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趣品《圆觉经》之十七

  趣品《圆觉经》之十七

  (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所问章)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在弥勒菩萨替咱请问了轮回根本,以及一切众生的种性差别之后,由清净慧菩萨替咱请问成佛次第。

  于是啊,清净慧菩萨,在大众当中,从座位上站起来,五体投地,礼拜佛陀。起身之后,顺时针围绕着佛陀,绕佛三圈,再回到刚才礼拜的地方。然后,双膝跪地,双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说道: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本所不闻。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为我们大家,广开法缘,讲说了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我呢,从来就不曾见过,从来就不曾听过呀!”

  “我们大家,如今哪,承蒙佛陀您循循善诱地开导,身心都感到舒畅安然,得到了极大的恩惠和利益。”

  

  ——哎,见佛闻法,就会“得大饶益”啊!

  各位兄弟姐妹,咱虽然没见到佛陀的应身,但是呢,咱见到了佛经,它就是佛陀法身在末法时代的应现呀!那么,咱学习《圆觉经》,在世尊循循善诱的开导下,您是否觉得“得大饶益”了呢?

  ——嘿嘿,无论您如何,俺自己观察,讲经说法,受佛陀的恩惠和利益不浅呀!大有收获。

  哎,连清净慧菩萨这样的等觉大菩萨,所证境界与诸佛平等,只是尚有少许生相无明未破,都能够“得大饶益”,何况俺这个凡夫僧呢。平生所学,所发扬的点滴智慧,自己很清楚,都来自于佛陀的加持,都来自于佛经的启发呀。

  一部大乘了义经典,在别人看来,是一本书;在我看来呢?嘿嘿,是一个修行的法本,是一座智慧的宝藏,是一位不可思议的老师啊。

  

  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

  

  清净慧菩萨,在赞叹了佛陀说法的恩德之后,正式替咱问法:

  “但愿您哪,能够为参予法会的一切大众,重新宣说无上法王的圆满觉性,对于一切众生,以及诸位菩萨,还有如来大觉世尊来说,其所证所得,为什么有了差别,差别在哪里呢?”

  “这也是为了,让末法时代的众生,听闻到如此难信难解的如来圣教,能够顺应着开悟的次第,逐渐得以深入。”

  

  哎,清净慧菩萨的问题,是说呀,圆满觉性本来是无差别的,是平等的,是周遍法界的。但是,为什么又有了从凡夫到菩萨,再到佛陀的证量差别呢?其中的差别在哪里呢?

  这既是替法会当中的菩萨们问法,更是替咱末法时代的众生问法,好让咱能够了解这个修行次第,然后呢,顺应着这个开悟的次序,逐渐深入圆满觉性。

  这,正是咱们大家所需要的修行阶梯呀。咱就把它学明白,嘿嘿,顺藤摸瓜,在圆满觉性的修行上,咱就不会再走弯路和错路啦。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清净慧菩萨问法以后,再次五体投地,礼拜佛陀。而且,像这样的请法仪轨,竟然重复了三次,从始至终,有条不紊。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这时,经过清净慧菩萨三次虔诚地请法,法缘已经具备,于是,世尊告诉清净慧菩萨说:

  “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啊!你们能够替末法时代的众生,向佛请问,在圆满觉性的修行过程当中,从众生到如来的渐次差别。”

  “现在,请你们仔细聆听,如来将要为大家解说。”

  

  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当时啊,在得到了世尊说法的允诺之后,清净慧菩萨充满欢喜,和在座的菩萨大众们一起,默不作声,静静地聆听。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

  

  于是,世尊轻舒圆音,说道:

  “各位善男子!这个圆满觉性,就是一切众生的自性,但是呢,它并不是某种确定性,也不因为某种确定性而有。它只是顺应着各种因缘性而现起功用,在这些功用当中,其实,根本就没有可取证的境界。”

  “在这个圆满觉性的实相当中,其实,没有什么菩萨,也没有什么众生。为什么呢?因为呀,所谓的菩萨与众生,都是幻化。一旦幻化灭尽了以后,就回归了圆满觉性,其中,根本没有可以取证圆满觉性的人。”

  “就好比人们的眼根,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眼睛一样;圆满觉性本来就是平等一如的,其中,根本就不存在谁和谁平等的问题。”

  

  哎,这段经文,是比较深奥的。或许,每一位法师的解读,都会有所不同。不过,只要能够契合《圆觉经》的上下文,同时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视为合理的解读。至于其中的细微之处,嘿嘿,除非是大觉世尊,否则,谁也不敢说能够全面明了。

  关于这一点,《法华经》说得好:“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的确如此呀。

  ——哎,有人说啦,那不麻烦了嘛!万一,某位法师不小心解读错了,这错解佛经,岂不成了谤法吗?罪业太重啦,要堕地狱的呀!这以后,谁还敢讲经呀!

  ——嘿嘿,俺不怕,俺敢讲。为啥呢?因为呀,各部大乘经典当中,佛陀都说得很清楚,能够“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大乘经典,其功德,无量无边呀!

  佛陀可从来没说过,谁要是水平不够,不小心把佛经理解错了,不小心讲错了,就要下地狱。佛陀,从没说过这话,也绝不可能这样说。

  ——至于,所谓的“谤法”,也就是“诽谤佛法”,它呀,完全不是您说的这个意思。它的意思是指:刻意地曲解佛法,刻意地歪曲法义,以便达到破坏佛法的目的,或者是谋取名利的目的,等等。

  哎,像这样恶意扭曲佛法,才叫做“谤法”,其罪报,将会堕落到地狱当中,受无量的痛苦。

  为啥呢?难道是佛陀把他打入了地狱吗?

  ——嘿嘿,佛陀大慈大悲,即使是对于极恶之人,佛陀,还是大慈大悲的,咋可能把谁打入地狱呢!

  各位兄弟姐妹,一切罪业,都从心而起。善心,行善业,得善报;恶心,造恶业,受罪苦。因果业报,丝毫不爽,其道理何在呢?嘿嘿,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打人一拳,自己的手也会疼啊!

  这打人还好说,有的蠢人呢?他喜欢打墙,哎,佛法就是一面无边的大墙,它平等,广阔,犹如金刚一般坚固。嘿嘿,恶意诽谤佛法的人呢?就好比那些喜欢用手打墙的人,只见他伸出拳头,卯足了吃奶的力气,恶狠狠地打了过去,结果呢,您自己琢磨吧。

  所以呀,这所谓的地狱,不是别人给准备的,正是呢?诽谤佛法的那颗罪恶之心,自己造出来的呀!哎,所以说,自作自受,没法子。要想不受,当初您别作恶呀!要想将来不受罪苦,咱呀,一定要记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以上,应清净慧菩萨的请问:“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所以,对于圆满觉性,世尊重新进行了宣说。

  接下来,既然“圆觉自性”,“性自平等”,那么,芸芸众生与菩萨,乃至于佛陀,咋会有了差别呢?

  

  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对于清净慧菩萨的问题:“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世尊解答道:

  “芸芸众生,由于迷惑颠倒的缘故,尚未能够除去并灭尽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于是,在以幻修幻,除灭幻化的虚妄功用当中,就显现出了境界差别。”

  “如果众生坚持以幻修幻,那么,一旦幻化灭尽,得以顺应于如来寂灭本性的话,此本性当中,其实没有寂灭的境界,也没有到达寂灭境界的人。”

  

  哎,就这样,在咱以幻修幻的虚妄过程当中,差别就产生了。但是,这个差别并不真实,一旦到达了如来寂灭之妙境,嘿嘿,别说差别啦,就连寂灭境界和到达寂灭境界的人也了不可得呀。

  那么,在幻化过程当中,一切众生与菩萨,乃至于佛陀,具体差别在哪里呢?

  下面,世尊对于“云何差别”的具体情形,进行逐层的解答,展现出了从一般凡夫的迷惑不觉,直到佛陀朗然大觉的六个修行层次的差别,给予了咱们最为实际的修行指导。哎,这六个修行层次,咱先把它总结出来,大约是这样的:

  第一、凡夫的迷惑不觉;

  第二、凡夫的最初开悟——解悟;

  第三、凡夫的觉悟——得法眼净,开悟无生法忍;

  第四、贤位菩萨的觉悟;

  第五、圣位菩萨的觉悟;

  第六、如来的觉悟。

  至于其中的具体情形,咱仔细聆听世尊的教诲: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著五欲。

  

  对于第一种情形,凡夫的迷惑不觉,世尊如此说道:

  “各位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由于妄想分别,而以为有一个自我,这就是我相;同时,也就有了一个维护自我利益的执着心,这就是我执。”

  “于是,在虚假的我相和我执蒙蔽之下,一切众生,从来就不知道啊,所谓的我相和我执,只不过是念念生灭的心念幻觉而已。”

  “因此,一切众生在我相和我执的驱使下,就会发起爱憎之心,沉湎于色、声、香、味、触的五欲贪婪当中,而不能自拔。”

  

  哎,这就是芸芸众生的凡夫相,在没有修行之前,大家都是如此。无知地造作追求着,无知地烦恼痛苦着,无知地轮回生死着。

  其中,所谓的“妄想我”,就是我相,凡夫由于妄想分别,而把第八识当中的“相分”当做了自我,叫做我相。所谓的“爱我者”,就是我执,也就是第七识当中的相续思量,在马鸣菩萨的《起信论》里面,它相当于“六粗”当中的第二“相…

《趣品《圆觉经》之十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