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律宗的中兴:宋代的律宗(王建光)▪P10

  ..续本文上一页浴、卧床以及寮中堂中的各种进退作法等规式。

  对于律宗而言,南宋时重要的事情即是律宗典籍入藏。由于宋代第一版(即蜀版)大藏所收经文篇目以《开元释教录》所收为限,而南山三大宗部不在此目录中,所以律宗的主要著作没得收入。宋理宗宝佑六年(1258),临安明庆闻思律师上书,请得诏准道宣三大部著作以及元照的记文入藏而得印行,此为律宗的典籍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活动于南宋时的律师有元照的门人戒度。戒度,号拙庵,居四明龙山,曾随元照学《四分律》,晚年专修净业,曾撰《观经疏正观记》三卷以解释元照《观经疏》,后世简称为《戒度记》。另外,戒度还作有《无量寿佛赞注》一卷释元照的《无量寿佛赞》,作《阿弥陀经疏闻持记》三卷以解释元照之论疏。由戒度所注的《无量寿佛》在当时中国广为流行,其后《无量寿佛》及其戒度的注一同传入日本,由俊花于日本印刷流布。淳熙四年(1177),戒度又作《和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以明其归心净土。

  虽然戒度学于净土,·但仍然终于元照的律学。时有天台山家学人草庵道因,因见元照的《观经疏》中有排斥知礼的“约心观佛之说”,故作《观经辅正解》一卷以破元照之说。淳熙五年(1178),戒度撰《观经扶新论》一卷,驳斥草庵道因之说,阐扬捍卫元照律学。戒度入灭前,曾命人诵《观无量寿经》。(《佛祖统纪》卷二十八、《净土圣贤录》卷四)

  第五节 宋代律学的几种重要著作

  在元照之后,《行事钞》六十家中还有十家。从此之后,两宋律宗学人不再对南山律钞进行亦步亦趋地注疏。因为众多的律疏已经把南山理论诠释得十分清楚,所以律师们把理论努力方向置于对律宗学说的整体把握和流传普及上。这样在两宋之时即出现了几种篇幅不大,但条理明确、律学内容完备的著作。对于以前南山律家动辄十几、几十卷的著作来说,它们有着文短意丰的鲜明特色。

  一、律宗的简明读本:《律宗会元》

  宋代的律宗发展是一个新的高峰,其律师人才辈出。既有理论创建者,又有理论普及者,此时出了一本比较重要的著作《律宗会元》,即是律学的普及性读本。

  《律宗会元》共三卷,宋台廾旧山嗣祖守一集,今见于《新纂卍续藏经》中。《律宗会元》全文共分为十门:诸文原教门、诸文观法门、诸文心境门、诸文戒法门、诸文戒体门、诸文戒行门、诸文戒相门、诸文持犯门、诸文悔罪门、诸文三归门。它虽然没有理论上的突破与贡献,但却是对迄宋为止的律宗思想理论的一种提纲挈领的总结,可称为律宗的入门教科书或简明读本。

  《律宗会元》主要是对律宗的几种重要著作的写作体例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提纲。卷一首先以简略的语言对“十门”加以介绍,随后则对其分别展开说明。虽然,本文也引证了《行事钞》、《资行记》、《业疏》、《戒疏》、《济缘记》等经典钞记,但篇幅短小,全文以精练的文字说明了律学的历史、《四分律》的注疏、《行事钞》的释义,以及律学和律宗的基本理论和历史人物。特别是对律宗“四科”进行了简释,对《行事钞》和《资持记》的篇章结构进行了介绍。其写法是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引证前代相关钞记进行说明。

  到了元代,曾写下《律苑事规》的省悟律师曾经这样说:“新来兄弟酋先熟读《律宗会元》及诸序文,请益师处说通义路,方可引科。”(《律苑事规》卷十)所谓引科者,即是引住持来日所讲之文,学思俱到,左右逢源,方与覆述之科。省悟律师认为,如果不然,若学律仅在纸中,是不能见其深义的。由此也可见《律宗会元》对于律学思想的普及有着一定的意义。

  二、律宗小辞典:《律宗新学名句》

  《律宗新学名句》三卷,共四万字左右,宋时惟(怀)显编,其文前之序,是写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

  本书以小辞典的方式,通过与律宗思想相关的“词条”为线索而汇集了律学的基本概念和名词。该书在词条排列上模仿《增兰阿含经》的体例,从“一”开始,诸如“一律”“一字”等,以数字递增而排列,以数带词,最后终于“如来成道终至涅槃说八万四千法门”。

  至于编写《律宗新学名句》的意义,作者在其文序中说:

  毗尼中具列增一之文,而不兼通诸部。夫己宗虽广诸乘法数,

  而但局据一家,是使吾宗晚进辈,昧于披捡,致多阙如。 予以时习之

  暇,辄恣讨论,统括诸部文句,搜罗一宗名言,总成三卷,用贻新学。

  虽不能发明大义,庶有补于遗忘云尔。

  《律宗新学名句》内容涵盖律学和律宗发展史上的人物、名称、历史、事件和理论,检索方便。文末附有不同的南山立祖之说法,可能直接来自于元照的《芝园遗编》。他不仅收有元照所立的“九祖”,并增加了自己所立的“五祖”,这对于我们了解南山律学的法脉有一定的史料参考意义。

  三、释疑解难:《律宗问答》

  《律宗问答》共两卷,是宋代临安不空教院了然律师、会稽极乐院智瑞律师和芝昆净怀净梵妙音律师应日本僧人俊芿所问,而对同一个问题分别作出的回答编集而成。

  卷上主要是回答俊芿关于南山三观的问题,以及事理二忏及其与天台仪范的异同、第八识的体性等共三十个问题。三位律师分别回答,互为补充。卷下主要是回答日僧俊芿关于南山律学的十个困惑,由极乐院智瑞律师回答:一是对于道宣所说的本宗“五义分通”之疑;二是关于增受菩萨戒时,如何依南山律学而得受具缘体疑;三是白四发圆体疑;四是对南山所言的圆宗所依疑;五是一心三观疑;六是唯识通四位疑;七是唯识修相疑;八是相空分别空疑;九是南山立宗违师疑;十是钞十门摄属诸篇疑。

  从内容上说,《律宗问答》所言的内容较为抽象,也是俊杭所不能理解的学术性问题。即使今天读来,也是十分难懂的。四、律宗的中等教科书:《终南家业》

  《终南家业》,宋守一述,行枝编,共三卷。

  上卷有《教观撮要》、《三观尘露》、《答日本杭法师教观诸问》;中卷有《重受戒文》、《戒体正义直言》、《四诤要论》、《衣制格言》、《论分部》、《论僧体》、《科释杂心论出三有对文》、《受缘重开》;下卷有《论心用双持犯结制罪》、《辨二止并八九名义》、《重释事钞持犯篇通塞文》、《重答钦师境想问》、《析然梦庵持犯四难》、《征显定道二戒》、《略辨正用相从》、《略议第七非体》、《辨略教结犯》。《终南家业》是一部理论性极强的著作,以不长的篇幅简洁地阐述了南山道宣律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论。尤其是对于“南山三观”作出了简洁而清晰的论述,没有注疏体裁的冗长和铺陈。

  如果说《律宗会元》是律宗理论的简明读本或入门教科书的话,那么《终南家业》则是一部中级班的提高教材。

  但是,《终南家业》也受到时人的批评。如南宋淳佑初年(1241),沧州妙莲为了批评《终南家业》即撰有《蓬折直辨》一卷和《蓬折箴》一卷。这是因为当妙莲读到《终南家业》的第一句“吾祖弘律,以妙观为本”,盖准律中,观念对治,常尔一心,念除诸盖等,但犹属小观,故引唯识妙观而融导之,即心生不满。他批评道:“审吾祖为弘律耶,为弘观耶,若谓弘律,律何无本

  若谓弘观,何云弘律

  ”(《蓬折直辨》)他还说:“吾宗有铁翁者,自谓实学,好扬名于后世,高则不高,名品非名,鸟鼠之喻可也。”(《蓬折箴》)

  事实上,这种批评也正说明了《终南家业》在一些理论问题上有所思考,并突破了传统律家对道宣思想的解释。第六节 两宋时期律学的东传

  律学东传朝鲜和日本,在从晋时到唐代的几百年中就已经多次进行。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日本的律学也日渐浸微。于是宋时,中国又有一次律学的东传活动,这是通过日本和朝鲜的僧人来华学习律学而进行的。他们中著名的是义天、俊芿、净业、真照。

  义天(1055—1101),高丽文宗的第四子,于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十二月率弟子来华求法,并由时任专门接待外宾的“馆伴主客”学士杨杰陪伴到杭州,至西湖灵芝寺谒请元照律师。义天并请开示律仪,学习南山律学。当时元照正在讲《四分律删补羯磨疏》,元照即为义天一行演说律宗纲要并为其授菩萨戒。我们从《芝园遗编》卷下的《为义天僧统开讲要义》可以看到当时元照所讲的部分内容。如:“讲日:现讲《四分律删补羯磨疏》,正当第三卷,明无作戒体。今日更不进文,略叙律宗纲要。”三年后,义天携千余卷经典章疏回国,即开讲南山宗行事钞,并将所请得携回的元照著作于高丽雕板流通。(《释氏稽古略》卷四)回国后两年(1091),义天即编撰《新编诸宗教藏总灯》三卷,或称为《海东有本现行录》、《义天目录》、《义天录》等,今见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内容收集了当时流行于高丽、宋、辽、日本等地的经录。在《义天录》卷二中,即收集了包括《梵网经》等大小乘律等经典、注疏共一百四十五部,约四百六十五卷,这对于高丽地区律学经典的保存与整理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唐代由鉴真和尚传入日本的四分律宗,由于僧界的持律风气和传教大师兴起的大乘戒的影响,到日本平安时代已经一蹶不振,法脉几近断绝。于是,日本镰仓时期,又有部分僧人入宋学律。

  南宋庆元五年(1199)四月,日本僧, 人俊花(1166—1227)及其弟子安秀、长贺来华,想通过学习解决日本的戒规问题。俊芿一行历访天台、雪窦、径山等地,庆元六年春,入四明景福寺,并在此寺从元照的直传弟子了宏学习南山律学三年,专修律学等大小部文,后又学禅和天台教法。俊花在中国学习十余年,回国时请回许多律宗典籍和南山、灵芝真影各一幅,于日本京都开创戒光寺,大弘律法,并得到几位天皇的皈依。1226年,仙游寺改名为泉涌寺,俊芿即入住其中,兴四分律宗,…

《律宗的中兴:宋代的律宗(王建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