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89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所以此相是不来亦不去,因缘生法,灭诸戏论。我们在不生不灭里面,去找生灭之体,一生永生。大家想一想,我一念生大家都在生,我一念灭大家都在灭,一灭全灭,整个大千世界都在灭,没有一个不灭的,所以众生心中,只要灭者大家俱灭,只要生者大家俱生,就是说一灭全灭,一生全生。我们呢总以为我灭你不灭,我生你不生,叫戏论,毫无意义的戏论。菩萨不入戏论,众生喜欢戏论。现在我们搞一些东西都是戏论,不知道不生就是灭,不灭就是生;也即全生即灭,全灭即生。全部的灭就是所谓你看到的生灭体,全生即灭,你现在看到的生实际上就是灭的体。我过去讲刹那时间无量诸佛成等正觉,刹那时间无量诸佛示大涅槃,也就是说刹那刹那的有无量众生示大涅槃,我们知不知道?我们一刹那有90万个生死,生死是我们的执著,但是你不执著的时候,刹那时间有900个涅槃,有900个生900个灭。说相有无量诸佛之显,说灭有无量诸佛示大涅槃;所以你现在看到一灭全灭,一生全生,觉悟的那一刹那,无量诸佛示大涅槃,无量诸佛成等正觉,所以诸佛就是我们的那一念。一念佛有百万佛,你一念生出来的时候,有900个生灭生出来,900个生灭你要觉了,就不叫生灭,是900尊佛啊!佛在哪里,是众生心中显;离开众生心就没有诸佛可得。实在是佛没有来没有去,众生有生有灭故,好像如来有生有灭,方便故如来示大涅槃;如来示成等正觉;什么叫“示”呢?依众生心而示;众生有这个生灭之心,所以如来示“觉”之相,其实哪有涅槃可得呢?一真法界哪有涅槃可得呢?哪有成等正觉呢?成等正觉是依众生心而建立的。这个叫做八法(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所以我们要灭诸我们那些无聊的戏论,通达般若,灭诸戏论。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这里面讲的是法界,后面讲的是心;心与法界,先讲法界,后讲众生。诸法缘心,实在是没有实体啊,没有实体就是无生。无生为心,法界为相,心相一如。“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每个恒河里有无量众生,每个众生都有一恒河,恒河里有无量沙就是无量众生心,“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一佛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是很多恒河沙,不可思议的多。这里面每个佛都有一个教化区,也就是说一粒沙是代表一个众生心,一个众生心就有一个佛陀的教化区,所以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心,共业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有佛陀的教化。如是就是无量无边的意思,“宁为多不?甚多世尊”。比喻世界之多,这里讲的代表法界代表相,相不离众生,众生不离相,佛的世界是遍法界的重重无尽的,就是说沙中有河河中有沙,法界有众生,众生还有法界,是重重无尽的;也就是像华严境界一样,重重无尽的世界,这里面的世界有多少呢?

  后面讲:“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也就是说恒河沙数的佛世界这里面所有的众生的心,佛都知道;这个话是对于前面来讲的。前面不是说有肉眼不?天眼不?慧眼不?法眼不?佛眼不?我们是我们的世界有人执有烦恼,有贪嗔痴的执著障碍,所以我们只有肉眼。天人有意眼,意在禅定之中,他的福德比较具足,他从意眼中获得天眼,可以看到一些清净的境界。阿罗汉执著于慧道,菩萨定少,阿罗汉慧多,他不求福而求慧,而菩萨重视福报,重视度化众生。可见菩萨亦执著,阿罗汉也是执著,人天亦执著,因执著故心眼未开,都在法上开,所以菩萨只能看到庄严,阿罗汉只能看到空性,天人只能看到清净,人只能看到贪嗔痴的东西。我们被法障碍了,生出法上的执著。但是佛眼是用心,用心眼是用所有众生的眼。为什么我们贪嗔痴、执著,而佛就没有障碍呢?我们现在看到墙壁,我们是用妄识不是用心来看的,我们用心看只有在禅定中,禅定中也不一定能看得到,因为禅定中还有内定外定,有出世间定和世间禅定,世间定是用意来克制的,出世间是用心来会于法界的。我们用心来看法界的时候,那是佛的世界啊;我们用法来看世界的时候,那是菩萨的境界啊;我们用智慧来看这个世界的时候,那是慧的体;我们用肉眼来看这个世界的时候,那是识的体就是用意识来看,却不知道实际上都是由我们的心在做主。如果没有心闻信的话,你不能生识;你没有闻信也不能生法,没有识也不能生慧;没有这个识你四眼都不具足。四眼一心,四眼都是一心而住。如果没有我们真正的心在,我们这个识就不存在。那我们心到底在哪里呢?我们的心在里面还是在外面呢?释迦牟尼佛椤严经七处辨心告诉我们:“寻心了不可得”。只要你用妄心做事,你不可能离开迷惑。所以说你解脱了,你说没有贪嗔痴了没有财色名了,我是很难相信的;因为有妄心必能生相,妄心生起必生迷惑。因为你没有破心故,所以只有靠戒律和一股正气和道德来维持我们。祖师们为什么要讲因果讲道德这些东西啊,因为知道我们不能证“无心”。释迦牟尼佛讲法的时候,阿难只是证三果,摩诃迦叶尊者告阿难必须圆满才可;后他在一山洞里受文殊菩萨教诲七天,才证四果。释迦牟尼佛说大乘的教法,凡夫可能听不到;只有大菩萨才能听得到;很多凡夫是听不懂的,是文殊菩萨专程教授阿难尊者大乘佛法。释迦牟尼佛在这边教授小乘教法,同时在空中跟那些大菩萨讲大乘教法。也就是说说阿难的时候就是文殊菩萨,说摩诃迦叶尊者的时候,就是常精进菩萨,说须菩提的时候就是虚空藏菩萨。其实舍利弗的信心就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的相就是舍利弗;它是不二的。所有的菩萨都从空中来,没有家的,没有从哪个地方而来,都是从空中而来;所有经典中都是首先把这些菩萨安置在里边,集结经典的时候,像摩诃迦叶尊者、阿难尊者这些人好多是可以看得到的,当时文殊菩萨示现,很多阿罗汉都是能看得到的,为什么呢?因为释迦牟尼佛加持故;很多凡夫都能看得见。但是我们现在听了以后总是认为大乘和小乘是不同的,其实大乘就是小乘,小乘就是大乘;在大乘里面来讲,小乘就变成大乘了;在小乘里面来讲,大乘就变成小乘了。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苦”,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是“集”,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灭”,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道”,连普贤行愿都依苦集灭道而修,而苦集灭道教法是小乘的教法,一切法都不离开苦集灭道。普贤菩萨是一切菩萨的长者,所以大即小,小即大;大小不二,这个法非常的圆融。释迦牟尼佛涅槃就是不涅槃,不涅槃就是涅槃。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圆寂,那就是“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体,但是在大乘里面它是不生不灭。他来实在是没有来过,他灭实在是没有灭过,生实在是没有生过,没有生没有灭,那是大乘的教法。你看到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事实上他根本没有八相成道,为什么呢?如来体实在是无体,无体而有体,有体而无体;小乘里面执著于有体,他不知道无体。无体即有体就是小乘;有体即无体就是大乘。所以我们在小乘里面听不到大乘;在大乘里面不相信小乘,互相争论,却不知道大乘就是小乘,小乘就是大乘;它是不二的。

  我们不知道性相,只知道持不杀生戒,不杀生戒是小乘,但同时不杀生戒是我心中之光,就是大乘;因为不杀生从哪里出来,是我心中显,是我本心中本来的光故;而此光与法界所有的善法都是相应的,此一持戒一切遍庄严,这是大乘的教法;小乘的教法,不杀生就是一个不杀生。菩萨知道,不杀生就是遍庄严故,这是大乘教法;而阿罗汉不杀生就是不杀生,不杀生时我寂灭故。一个是心空,一个是法空;小乘住心空,大乘住法空,同样一件事情,它有大乘小乘之区别。事情是一不是二;心性不一样,我们这个大乘跟小乘如果互相争执的话,完全是愚痴者。释迦牟尼佛说大乘小乘中乘,其实哪有什么大乘跟小乘呢?如来一乘无二无别,没有什么大乘小乘,一真法界里哪有大小分呢?要从教相里面来说:一真即二相,二相即八法,一真即一真法界,二相:胜义谛俗义谛;八法: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这个八法里面哪有什么大乘小乘的概念呢?

  “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所有众生的心如来悉知,刚才讲过。阿难七处寻心了不可得,释迦牟尼佛骂阿难:“痴者,无始以来,以为自己有心,堕落六道轮回,哪有心呢?没有心”所以这个心叫做妄心,不是真心。真心实在是无住的,无住法界即真心,无住法界就是心遍法界故,一切众生心是一心,这个才是真心,不了解此心故。这样一说,阿难顿时就悟到三果。而我们没有办法悟到,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佛陀的加持力。众生的心如来都能知道,是因为如来没有心故;法界就是他的心。一切相是如来心,不管你是人间看到的相,还是阿罗汉看到的相,还是菩萨看到的相,一切相是如来心。这个相上面无住就是如来心,你现在看到相,正好是如来看,所以众生动念如来即知。

  有人得到神通后可以看到对方的心,看到你在想什么?过去有一个比丘得他心通,时有一国师系禅宗大德,问比丘:我的心现在在哪里?答曰:你心在四川在看一个渡口,又问:现在我的心在哪里?答曰:你的心现在在天津公园里看猴子;过一会又问:我的心在哪里?这个比丘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了;何故?他心者知他人心中事,所以国师先念在四川的轮渡;比丘就马上看到了;后来国师不动心了,心不动了,就是说不动念头了,这个时候怎么观察也观察不到国师的心在哪里了;证明是比丘有神通呢?还是法界在相通呢?我们认为他有他心通,其实你动念时他观察的时候,只要你动念…

《《金刚经》系列开示 8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