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八章 五阴▪P16

  ..续本文上一页因为这些对你们的解脱生死无关,我不想讲啊!然而我真正想讲的,跟你们的习性、认知,有很大差距时,你们不喜欢听,你说是我不慈悲、还是你很不成熟?所以,就是这样的因缘,于是阿罗汉又被扣上重重的帽子,认为他们是自了汉、只为自己,完全不是这回事。

  (第廿二节)「有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身作证具足住」「七处善」就是色、集、灭、道、味、患、离。「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什幺叫做「色」?什幺叫做「集」?「爱喜是名色集」「名」与「色」要分开,一个人就是喜贪、贪爱,「色」慢慢在酝酿、在聚集,就是「集」。「爱喜灭是名色灭」把「灭」圈出来,「正念、正定,是名色灭道迹」把「道」圈出来,就是修八正道,就能够走上解脱道。「谓色因缘生喜乐,是名色味」把「味」圈出来,「味」就是你吃起来,觉得很舒服、很喜欢,能够让你产生喜乐,这样才会去贪味、贪着。「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把「患」圈出来。

  我们有时候讲「味、患、离」,这里就有解释什幺叫做味、患、离?什幺叫做色、集、灭、道?「患」就是因为你抓取什幺,你一贪爱什幺,希望永远符合你的意思,偏偏天不从人愿,因为事实上就是无常法则在变化,你偏偏要它「常」,是不可能啦!所以,色无常、苦、变化,因为它会不断的变异,就是你所抓来的后患隐藏在里面,你有看到吗?「是名色患」。「谓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把「离」圈出来,这里讲的七种义,前面有讲「七善处」就是色、集、灭、道、味、患、离,七个要清楚分辨出来,这里刚好有很简短的定义,因此一件事情要去看到它的缘起,也能够看到它的缘灭,能够看到它的正面,也能够看到它的反面,能够看到它的「味」,也要能够看到它的「患」。

  「若于空闲、树下、露地,观察阴、界、入」三种观义就是阴、界、入--五阴、六界、六入处,当然包括六根、六尘。事实上,不管从身心内外一切现象界,从最小到最大,你都可以去求证、去考验,看它是不是一定无常剎那生灭变易,能不能去找出推翻无常法印的,如果你可以找出推翻无常法印的,那幺无常法则就可以推翻掉,因为佛陀、以及发现以前的智者、解脱者,他们所体悟到的实相就是如此。现代的科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都是在证明佛陀这些智者,所体证的「无常法印」的真实,当大家真正体证到无常之后,再深一步在历缘对境中,去看到我是、我能、我慢。

  「五阴」这一章,算是满重要的重点,是整个法义相当重要的核心,所有的修行到最后,包括从最初、以及到最后,都要来深观、体证到这方面,尤其是十个结后面五个结的「我慢」与「无明」,要断除这些,一定要去深观「五阴」方面,所以不要小看这些经文好像不是很重要,错了!这是非常、非常重要,你要解脱生死、了悟生死大事,这些一定要慢慢去消化,因为当你以后实修实证最深层核心,就是回来体证到这些,才能够真正断深层的我慢。

  第廿三节这里讲的,什幺叫做「取」?「佛告比丘:云何取故生着?」这一段是「取」,贪爱就会黏着,后面是不贪爱、不取着,如果一个人贪爱,「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一般颠倒梦想的众生在面对各种境界时,都是去看到我、我所、异我(我所),都是认为「这个是我、我的」然后「相在,来见色是我、我所而取」你只是看到表相,没有去看到深层的实相,变成在颠倒梦想、错误的抓取。当你抓取了之后,「取已」,因为你抓取、执取,「彼色若变、若异,心亦随转」前面你是看到「味」而抓取,后面「患」就出来了,因为它一定会变化,现在恋爱时是甜甜蜜蜜,认为彼此都是彼此的知心,大家心心相印、很好,希望永浴爱河、天长地久、永不变心,但要只要事实的存在,它一定会变化、变化、变化。

  所以「取已,彼色若变、若异,心就随着转」如果你一直抓住说「你是我的先生,你就应该怎幺样、应该怎幺样,你怎幺可以变?!……」或是说「妳是我的太太,妳就是应该怎幺样、应该怎幺样,妳怎幺可以变?!……」然后当他变的时候,你就会跟着痛苦,记得!所有的苦是来自于你的抓取,然后欲望投射上去,但是当无常在变化时,你不能够接受它、不能够承认它,你在跟事实、无常法印在对抗,那就是苦啊!于是你的心就会被境界牵着走。

  「心亦随转;心随转已,亦生取着、摄受心住」「摄受心住」你的心被境界束缚住。这里的「摄受」,不是收摄六根的摄受,「亦生取着、摄受心住」你的心、你的注意,全都黏着在境界里面,被境界绑住了。「摄受心住故」因为你的心被境界束缚住了,「则生恐怖、障碍、心乱,以取着故」你的心就会成为境界的奴隶。

  现在整理出一个公式,假设E就是你所抓取、执取或是贪爱,就是执取某种,依、X你就会怎幺样呢?就被X牵着走。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公式,因为很重要,这个X是一个变量,就是一个函数,它只是一个代表,因为你依X、抓取什幺,就会被什幺所牵着走,你把它套进去检验、去检查看看,你很依赖、很依靠你的老公,就会被你的老公牵着鼻子走。你对你的太太很迷恋、很依赖,你的太太的一举一动,她的脾气、她的心情,就会大大的影响你,你很关爱、很疼爱你的小孩子,你的小孩子有没有回来,他的课业好不好,他的身体好不好,他就深深的影响你的内心能不能宁静。

  这是一个函数,这是一个变量,去把它套用Y,也是其中一种,它只是一个变量、一个代表,你慢慢去体会看是不是这样。如果你很着迷、很崇拜一个大师,就会被这位大师把你牵着走,大家慢慢去体会、慢慢去看。

  「云何名不取着?多闻圣弟子于色不见我、异我」一个有智慧的人,不管什幺样的境界里面,都能够去看到「无我」、无我所、不相在,「于色不见我、我所而取」不会去黏着、不会去贪爱、不会去颠倒梦想,「不见我、我所而取已」不会执取、抓取。「彼色若变、若异,心不随转」不管「色」怎幺变异,他不会随着转。举例来讲,如果你很依靠、很依赖你的老公,对你的老公抓取很强,那幺你老公的举止,以及他在外面的言行,你都会很牵挂着。如果隔壁邻居的先生在外面拈花惹草,你的内心对他的牵挂,跟自己的先生会相同吗?不会相同。因为我依的是我的先生,因此先生他的作为对我深深的影响,但是对于别人的先生,我只是在看戏而已,我没有被他牵着走。

  所以,你黏着什幺,他的变化就会深深影响你的心,让你的心不能够自主。「心不随转;心不随转故,不生取着、摄受心住」因为你的心有所主,不会被境界搅进去,你的心不会被境界绑住。「不摄受心故」心不被境界所牵绊、所束缚,你就不会生恐怖、不会有障碍,心也不会乱,因为你没有黏着。但是并不是说夫妻这样就没有感情,夫妻方面的相处是大家有缘在一起,我们彼此互相尊重、相辅相成、一种同修,但不是抓取,这是很重要的关键。你爱你的先生,或是你爱你的太太,你爱他就要尊重他,也要让他独立,你是协助他独立,不是那种爱让彼此的黏着更强、依靠更强,这样苦会增加,那种爱是尊重、相辅相成,然后协助彼此心智的成长,协助彼此自依止、法依止,不是加强依赖。

  所以,真正的爱,包括说你爱你的小孩也是一样,不是让小孩子加强对父母亲的依赖,那是溺爱。如果真正爱你的小孩,是协助他早日独立,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才是真正的爱、智慧的爱。第廿四节是讲:什幺叫做有漏法?什幺叫做无漏法?有漏、无漏是属于修证方面。「六入处」章节会讲六根方面的有漏、无漏,以后再讲「漏」方面,因为它这是实修上面一个重要的关键。

  (第廿五节)「四大因、四大缘,是名色阴。所以者何?诸所有色阴,彼一切悉皆四大,缘四大造故」所有的山河大地,所有的众生,所有动、植物,这些有形的物体,都是由地、水、火、风所组合而成。「触因、触缘,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阴。所以者何?若所有受、想、行,彼一切触缘故。名色因、名色缘,是故名为识阴」我们要清楚了解这个关系,地、水、火、风加上「空」,然后产生「识」,这个「识」不是单独存在的一种元素,它是由地、水、火、风,跟「空」的巧妙组合之后,然后「识」才产生。这里所讲的「色」,就是前面的地、水、火、风,这些有形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就是地、水、火、风,还有跟「空」,然后「触因、触缘」,当地、水、火、风加「空」之后,就会形成有机生命体,有这个「识」产生,就会形成有机生命体。

  当有机生命体产生时,就会有「六根」的感受。因为有六根,你的成长、然后有生命,当「六根」跟「六尘」接触时,会产生受、想、行的这些「蕴」,就像小孩子诞生之后,渐渐长大,他的六根渐渐发育,当他跟外境接触时,他的感受、他的思想、他的行为就会出来。当一个婴儿的眼根、耳根都还不发达时,他的眼根没办法去产生眼识,因此婴儿的世界就很单纯。他的感受、思想、行为,就是受、想、行阴,色阴是跟地、水、火、风、空这些组合而成,受、想、行呢?是因为你有机生命体产生之后,六根跟六尘接触,他才产生受、想、行。

  「五阴」里面的识阴,又是「名色阴、名色缘」,可以简单归纳「色」、「空」,我们简单名为「名」。因此,地、水、火、风跟空,「名」、「色」组合起来之后,「识」就会产生,这个「空」绝对不是顽空,所谓「空间」,只是「空」的一种性质而已,并不是说空间就是真正代表「空」,包括能源,也是「空」里面的一个面貌之一而已,所以「空」是能生妙有,当地、水、火、风,再跟「空」组合而成之后,名、色组合而成,有机生命就会产生,就是缘起的深奥、…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八章 五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