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国际交流本怀▪P2

  ..续本文上一页来,共集善根,修菩萨行,皆从如来善根海生。”

  2.“诸波罗密悉已圆满……于诸三昧具足清净。”

  3.“辩才如海,广大无尽,具佛功德。”

  4.“入法界藏,智无差别,证佛解脱甚深广大。”

  5.“了达诸佛希有广大秘密之境……一切如来功德大海,咸入其身,一切诸佛所在国土,皆随愿往。”

   (二) 异生众:

  1.杂类诸神:执金刚神、身众神、足行神、道场神、主城神、主地神、主山神、主林神、主药神、主稼神、主河神、主海神、主水神、主火神、主风神、主空神、主方神、主夜神、主昼神。

  2.八部众: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夜叉王、龙王、鸠盘茶王、干闼婆王。

  3.欲色界诸天众:

   欲界天众:月天子、日天子、三十三天王、须夜摩天王、

   兜率陀天王、化乐天王、他化自在天王。

   色界天众:大梵天王、光音天王、遍净天王、广果天王、

  大自在天王。

   (三) 经云:“如是皆以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之时,于劫海中修菩萨行,以四摄事而曾摄受,一一佛所,种善根时,皆已善摄种种方便,教化成熟,令其安立一切智道。”

   (四) 一切异生众各得一解脱法门:依自己根性得解脱法门,普贤菩萨得一切法门,因为他们都已解脱,所以能来亲参世尊这次宇宙宗教大会。

   《华严经》最后一品〈入法界品〉记载了善财童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后,为得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从庄严幢沙罗林出发次第南逰,善财童子长途跋涉的国际交流,一共参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这五十三位善知识(kalyand mitra善友)遍布各个国家地区、各行各业,其中有五位菩萨,比丘;神(护法神)有十位;婆罗门也有;国王等;童子童女;这些都是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如果不把神算在内,女性占多数,共有11位,再把其它女众算进来的话就过半,比例之多,可见佛陀所要展现的是各种族(各种人种),主要是要打破差别,没有贵践高低,强调平等性、无差别性、包容性,以此建造入法界品的国际舞台。

   从《华严经》中我们可以看出二千六百年前佛陀的思想就是提倡国际间要相互交流融和,因此当佛陀证悟后所说的第一部经《华严经》,这是首场垮越时空的国际弘法交流大会。《华严经》是以天界为舞台的法会,如宇宙国际的剧场。经中佛说法的地点以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主,参与的与会大众有各国人士和各行各业的普罗大众,众生海会云来集;故此《华严经》被认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观的介绍,而经文中的善财童子参访各行业的善知识和跨宗教的领袖,可见得佛陀释尊主张佛教要国际交流,互相来往,相互学习,让彼此更能沟通和谐。

  (2)《阿弥陀经》中的国际交流

   《阿弥陀经》云:“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这段经文说明极乐国土的大众每天早上都以香华供养十万亿佛,这就是国际交流,和各国的诸佛圣贤结缘。供养也是一种国际交流,在现代社会可以用慈善的救援,捐助物资来供养,和世界各国的大众结缘来作国际交流。

   《阿弥陀经》又云:“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闪)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南方世界……西方世界……北方世界……下方世界……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从这段经文中看出极乐国土的众生,到处参访听法,从事国际交流,如参访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上方、下方国土的诸佛国土,礼敬诸佛菩萨,聆听诸佛说法,法音宣讲。从《阿弥陀经》中也可看出释尊鼓励佛弟子们到处参学旅游作国际交流,不单增长见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了能体悟真理妙法,更能广结善缘,促进全世界人类的经验互相传授,智慧交流,撒播世界和平的种子,推动和谐世界,让人间净土佛国现前。

   (3)《妙法莲华经》中的国际交流: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云: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这段经文说明了观世音菩萨游历诸国土,到处寻声救苦,以大悲心怀慈善救济来从事国际交流,安顿众生的身心。现今的时代国际往来更加频繁,国与国之间关系更加密切,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宇宙国土都是同体共生,无法切割彼此的关系,因此当全球任何一个地区发生灾难时,国际佛光会本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精神号召全球的佛光人加入赈灾救援工作,例如:

   去年五月初热带气旋重创缅甸,导致数万人伤亡,闻讯后大师即刻要泰国曼谷文教中心与当地佛光会员全力投入救灾工作。

   二○○八年五月,大陆四川发生严重大地震,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星云大师立即指示佛光山与佛光会中华总会捐助人民币一千万元,并成立“救灾指挥中心”,由慈容、觉培法师担任总指挥,整合全球资源赈灾。佛光山全球各地别分院则设置超荐牌位和消灾禄位,举行“为四川大地震灾民祈福法会”,号召全世界会员同步为灾民念佛祈福,祈愿藉由众人念佛力回向伤亡,祈求生者奋起再出发,亡者得到冥福。大师随即发动救援队伍前往灾区赈灾,由佛光山慈悲基金会执行长觉弘法师带领中华总会中区协会会长陈嘉隆、桃竹苗协会会长朱唐妹居士组成的救援队和马来西来国家佛光搜救队等,深入四川地震重灾区,捐助轮椅、救护车,赞助兴建三昧水慈善医院、中兴卫生院、彰明中学、木鱼中学。以“救援、医疗、民生物资、关怀”四合一救灾计划,秉持建设组合屋、成立心灵辅导站、重建学校三大方向,长期进行重建灾区工作。给予他们物质援助,尤其给予精神抚慰及家园重建更是赈灾的重点。世界灾难的慈善救援工作就是秉着《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1)中观音菩萨大悲心济世的精神来从事国际交流。

   三、佛光山的国际交流

   佛教的弘传发展从早期佛陀以步行国际交流,佛陀的弟子到后来历代的高僧徒步从印度到中国传法翻译经典如安世高、鸠摩罗什大师等,中国的高僧玄奘大师徒步从中国到印度取经,促使中印间两国来往的交流达到高峰,后续的高僧大德乘船作国际交流如唐朝鉴真大师东渡六次方能抵达日本传受戒法,成为中日佛教交流的美谈,近代国际社会交通便捷,搭乘飞机可以日行万里跨越洲际进行交流,国际的交流更加频繁快速,佛教发展至今,在现代廿一世纪更以崭新的方式进行国际交流。

   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暨佛光山开山宗长 星云大师为了兴隆佛教,在“人间佛教”的思想理念下,数十年来本着佛法的义理、精神,积极兴办各种佛教的弘法利生事业,热心推动国际佛教交流,对佛光人的教育,勉励弟子们要“国际交流,同体共生。”从积极从事国际交流的活动中,体悟同体共生的精神,四十余年来,佛光山在宗风制度领导下,致力于人间佛教的推动,以台湾佛光山为起点,集合大众的力量,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才有今日从台湾佛教、中国佛教到发展出国际佛教、世界佛教的规模成就。

   从教界各宗各派到现今的普遍融和,乃至与世界宗教的友好往来,大师提倡融和尊重、团结包容、互赞互助、乐观进取等观念,树立佛教的新形象,以国际观培养无数优秀佛教人才;以无限的慈心悲愿成立佛光协会、创办跨国道场、举办国际会议、促进宗派交流,将佛教推向国际化,而发展出现今的国际佛教。

   星云大师说:“佛光山的目标是弘扬人间佛教,开创佛光净土;建设四众教团,促进普世和慈。”而四十余年来佛光山对社会的贡献是“改善社会风气,净化普世人心;促进群我融和,建设和平世界。”佛教国际交流的意义和目的正为实践此理想“融和与和平”。

   星云大师一生倡导“融和与和平”,无论是…

《佛教国际交流本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