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三章 三法印

  第十三章 三法印

  

  很多人都知道「三法印」这个名词、名相,但是现在来看这里经文所讲的,有什幺不一样的地方?「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这里告诉我们:无常、苦、无我,要好好进入深观、深入去体悟,这样才叫做真正的真实正观。所谓修行,不是说在那里参一个问题,参一个话头或是参一个公案,在那里一直参,参到最后说我开悟了、我突破了。

  如果你的突破能够真正了悟「无常、苦、无我」三法印,这样是可以;如果你参了那些公案,还是没有让你真正彻证无常法印,以及更重要的,没有让你真正体证到「无我」,那些的参,只是让你心摄下来,更深入去找问题、去「观」而已,它只是一个过程,不是说这样就到达了,我们要知道下一步怎幺样再继续深入。无常、无我,是实相、是真理,遍身心内外,一切都是无常、无我,众生若对无常、无我,不能如实深观就会背道而驰,就会与大自然的运行法则抗争,苦于是产生。苦谛,它是来自于你不了解大自然的运行法则、背道而驰。

  (第二节)「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我所」无常是实相真理,这里所讲的「色」,它只是一个代表,「五阴」也就是我们的身心,而且又是要推论到其他的六界--地、水、火、风、空、识,还有内六根、外六尘、内六入处,还有根、尘、识,这些全部都包括在内。我们身体的这些色身,包括我们的心理,都是因缘聚合之后而生,这就是缘起,它的元素、它的原因,本身就是无常生灭变化,它组合起来的这些色身,怎幺会是恒常不变呢?所以,由变动不羁的原因、元素,所组合起来的成品,也必然是缘生缘灭。

  无常、无我是实相真理,是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受、想、行、识都是无常,也就是我们整个心理,整个感觉、觉受,它都是无常生灭变化,「识」也是无常,「识」是因缘而生,产生了「识」,这里面要慢慢去体会,很多人又在:这是第几识、那是第几识,要去抓第几识,要去找出第几识,不然就是换另外一个名词,要找出自性,要找出不生不灭的佛性……。佛陀一直告诉我们「无我」、「无我」的实相真理,这个「我」是缘生缘灭,它都是一直剎那变化,但是我们偏偏一直要去找一个永恒不变的「我」,「无我」是「无我」啦!但是我们要去找一个「真我」出来,我们要去找一个永恒不变的「自性」出来,因此印老就把这些解析出来说:你如果没有深入法义的闻思基础,很容易落入「真常唯心」,跟佛陀所讲的「无我」法印背道而驰而不知道,因为这个很深,大家要慢慢深入就可以体证到。

  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体悟「无常」,第一个要贯彻无常法印之后,再来要体悟到无我法印,这些都是实相的存在,你不了解、背道而驰才会有苦,苦就是这样产生。如果真正体证、体悟到「无我」,就会更深一层去体悟「无我所」,现在大家慢慢闻、思、修,当「无常」体悟越来越具体,「无我」也会体会越深,包括你的身心柔软,都是「我」已经慢慢在软化了,本来这个「我」硬梆梆的,现在开始柔软、柔软,因此身心的柔软,都已经渐渐慢慢去体悟「无我」,慢慢去体证「无我」,但还不是真正做到「无我」,只是这一个过程,你一分的体悟「无我」,你那个「我所」、抓取,所谓「我所」就是我所抓的那个「我所」,你就会体会到「无我」,你就可以体会到自己本身都作不了主,你怎幺又能够去主宰别人呢?!所以,对那个「我所」的抓取,就会越来越放松;本来放不下的,你也渐渐能够放下。

  能够进一步体悟「无我所」,能够真正身心柔软,你对别人的主宰、对别人的掌控、对别人的抓取,就会渐渐放下、柔软,会尊重、尊重,一方面比较会随顺因缘,本来的「自我」的意识很强、要主宰,认为「我」的意思就是这样,要照「我」的意思去做,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但是当你慢慢体会无常、无我,一方面你会尊重对方,一方面你会随顺缘起,但是处理的过程,你也不会说做事情就是打迷糊仗、含含糊糊,又不是这样,那是没有智慧啊!那是不知道缘起。

  【法义分享】不明实相,一抗拒无常,苦就产生。能如实正观宇宙人生的实相、法则,就会厌离往昔愚痴的抓取与贪爱,不抓取、不贪爱、不叫流水逆流而上以符合己意、不与无常法则抗争,「苦」就消失而解脱自在。你本来都一直要叫流水逆流而上,我这里是写的比较明显,让大家去体会啦!你们要慢慢去体会,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是想要去改变无常的法流,都是想去改变无常的法印,事实已经发生,我们偏偏不愿意接受事实,想要叫流水逆流而上,但是偏偏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天不从人愿。事实上,不是老天在跟你作对,而是你不愿意接受无常的法流、流动变化,你就是有你的「要」,有你的「不要」,你想要去掌控、想去主宰、想去改变。

  所以,有的人就想「好!我修得神通广大,就可以去扭转,就可以去做一些神通啦!奇迹啊!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如果是这样,佛陀神通这幺广大,他的祖国怎幺会灭亡?佛陀这幺神通广大,他怎幺可以让他父亲死掉?佛陀这幺神通广大,他自己怎幺可以离开这个世间?所以,这个都是告诉我们,佛陀就是了悟无常的真理实相,也告诉众生你的苦就是来自于你不明了,然后就是要跟无常法流对抗,这样苦就会产生。

  (第三节)「阐陀语诸比丘:『我已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阐陀复言:『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见是名见法?』」人家告诉他说:你这样不对啦!他第二遍还是这样讲,第三遍也是这样讲,这里有讲到「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

  【法义分享】「无常、苦、无我」这是处在苦海中的三法印,这是此岸众生通用的法则。「无常、无我、涅槃寂静」这是宇宙人生的实相、是永恒存在的真理。这是究竟解脱者所契入的实相世界、亦称彼岸的世界。注意这二个法印,有什幺不同?一个是无常、苦、无我,这是处在苦海中的众生的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寂静,这是解脱者的世界,里面就是他了悟实相之后,不再背道而驰,不再逆流而上,于是苦谛、苦消失了,出离了苦海,因此处在涅槃寂静。涅槃寂静是代表极乐世界、解脱的世界,不是一个人坐在那里,像木头人一样不会动,才叫做涅槃寂静,不是这样!而是代表一个心境,一种安乐、安祥、柔软,没有苦的世界,了悟实相、了悟真理,远离颠倒梦想。

  很多修行人,阐陀所反应出来的心态,是归纳在第三点,很多修行人、很多学佛者,虽然知道「无常」,也很会宣说「无常」,但是内心深处却是很怕「无常」;虽然很会宣说「无我」,但内心深处却很怕「无我」,虽然很会谈「空」,包括涅槃寂静都是;虽然很会谈「空」,但内心深处却很怕「空」,主要都是深层的「自我」、我慢在作祟,那个「自我」抓得很紧,很怕「无我」、很怕消失,这方面要闻、思、修、证,不断慢慢深入,才能够去体悟到像阐陀比丘,他所提到的问题,这是非常切实、也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的修行人,很认真在修、在修,但是却没有如实回来面对自己,因此他很认真在修,但却是落入在「世间法」里面在修,而不知道。

  阐陀比丘是有要走向「出世间法」,但是他却是在「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之间挣扎,这已经很微细了,不是在欲界与色界抓取而已,已经是进入到深层的「自我」生死存亡。阐陀比丘就说:理论上我可以了解啊!我可以知道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无常,我都知道啊!他体悟到无常法印,但是「无我」方面,却是理论上他可以接受,理论上他可以知道,然而他看到他的内心里面却是在抗拒,他看到他内心里面,「自我」还是一直要在抓,要在抗拒无常、怕无常,这是他有如实认真而如实回来反观自己,才会这样讲。你不要以为说:我没有这回事啊!我没有这问题啊!证到初果的人,还没办法去看到内心里面在抗拒「无我」,这是已经有证果以上的人,继续又如实回来看到内心在拉扯,他想跳进去、但是又怕,就认为说如果说「无我」,谁来证果?谁来见法?谁来体悟呢?

  他的这些心态,都是代表很多众生、学佛者,很深的心理问题。什幺叫做「我」?「我」要成立的几个条件?以前讲过了,在此就不再重复讲,这里是让大家知道什幺叫做「三法印」?苦海中的众生,「三法印」就是无常、苦、无我,众生只要还没有解脱,苦都存在着,只是你有没有回来如实回来面对自己而已?你是在逃避呢?在麻醉呢?一般众生是这样,那个苦是存在的,但是都设法逃避、设法麻醉,让自己看不到那些苦,让自己不去接触那些苦。但是,佛陀知道说我这样再怎幺做,我都逃避不了的。不管我逃到哪里,那个苦、不安,永恒都存在着。

  所谓「中道」是你要看到味、患,你要看到正、反面,然后才会有一个客观、超然的智慧,叫做「中道」,实相是你要看到「无常」,看到「无我」,你要看到「苦」,你要看到集、灭,你要看到味、也要看到患。实相是你要面面都要去看到,叫做实相观,能够看到正、反面,能够看到味与患,才会有超然的智慧出来,才不会成为境界的奴隶,才叫做「中道」的智慧。

  (第四节)这是从向初果、证初果、二果、三果,到四果阿罗汉的整个心历路程。「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圣法印及见清净。』」佛陀就说:好!我现在要跟你们讲「圣法印及见清净。谛听!善思!」…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三章 三法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