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九章 十个结

  第廿九章 十个结

  

  「阎浮车问舍利佛:『所谓束缚者,云何为缚?』」什幺叫束缚呢?也就是心灵的囚牢,舍利佛就回答:「缚者,有四缚,谓贪欲缚、瞋恚缚、戒进取缚、我见缚」「戒取缚」就是戒禁取。如果你有欲贪,对自己来讲,就是一种束缚。你贪的越多、抓的越多,你的束缚就越多,瞋恚、戒禁取也都是。

  什幺叫做「结」呢?「缚」是束缚,「结」就是打结,内心碰到境界,没有归○、没有消化,内心里面不断在酝酿、在挣扎,或是在贪婪、或在抓取,你的内心就是在打结。所谓「结」,就是我们的内心在打结了。「结」有九种,「爱结、恚结、慢结、无明结、见结(各种错误的见解、知见)、他取结、疑结、嫉结、悭吝结」。「他取结」就是你的心没办法做到八风不动,别人的一些言语,别人的一些动作,别人的一些批评,很容易就把你抓走。你自以为现在的修行、境界很高,可以入红尘而不受污染,结果人家批评你,什幺八风吹不动?结果一屁就把你打过江了。很容易就被一些境界把你取走、抓走,就是「他取结」,因为我们的身见还很强,还很在乎我相,还很在乎别人的评论。

  并不是说修行人就变得很皮,都不在乎别人了,一个真的解脱者,他是有很强的内观、反照能力,他做什幺事情,是凭着良心、理性去做,不会去伤害别人。当下他该做什幺工作,他会去做;至于说别人的批评、别人的评论,对他来讲,有则改之、无则勉之,别人讲我的缺点、我怎幺样,我有、就改进,没有、就自我勉励,不会把这些批评、评论或是攻击,然后放在心上,在那里酝酿、在那里难过,甚至想要报复,内心里面不会打种种结,纵然有在打一些结,也很快能够解开、能够消化。自己没办法解开,就一直在打结、打结,就会变成心有千千结,什幺时候才能够打得开?!

  修行不是越抓越多、越修越厉害,越修越厉害,是打越多的结。所以,修行解脱道是把内心的结一发现,就解开、解开、解开,越解开一个结,你就越放松、解脱。解脱就是把我们内心的结缚,一一的看到,解开、打开,不是去消除外面的不可意境界,想去消除外面的不可意境界,不可能、也做不到,或是说不愿去面对现实,然后幻想式的要到一个理想的国度里面去,你的心结没有打开,就算你不满意台湾,移民到美国去,还是一样。心境不改、心不净,佛土不会净;心能清静、佛土就会清净。所以,修行重点都是要回来打开我们种种结缚的。

  「所谓使者?云何为使?」以前乡下都有牛,牠被穿鼻孔之后,农夫就能够牵着你向东,你就要跟着向东;牵着你向西,你就要跟着向西。马也是一样,被套上之后,再来就是要听着他的指挥。所谓「使」,就是你跟境界打结,贪爱、染着之后,境界会牵引你向东或是向西。举例来讲,假如你生了一个很可爱的宝贝,只生一个而已,是你的掌上明珠,或是你家中的宝贝,你非常疼爱他、喜欢他,于是你跟他的关系,你都抓得很紧,小孩子在家里,他走到哪里,你的心就会跟着他到哪里,你怕他跌倒、怕他受伤。渐渐长大之后呢?他出去只要还没有回来,你的心就没办法真的安宁,你的心一直牵绊着他,就算到你年纪比较大,他已经是结婚了,或是男的就是娶媳妇了,女的就算嫁出去之后,你的心还是一直牵挂着她:嫁得不知好不好?生活不知过得如何?婆婆妈妈的心,还是一直放不下,你的结要打多久呢?

  所以,只要你一直很在乎一样境界,你抓X,就会被X所束缚,其他的都可以套进去。这种种结缚,你就是要去照见到,你所有的牵挂、所有的苦、所有的烦恼、所有的不安,慢慢回来检视我们自己,都是我们内心在抓取、在打结,如果你能够去看到这些,你会一一的解开。如此上班、工作,会不会变成消极、不在乎?不一样喔!你消极、不在乎,变成不尽责,没有尽心尽力去做,该做、你没有去做,你的良心还是不会安啦!所以,我们要把修行溶入日常生活里面,一样!该做的、我们去做,反正该做的,我照样去做,至于其他的抓取方面,我不会去抓取,作所该做,就是「使」的意思,「使」就是使弄,就是被它牵着走。看你愈在乎什幺样的境界,包括人、事、物,境界就会使弄着你,它会牵着你的心,让你的心没办法安止下来。

  一般众生遇到顺境,就会去贪;遇到逆境、就会瞋。当你在贪的时候,就想要越抓越多,就会越想去抓。然后逆境呢?就会想要抗拒;顺境就去贪、去抓,然后就会进一步继续无止境的去追。遇到逆境呢?你会瞋,然后会去抗拒,无止尽的去逃,再来呢?你想要的,又会常常觉得欲贪、欲望无穷无尽。所以,你又觉得:要的、追又追不到,永远都觉得钱不够。要追的、追不到,要逃的、又逃不了,我们人生常常不断地追、不断地逃,一直追想要的,一直要逃避不想要的,于是不断的追、不断的逃,你的心没办法静下来,就会产生苦啊!就是众生在苦海世界的情况。顺、逆方面,是依着每一个人的自我,你的好恶、你的喜好,你就归入是顺境;你所不想要的,就归入逆境。每一个人的顺境、逆境,每一个人所要的跟所不要的,都不一样。

  所以,你是按照你所要的,「自我」去把它划分出来,就划分出你想要的,还有你不想要的,于是就在一个世界里面追得好苦,逃、也逃得好苦。我们今天就是要去看到这些,从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跳脱出来,你要追啊!要逃啊!都是我们内心里面在打结,我们内心里面都在打结啦!你能够看到这些,就能够一一的断除。因此,什幺叫做清凉呢?「清凉者,五下分结尽」包括「五下分结」这些结能够尽。你在追或是在逃?你的内心是紧的、还是松的?你的内心都是紧的,内心紧的情况,就是一个苦,没办法很悠闲,没办法很放松,没办法很自在。所谓「清凉」,就是能够放松、能够自在,你能够放得下,包括这一种追啦!逃啦!这些都没有。并不是说消极悲观,你该做的、要去做、该做的,你会去做。

  一个解脱者会大慈大悲,跟众生广结善缘的,但是我在跟众生广结善缘的当下,没有追名、没有逐利,也不去逃避各种境界,别人的恶意批评、攻击,也无所谓;讲所该讲的,也不必去逃什幺,但是也不去追名逐利,因此不会患得、不会患失。

  【法义分享】「缚」:就是束缚、綑绑。「结」就是用绳索綑绑又打结。「使」:如同牛被穿鼻孔之后,使唤向东就得向东,使唤向西就得向西。「结、缚、使」都是束缚,綑绑、拘禁、不自由的意思,但不要以为是别人在束缚、綑绑你,如果你责怪别人,就永远没完没了。如果怪别人,修行就是要去修理别人。所以,常常有些夫妻会讲:「我先生就是不修行啦!我才会这幺苦啊!他对我这幺不好,都是因为他不修行啊!」我们都是希望别人修行,或是想说修行之后,回去要好好修理他,回去后要好好扭转他。事实上,你去要求别人,那没完没了!一个人除非你能够改变自己,不然你不可能改变别人。

  「结、缚、使」都是来自于自己的贪爱、抓取。因为无明所盖、贪爱所系,以至于颠倒梦想而作茧自缚。所以,真正的解脱道就是回来看到苦的根本原因,在于自我的抓取以及颠倒梦想,从中醒过来、解脱自在。事实上,我们所需要的钱不是很多,我们不是要去搞大建设、要花很多钱,做这些大概几十万是需要,本来是预估五十万,如果要做比较精良,可能也要上百万,没关系!我们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这样,这是十方来护持、反馈十方。

  (第二节)在【四部阿含】里面,讲述完整「十个结」的比较少,讲述「五下分结」的占比较多;「五上分结」也有讲,但是完整一起讲的比较少。《长阿含》有讲到「五下分结」跟「五上分结」,《杂阿含》也是有讲到「五上分结」,但是《杂阿含》是讲有关于「漏尽」方面的,它没有具体把「五上分结」,单独跟「五下分结」结合起来。但是在南传,对「五下分结」跟「五上分结」是有整篇的,都有介绍「五下分结」、「五上分结」是什幺,你要断「五下分结」、「五上分结」,需要透过什幺样的方法,这里就有选出几经、几节,让大家来看一下。【相应部】里面有关于这十个结,我们看第三节。

  (第三节)「五下分结」就是身见结、疑惑、戒禁取、贪欲、瞋恚,断这「五下分结」,要实修「八正道」。「五上分结」就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慢、掉举、无明,「断此五种上分结,应修习八支圣道」你要断这些,一样要修习八正道,讲的都很简单,「八正道」把名称贴上去,你要断这些结就是修八正道,我也会讲,问题是你怎幺样真正去做到?我们一个一个解开。先讲「五下分结」,「五上分结」在第卅一章会讲。【法义分享】「身见结」就是不知此色身是由地、水、火、风所形成,不知是由因缘所形成,因而起了颠倒妄想,以为此身就是我、我的,身外的就是非我、异我、我所。有一个主体、有一个主,就会把「客」对立出来了。

  「疑结」就是怀疑有智慧的人(如佛陀、阿罗汉)所开示的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怀疑有解脱者,怀疑有解脱的可能。健康的「疑」,是存疑、求证的疑,不疑不悟,小疑小悟,大疑大悟,求真求证的「疑」是很好、需要的,但这里所讲的「疑结」,是一种不信任感,对别人的不信任,对法的不信任,再来对自己没有信心,是此「疑结」所要破除的。比如我们以前在乡下出生、成长,乡下小孩都是东奔西跑,左邻右舍都在串门子,整个村庄没有特别去设个地方,来照顾小孩或是看护小孩,大家都是一起玩。以前没有听过绑票,反正大人忙于下田工作,没有人担心小孩子会被绑票。但是今天呢?小孩子处处都需要人照顾,而且现在很多都在教育小孩子对陌生人要小心,不要轻易接触陌生人,遇到陌生人问路或讲怎幺样,你们要不理不睬。

  因为社会发生一些不好的现象,于是大…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九章 十个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