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心相印,无障碍,因为面临的问题都很接近。有一个学禅的神父,他小参的时候,跟我说,我现在最大的苦恼就是找我的人太多,特别忙,我没有时间自己打坐修行。我听了以后哈哈大笑,然后我说,我的问题跟你一样,挺有意思的。然后我就劝他,“多多保重吧!”他很忙,很多人找他,恰恰跟我一样,被很多人找。有很多人跟他倒苦水,倒垃圾,他要消化,要处理。
这是信仰,刚才我打的比喻,我们在人生路上总会产生一些垃圾,这些垃圾有时候倒出去了会污染环境,污染别人,你要是能在自己的心里把它消化掉,转化掉该多好呢!所以信仰就相当于垃圾处理厂,当烦恼生起的时候,我们自己消化它,不把它传递给第二个人。未来某一天,你们做了某一个单位的领导,做了一个公司的老板,做了一个单位的负责人的时候,所有那个单位的人的心理垃圾他们也会倒向你,然后你得有强大的垃圾处理厂,都把它变废为宝,这样多好啊!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种规律,就是我们终于找到倒垃圾的地方。我们的生活是这样,我们的心理上是不是这样呢?完全是这样的。真的,其实从一生下来就这样,你情绪和心理上都有垃圾你要往周围倒的,往往我们就把这些垃圾传播出去了。传播久了,就变成病毒了,然后给环境造成污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信仰、三皈依是个垃圾处理厂,变废为宝,可以转化我们的心理垃圾,有利于我们的心理环保,有利于我们生活的世界越来越清净。这是关于三皈依,非常罗嗦的讲了这么多。
关于五戒,是不是我也跟你们讲一讲,讲讲以后我们再说这个仪式。佛教,刚刚我说了它非常民主,我们读佛经,可以在那里还原释迦牟尼佛的人格。我是这么学佛的,我读佛经不光是看佛说了什么,我是努力的还原佛的人格特征,然后我就模仿。你看他对信徒讨论问题都是这样的呀,讨论问题,他有时候会说,你觉得这样对吗?你认为这样可以吗?佛的教育方式不是领导型的,是开放式的,商量的语气,所以在佛教这里,佛教育人都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说有一个女人,她的儿子死了,很小,她舍不得埋掉他,精神快失常了,她又不能接受。后来她去找佛,让佛把她的儿子救活,你们说佛会怎么反应啊?佛并没有说把手放在小孩头上摸摸摸……后来活了,没有。佛说,你到村子里去挨家挨户去找一家他们家没有死过人的,到他那里去讨点芥末回来我就有办法。后来这个女人就抱着儿子的尸体挨家挨户去问,说你家死过人吗?人家说最近没有,但以前死过,再问下一户:“你家死过人吗?”说:“死过。”她问了一遍,这个村子里没有哪一家没有死过人。她就明白了死亡是生命本来应该有的,有的人老年死,有的人从小死,有的人生病死,有的人寿终正寝。明白了她就回到佛那里,说我明白了。佛的教育就是这样,他没有说从上到下,简单地处理,没有。因此说三皈依是自觉自愿的,受五戒也是自觉自愿的,不勉强。而且五戒可以全部受,可以部分受,可以受一条、两条、三条、四条,你们看这是多么民主啊,非常民主!
五戒的内容,简单地讲,第一条不杀生,佛教的戒律非常严谨,就像行为科学,它可以分析,今天没有时间展开讲。比如不杀生,它会在行为环节上,做一种细的解剖,什么是不杀生啊?不是模模糊糊的。不杀生,第一所面对的是人;第二知道是人,因为有的时候面对的不知道是人,搞错了;第三就是有杀心,希望他死;第四用工具;第五,面前的人命断了。就是要这五个条件都具备,就是杀人,这是杀生的根本。
这五个条件有时候会有变化,比如面对的不是人是动物呢,那就轻了。在戒律里面叫做可悔,就轻。假如面对的是人,我以为是木头呢,用刀砍了一下,这叫误杀,这不构成杀生。我面对的是人,我没有杀心,比如医院的外科医生,知道这是人,然后还用了工具——(手术)刀啊,然后死了,他也知道是人,就是没有杀心。他是希望病人活,结果没办法,那也不构成。首要是不杀人,其次是不杀害动物,爱护生命,培养慈悲心。
第二不偷盗,首先偷盗面对的是财物,有主人的东西;第二个知道它有主人;第三个有盗心,这一点很重要;第四个让这个东西发生位移,位移是现在的词,在戒律里面是“离本处”,离开它原来的地方了。你说拿了别人的东西但没拿回家,在路上扔了,但是离开原位了,也算。还有人说我偷了,还到寺院里供养呢,千奇百怪,也是偷。你只要让它离开了原来的地方,你干什么不管,你说我是要做慈善,这个也不管,你还是偷。所以戒律非常严谨,非常有意思。可惜你们不能出家,你们要出家了,研究这个戒律非常有意思。现在说有主人的东西指什么?钱财啊,有价值的杯子,像衣服这些都是。当然现在社会上有新情况,当然电脑上的数据、密码,或者是一篇文章,一本书的冠名权,或者是一个产品的商标,都算。注意,在盗戒里面涉及到物的价值,物的价值依照出家人的戒律,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什么呢?当这个物的价值达到了国家的司法过问的价值就构成了严重的盗,比这个少的,那就是轻的。依照现在的法律规定,如果你偷东西达到了八百元,警察会来抓你。八百元以下,就是轻的,达到八百元,那就是重的,构成了根本的盗戒。不过盗的情况还有更复杂的,戒律里面也有讨论。有的人说我在美国不值八百元,拿到中国就值八百元了,就按美国的价值算,按照多的地方算。有的人说,我要把八百元分八次偷呢?全部是戒律里面讨论的问题,挺搞笑的吧。八百元八个人去偷呢?八个人都去偷,每个人都犯盗。不会把这个盗分成八分,最后平分了,就变轻了。
大家注意,在杀的戒律里面,自杀也属于犯杀戒,安乐死属于犯杀戒,所以要注意,特别是对父母,千万不要施行安乐死,这个是误区。盗里面,包括盗财物,还包括盗人,比如拐卖妇女儿童,比如盗牲口,也是。
盗的形态非常之多,比如说一块地,地我拿不走吧,但是我把地标移动了,这也是发生位移,也是盗;如果说我诈骗你,我跟你签协议,东西那没有移动啊,在签协议的那一刹那,签下来那就构成了盗;还有的时候,有一个人在水上放了个东西,你把它弄到水底下,就算盗;还有的是你们同屋有个人的衣服非常漂亮,你把它偷了,马上主人到了,又没敢偷,后来你把他衣服弄了个洞,或者弄了墨水,也算盗;但是你们在一个屋里面,关系很好,你把东西拿去用了没打招呼,算不算盗呢?也不算,作亲厚想。比如父母跟子女,师父跟徒弟,同学之间、朋友之间,觉得关系很好——亲厚想;还有的是关系很亲密,很厚道,还有的是他的东西我用一下,等一下我就还给他,暂用一下,这个也不算;还有的是我以为是别人丢的呢,我以为是被人不要的呢,作粪扫想,粪,垃圾就是粪,这都不算。这是第二条不偷盗。
第三个不邪淫。邪淫是指身体在性关系上的一种秩序。凡是和没有婚配关系的人发生两性关系就是邪淫。所以有的人说谈恋爱,亲吻这些算不算,不算。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现代社会中我发现没有结婚就住到一起,这是个不好的习惯,是个不很健康的习惯。邪淫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你不犯这一条,遵守好这一条,会让你的家庭生活稳定、清净,会减少很多麻烦。这个性关系紊乱,从社会学来讲,会对社会秩序造成很大的冲击。很多青少年犯罪跟这个也有关系,跟家庭、父母这方面无序有关;对个人来说,它也会影响个人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成就。人一生的个人成就打个比方讲有一种势能,一种动能,一种储蓄的能量,然后把它落实到事业上,社会地位啊,名誉啊等等。一个人如果在两性关系上混乱的话,就把那种人生的势能泻掉了,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在中国古代也有很多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有一本书叫《寿康宝鉴》,你们可以去看看。这个往往是现代人不理解的。认为就是生理的一个活动怎么就那么严重啊?这里有个故事,说过去有个人到京城去考官,他在路上的时候要住店,住上店之后就到街上去逛,街上有相面的,他过去一看,相面的说你能考上状元啊。后来回到酒店里,有一个女孩子,他就调戏那个女孩子,再后来上街,又碰见那个看相的,那人说:这回完了,你做了不应该做的事,这下状元考不上了。这事很奇怪,就是这么一件事对我们的人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当然也有许多有成就的人由于在这一点上非常有原则,而获得成就。因此现代的人要深深体会这一点,《寿康宝鉴》这本书好像流通处就有,希望你们买来看一下。
未来如果你们成家结婚,有了成就——注意啊,有一些人,有一些老板,他很有成就啊,他有钱之后心就花了,瞧不起原来的老婆了,然后就离婚了。很多人在发生这样的事情以后,他的事业突然就垮掉了,很奇怪。确实,其实一个人成就是多种因缘和合而成的,有的人认识不到,忘乎所以。所以这第三条戒,我觉得很重要,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如果你想你未来的家庭生活稳定幸福,你认真地持这条戒。
第四条叫不妄语。不妄语这条戒最严重的是在修行上不诚实。比如说我没有神通说我有神通。我不是圣人说我是圣人,佛教很重视这个,这叫大妄语。其实这相当于什么呢?这相当于现在社会所讨论的在信仰上误导别人,这个罪很大,像李洪志这样的,他说他的能量比佛要高很多倍啊。就是这些,佛教很重视这些。我曾经也有疑问,为什么这么重视这个呀?你说为了钱财,为了名誉去骗别人比这个修行上的诚实还轻一点,我也不理解。后来我也体会,因为在修行上不诚实,对别人造成误导,它会葬送别人的慧命。那些信仰邪教的人很可怜,他们自焚,他们自杀,在社会上跟周围的人群不和谐,他们精神封闭,心的封闭。我们就懂了,哇,在信仰上误导别人多么严重。大妄语就是这个意思,其他的就是小妄语了。
第五,不饮…
《信仰的力量与三皈五戒》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