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63▪P3

  ..续本文上一页的一刹那就是般若的显现,如果你把这个般若搞懂了,你花就已经开了,花开就见佛;如果你般若不开,你到边地疑城还是要等花开,如果你现在念阿弥陀佛,又能闻般若,现在就花开,花开见佛,自然会念佛的。现在念佛,闻般若并不障碍,般若是佛,花开还是见佛;难道闻般若跟念佛有障碍吗?如果有障碍花开见佛不是有障碍吗?所以闻金刚经和念佛是一点障碍都没有;所以呢?花开还是要见佛就是要闻般若;在边地疑城花开见佛的一刹那,就是跟般若相应的那一刹那。

  那么说我们在此世界,一方面来念佛,一方面专研究般若之义,因为念佛又通达于般若,是谓长子之心。如果你是念佛又跟般若相应了,此人为普贤菩萨,为什么呢?般若遍法界故,一念就是万念;你了解般若这个体的话,在此世界做任何事情你都是欢喜的。你念阿弥陀佛就是念而无念,为什么呢般若就是佛,是故你肯定是念佛的,因为般若遍法界故,是故你念佛就是遍法界,一切事跟你的理是相应的,所以念阿弥陀佛跟般若相应的那一刹那,无相啊,无住啊,庄严啊,般若啊,刹那时间就显现,十方诸佛都在此无所障碍,为什么呢?佛与佛有障碍吗?佛陀与众生有障碍吗?佛陀无住之法性有障碍吗?佛陀无住之法界报身相有障碍吗?佛陀的化生在众生心想中生,有障碍吗?都是没有障碍的,是故呢?此般若就是念佛,为什么许多祖师到后来要念佛?念佛就是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单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就是要念佛啊,念佛就是持般若波罗蜜。

  过去讲过,念佛就是大智慧,你不闻般若,那你念佛跟般若有障碍,你不跟般若相应,不跟第一义谛相应,那不就麻烦了;所以呢你念那个佛跟般若相应了,无住不是我要无住,本来跟无住相应的,此佛身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佛身。

  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念下去,是何等的开心啊,在此世界持戒、做善事,那就是无住之相啊!本来是无住的,我们过去在执著,现在闻到般若你就不执著了,了解法界与佛相通故,无住之体相通故,佛陀跟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无住之相跟我们所做的事情是相通的,既然相通就无住,有执著就是我执,所以把般若搞懂了,这声佛号念的才是实在,真实。如果你跟般若不相应,那就很难真实,与般若不相应,我们在此世界做就困难啊,与般若不相应,你不知道无住之法是我们的自性,我们的法身遍庄严清净处。原来我无住之法界,我的心在那里就是法身,我的相在那里就是报身,我的化身是智身,智身即佛,或显或不显,你不一定要显出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我们心里边。为什么我们会看到三十二相,你以为三十二相不再来,我们心里就没有了,如果我心里没有了,为什么看到三十二相呢?我们看是对立的,但是佛没有跟你对立啊,这个三十二相就在我们心里边啊,但是你会到了三十二相就在你心里边,你会到的那一刹那,你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为什么妙法莲华经里面,龙女还有常不轻菩萨,顿时就在空中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问你,这三十二相是从空中出来的呢?还是从哪里出来的呢?是从他心里面出来的,他心里面本来就具有的,你不能说龙女叫三十二相,也不能说常不轻菩萨叫三十二相,但是他舍去这个肉体的时候,他三十二相就从空中出来了,成佛去了,其实我们也具足了,念阿弥陀佛,一了解般若的时候,不显之相在你心中,什么时候显呢?等机缘成熟吧,但是你要相信它。

  所以佛,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在哪里?就在我们心中,当下这一念当中,所以我们三十二相或显或无显,无显的三十二相,和有显的三十二相,我们看到的有显的三十二相是个机缘关系,所以呢佛陀与我们是没有相对的,是我们跟佛相对了,如果佛陀跟我们相对,释迦牟尼佛跟我们相对,佛陀就有舍有取,有舍有得不名法身,不名报身;法身报身不得,化身就是不得;化身就是迷了,假设他的相跟我心不相应的话,那么说他的法身报身也是假的,那释迦牟尼佛一代教法全部变成虚妄的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讲法金刚经真是妙不可言啊,真是不可思议,把我们的心能够彻底的安抚,这叫降伏其心!应如是住,什么如是住呢?如是佛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们在因地上做难,果地上做易,果能当机立断,如果我们闻到般若波罗蜜,因为前面闻到了,而般若波罗蜜佛陀以名言立相说,前面的相已经说了,名字已经立了,闻名即得相,就是只要你闻到名字的时候,你的观照就会出来;你观照一出来,你的实相就会现前。所以经典讲“所谓说法,实无可说”如果你把密义会通,成为一个体的时候,你一闻金刚般若波罗蜜,你就心开了;也就是说一个名字,就把所有的事情都解决了,如果要看里面的这个相,我们很难辨别的,所以我们需要在其中记住好多东西,只要闻名心就开。你心解开了,但是别人还在骂你,说你、讲你,此人本来是要堕地狱的,这里面有不可思议的妙语啊。佛陀不这样讲要化解众生,骂你应该忍辱啊等等,所以这个金刚经它句句都破相啊。不是说你骂我是我前生的业啊,就当做消业好了,或者说你骂我我要忍啊,对方坏没有关系啊,就把对方当做狗看待好了,狗可以咬人人不可以咬狗的,这种说法在金刚经里是永远找不到的,这里面完全是以实相来安住我们的心,它不以对面的人来对照,它以实相来对照;以实相来建立我们的心,这个金刚般若不可思议。

  念佛中的般若智慧及正确的念佛方法

  我们念佛或者是观般若不得力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没有闻到般若,因为我们只是闻那个名字,我看很多人在那里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但是呢我们没有感觉他心很清净,也没有感到他真正的心无所得,我也没有感到尽虚空遍法界在他心中随其自然,不是法尔自然;那么说他天天在念“阿弥陀佛”但是内心没有自在感,在念的时候就得自在,不念的时候就烦恼,他这个念和般若不相应故,他的这个名字跟般若不相应,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跟48愿不相应,所以他在那里天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得确实有点清净,但是出来跟人家一讲话,马上就迷了,因为他要那个名,他不是立名实相,他不是想着这个名字,立即心开意解,他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一再强调这个原因,佛号不是一天到晚在念,一定要听到这个名字,心就欢喜,所以过去有人早晨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天都欢喜;然后晚上再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晚上睡觉就非常的安心。那么你就是这样的,一天念二声,然后你就一天非常安心;你每天住在阿弥陀佛名号里边,住在般若智里边。那为什么我们住不下去呢?因为你把这个名字执著了,执著于这个名字了,天天念妈妈,可妈妈在你面前也看不见。庙里本来要守住清净的,我们在房间念佛就可以了,有时候我坐在那个地方,我就听着别人在念“阿弥陀佛”,我自己想念“阿弥陀佛”都念不下去了。你就轻轻的念大家异口同声的在那里念,要不就是过堂一起念,要不大家在上殿堂的时候一起念,异口同声,大家要步调一致;不要独立的去找一个自己的东西出来。因为自己的独立出来,这个念一下“阿弥陀佛”,那个叫一下“阿弥陀佛”,这个叫一声那个叫一声,我不知道庙里是搞什么东西,庙里是一种清净的体。还有人搞个流行歌曲唱起来了,我那天早晨打坐的时候,本来是清净的念“阿弥陀佛”的,本来就想睡觉,念阿弥陀佛也念不下去。那个叫做什么法师的,我最不喜欢听她的歌,那个女人好高骛远,唱的歌给人好高骛远的感觉,根本就与实相不相应,起的那个声音往起飘,人的中气要下行,她那个飘的声音,完全显示的是贡高我慢,一唱歌我就知道她贡高我慢。那个歌有什么听头呢?大家还把她当做宝,好听啊好听;那么个贡高我慢的声音都听不出来?真正的声音是一种梵音,是一种中腔,是一种下音腔;不是那一种飘腔;所以人清净不清净只要一念佛就可以看得到。所以人念阿弥陀佛用中气念,用下腔念,用轻声念,往心里流,这样呢很清净,就像水往心里面流,不要扯着喉咙去叫。我们也在念佛,哪个不在念佛呢?我们打坐坐在那儿不也是在念佛吗?我们开车子也晓得念阿弥陀佛呢?但是我也没有出那么大声音念佛啊,好像我们不知道你在念佛一样,你是不是怕我们不念佛来教导一下?过去东林寺有个法师,每天大声念阿弥陀佛,念的庙里烦的很,没办法就把他请到一线台去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听到他念佛的声音,他在山上他就不念了,在底下拼命的念,一个人在那个地方从来没有看到他念,为什么不念,他就要念给别人听,生怕别人不知道念佛,就他一个人最讲修行一样,一个人到山上去他就不念了,一个人没有人知道他在念佛了,所以一个人就不念了,所以给他一个好的环境,给一个山给他住,给他念;那个时候念不下去了,疲倦了。人要衬托啊,没有衬托他就念不下去了,所以呢念佛大家还是步调一致为好;寺庙一定要像军队一样步调一致,吃饭的时候大家全部吃饭,睡觉的时候大家全部睡觉,念佛的时候大家全部来念佛;做事的时候大家全部去做事;这样步调一致去做,大家就非常的清净,所以不要这个扯一下,那个扯一下,那绝对扯不好。所以最重要的名号他是要把我们的般若给显现出来;要花开见佛啊!我们讲了这么多天,心中要打开我们的智慧,要了解、要放下你心中的执著,要般若相应,不要讲了这么多天一点反应也没有。不说你是六祖再来,最起码听到以后你知道什么叫佛法了,什么叫无住了什么叫清净了,什么叫庄严了。哇,原来生清净心即是庄严,原来庄严和我同体故,法身与我无二故,国土就是心地清净故,所以你就安住在这个体里面如佛不二故,没有我了,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你不断的在这里面安住着,在里面非常的自在,你骂我说我讲我,你守住这个般若,守住一个念佛的心,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金刚经》系列开示 6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