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所去的一念觉就是化身;法身是众生的自性,报身是众生的身,是佛身。佛身与我相应故,法身与我相应故,法身不取我妄,报身不舍我真,佛陀的化身就在我们心中的一念觉,如果法身把我抛弃了,报身把我舍掉了,那如来就是有取有舍,如来有得失取舍不是真如。
实无所得――得什么?如何现量获得共一身?
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这告诉我们,实在是没有一个可得。这里还有一个智慧在里面,大家仔细的思维一下“于法实无所得”是什么?是清净体,“于法实无所得”是当下,“于法实无所得”是无住,其实在暗里是有得,得的时候又是“无住”。实无所得的相反词恰恰是释迦牟尼佛与一切众生共体故,与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是共一个体,共一个心,共一个法界,共一个化身,你觉了就是共一个化身,如果你有所得,
金刚经恰恰与别的法门不一样。我们经常会想,这个法师传我一个法,那个法师传我一个法,那不是法有所得吗?过去开悟的祖师们开悟了,弄一张法倦证明你开悟,开什么悟啊,就是无所得故。如果你有一个有得法的心,什么这个法那个法,只要有法可得,按照金刚经的说法那就是魔在做事。实在是没有法可得。现在人动不动就传一个什么法给您,众生执著于这个法。其实啊传法是传无相之法无住之法,是般若之法,并不是另外的法可得,现在给你讲的般若,就是传无相法,很简单,把这个般若你听懂了,心跟佛心相应了,佛陀在无相中给你一个无相无住法,我传实在是无有法可传,我要有法可传,不是我就有所得吗?我有所法可传就有得失,这个法是无相之法,是自己本来具足的,你一悟到即尽现在过去未来,遍法界,原来当体即是。所以呢,六祖在五祖面前得到的是什么法呢?五祖没有给六祖什么法,六祖拈起就是;你想一想,五祖四祖三祖乃至于初祖达摩大师,乃至于迦叶尊者拈花微笑,包括释迦牟尼佛在燃灯佛全都是无法可得。如果那个法师什么有所得的法传给您,你就是变成魔王的眷属。
供养过程中如何能够三轮体空?我们最危险的地方在哪里呢?
供养佛菩萨僧要三轮体空,对面的法师,供养的你及供养的钱全是无住体,就是佛心。佛心现前,心无住法,无住心,无住物,三轮体空,功德即不可思议。一念之间悟到了无住之体啊,无住之心,你把钱供养三宝的那一刹那,于法报化身都是相应的。如果你供养法师,有法师可得,有钱可住,有这个心可立,能所不能双亡,三轮不能体空,那就是魔的眷属,就算你把身上的肉一块一块的割下来供养,你又有什么利益呢?那一百元钱算什么?把你肉割下来也没有用;不如一念之间拿一个小小的花朵,生起无住之心,供养三宝,认为三宝尽虚空遍法界无住之体,认为这个花是无住之相,才会真供养;我现在拿到这个花我无住,我是无住之心,花是无住之相,佛是无住之体。三轮体空了才能拿花供养三宝;这个时候没有任何分别之相,因为无住就是佛心,佛佛相念啊。你无住之心安住了,对方是无住体,你是无住心,心心相印。如果对方不是无住,你是无住的,对方不跟你相应,没有关系的,为什么呢?他不跟你相应,你跟他相应,为什么呢?无住没有我跟你的分别,相应就像大海的水融在一块儿那样,水里起了一个泡泡,但是这个泡泡不跟水相应,水一定是跟泡泡相应的,所以你跟泡泡相应就可以了,泡泡不跟你相应,没有关系。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你用这样的心对待于别人,你是相融的,别人不一定会对你是这样的,像水泡它有烦恼,它有我执,它有分别。但是我们众生往往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差别呢?就是说你对我不好,那我马上就动心,动什么心呢?我供养给你,如果你对我不好的话,我马上就升起反对之心,心里不满;我们最危险的地方在哪里呢?用情做事;用相做事,不能通达于般若,我们现在的众生都是感情化,觉得那个法师好,我应该对那个法师好一点;有这种心存在,就落入情见,而这种情见就像水上的波一样,绵绵密密的,如果你越相续,越快速,烦恼就越重;慢慢的般若就会离开你。
如何修苦而能立证三果?
所以我们把这个阿罗汉,四果罗汉就是我们的果报,看到四果的果报就知道你今天的果报?为什么他是四果呢?四果里面讲:须陀洹果,证心忍;证到你心里面获得一种欢喜,叫入流啊,你听到般若之后,心里面产生一点欢喜,得到一些小小的忍,叫心忍;斯陀含叫法忍,见惑烦恼与思惑烦恼在你闻过般若之后,落于心而在实证中修,经过观察、思维,般若跟法相应,我们有时候闻到般若后,在清净体里面安住一个清净心,自己得到一些法忍,得到一些心忍;认为这个地方就知足了。假如说苦里面,感受人生之苦啊,突然悟到苦空,苦的体就是你这个思维思量的体,苦是空的,你就会证入初果。过去不是有一对夫妻吗,看到一个沙弥,沙弥不会说法,夫妻俩拉到家里去供养,供养后长跪请沙弥说法,沙弥不会说法,急得满头是汗,说了一个字“苦”啊,沙弥就跑掉了,夫妻长拜不敢抬头看沙弥,就不断的在思维这“苦”啊“苦”啊,想起人生之苦,不断的想苦苦苦,突然苦就空掉了,苦空后顿时就证初果。内心生出一种喜悦与欢喜,对法生出了欢喜心,进入法流,抬头一看,沙弥哪里去了?一看到沙弥空掉了,马上证三果。然后他就很感激沙弥,他在法事相上面能够证空,就可以证三果,你在心上面证空,只能证到初果。如果你心地上能够证到空性了,一切人家骂你、说你、讲你,你都能对般若上生出欢喜之心,在内心中实在是没有取舍了,没有取舍的心,你内心中很欢喜,不管你骂我、打我、说我,我内心中都没有念好动了,这种人还只是心忍而已,不是法忍。在法上面不起分别,才叫法忍。所以他一看那个沙弥没有了,猛然自己那个上面空掉了,立即进入法忍证三果啊!但是他还有一项执著,我要感谢那个沙弥;他就到庙里去找那个沙弥;那个沙弥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他就推沙弥的门,推推推,拼命的在推,二面都在内外推来推去,把那个沙弥一急,把自己心量就打开来了,也就证到三果罗汉。从这里可以看出,初果二果三果完全是心地上的法事上的一种忍。这个世界所有的相,在你心中没有得失,都是圆形的,你就没有这种分别了。
所以大家在寺庙里面一定要修无分别心。在家人完全可以证到三果。四果要断思惑烦恼,断思惑就断淫欲啊,没有男女之淫欲心,在家人有情啊,有情就有欲啊,这个欲并不是说你没有丈夫了,就没有欲了,不是这么回事,是你心中无情了,没有世俗的这种自私自利的情了,没有情才叫离欲。这个欲不是随便就可以断掉的,要断思惑烦恼;思惑烦恼断尽了,你才能够断淫欲。但是断了淫欲还有习气啊,有习气还有法执。在三果里面不在来了,不再来是无所不来,仅仅在当下,你们在家人完全可以证到三果。出家梵行相四果世间人很难证到,三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勇猛精进很快就可以证到三果,三果不一定说已经断除欲;他还是有欲的心,到四果才真正的断除男女之体。因为三果思惑没有断尽。证量上面讲,他获得法忍;只是没有获得无生法忍;没有达到无所为,只要你在有所为,你都还是有执著的,达到无所为才是断淫的。所以生死之心没有断淫之前还是有的。证到三果了之后,你就会升到天上,但是不管是天上也好还是天下也好,都还在佛陀无住之体里面。还有这种习气和烦恼,难道佛陀也有习气和烦恼吗?大家记住,只要有差别之相,都为众生之心,众生之心叫妄心,妄心了不可得,佛陀没有众生可度,没有这个妄心之相。怎么可能会有这种相呢?佛陀无相,我们有相,有妄执在那个地方;但是我们妄相执著的这个体是佛,我们虚妄的执著是众生的心。佛陀看众生都是佛,都是妙庄严,都是法报化身;但是众生看佛身,有佛可成,有庄严可得。你说我还是阿罗汉啊,我要成佛;有佛可成,有众生可度,这中间是个双重关系,你现在是般若之因,释迦牟尼佛是般若之果,释迦牟尼佛过去以无住因得现在之妙果啊;四果里还没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没有无住之因,怎么得无上的妙果呢?他过去是有住之心,有住之因呢?所以他只能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他还是有无明。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以佛陀过去的无住之因去修行,那你将来不就是佛果了吗?你干吗要去得人天之果呢?要去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的果呢?大魔王还具备八地菩萨的功德呢,它可以把地球给推动,它有这么大的功德,我问你他的功德是从哪里来的呢?也就是说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住在哪里呢?就像世界很多的国王啊,大梵天王啊,这些人都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人,连阿罗汉都住在四果的体的上面,跟大梵天王住在一块。你就是四果也脱不掉这种三界之报,也还没有出六道轮回体啊。你虽然无住,你这个相上面有证,你以为得到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位就成佛了吗?其实不是。这只是个果而已;要记住得四果只是个果而已。
佛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法可得否?实无法可得。我们要选择因地,选佛陀的因地,还是阿罗汉的因地呢?要选择无所得故,实无所得,不要有住相,在此世界建立一个无住相续。
到哪里会师父?到哪里看月亮?
过去我对我师父有种种的执著,我现在就不会执著了,为什么呢?我师父在哪里呢?在墙壁里?在虚空里?我师父的心跟我是同一故,我师父的身与法界是同一故,我师父在哪里呢?大家想一想,我现在要成佛,我要孝顺我的师父,我不会到庙里去找了,过去我会到东林寺去我师父面前拜上三拜,很感激他老人家度我,但是我现在知道了,我这样做离我师父很远很远,释迦牟尼佛说你无住就在我身边,但是你有住相故就离我很远很远。无住相故,我师父的心在我…
《《金刚经》系列开示 58》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