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变迁尽跃纸上。如果没有他的刻苦求学和阅藏的经历,焉能写出如此条理清晰的短文呢。他对七塔寺的禅门流变,也做了小考,予以有力的说明。其曰:
兹浙江鄞县江东七塔报恩禅寺,嫡传临济正宗。自临济初祖第一世传至三十世,明
州天童密云悟禅师,传林野奇祖为第三十一世。述法派偈“行大源远”等十二句,传至
三十九世。我先师慈运老人,为本寺中兴第一代。光绪间,进北京请藏经,赐寺额名“报
恩禅寺”。自此报恩堂上,传宏字四十八支法嗣,各各宏化一方,分灯续焰,绵绵不已。
1933年农历11月17日溥常法师升座,他进院时说法语:
(和上拈香祝圣毕,敛衣就座,举如意)云:“是日弥陀圣诞节,大地善信皆欢悦。
新举住持才升座,且将如何对众说
”忆前金陵毗庐露丑,今住宁波七塔报恩,未免又
作一场卖弄了!古人道:法随法行,法幢随处建立,殊属自笑其不自量耳!昔日法灯和尚
云:“山僧卑志,本欲栖身岩窟,隐遁过时,缘因先师有不了底公案,出来为他了即。”
时有僧问:“如何是先师未了底公案
”和尚打云:“祖祢不了,殃及儿孙!”请问诸上座:
且道过在甚麽处
还有能检点得出么!溥常老朽自愧,既承来宾道贺,两序珍重久立,据
此座,行此令,“单单只卖死猫头,无知咬着冷汗流。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
恩。”(下座)
“法灯未了”是宋代禅宗的公案。宋代清凉泰钦和尚,谥号“法灯”。之他曾向大众说:“我本想居山藏拙,养病打发时光,无奈与先师有未了的公案因缘,只好出来出来与他了却。”有僧问:“如何是先师未了底公案?”法灯便打曰:“祖祢不了,殃及儿孙。”僧人感到委屈,仍然坚持问:“我的过错在哪里,你要这样打我?”法灯回答:“过错在我,但是殃及到你。”这个公案的意思是,“先师未了的公案“,是说济度众生是出家人永无止尽的悲愿。僧人不理解其中的深义,仅从字面是去理解,因此法灯采用棒喝的形式让他开悟,然而僧人仍不悟此,于是法灯给他点明,我的错误在于我不能悟道,也会殃及后人。所以关键你要自救得悟。溥常法师在升座时单单将这一个公案掂出,向大众说法语,可以看出他的苦心所在,从毗庐到七塔,说是”卖弄“实为自谦。掂出法灯的公案,旨在说明虽然责任在心,但是众生还是要自救自度,所以要求众生“检点得出”。禅法是大机大用,活泼泼的,“法无定法,法随法行”,“单单只卖死猫头”是自谦办法不多,所以才会“无知咬着冷汗流”,但是既然众人已经将他推上了住持的位置,也就只能“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从溥常法师进院升座法语,可以看出他熟悉禅典,运用公案自如到位,同时也显示了他的君子自谦的品德,以及事佛报恩的心情。
1934年农历10月15日,溥常法师在结制时说法语云:
(和上拈拄杖)云:“今朝十月十五日,七塔寺里结冬,比较往年,大不相同。禅堂
既已起香,须与大众决议,不同诸位兄弟参禅,不用诸位兄弟会理,单单的不欲瞌睡
,若也瞌睡,远承滹陀嫡旨,近遭天童橛头,一顿痛棒,打出骨髓,莫言不道!果然能
得如是,恭喜两序大众,一超直入如来地。世界尔,众生尔,尘尘尔,刹刹尔,念念尔
,于恁么时,更无有异法。良久云:“动静闲忙,遮那妙体。”(卓拄杖下座)。
“结制”即是佛教仪式安居结束,各位僧人在禅堂打坐完成,是谓“起香”。溥常法师祝贺各位“一超直入如来地”,参禅打座取得好的成绩。参禅要求潜心内观,不能嗑睡,天童寺的宗风是默照禅,其特点就是摄心静座,内息攀缘,从而悟道的禅法,因此“远承滹陀嫡旨,近遭天童橛头,一顿痛棒,打出骨髓”,即是指采种方便的方法,随时唤起禅者的注意力,以不受外界的干扰。“世界尔,众生尔,尘尘尔,刹刹尔,念念尔,于恁么时,更无有异法。”是说世界万物,诸事诸法,其本质为一,没有二法的不二之理。“动静闲忙”,都是不可思议的真妙体性使然。
溥常法师在12月21日“解七塔法语”云:
和尚云:“腊月梅花开,经过霜雪来,七塔红炉(韦+勾),煅凡成圣胎。”今日选佛
场,苦行不容易,天童一橛头,痛打这个贼,刀刀见痕,条条见血,贼、贼,看破汝!
即今解七,又作么说
“雪山山下拥笠人,白牛一制芒绳断。”大家辛苦,好洗脚去。
“解七”也是安居结束的时间,经过霜雪打过的梅花,绽开得更加美丽,而且孤傲卓立,品格独异。七塔寺选佛场的僧人安居坐禅的辛苦,实为不易。坐禅安心,心贼难防,所以坐禅的成功,就像天童的橛头打在人身,见痕见血。正是经过这一痛苦的过程,才能堪破心贼,煅凡成圣胎。就像冬打的梅花,从内到外经过一次彻骨心寒的冼礼。雪山下的牧牛人,牵制白牛的鼻绳扯断,无拘无束,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溥常法师深深体会众人的辛苦,最后让大家去泡泡脚,松松因打坐盘腿跌趺坐而带来的肌肉紧张。溥常法师对大众的老婆心切尤是明察。
溥常法师又在腊八升座法语时云:
“雪岭六年,弄巧成拙。出得身来,天空地阔。”好事大家知,今朝腊月八。正觉
山前,明星现时,释迦与大地众生,一时成佛,祖师门下,蹉口道著佛字,漱口三日。
先行不到,末后太过,各与二十拄杖,旁有不甘者出来,本觉与人判断,也合与二十拄
杖。老僧今日与现前上座说,二边不立,中道不居,正恁么时,作么生会
“要了就要
了,瞿昙讨烦恼,入山出山,自起自倒。夜来斗转玉绳横,不觉全身堕荒草”喝!(下座)
禅宗修行,取决于行者的悟性与根机。溥常在这里主要谈的就是这个问题。雪岭六年,是喻佛祖释迦牟尼在觉悟之前的苦修。由于苦修无益,佛祖才停止,出得身来,获得觉悟,全新的广阔天地呈现在面前。众生与佛,毫厘无二,皆可成佛。成佛在自已的觉悟,于祖师门下,开口闭口谈佛,臭嘴!正因为成佛要靠根机,所以先行者未必能先佛,后来者倒可能跑到前面。如果有不服气的人,就请出来,给你20棒,让你清醒。我今天要告诉你们,不要执著两边,也不要执著中道,生事大事办了就办了,没有任何犹豫。佛祖苦行,进山出山,自寻烦恼。星夜斗转,月光横空,醒来时分,原来只是大梦一场。溥常法师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将禅宗的修行解脱道理说透,其修行之高,非时人可比。
1936年是溥常法师任七塔寺住持最后一年。这一年元旦是弥勒佛生日,他的升座法语是:
(和尚执如意)云:“今朝正月初一日,大家说弥勒生日,请唱一曲太平歌,摩诃般若
波罗蜜。”诸佛与众生,本无优与劣,只因迷不觉,妄心生分别,分别若不生,冷暖自
知得。所以道,“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请问诸上座:
“那个是弥勒
若能识得,当下安恬,如其未然,请听七一老僧,说些之乎也者,新年
新月新日新时,恭喜两序大众,行住坐卧,吉祥如意。”
弥勒是佛教的未来佛,在佛之后代佛行事的佛。但溥常法师依禅宗的即心即佛的原理,解答弥勒与众生的关系。他强调佛与众生不二,迷与悟只是觉与不觉,执著外相,因有分别心,即为妄心。不生妄心,无分别心,即可入佛境。众人念诵弥勒,但是弥勒就在你自己心里,“当下安恬”,即能识得弥勒。法师的新年贺辞,充满了大机大用的意蕴,又把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道理做了浅显的说明,难能可贵。
同年正月十五日溥常法师在“解制法语”时云:
(和尚拈拄杖)云:“今朝新正十五日,且喜日轮正当户,昼夜明明无间断,只因时
人不解顾。”“若能解顾,廓彻乾坤全体露。东西南北任纵横,那事应须没差互。”丛林
下衲僧家值此解制时,南天台,北五台,游历参访,听其自由。且作么生没差互去
古
人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本是非他物,青天白日笑吟吟。”恭
喜两序大众,各自珍重!
正月十五,是民间流行的元霄节。这一天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热闹的灯会,彩灯高挂,将整个夜晚照得与白昼一样。溥常法师指出,昼夜是无间断的,昼即是夜,夜也是昼,两者为一体。但是世人并不知道为个道理,将它执著为昼夜两极。这是应用了佛教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般若不二的原理。溥常法师进一步指出,如果了解了不二法门的道理,世间的所有一切都在你面前倾刻出现,东西南北任你纵横驰骋,南天台和北五台没有区别。他还指出,像时间(光阴)原本就是存在的,一点不少,一点不增,所以青天白日总是笑吟吟的面对着世人。溥常法师在这里是要说明,整个世界唯心所造,提醒人们不要执着。
同年2月14日溥常法师退居辞众升座,说法语:
(和尚执如意)云:“念尽智明,玉壶引步。神虚鉴远,宝镜含辉。应万化而无当,
不堕诸数;湛一真而独照,不外余尘。衲僧不慧,偶堕夤缘出应时,去就无非水云姿。
今日告退归林壑,得便宜了且便宜。”诸上座:且作么生是得便宜处
良久云:“此后
专为自己事,年老不为别人忧。”
这是溥常法师的辞职演说,很有深义。念尽即是无念,是六祖慧能提倡的境界和法门。到了无念时,智慧彻通,如玉壶冰心澄明。心有神虚,明鉴如境,能在万化之中而不化,保持纯真。溥常法师已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打成一片,他出应能办寺庙大事,出退能时时放下,不为系缚。所以入院和退居在他眼里无非是行云流水,畅达呵成。所以诙谐地说:“得便宜了且便宜”。溥常法师的境界高,心底宽,一般人是达不…
《义学大师溥常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