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国际交流本怀

  佛教国际交流本怀

  满谦法师

   “佛教的国际交流”不是廿一世纪的现代产物,早在二千六百年前教主释迦牟尼佛就在印度恒河两岸的十六大国之间往来,以佛法真理从事国际交流,宣扬和平。佛教典籍中记载了佛陀宣扬四姓平等,人人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打破阶级制度,提倡平等、慈悲,以佛法来倡导国际间相互交流,促进十六国之间能够更和谐相处。

   佛经中的《大方广佛华严经》、《阿弥陀经》、《妙法莲华经》等都可以见到国际交流的情况,不分种族,跨越各种语言障碍,大众都能相互交流沟通,现今的时代交通发达,国际往来频繁,佛教国际交流更日趋活络,不单是佛教界之间的往来,跨宗教之间的国际交流对话更显重要。

   现今的时代国际交流更趋活络和重要,整个世界已经由于科技的发达和飞机航空事业的普遍而成为地球村,国际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人类彼此的关系是“同体共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环境的污染,气候的变迁,造成全球的温室效应,而近年来的天灾人祸不断,都说明了佛经所云“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在在显示出国际相互交流,彼此认识沟通的重要。

   然而佛教的国际交流在廿一世纪里更显不凡的意义,千百年来的人类历史虽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上有种种交流,但是人心的不同,信仰有异,宗教间的国际交流更趋重要,各宗教提倡“慈悲、爱、和平”的普世范俦能够帮助人类各种族间的了解和认识,因此跨宗教之间的国际交流更加重要。

   是以2009年初1月5日,佛光山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为体现星云大师“同体共生”的理念,联合瑞士各宗教的领袖们为新的一年祈福,这是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第一次的跨宗教交流,各宗教领袖们手持宗教代表信物,以各宗教的经文为世界祈求和平,正当此时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攻打加萨,经过一周的时间,六百余老幼居民死亡,世界各国人士无论宗教,不分种族,民众纷纷自发地在各大城市示威抗议,呼吁要停战,不要杀亡无辜,可见得宗教之间也要交流往来对话,沟通彼此,世界的和平才有可能到来。

   本文从《大方广佛华严经》、《阿弥陀经》、《妙法莲华经》来研究过去佛经中的国际交流到现代的国际交流,俾对和谐世界能有所帮助。

   一、国际交流之重要性

   现今佛教与世界各国的国际交流与日俱增,但国际交流并非廿一世纪的现代产物,早在二千六百年前教主释迦牟尼佛就在印度恒河两岸的十六大国之间往来作国际交流。

   佛教自从二千六百多年前教主释迦牟尼佛在印度成立佛法僧三宝教团以来,佛法的传播随着佛陀跨越印度恒河两岸十六大国之间,佛陀为各民族、各行各业人士说法,不分贵贱、不分男女,一律平等施教,教主释迦佛住世四十五年都在为了宣扬佛教,走遍印度各地国际交流,在各国度化了许多弟子,提倡众生平等,打破四姓阶级,广收各界人士,不单是王宫贵族,凡夫走卒同为佛弟子,其中著名的有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阿难、优波离、迦旃延等。

   佛陀以摩揭陀、憍萨罗、拔沙三国为中心,曾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祇园精舍说佛25年。

   憍萨罗国是佛陀故国迦毘罗卫国的邻国,佛陀经常在其首都舍卫城,最著名的祇树给孤独园讲法,国王波斯匿王也经常到此聆听佛陀说法。

   摩揭陀国的首都是王舍城,位于恒河中游,现在巴特那市。其后,阿育王将摩揭陀国首都迁至华氏城。此城成为佛陀传教中心地之附近有著名的迦兰陀竹园和灵鹫山等,释尊也常在此地说法,举行国际交流。

   摩揭陀国的国王是频婆娑罗王,他对佛陀非常尊敬,经常去聆听佛陀说法,频婆娑罗王去世后,其子阿阇世王亦特别信仰佛陀,相传佛陀入灭后第一次结集经典时,就是在阿阇世王的支持下举行以结集经典的国际交流大会,当时共有五百位大罗汉参加。

   佛陀的祖国迦毘罗卫国,因为近邻强大的憍萨罗国的兴起,常常威胁其安全。好在憍萨罗国的波斯匿王受佛陀的感化,自他皈依佛陀以后,就从未想到要发动战争。但是后来波斯匿王的次子琉璃,于二十岁时领兵将父王罢黜,并且杀死了兄长祇陀太子,自立为王,后来琉璃王在恶臣的佞言鼓励下,带兵攻伐迦毘罗卫国。

   佛陀听到消息后,虽然知道这是迦毘罗卫国人民共业的果报成熟,但为了祖国人民,他还是想要克尽心力。于是佛陀独自来到琉璃王军队必经的路上等待,并且刻意在路边一棵枯树下静坐。经典上记载佛陀曾三次阻挡劝导琉璃王,阻止其攻打迦毘罗卫国,希望避免种族杀戮事件。

   摩揭陀国的阿阇世王想讨伐跋祇国,于是派雨势大臣为大使,请示佛陀,佛陀借机开示阿难,跋祇国不能侵损的七个理由,雨势听后便放弃攻打跋祇国,阻止了一场战争发生;从其中我们可以见到佛陀以“七不衰法”智慧之喻,巧妙的化解了一场两国间的血腥战争。

   八十岁时,佛在毗舍离城,已患重病,雨季过后,偕弟子向西北行走,后因食物中毒,佛告知弟子们将入涅槃,弟子们都守候在身边,聆听佛陀的最后教诲。夜里须跋陀罗(Subhadda)去求佛开示,成为佛陀的最后弟子。佛在拘尸那罗城附近的娑罗双树下入灭。火化后的舍利(人体火化后的遗留物)由摩竭陀国王阿阇世和释迦族等八王带回建塔(即舍利塔)供养,佛陀终其一生都在为国际交流努力,连最后的舍利遗物都成就八国之间的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确实是非常重要,从佛教历史和经史典籍中处处可见佛法真理都是在促进国际团体之间的交流和谐。透过国际集会交流将不同种族、人民,都能共聚一处相互认识,促进彼此的了解认识和沟通。而国际交流最重要的是尊重大众的决议,建立彼此的“共识”,这个“共识”就是普世的价值,促进普世和慈,即所谓“和谐世界,世界和平”。

   二、经典中的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并非现代廿一世纪的产物,早在二千六百年前佛陀就已经提倡国际交流,佛经中的《大方广佛华严经》、《阿含经》、《大宝积经》、《阿弥陀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经》等都可以见到国际交流的情况,在宗教交流大会上的人士来自各国、各行各业,从国王到王宫大臣、学者、商人、劳工阶层等均参与,现今的时代交通发达,国际往来频繁,佛教国际交流更日趋活络,不只是佛教界之间的往来,跨国的交流,跨宗教之间的国际交流对话更显重要。由于经典史籍浩瀚,本文仅从《大方广佛华严经》、《阿弥陀经》、《妙法莲华经》中来研究过去佛经中的国际交流到现代的国际交流,俾对和谐世界能有所帮助。

   (1)《华严经》中的国际交流

   《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是释尊成道开悟后所说的第一部经典,这是一部法界之旅的大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上乘菩萨解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被认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观的介绍。在《华严经》中记载佛陀讲说佛法的说法地点共有多处,时空跨越天上和人间都有,不单只是跨国的国际交流,还跨越天界,也就是现今所谓的“外层空间和外星球”,在过去科学部发达的时代我们会认为天方夜谭,然而现今高科技的发明,人类得以探索月球和其它星球,佛经上所言已不是神话,而是现实世界的场景。

   根据《华严经》中记载释尊佛陀说法共有三十九品,共有七处九会,七处包括地上三处、天宫四处,即:

  (1)菩提道场(地上):第一会六品(世主妙严品以下);

  (2)普光明殿(地上):第二会六品(如来名号品以下)、第七会十一品

  (十定品以下)、第八会一品(离世间品);

  (3)忉利天宫:第三会六品(升忉利天宫品以下);

  (4)夜摩天宫:第四会四品(升夜摩天宫以下);

  (5)兜率天宫:第五会三品(升兜率天宫品以下);

  (6)他化天宫:第六会一品(十地品);

  (7)重阁讲堂(即逝多林):第九会一品(入法界品)。

   根据《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经文记载: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所共围遶。”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执金刚神。…复有佛世界微尘数身众神。…复有佛世界微尘数足行神。…复有佛世界微尘数道场神。…复有佛世界微尘数主城神。复有佛世界微尘数主地神。…复有无量主山神。…复有不可思议数主林神。…复有无量主药神。…复有无量主稼神。…复有无量主河神。…复有无量主海神。复有无量主水神。…复有无数主火神。…复有无量主风神。…复有无量主空神。复有无量主方神。…复有无量主夜神。…复有无量主昼神。复有无量阿修罗王。…复有不可思议数迦楼罗王。…复有无量紧那罗王。…复有无量摩睺罗伽王。…复有无量夜叉王。…复有无量诸大龙王。…复有无量鸠盘荼王。…复有无量干闼婆王。复有无量月天子。…复有无量日天子。…复有无量三十三天王。…复有无量须夜摩天王。…复有不可思议数兜率陀天王。…复有无量化乐天王。…复有无数他化自在天王。…复有不可数大梵天王。…复有无量光音天王。…复有无量遍净天王。…复有无量广果天王。…复有无数大自在天王。……”

   这段经文中可以了解当时佛陀在阿兰若法菩提场中证悟成道后,为无量无边的各国大众说法开示,这是首场垮越时空的国际弘法交流大会,参与的大众有各国人士和各行各业的普罗大众,众生海会云来集。总计有:

   (一) 同生众:“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所共围绕”。其德用为:

  1.“此诸菩萨。往昔皆与毗卢遮那如…

《佛教国际交流本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