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成长,事事本无碍(七)
这就是为什么老子希望我们返璞归真,希望我们能够来到没有世间的世智辩聪,包括《心经》也有讲到「无智亦无得」。如果你越自认为聪明,越自认为会解析,反而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先将一切事物对立起来,然后拚命追逐我们认为好的一面。这般避苦求乐、避死求生、避恶求善,实在是痴人说梦话,这和幻想一个只有高峰,没有低潮,只有买者,没有卖者,有左无右,有内无外的世界一般荒诞」。
不要以为自己好像没有这样,其实我们天天都是在这样的世界里面,只要你还有苦、有烦恼,就是在这样的世界里面。所以,现在又是提供另外一面镜子让大家照见,当你遇到苦、遇到挫折,心灰意冷或是越痛苦的时候,就把这面「镜子」赶快拿出来看,自己是不是又在二元对立里面构筑一个梦幻世界?如界愿意去照,很快就可以跳脱出来。「跳脱出来」不是逃避,如果你逃避,就还是在逃啊!假如你真的有智慧,是会衡量当下的因缘,然后做出有智慧的中道精神、方法、原则去处理,当下该怎么做,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去处理。
「我们大多数人至今还很难相信,物质与能量、主体与客体、生命与死亡,乃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就是因为我们对分界线过于认真。分界线原是对立世界的始作俑者」「『终极境界乃是对立的统一时』,实际上就是指:『终极境界乃是无界线的界线』」「终极界线乃是无界线的境界」这一句话的涵义很深,要慢慢让我们照见内心里面很深层的种种界线,然后逐一的去除而来到无界线。
「可是,这种界线观念如此根深蒂固,很难摆脱亚当原罪的阴影」我们人类常常很习性的就去做那些是非、好坏、对错的分别,其实这也实在很难避免,因为我们从小一出生之后没多久,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学校的教育,都是教我们这些价值观。包括现在的考试就是用分数来订出好学生、坏学生,真的是很容易抹杀掉人类的良知良能。
「在真实世界里,它根本不存在」在第41页中间的凹线跟凸线图,所画出来的是一个实相世界的存在,如果你喜欢凹线这边的,你就不喜欢凸的那一边;如果你喜欢凸的那边,你就不喜欢凹的那一边。但是你有没有看到事实上它们是一体两面?像这里所画出的一个凹凸方面,人类就变成只是要一边,而排斥另外一边。但是你有没有去看到?包括如果我们要的是生命,则就会在逃避、恐惧什么?死亡。人类就是这样,本来是一体的两面,但是我们都一直只要「所要的」这方面,于是就设法一直要巩固这个生命,慢慢一直巩固,结果就把生命封闭起来、框限起来。然后对这整个的未来,包括对整个法界,都常常活在死亡的阴影、恐怖之中。
要慢慢去看到生命的存在跟整个死亡,只是一个变化、变化,一直在变化…,而且我们每天生命的存在,也是透过死亡的支撑。整个法界存在也是一样,事实上包括生命跟死亡,
也是我们用人类的语言去界定的。对法界而言,这些都只是变化、变化、变化。我们曾经举例过冰、水、云现象的变化,都是很容易理解的。当体悟越深之后,你才不会惧怕死亡。有的人还会跟你灌输死的时候是多恐怖,死的时候像鸟龟脱壳…,灌输很多的观念,于是就让你对死亡很惧怕。就是因为你一直很害怕,于是就极力对抗死亡,所以你的生命都过得很紧,当下没有全然的开发,而且又活得很苦。
如果你在排斥另一方面的时候,是活在矛盾对立的世界里面,你的生命没有真正活起来,知道吗?如果你只要一半,生命就没有活起来。更露骨的讲就是:如果你还活在追赶跑跳蹦的世界,常常是一具行尸走肉,因为你不能够清醒明觉,安心自在的活在每一个当下,内心还有很多的「要」、很多的「不要」,还有很多你一直想要去追逐的境界,你的当下就有苦。当下有苦,你的生命怎么开花呢?
如果你能够了悟这整个过程,当下一直就是在变化、变化、变化,后来当这一条界线消失了,你的生命是来到一个完整的太极,佛陀跟我们讲人的生命是在一吸一呼之间而已,所以你这时候会珍惜每一个因缘活在当下,对生命没有执取,对死亡没有恐惧,这样才能够很放松、很自在的活在每一个当下,生命的智慧才会真的展现出来,这样才会产生佛教所讲的般若智慧。这样当你要处理任何事情,真正的智慧就会展现出来。
如果你没有来到统一和谐的世界,你的生命是在互相厮杀的,你的生命很多是在对抗、在逃避,你是生命里面是一直在互相厮杀的。假设你的生命有十分,但是因为一直在对抗死亡、惧怕死亡,用生命的一半来对抗死亡,你的生命就只剩下五分在活而已。你用了多少能量在对抗你所不要的?包括我们的内心世界常常是不能接受自己。当我们不能接受自己的时候,常常是在那里拉扯、痛苦、厮杀、责备、自责、懊悔、挫折啦!生命都被自己这样一直消耗掉。
心灵智慧成长的过程就是这样慢慢一直的酝酿提升,当你慢慢越认清事实之后,也透彻了悟最深层的死亡方面,真的就是来到很和谐的生命体,不会贪生也不会怕死,就是真正了悟生死大事。
但是众生常常把「没有分别」跟愚痴、没有智慧混为一谈,「错误的没分别」是没有智慧去分辨,变成是白痴一样,是不一样的。「正确的没分别」就好像假设以政治上来讲,你认为台湾跟大陆是敌对的,然后就认为我是台湾人,而大陆人就认为自己是大陆人,彼此之间就在互相的不信任、互相的冲突。你自认为很会分辨是非、好坏,说自己是台湾人、爱台湾;大陆人也说自己是大陆人、爱大陆。一个是中华民国万岁,一个是中华人民国万岁,彼此相互间就在不断的厮杀。
事实上以整个法界来讲,它是没分别的。怎么样来到没分别呢?不管你出生在哪里?现在假设你出生在台湾,当然我知道你的籍贯在哪里,知道你住在台湾,但是我一样以平等心来爱护台湾人,也平等心尊重大陆人,我知道你住在大陆哪一省,我知道、不是没有分别,省籍的分别我知道,但是这种分别对我内心里面是没有阻碍的。「没有分别」是事相上、名相上虽然有一些分别,这是属于权说方面的一些沟通,我是知道,但这不会形成我心里面的一种障碍阻隔。
人类的痛苦就在于内心的障碍阻隔,这一道障碍阻隔比台湾海峡大好几千万倍。因此要知道「没有分别」不是没有智慧,而是当你了悟这些之后,是跳脱、超越出来,用平等心爱护一切众生,不只是爱护台湾人,也不只是爱护中国人,你会爱护全世界的人,也不会认为黑人就是次等人民,不会的。
「怀特曾经这样说过:『于是,幼稚的心灵,再也逃脱不了它自己的偏见…注定得在二元对立论的泥沼之中挣扎一辈子』(第43页)这就是无边的苦海,就是在描述亚当被赶出天堂的意思。只要内心是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你就活在苦海的世界里面,这种挣扎就在于把主体与客体对立出来,我这个「心」、这个「身」,然后外面的是「境」。如果你的身、心没有跟整个法界溶为一体,因为主体、客体,今天一样要讲到那个境界的泯除,我们这整个白板,现在就把它称为这整个法界大海,你用「自我」把整个法界大海封闭起来,但是「自我」上面却是有六个洞,就是我们的「六根」,这里是修行上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本来收摄六根的作用是让我们的身心澄净下来活在当下,目的是要去看清我们身、心内外整个的真理实相,如果你的修行是在五蕴身心上面下功夫,错误的导向会让你一直在收摄六根,一直在五蕴、六根的框框里面,加上错误的认知之后,认为你才是主体,外面的是客体;认为你是「心」,外面是「境」。于是就主、客分离,然后我们是六根,外面是六尘,根、尘都是分离、对立的,于是你在这个过程会很害怕。
因为你把整个外面这些认为都是你的敌对境界,所以会很怕去溶入、很怕漏掉,所以你一直在围堵这六个洞,收摄六根就变成一直在围堵那些洞,如此越围堵,你的内心世界是越封闭、越封闭,结果里面形成一滩死水。这就是这样为什么很多修行人会越修越苦、越修越封闭,告诉他修行是要看到整个法界、溶入整个法界,但是他却不相信、不以为然,因为他觉得经典里面没有这样讲,于是就抱着一部经典,然后就在那里见诤不断。
事实上,如果你封闭起来就是苦海无边。为什么会苦海无边?你自己所封闭起来的自我世界,就是到处跟境界对立,到处都会不得自在。你认为这个世间是娑婆世界、五浊恶世,身处这个世界「人在福中不知福」,却是一直的在否定这个世间,一直的在对抗它、逃避它,你怎么快乐?你怎么自在?你的主、客怎么双泯?心、境怎么消溶?这里所讲的都是很重要的修行观念,如果我们能够体会、消化、去转念,你的修行就会很快。
现代的物理学从现代的科学角度都渐渐证明,我们跟整个环境法界是一体、息息相关的,当慢慢了解到这些之后,虽然你有这个身,但是「我」、「身见」、「我见」都破除了。不是说修行到后来没有「我见」、没有「身见」,或变成对这个身体都不认识、无所知,而是我们的心态跟众生之间没有隔阂、没有对立的分别心,那种境界是体会到我们跟众生是息息相关,大家都是一体世界里面独一无二的存在,然后又是相辅相成。
这时候你跟众生对立的界线就会消失了,内心里面对立界线的消失,就是「身见」的破除。怎么「破身见」?就是内心对立界线的泯除,这时候你一样有这个身,但是却跟整个境界是溶为一体,这时候你才会见到这整个境界就是我们的「法身」。
法身遍一切,就是四念住里面所讲的内身、外身、内外身,涵义真的都很深。「内身」就是我们的五蕴身心、六根的这个身心;「外身」就是整个法界。…
《心灵成长,事事本无碍(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