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浴、臥床以及寮中堂中的各種進退作法等規式。
對于律宗而言,南宋時重要的事情即是律宗典籍入藏。由于宋代第一版(即蜀版)大藏所收經文篇目以《開元釋教錄》所收爲限,而南山叁大宗部不在此目錄中,所以律宗的主要著作沒得收入。宋理宗寶佑六年(1258),臨安明慶聞思律師上書,請得诏准道宣叁大部著作以及元照的記文入藏而得印行,此爲律宗的典籍保護做出了重要貢獻。
活動于南宋時的律師有元照的門人戒度。戒度,號拙庵,居四明龍山,曾隨元照學《四分律》,晚年專修淨業,曾撰《觀經疏正觀記》叁卷以解釋元照《觀經疏》,後世簡稱爲《戒度記》。另外,戒度還作有《無量壽佛贊注》一卷釋元照的《無量壽佛贊》,作《阿彌陀經疏聞持記》叁卷以解釋元照之論疏。由戒度所注的《無量壽佛》在當時中國廣爲流行,其後《無量壽佛》及其戒度的注一同傳入日本,由俊花于日本印刷流布。淳熙四年(1177),戒度又作《和陶淵明歸去來辭》一篇,以明其歸心淨土。
雖然戒度學于淨土,·但仍然終于元照的律學。時有天臺山家學人草庵道因,因見元照的《觀經疏》中有排斥知禮的“約心觀佛之說”,故作《觀經輔正解》一卷以破元照之說。淳熙五年(1178),戒度撰《觀經扶新論》一卷,駁斥草庵道因之說,闡揚捍衛元照律學。戒度入滅前,曾命人誦《觀無量壽經》。(《佛祖統紀》卷二十八、《淨土聖賢錄》卷四)
第五節 宋代律學的幾種重要著作
在元照之後,《行事鈔》六十家中還有十家。從此之後,兩宋律宗學人不再對南山律鈔進行亦步亦趨地注疏。因爲衆多的律疏已經把南山理論诠釋得十分清楚,所以律師們把理論努力方向置于對律宗學說的整體把握和流傳普及上。這樣在兩宋之時即出現了幾種篇幅不大,但條理明確、律學內容完備的著作。對于以前南山律家動辄十幾、幾十卷的著作來說,它們有著文短意豐的鮮明特色。
一、律宗的簡明讀本:《律宗會元》
宋代的律宗發展是一個新的高峰,其律師人才輩出。既有理論創建者,又有理論普及者,此時出了一本比較重要的著作《律宗會元》,即是律學的普及性讀本。
《律宗會元》共叁卷,宋臺廾舊山嗣祖守一集,今見于《新纂卍續藏經》中。《律宗會元》全文共分爲十門:諸文原教門、諸文觀法門、諸文心境門、諸文戒法門、諸文戒體門、諸文戒行門、諸文戒相門、諸文持犯門、諸文悔罪門、諸文叁歸門。它雖然沒有理論上的突破與貢獻,但卻是對迄宋爲止的律宗思想理論的一種提綱挈領的總結,可稱爲律宗的入門教科書或簡明讀本。
《律宗會元》主要是對律宗的幾種重要著作的寫作體例和主要內容進行了歸納和提綱。卷一首先以簡略的語言對“十門”加以介紹,隨後則對其分別展開說明。雖然,本文也引證了《行事鈔》、《資行記》、《業疏》、《戒疏》、《濟緣記》等經典鈔記,但篇幅短小,全文以精練的文字說明了律學的曆史、《四分律》的注疏、《行事鈔》的釋義,以及律學和律宗的基本理論和曆史人物。特別是對律宗“四科”進行了簡釋,對《行事鈔》和《資持記》的篇章結構進行了介紹。其寫法是提出一個問題,然後引證前代相關鈔記進行說明。
到了元代,曾寫下《律苑事規》的省悟律師曾經這樣說:“新來兄弟酋先熟讀《律宗會元》及諸序文,請益師處說通義路,方可引科。”(《律苑事規》卷十)所謂引科者,即是引住持來日所講之文,學思俱到,左右逢源,方與覆述之科。省悟律師認爲,如果不然,若學律僅在紙中,是不能見其深義的。由此也可見《律宗會元》對于律學思想的普及有著一定的意義。
二、律宗小辭典:《律宗新學名句》
《律宗新學名句》叁卷,共四萬字左右,宋時惟(懷)顯編,其文前之序,是寫于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
本書以小辭典的方式,通過與律宗思想相關的“詞條”爲線索而彙集了律學的基本概念和名詞。該書在詞條排列上模仿《增蘭阿含經》的體例,從“一”開始,諸如“一律”“一字”等,以數字遞增而排列,以數帶詞,最後終于“如來成道終至涅槃說八萬四千法門”。
至于編寫《律宗新學名句》的意義,作者在其文序中說:
毗尼中具列增一之文,而不兼通諸部。夫己宗雖廣諸乘法數,
而但局據一家,是使吾宗晚進輩,昧于披撿,致多阙如。 予以時習之
暇,辄恣討論,統括諸部文句,搜羅一宗名言,總成叁卷,用贻新學。
雖不能發明大義,庶有補于遺忘雲爾。
《律宗新學名句》內容涵蓋律學和律宗發展史上的人物、名稱、曆史、事件和理論,檢索方便。文末附有不同的南山立祖之說法,可能直接來自于元照的《芝園遺編》。他不僅收有元照所立的“九祖”,並增加了自己所立的“五祖”,這對于我們了解南山律學的法脈有一定的史料參考意義。
叁、釋疑解難:《律宗問答》
《律宗問答》共兩卷,是宋代臨安不空教院了然律師、會稽極樂院智瑞律師和芝昆淨懷淨梵妙音律師應日本僧人俊芿所問,而對同一個問題分別作出的回答編集而成。
卷上主要是回答俊芿關于南山叁觀的問題,以及事理二忏及其與天臺儀範的異同、第八識的體性等共叁十個問題。叁位律師分別回答,互爲補充。卷下主要是回答日僧俊芿關于南山律學的十個困惑,由極樂院智瑞律師回答:一是對于道宣所說的本宗“五義分通”之疑;二是關于增受菩薩戒時,如何依南山律學而得受具緣體疑;叁是白四發圓體疑;四是對南山所言的圓宗所依疑;五是一心叁觀疑;六是唯識通四位疑;七是唯識修相疑;八是相空分別空疑;九是南山立宗違師疑;十是鈔十門攝屬諸篇疑。
從內容上說,《律宗問答》所言的內容較爲抽象,也是俊杭所不能理解的學術性問題。即使今天讀來,也是十分難懂的。四、律宗的中等教科書:《終南家業》
《終南家業》,宋守一述,行枝編,共叁卷。
上卷有《教觀撮要》、《叁觀塵露》、《答日本杭法師教觀諸問》;中卷有《重受戒文》、《戒體正義直言》、《四诤要論》、《衣製格言》、《論分部》、《論僧體》、《科釋雜心論出叁有對文》、《受緣重開》;下卷有《論心用雙持犯結製罪》、《辨二止並八九名義》、《重釋事鈔持犯篇通塞文》、《重答欽師境想問》、《析然夢庵持犯四難》、《征顯定道二戒》、《略辨正用相從》、《略議第七非體》、《辨略教結犯》。《終南家業》是一部理論性極強的著作,以不長的篇幅簡潔地闡述了南山道宣律學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論。尤其是對于“南山叁觀”作出了簡潔而清晰的論述,沒有注疏體裁的冗長和鋪陳。
如果說《律宗會元》是律宗理論的簡明讀本或入門教科書的話,那麼《終南家業》則是一部中級班的提高教材。
但是,《終南家業》也受到時人的批評。如南宋淳佑初年(1241),滄州妙蓮爲了批評《終南家業》即撰有《蓬折直辨》一卷和《蓬折箴》一卷。這是因爲當妙蓮讀到《終南家業》的第一句“吾祖弘律,以妙觀爲本”,蓋准律中,觀念對治,常爾一心,念除諸蓋等,但猶屬小觀,故引唯識妙觀而融導之,即心生不滿。他批評道:“審吾祖爲弘律耶,爲弘觀耶,若謂弘律,律何無本
若謂弘觀,何雲弘律
”(《蓬折直辨》)他還說:“吾宗有鐵翁者,自謂實學,好揚名于後世,高則不高,名品非名,鳥鼠之喻可也。”(《蓬折箴》)
事實上,這種批評也正說明了《終南家業》在一些理論問題上有所思考,並突破了傳統律家對道宣思想的解釋。第六節 兩宋時期律學的東傳
律學東傳朝鮮和日本,在從晉時到唐代的幾百年中就已經多次進行。但是由于時代的變遷,日本的律學也日漸浸微。于是宋時,中國又有一次律學的東傳活動,這是通過日本和朝鮮的僧人來華學習律學而進行的。他們中著名的是義天、俊芿、淨業、真照。
義天(1055—1101),高麗文宗的第四子,于北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率弟子來華求法,並由時任專門接待外賓的“館伴主客”學士楊傑陪伴到杭州,至西湖靈芝寺谒請元照律師。義天並請開示律儀,學習南山律學。當時元照正在講《四分律刪補羯磨疏》,元照即爲義天一行演說律宗綱要並爲其授菩薩戒。我們從《芝園遺編》卷下的《爲義天僧統開講要義》可以看到當時元照所講的部分內容。如:“講日:現講《四分律刪補羯磨疏》,正當第叁卷,明無作戒體。今日更不進文,略敘律宗綱要。”叁年後,義天攜千余卷經典章疏回國,即開講南山宗行事鈔,並將所請得攜回的元照著作于高麗雕板流通。(《釋氏稽古略》卷四)回國後兩年(1091),義天即編撰《新編諸宗教藏總燈》叁卷,或稱爲《海東有本現行錄》、《義天目錄》、《義天錄》等,今見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冊,內容收集了當時流行于高麗、宋、遼、日本等地的經錄。在《義天錄》卷二中,即收集了包括《梵網經》等大小乘律等經典、注疏共一百四十五部,約四百六十五卷,這對于高麗地區律學經典的保存與整理有著積極的意義。
在唐代由鑒真和尚傳入日本的四分律宗,由于僧界的持律風氣和傳教大師興起的大乘戒的影響,到日本平安時代已經一蹶不振,法脈幾近斷絕。于是,日本鐮倉時期,又有部分僧人入宋學律。
南宋慶元五年(1199)四月,日本僧, 人俊花(1166—1227)及其弟子安秀、長賀來華,想通過學習解決日本的戒規問題。俊芿一行曆訪天臺、雪窦、徑山等地,慶元六年春,入四明景福寺,並在此寺從元照的直傳弟子了宏學習南山律學叁年,專修律學等大小部文,後又學禅和天臺教法。俊花在中國學習十余年,回國時請回許多律宗典籍和南山、靈芝真影各一幅,于日本京都開創戒光寺,大弘律法,並得到幾位天皇的皈依。1226年,仙遊寺改名爲泉湧寺,俊芿即入住其中,興四分律宗,…
《律宗的中興:宋代的律宗(王建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