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无念这个心是清净的,有念是相,此相此体不二故,所以呢,你要念到无念才是真念,你念到无念的体得清净的时候,后来你把佛号丢掉,你自己还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还在念,那个不是名号了,是实相了。那个是无念的体啊,到处都是个大阿弥陀佛,大般若智慧。我们人生没有闻到般若之前,一心的来念“南无阿弥陀佛”肯定是非常的好了。在我们这个地方,能够把握三支香念阿弥陀佛,要怎么念得好呢?你要把握当下阿弥陀佛这个无念体里面“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紧紧的抓住无念体,如果你一个半小时能够念下来,就非常了不起了。一般人念几声就打妄想,不能够进入到这个体里面去,如果真念阿弥陀佛,你一个小时就可以得到利益,为什么念了这么多年得不到利益呢?因为我们没有重视这一个小时,你只晓得我这一生就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你不知道这一个小时非常急迫的,这一个小时是重要的一个小时,不在于多,在于跟般若相应的那一刹那,所以这一个小时非常的重要,把握这一个小时的机会来把般若实相显现出来;如果这一小时你重视了,你认真了,就对了。名号是当机立断的。
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你应当去持啊,持什么呢?须菩提一闻到正法,实相与他心相应了,名字已经安立了,就告诉须菩提,这个名字,你应当奉持;也就是叫他要传授给众生,要让众生知道这件事情,要众生知道这个名字,要奉持。如果你没有闻到般若,念这个名字有没有用处呢?也有用,因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我们每天早晨都唱这一句,你念的时候你有一个心在,求佛加持,忏悔业障,祈请佛陀令我生般若智慧,就是说你有这个求愿之心,有求愿就是发愿的意思,没有信体还有愿体,你没有愿体可以跟信体相应啊,如果你愿的体没有的话,那就变成迷信了。为什么?没有愿体就没有力量啊。比如说我不想成佛我能成佛吗?你想成佛的一刹那的这个念头也能成佛啊,这个愿去就能去,你不愿意去就不能去了。所以唱我愿得摩诃般若波罗蜜,比如每天早晨拜,我愿得善知识,将来真的就能得到善知识。但是我们现在不能变成形式化,随随便便的念一下我愿意得到善知识,而生活中对善知识根本就不感兴趣,这个就是假的。我们众生往往如此,这边在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到这边还在伤害众生呢?往往跟经典不相应,本来我们上早晚殿,它就是给我们一个启示,开示;如果你开启般若智慧,你以无住相而住了,当然更好了;如果你没有开般若智慧的话,你就当求之。以勇猛的心来求之。
如果你没有求的愿望自然会对般若不感兴趣;就像我现在讲般若,你不一定感兴趣;你可以随时的放弃;比如讲我今天讲般若,有智慧的人不会舍得离开的,为什么呢?般若是真实的,是你的法性啊,是你的本来面目啊,怎么舍得丢呢?你得到般若了,全部大事已了;你出家学佛不就是为这件事而来吗?为什么轻而易举的就离开呢?因为他对般若不感兴趣故。就像一个出家人赞美我,你出家这么多年怎么还这么精进呢,我出家只想得个戒碟而已,有戒碟好出去朝山啊,他就是这种想法,也就是说没有多大的愿望。
出家时间长了以后,对般若智慧变得无所谓了,很多人就是这样,像北京佛学院的那些学生,出家以后学到后来他般若心没有出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没有出来,学了一肚子的知见;写文章写得非常的好,但是叫他会于实意的时候,一点办法也没有;最后还俗了。因闻经典你不会于般若,没有愿力,你不想成佛,你对于实相已经失去兴趣,把我们的书变成文字,那后来你就觉得出家没有意义了。就像社会人赚了钱后为什么还吃喝嫖赌?他觉得钱没有利益啊,觉得吃喝嫖赌才是利益;所以我们看书再多,于我们没有利益的话,这个书看了以后干什么呢?所以刚刚学佛的时候,觉得哎这个学佛很好,他把心慢慢磨平了;很多人磨平了以后就感觉不到烦恼了,佛陀把他心给磨平了,磨平了以后很快乐,快乐之后又生烦恼,烦恼之后又去造业,他把过去的烦恼全部给忘记了,就是把佛恩给忘记了;所以得到这种福报就不知道珍惜这种福报,他不知道去求无上的道,时间久了,磨平了,又不肯上进,所以老是停在那个地方,停在那个地方就生苦恼,生什么苦恼呢?人不进则退,人只要不精进,他一定往后面退的,所以人在这里面般若没有得到之前,对经典只是当做学问的话,他的这个身体和这个心停留在哪个地方,不可能进步的,他只能退。人的欲望,就像石头扔在天上会掉下来不?如果你不往上走,一定要往下掉的,不可能停在那个地方;人不进步,就一定会后退。所以人一定要不断的精进,不能够停止下来。一个人不修行想得到解脱,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精进;只有精进,才能胜出。就像爬山一样,爬了一半就不爬了,就在台阶上坐了,有的人上一下子就想坐一下,上一下子又想坐一下,这个人越坐越累越坐越累,到最后根本不想走了。走就要走下去不要停止,那就走下去了;所以我就掌握这个经验,我每一次朝山的时候,我就走一直走一直走,不会停止的,再累也不会停止,因为人越坐越懒越坐越懒,到最后面一点都不想走了。所以人就这样子的,修行的时候,如果你休息一下,到后面根本不愿意修行了,再到后面一听到修行二个字他都恐怖,他害怕;所以一定要勇猛精进,不能够停止下来。我们要在佛面前祈愿,一定要有愿,没有愿力只好行。
信的体是最重要的,愿的体是为了得信;法上唯信独达,真正的究竟处是由信才能达到的,愿是达到信,由行达信的话,一般的像是六祖大师,一闻到金刚经,马上就理事圆融,就通达了;他不需要经过愿的,是过去大菩萨再来。我们一般的人都要通过愿,大乘菩萨法都是为了立我们的愿,这个愿干什么呢?通达于信、般若;这个愿是我们到般若的一个台阶,如果你没有这个愿,般若就不能通达。有的小孩子他不怎么需要你考虑,一年级二年级,就读到大学里面去了;有的小孩子,你要不断的给他讲,你要发愿呢,你要如何如何,你将来要赚很多钱啊,种种诱导,慢慢的把他哄到了大学,有人是这样的把他哄到大学里去了;有人不需要父母考虑,他自己就上去了。根基比较好的人,不需要通过愿的,但是根基不好的人必须要通过愿,才能够通达于般若,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要通过愿呢?就是一种方便,令我们这些钝根的人通过这个愿力,通达于般若。我们现在闻金刚经,如果你不通过任何愿力,事实上你过去已经通过了愿力,因为闻到般若智慧,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是无量劫前在佛面前种大善根的人,才有今天通达于般若的机会;就是说我过去已经修行过,不然今天哪来的般若体会,能够当下承当,你很自在了,没有通过多大的力量就可以达到愿力,就跟般若智慧相应。我们过去出家的时候都有很多的愿力,净土法门有一个特别的殊胜在哪里呢?其实净土法门闻般若应该是很容易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人在净土法门开显般若,因为般若好像是难行道,不要懂我们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了,但是你不知道,无量寿经就是般若这个体啊,在这里面讲般若,实在是太快了,我们有这个愿力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个愿力安住了我们的心,再来闻般若很快就通达了的,如果你在这个愿力等待的体里面,除非你没有发愿,真正的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闻般若他就是很快。
我的愿体
我讲金刚经,过去也没有讲过,但是我知道他的意思,我讲的这个意思完全是来自于无量寿经,来自于这个愿的体。我一出家我就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然后想法设法的看很多经典,有很多愿望,都希望得到佛菩萨的神力加持,求地藏菩萨,求文殊菩萨,步行到五台山,三步一拜到九华山,到峨眉山就跑了二三次,甚至可以舍身到峨眉山,在峨眉山我想舍身。在这里面有这种愿力,有想成佛的这个愿力,想得到般若智慧的愿力。过去还不知道要得般若智慧,我只知道发愿要做大菩萨,或者说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我要到他方国土,或者我要在此世界做大菩萨;发愿度众生,过去这个心我是常常发的,我出家的时候,这种心很坚固的。以前我也准备上佛学院的,为了上中国佛学院,把一个自行车搞丢掉了,把我师父吓坏了,是为了到书店里去买书啊,发心要广度众生学无量的法门,我是真真实实的有这个心。因为过去有这个心在,所以今天能跟般若相应,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你没有愿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有这个愿,这个愿跟你心也有些相应,也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今天讲般若经,本身就是要把我们这个愿打开,见般若。
“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为什么要奉持“摩诃般若波罗蜜”呢?如何而断,从何而断,持“摩诃般若波罗蜜”起什么作用呢?就是与实相相应故,不持“摩诃般若波罗蜜”你就会离开般若,离开般若你就会离开实相,一个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常不念阿弥陀佛会有什么感觉呢?你不念阿弥陀佛,你不管是嘴上念还是心里念,你还是要念啊,就是讲,这个世界都是阿弥陀佛,那么阿弥陀佛就出来了,都是阿弥陀佛,那不就是阿弥陀佛吗?我不念阿弥陀佛,我心中有阿弥陀佛,这个世界光明是阿弥陀佛无量光,寿命是阿弥陀佛无量寿,都是阿弥陀佛啊,就是昼夜六时,常念阿弥陀佛、诵菩萨戒;念菩萨戒就是我的心地金刚光明宝戒,就是心行善法。善者是戒的相,体者是戒的体;戒体无相,相而无相,无相而相,所谓相者一切善生,所谓体者,有相则无相;无相为体叫戒体,无相之相是谓戒相,戒相戒体是谓金刚光明宝戒。舍相而取体者是谓偏颇,舍体而取相者是谓情执;此体此相不二故,是谓圆融是谓戒体,昼夜六时持此相…
《《金刚经》系列开示 6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