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三章 出入息念▪P4

  ..续本文上一页、专注在数目上面,结果却看不到呼吸的法。

  事实上,每一呼一吸,都是在告诉你法。不是用眼睛看,如果用眼睛常常看它,你的眼睛会变成斗鸡眼,是用你的觉知。你的觉知放在这里,至于眼睛方面是要闭眼或是睁开,或是半闭都可以,都没关系!觉得越能够自然放松,就把你的觉知放在这里。再来,「随」就是说呼吸的全程。当我们呼吸从鼻腔进来,然后到胸部、腹部到丹田,整个胸部会扩大,然后丹田会涨起来,从上到下,然后在呼气的时候,又从下到上,这整个全程都知道。

  不容易喔!不要以为简单,因为我们的心数不到几下,就跑掉了!所以就是要慢慢练习。当它吸气进来、呼气出去,这一个全程都能够清楚知道,如果能够清楚连续十个,已经不错了,然后慢慢再加长,心里就能够宁静下来,这是全程的一个意思。此处所谓的「全身」还是属于「有为法」、「世间定」的「全身」,以我个人所体会到的全身,就是由点、线、面、空间,第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是在鼻孔、人中附近也可以,或是鼻腔内也可以,就是一个「点」。

  有的人习惯把注意力放在这里,如果有的人觉得放在这方面,修起来不舒服,可以转移放在丹田、肚脐,亦即丹田的地方,因为不管是在睡觉,它还是一样会随着呼吸的起伏,它都有在动,所以你要觉察丹田的起伏也可以,它一样会随着吸气它就起、呼气它就伏。以我个人而言,放在丹田是比较顺畅、比较舒服。如果你常放在人中方面,有的人是能够适应在这里,以我个人这样走过来,因为气血变成好像往上集中,它会比较往上集中的情况,有时候反而比较会不顺畅。除非没有掌握到放松的要领,很用力、很紧,不然没有那种不适合,你只是把注意力放松在这上面,这样觉察它自然的进出,从一个「点」慢慢觉知到呼吸的全程,丹田上下起伏。

  第二个阶段就是要扩展到全身,把注意力慢慢扩展开来,放到你的全身,因为当你盘腿的时候,你把注意力扩展到全身,慢慢去感觉到,不要用意念去引导,只要保持明觉,就会发现你的全身是会随着呼吸、吸气,身体就好像气球充气一样,它会膨胀。当呼气的时候,它会像气球消气,吸气、呼气,它会有一个韵律,有一个脉动,所以你要先去觉察到。我们再配合法上面的体会,这样就可以见到法。

  但是,不可以意念引导,都是以很厉害的「自我」在操控它,「我」一定要撤掉,才能够看到自自然然的法。最初可以从鼻孔这里开始,因为一下子就放到丹田,有时候注意力很容易放松掉,可以从鼻孔这一点开始,几次之后,移到丹田这里,然后再扩展到把你的觉知放到全身,把全身看成一个丹田,因为丹田的起伏比较明显,全身的起伏比较微细,当你的觉察力提升,就可以把它扩展开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这样就很容易掌握到呼吸的放松,以及怎幺样进入「止观双运」。

  这一点要能够掌握、体会、实修到,再来就可以「止观双运」。当你在打坐,本来最初是从附近的一点,再扩展到比较大范围的丹田,再慢慢扩大把觉察力放到全身。第一开始要知道现在是呼是吸、是长是短,你要清楚觉知到。再来,就是要觉知到丹田是自然的起伏,当你最不造作、在睡觉时,都是自然的起伏,宇宙的收缩、膨胀与宇宙的流体,本来就是很自然在脉动,它是一个流体,我们的身体跟宇宙都是自然在流动,但是我们的觉察力太粗糙,没有去觉知到它。

  现在要放下种种的阻碍、种种的造作,然后心静下来去看到。事实上,你的身体每一个当下,它都在膨胀、收缩,随着吸气扩大,随着呼气再缩小,一呼一吸,我们身体里面的地、水、火、风,都是在变异变化。如果你不太容易立即去觉知到全身,因为丹田的起伏很明显,可以从这里比较明显的地方,然后慢慢扩大,再来放松到全身。

  也可以把你的注意力,不一定说要放在哪里,你可以去觉知到某部分,它都一样是在收缩膨胀。再来是呼吸的脉动,然后再去体会到心跳,我们身体里面的脉动,呼吸的频律一般是一分钟16次左右,但是心跳是一分钟72次,我们身体里面的这些肌肉、血管,它都是随着心跳的脉动在脉动,又更微细。所以,如果你的觉知力更好或是越来越提升,也可以觉知到你全身上下,都是跟着心跳的脉动在脉动,也就是我们全身里面,就像海洋的波浪,它都在脉动、脉动、脉动,……。

  所以,丹田是比较初步,因为是越来越微细、越来越深入,而丹田算是比较粗的,当你的觉知力越提升之时,要觉知到越微细的,从丹田再觉知到全身的呼吸、呼吸的频率。但是,因为呼吸是明显在收缩膨胀,事实上你会觉察到呼吸的频率好像是另外心脏的频率。你的觉察力一样,它是一体的,也一样可以觉察到。如果你不容易觉察这些,看你要放在哪一部份都可以,最重要是能够去看到你的身心,它的每一个剎那都是一直在脉动,每一个脉动就像长江后浪推前浪,每一个脉动就是一个生灭,每一个脉动就是一个生灭。

  最重要是体会到我们的身心就是一个流体,它本身就是一个无常法则,一直在流动、剎那生灭变异。以后我们要再更进一步去体会到我们的身心,跟整个大自然的密不可分关系,从点、线、面、全身,然后还要再放大到整个虚空。

  最重要就是要放松,不要去操控它。事实上,所谓的呼吸停止,但是微细的身体脉动、心跳还是有啊!我们讲说如如然轮动,肌肉微细的脉动,一样都有,慢慢这些步骤纯熟之后,再来要把整个注意力扩展到整个虚空,就是内身、内受、内心、内法,再扩展到外身、外受,外心、外法。现在先从点、线这样开始,扩展到全身的觉知,你能够觉察得出来,这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方面你能够体会到,就可以掌握到呼吸的要领,以后点、线建立起来了,才能扩展到面跟空间。

  在觉知的当下,还需不需要去注意你的呼吸呢?这等于说是一心能够两用吗?如果能够很自然的觉察,你就觉察;如果不能够,就只要注意你比较能够清楚感受到的自然生灭脉动,最重要就是要去体会无常生灭变异,只要你会应用,处处都可以体会到「无常法印」,。前面这些都只是方便的前导而已,重要是心静下来,去观、去体会呼吸的一呼一吸、心脏的脉动,都是自自然然在生灭变化,都不是「我」所能够掌控的,要进一步先体悟「无常」,然后再去体悟「无我」,事实上「无常」就是一个流体,一直在生灭变化,我们的呼吸、我们的心跳,就是海洋的波浪,一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一浪一直的过、一直的过。

  所以,我们全程的生命,事实上都是每个剎那一直流动、一直变异,要去体会到每一个剎那生灭变异,这是非常重要的。你要身心放松,因为无常生灭变异,只有在当下这一剎那,你才能够体会到。当你能够慢慢进入,回到当下这一剎那去体会,就可以进入到言语道断的世界,因为就只有当下这一剎那在生灭变化,当你体会到剎那的变异,然后它这一点会不会停下来?不会停下来的,它会一直跳,一直在跳、在动,一直在流动变化。

  因此,只有每一个当下剎那而已,当你体会到这里,然后讲说现在体会到什幺,当你在透过你的思惟、透过你的想象,透过你的语言出来,当你要说什幺的时候,它又已经流走了,当下那一秒、那一剎那已经流走了。所以,当你落入语言、文字思惟,你跟当下现在的频率已经错开了。如果你真正进入实证,实际体悟「无常」,你是言语道断,都是心领神会、全然的放松,只要你还有抓取、还有造作、还有想象、还有作意,都还活在「自我」的意念、「自我」的意识里面。「自我」的意识跟当下在生灭变化法则的频率,是没办法衔接上来的。

  唯有在一开始练习之时,就把「自我」操控、「自我」意识放下,也就是一开始就要练习「无我」了,你就要放下啦!这样才能够体证到「无常生」灭变化的流体,它都是每一个剎那在生灭变化。所以,当你慢慢用功到比较深度之时,就可以去体会看看,当你起心动念去想其他事情,你当下在脉动的那一点就流走了,你就没有坐在上面这一点。所以,我们整个的修行,是要你慢慢回到每一个当下,要坐在无常剎那生灭变化的那一点上,这个很重要、也很深。

  有的人认为念头跟念头之间,如果把它切断,它就是一个「空」出来?其实那都是你脑海中的「空」而已。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打坐到没有念头之时,你就可以契入?其实那是「世间法」里面的定,都是见到「我」所要的世界而已,不是这样啦!实相就是呈现在大家的眼前,真理实相都是呈现在每一剎那。修「出入息念」是进入定静的一个手段,当达到定静的时候,就去觉知你内心或是外在的生灭现象。

  修出入息念是一种进入定静的手段。当你在觉知的当下,需不需要再去觉知你的出入息呢?如果你能够觉知到比较微细的,没有觉知出入息,没关系!等于说你能够注意到更微细的,没有去觉知粗的方面,没关系!我们本来觉知的「无常」都还很粗,范围都还很大。看到一个人老、病、死,我们说「无常」;看到一个人发生车祸死亡,说「无常」,此「无常」都还是很粗。我们现在要把「无常」慢慢缩短、缩短,从原来几年的那种「无常」,然后缩短到在几天里面,哇!它起很大变化,然后再慢慢从几分钟就去体会「无常」,再把间隔距离慢慢缩短,缩短到每一分、每一秒,再进入到每一个剎那。

  「世间定」与「出世间定」的区别?就像两个人从六点开始打坐,这里是到八点,整个宇宙、整个时空的流变,是一直在生灭变化。如果是「世间法」的定,着重在专注一点的定,都还锁住在一个所缘,定在一个所缘上面,等于它的时空就是定在这里。但是真正「出世间法」的定,是全然的放松、没有抓取,没有固定在哪一个点上面,它是跟着整个的法在脉动,跟着整个法流在脉动。

  无常法流都只有显现当下这一秒…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三章 出入息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