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八章 五阴▪P20

  ..续本文上一页看法是怎幺样?他是不否定未来,但是也不承认有一个真常的「我」在投胎转世。「是则如来、应、等正觉说」就是正知正见的如来,如来的看法、所体证到的,「现法爱断、离欲、灭尽、涅槃」前面第一师讲的是「断见」,第二师讲的是「常见」,都是落入两边,佛陀所走的是「中道」,第三师是中道的一个说法、一种体证。

  仙尼听佛陀这样讲之后,就回答佛陀说:「我闻世尊所说,遂更增疑」不跟我讲,我还不生疑;跟我讲之后,却更不明白。如果刚才没有这样解释,大家从文字方面,去了解佛陀简短的回答,你也不会明了,不容易看到它里面的深义。所以,佛陀就回答「正应增疑」不错!不错!你有怀疑、你更疑惑,这是很正常的。「所以者何?此甚深处,难见、难知」注意这两行,这两行很重要!「此甚深处,难见、难知,应须甚深照微妙至到,聪慧所了。凡众生类,未能辩知。所以者何?众生长夜异见、异忍、异求、异欲故」要好好一个字一个字去消化、去咀嚼,这是佛陀很深的心声,「甚深处,难见、难知」必须有很深的修行功力,你才能够照见到;要有很深的智慧,你才能够看到。

  「凡众生类,未能辩知」一般众生没办法辨别出来的,「所以者何?众生长夜异见、异忍、异求、异欲」一般众生都一直向心外求法,常常跟真正的解脱道背道而驰,虽然表面上很认真在修,但是实际所走的,却未必是真正到达究竟彼岸、解脱道的方法。所以,为什幺我们强调实修实证,一定要有前面正知正见的闻思基础?如果你没有建立正确的闻思基础,实修实证很难很难正确的,因此绝不要疏忽了闻思基础的重要。因为当你有正确的闻思基础,后面的实修实证就会事半而功倍。

  「世尊!我于世尊所,心得净信,唯愿世尊为我说法,令我即于此座,慧眼清净!」这一位仙尼就承认自己不懂,愿意虚心的学习,愿意虚心的受教,身心很柔软,于是佛陀这时候就再更进一步的,引导他去体会更深的这些法。所谓更深的就是佛陀要让他去体证到什幺叫做「无我」,但是真正要体证「无我」,记得!真正「无我」的确立,一定是建立在「无常」,如果没有真正体证到「无常」,你没办法真正体证到「无我」。如果这两方面没有真正体证到,就没办法真正体证到「空」、涅槃。有的人看了我编写的这本书,然后就断章取义,截取后面一部分,认为我说的「空」,还是再落入一个实有的「空」里面,于我就跟他讲,要从前面逐步上来,除非你已经真正彻证「无常法印」,否则你要跟我谈论「空」,都是落入空谈,只是在头脑里面的知见。

  因此,要先体证到「无常」,要坐稳在无常的法流上面,因为无常是每一个剎那,现在、当下都是生生灭灭的,你要活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现在,体证「无常」,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体证到「无我」,然后再更进一步体证到「空」、「涅槃」,就是佛陀所讲的,你要「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无常」、「无我」就是「法住智」。

  「复问:『仙尼!异色有如来耶?』」前面是佛陀解析无常方面,再来「『仙尼!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答言:『不也』」就是否、不是这样,这里事实上要诠释「不依、不异,不即、不离」。「『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不也!世尊!』佛告仙尼:『我诸弟子闻我所说,不悉解义而起慢无间等;非无间等故,慢则不断;慢不断故,舍此阴已,与阴相续生。是故!仙尼!我则记说,是诸弟子身坏命终,生彼彼处。所以者何?以彼有余慢故』」佛陀就讲很多弟子里面,虽然我说过这些很深的法义法要,但是如果这些弟子「不悉解义」,没办法真正了解我所讲的法义深义,没办法了解法义「而起慢无间等」,没办法真正了解我所说的这些法义,也没办法在历缘对境里面去现观我慢、我是、我能,「起慢无间等」就是在历缘对境中去观察,没有间断去观察我是、我能、我慢。如果他们不能够做到,「非无间等故」「非」就是没有,因为他们未能没有间断的去现观我慢,他们真正深层的「慢则不断」。

  深层的「慢」没办法断除,就是十个结后面很深的那些结,它是一层一层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微细,如果你止观的定力不够,没办法看到深层「我慢」的阴影。所以,一方面自己要如实回来面对自己,一方面有善知识来协助你,你就可以突破更快。如果你没有好好在历缘对境里面去现观我是、我能、我慢,「我慢」就没办法断。「慢不断故」因为「我慢」没办法断,所以「舍此阴已,与阴相续生」,深层生命的核心不敢放,「自我」还紧紧抓着,当他缘尽要死的那一剎那,又会形成下一世的种子出来,又会紧抓着,当下一世的种子出来之后,遇到因缘成熟的时候,又会再出生,亦即「舍此阴已,与阴相续生」。

  「是故,仙尼!我则记说,是诸弟子身坏命终,生彼彼处」虽然他来跟我学,成为我的弟子,但是没办法真正了解法义,也没办法真正去现观种种慢,所以他的慢不断,这样在死后一样会继续再投胎、继续再轮回。「生彼彼处」还会继续再轮回。「所以者何?以彼有余慢故」因为他仍然有慢,「自我」紧抓着不放、不敢放。这几行非常重要,告诉我们解脱与生死轮回的重点核心所在,自我、我慢,才是一个真正很重要的一个分水岭。

  所以,修行不是标榜「我神通多幺广大,我看到什幺法,我开悟了,我怎幺样了,我修行多幺的清高,我多幺会收摄六根……」这些都只是过程,这些都只是方法,让我们真正心能够宁静下来,去看到深层的内心就是在对抗「无常」,深层的内心就是在对抗「无我」,能不能看到?因为有「自我」存在,你就会对抗、就不敢放。所以,佛陀讲真正要体证、要做到,不容易啊!这是修行上,很重要的一些关键,如果没弄清楚,会枉费很多很多宝贵生命。

  「仙尼!我诸弟子于我所说,能解义者」前面是说不能够了解我深义的,后面就是说在我的弟子里面能够了解我所讲的这些深义的,「彼于诸慢得无间等」他们了解深义之后,又在历缘对境里面去现观种种我是、我能、我慢,像这样「得无间等故」,他们都随时能够反观我是、我能、我慢,所以「诸慢则断」这个「慢」要断,要在历缘对境里面,都要随时去看、去检验,因此「诸慢」才会断。「诸慢断故,身坏命终,更不相续」「诸慢断」就是深层的「自我」,最后全然的消失了,全然的放开。

  要全然的放开、要全然消失,一定要真正体证「无常」,真正体证到「无我」的实相,深层的那些「我」才会放开。「诸慢断故,身坏命终,更不相续」一个究竟解脱者,像佛陀成就究竟解脱者之后,因为他真正体证到「无我」,看到只要「我」的阴影还在,就还是用很厉害的「自我」,要跟实相、整个大自然,整个宇宙存在的「无我」法印在对抗。

  举例来讲,有一粒石头掉到大海里面,最初这一块石头会觉得海洋的潮流跟它过意不去,认为海洋的潮流都在打击它,一直在冲刷它,因此我们会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就是你在海洋潮流里面,觉得潮流都是在跟你对抗、跟你过意不去,我们在抓「常」、在抓「我」,我希望怎幺样、我要怎幺样,没有去看到实际整个大海洋潮流的情况,没有看到整个法界的法印,没有看到无常法流,于是就认为境界是在跟你对抗,所以你的苦就永远存在,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当你苦、苦到后来,觉得跟境界抗争,实在没完没了,苦也受够了,于是后来就觉得「我应该怎幺样、应该怎幺样」,第二个阶段就是你看到这个环境、这些情况、这个事实,你没办法改变,于是在第二个阶段就是接受,你不再去跟这个境界抗争。以前潮流这样一直流过来,你觉得它是在冲击你、打击你,现在你不再跟他对抗了,你现在接受,好吧!反正你要来嘛!我没办法改变你,那就接受嘛!但是这个接受已经不错了,已经比前面那个苦比较少了,但是这个「接受」里面,还有一些无奈的心态。

  再来第三个阶段,就是种种苦,它又在冲击你,告诉你那个深层的「我」,还没有真正的死掉,种种的苦都是在刺激你、都在提醒你,你那个「我慢」还在,所以到后来你又继续修,然后你继续的看。当你的视野、视线慢慢超越,提升到比较超越的立场,你发现这整个大海的潮流就是这样,我根本没办法去改变它什幺,然后慢慢那个很厉害的「自我」会消失,最后你这个石头会放开,会跟这个海洋跟这个潮流溶为一体,这是一个比喻让大家去了解。所以,我们这一本书后面,在实修实证的部份有提到「溶入一体的世界」,那是很深的,我们要慢慢去了解,一个究竟解脱者,为什幺说「诸慢断故,身坏命终,他就更不相续」?

  「仙尼!如是弟子我不说彼舍此阴已,生彼彼处。所以者何?无因缘可记说故」因为他的「我慢」已断,「自我」已经消失了,所以「欲令我记说者,当记说:彼断诸爱欲,永离有结,正意解脱,究竟苦边」他已经到达究竟彼岸,已经了悟生死、了脱生死。「我从昔来及今现在常说慢过、慢集、慢生、慢起」我常常跟大家提醒,你要去看到那个「我慢」的过患啊!「慢集」你要去看到啊!我慢的生起,我慢生、慢起,你要去看到啊!因为这是生死轮回相续很重要的根本原因。

  「若于慢无间等观,众苦不生」如果你能够在历缘对境中,处处去看到、去检验,是否有我是、我能、我慢,当一有生起的时候,你就能够觉察到,这样你的众苦就不会产生,除了你能够坐稳在无常法印以外,又能够「无我」的溶入每一个境界,你会超越一切的二元对立的,就是这一经所讲的。

  「无间、无间等」可翻译为「现观」,现在当下就没有间断的深观反观,一般修行者极容易落入「断见」或「常见」,但很不易觉察到自己落入「断、常」两边,能够觉察到就有校正的可能了。你不要以为说「我应…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八章 五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