人的。真正代众生承受,是众生都能够得解脱,人生是苦,究竟圆满,成就无上佛果菩提,希望那些受苦的众生,极苦的众生也希望他们转变观念,能够证得无上菩提,永远解脱。如果没有广大心,没有成佛的心,绝对不能代众生受苦。因为你的心量是实在的,你有分别心,你总是认为很吃亏,那你愿意做么?

  所以说一定要有广大心,一定要有成佛的心,一定要有大悲心,因为同众生一体了,你才能够代众生受苦,不然你不能发起这样的大心。凭什么?成佛呀!大心就会有大福,心量小还是轮回。代众生苦有七意。第一是悲心,第二是做增上缘,释迦牟尼佛雪山六年苦行啊!那是虐待自己吗?不是的,因为身体是假的,所以它可以苦行啊!破那种有实在的身见,因此他们沟渠那样的苦行,锻炼,身性的考验。所以有时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如释迦牟尼佛,访道寻师,苦行六年,也意味着他还没有寻找到一条究竟解脱的路,只有见了六天坐禅,夜睹明星悟道的时候,才得出一个结论,“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六天成就了,而那六年却没开悟,但想想看,若无此六年哪里有此六天,开悟的一刹那,是不会有的。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学佛事可以走弯路的,但这个弯路是什么?就是一种磨练和锻炼,没有这样的一个过程,你怎么可能成就啊!“不经一番寒彻骨,焉知梅花扑鼻香。”梅花是在冬天里开的,面对严寒的考验,才可能绽放出自己的芬芳,独特的芬芳,其他的花朵则不可以这样,也不能够如此。 第三点留惑润生,代苦能够了,但他不了,我们知道观音菩萨,他叫正法明如来,他已经成佛了,为什么他又来做菩萨呢?这叫留润惑生,留着一点点迷惑,然后来惑泽众生,为了众生自己不成佛,自己不以佛像来显现,以那种慈悲的菩萨像而出现,这是留惑惑生。能了我不了。 第四点杀恶众生代苦,当众生造极苦之业。如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的时候,因为有五百商人,有一个强盗要杀,释迦牟尼把这个强盗杀死了,代替救众生,免得众生堕落,免得他人堕落。我替你死。我自己堕落。有这样的想法。 第五种处恶趣代苦,如在往劫,在过去时,在一个国土天大旱,他变成一条大鱼用肉来布施给众生,那鱼非常大,全村子的人都得以维持生命,所以他处恶趣代众生受苦。 第六种纯真之愿代苦,发愿要为众生代苦。 第七是自他无疑故代苦,平等,他就是我,这里有一个问题,有缘的众生可以代,无缘的众生他自甘堕落,想代也代不了,有缘的你才能替代,可见菩萨也应该这样修学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我的这个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小向大,回邪向正的这个回向心不能穷尽。而且还能够念念得相续,绵绵不绝。还能够无有间断,甚至身语意业永远永远都没有疲厌,也没有厌烦,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普贤菩萨,学习普贤菩萨的普皆回向,哪怕有一点的功德,有一点的善业,都要与众生一同来分享,一同来分享。这是真的大公无私,时间上的大公无私是假名而已,活得很累,你只要有心就好,当然这也不是一种吝啬的借口,不要力不能及,自己能扛一百斤,却非要扛二百斤,自己累趴下了,这样对自己是没有益的。同时不时还要讲究力量的,比如说,你没有去西方极乐世界去,还先把房子布施出去,你没往生,你先暂时住着就好了,佛法原则上,大方向一定要正本清源,至于在细节上可以随缘,量力而行,但是心态要改变,心量要拓展,非常关键。

  下面的经文是:“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的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泥沙陀分亦不及一。”

  这是总结普贤菩萨行十大愿王的利益,总结有非常多的好处。使善财童子及其与会大众都要广泛的知道,普贤菩萨行十大愿王的利益,不然在娑婆世界的众生,有利益才做,没有好处不愿意做,因为这是对机,世间有句话“你给多少钱,我干多少活。”由此相似,没有利益我不干,这个很正常,所以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这就是作为菩萨摩诃萨的十种大愿。”

  如说修行才能具足圆满,说了是说了,你还得去做,…

《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