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以说:以身相见如来是错,不可以以身相见如来也是错;为什么呢?须菩提说:佛说身相即是非相,就是把如来的话传给大众,也就是说以此为师,我们众生要以此话为师,身相就是非相,不离开身无住故,你要看到这个相了知他是无住体啊,有无住体才有身相呢,所以我们众生对于身相的执著,非常认真。
释迦牟尼佛这么多年的讲法啊,破身相也破很多了,我们众生,发大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话,不可以身相见如来;以身相见如来就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就非菩萨;你想想看,发菩提心,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四相者,就不是菩萨;那就不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是这里面都是发心的众生啊,在这个地方我们有一个辨别,辨别什么呢?一个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但是这个地方还有没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也就是说想没有自利利他的体。这样的人一定是对于身体的执著,以身相见如来,众生对于身相不会放弃的,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么说他对于身体的执著,嘴巴上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是呢对身体还是非常坚固的执著,这是对于没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来讲的,如来有种种方便故。
释迦牟尼佛刚刚出家的时候,在这三十年中,常常说身体是四大组成,我见,五蕴,我从哪里来呢?我是从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当中来的,身体,就是人相。人相从哪里来呢?人相由四大非有。众生相,众缘合和;寿者相,计量而成;计量的体,就是现在过去未来的计量的体是空的。众缘合和就是大家在一块,众缘合和叫众生相;众生相是众缘体,哪么说人相是什么?四大,就是地火风水;我相就是五蕴是空的,所以呢四相皆空,但是众生不知道啊,他不了解这四相俱空啊,所以呢执著于四相俱有。四相俱有就会有烦恼,四相不看破,在有四相里面,菩提心没有办法发出来;所以佛陀在后面才讲:应众生心啊,后面他都会详细的说。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非的意思:无住不执著的意思;着相就障碍,不着相就通达;你只要没有执著,你的身相,你的福德你的智慧就会改变。比如说你开个公司,这个公司的情况与你心的是相应的,你的心没有一个无住的体,你的生意就不会搞大。你在色上面讲,色广大;声音广大,香广大,味广大,触广大,法广大;这一切广大都跟无住相应,有一份住的执著,你的身相就会小一部分;你只要有一份住,你就有一份烦恼。所以佛经里面讲,我们有粗相的烦恼,微细的烦恼,和无明的烦恼。你断一份粗惑的烦恼,我见贪嗔痴断,欲望断,你就可以断粗惑烦恼,进入色界;如果你能够断微细的烦恼,就是知见,你可以进入无色界;如果你把无明断掉,你可以见法身。
从这里我们微细的观察,所谓的身相,我们眼睛见色无住故,你就得色庄严,有人长得好看有人长得不好看,都给我们心有关系,因为我们心有一份住,就有一份烦恼,有一份烦恼,你福德就会少一部分,所以从报身上面来讲,从法身上面来讲,我们无住就是法身,法身不离开我们这个心呢?所以我们的心就是法身,只要你有一个无住的心,你的法身就相应一部分,你有一份相应,你的报身就圆满一部分,你的圆满一部分,那你的化身就会显现一部分;所以你化身就圆满一部分;就是你的智慧显现一部分。所以人在世界上,你有一份圆满,和你无住心有一定关系;有人有1000万,万万,亿万或者他名声远杨;都是跟他无住心是相应的。你看佛陀的智身,我们这个无住还有相啊,有相的这个无住就是说你很清静,用善心护持有相,你就获得有相的圆满。在阿罗汉讲,你不狂见,善心慢慢的达到圆满,你色界天就会圆满;你从色界天进入到无色界天就会圆满;这里圆满的体,都是跟无住心相应的。同时应该感受到,这个是有个因果的关系,你要知道外面的相跟我们无住有有关系,无住的是心,身相是相,这个相和我们的心有关系,证明是一体不二的,所以你看到所有的相,都是你的心,你的相是平等的,你的心就是平等的,你的相是圆满的,那你的心就是圆满的;如果你相是佛,那你外面就是无住体,你的相是有住,外面就是有住的体,所以你是什么心就现什么相;不管是现在过去还是未来,你当场看到的相就是你无住心里面显现出来的,本来无住,因为你有住故就变现出这么多的差别;有人烦恼,有人快乐,有人清净,有人得福德圆满,有人得智慧圆满,有人得种种禅定圆满;都是跟你无住心相应而来;所以我们现前的无住心和外面的法是同一的;不二的。外面的色就是我们无住的眼,我们的眼睛是无住的,无住体就是佛心,眼睛的根就是佛;就是法,外面看到的色与我们眼睛的根是一个体,不是二个东西;所以我们那个根叫无住体什么呢?无住叫性,性体,外面叫相,相跟性是不二的,所以呢性相一如,如果你要是识性,你就识相;如果你要是不识性,你就执相,众生执相忘记了性,相把我们的本性给遮盖了,相不离性,性不离相,性相不二,也就是我们的性在哪里呢?正在相里面。木头在哪里呢?在凳子里面;木头叫做性,凳子叫做相,性相不二,全部的相就是我们的性,所有外面的法界就是我们的心,它是不二的。什么叫无住呢?我们的心本来和外面就是不二的,你心里面产生一份我执,就产生一份有住,你的心就不圆满,所以你执着于外面的相的时候,你就把您这个圆满的心给遮盖了,但是你在分别的时候他会产生反应,就是说你遮盖了不能代表它没有用。你现在见是用根见的,没有根你根本见不到的。比如讲这个光会见到那个光吗?这个手能够见到另外一只手吗?他是见不到的,是灯和光的关系,不是此光与彼光的关系。中间是有障碍的,只要离开了我们的本性,就是说离开了这个灯,就没有光明,但是我们看不见灯,不能代表光离开了这个灯;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善事,跟我们自性他是通的。所以呢,你做善事做恶事都和我们那个无住之心是相应的,它是一体的。什么叫善事,什么叫恶事,无非是一份执著而已;无住就是不执著,你是不执著的体,外面就没有善恶了。有一份执著就有一分得失,你了解了那个体后心自然无住。因为外面所有的体都是我的心,色声香味触法都从我们心中的光里面出来的,“万法是心光,诸缘惟性晓,本无迷悟人,只要今日了。”外面所有的色声香味触法无非是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的根而已。不是一个独立的根存在,也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存在;根和这个相是不二的,你了此:外面所有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变化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心,你就定了,你就定下来了,所以我常常告诉别人,你打坐的时候,看外面一道光,一道圆光,你就想这是我心中的光,就可以了;只要是心中光就无住,外面所有的变化都是与我们心有关系啊,所以外面在动其实是我的心在动啊;外面的色光在动与我的心动有什么差别呢?所以看到外面人在走路,是我的心在走路;那个人好看,是我的心在好看,那个人庄严,是我心里面有个庄严的体;并不是外面真的有个人存在,是没有人的,如果你这样看东西的时候,你还有什么好和坏呢?既然是我心动,如果我心无住,则自然没有善恶存在了;所以呢,不住了,外面怎么着随它自己去,我自己就不住了;外面的东西都是我的心的话,以不住而住,住而不住。它是一体的,你不住的话,你无住就是现在的当下的体里面,明者即解脱,你明了这个体的时候,你当下就解脱了。众生习气很重,执相为本,你一定要知道,你现在得到的都是有住之体。要想无住的话,见如来法报化三身;见如来智身;知道这些无非是你心里的一个化身。所以如来无所谓度众生,你都是我心中的映现,哪有众生可度啊,所以释迦牟尼佛吃饭穿衣睡觉无非是无生之体,没有众生啊,都是我心中的光。其实佛陀在走路的时候,非常的安宁,非常的自在;为什么呢?无执啊,都是我心中的光;那有什么执著呢?所以他走路吃饭穿衣睡觉无非是无住之身呢?没有住的身体叫无身心。没有众生的也没有佛的,佛就是他的自性;没有一个独立的释迦牟尼佛,这个法界跟他是一体不二的,所以三十二相就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为什么他有三十二相相呢,因为他无住。
大家这样子试试看,你走路的时候,观照一下,所有的众生都是你心中的光,那你吃饭穿衣睡觉这一切体都是无住之体了,因为你吃饭穿衣睡觉还是你色声香味触法的光啊,万法是心光,一切无非你的心光而已。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应该这样子做;因无住之心而生其心;你现在所悟的这个道理是无相的无住的体,你看到无住的体,不执著了,不以身相见如来了,你就见到什么了,你就见到无所来无所去的体;就是你的心,而你这个无住体跟释迦牟尼佛的无住体,他都是无相的,你的心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心,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的心就是你现在的无住之体啊;释迦牟尼佛过去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就是你现在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所以你现在的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的众生心和当时的释迦牟尼佛的如是心是一不是二;证明佛跟众生是相同的,那么说你现在的无住心与释迦牟尼佛的无住心是一不是二,唯不一样的是释迦牟尼佛有三十二相,你没有三十二相;那没有关系的,因为以此无住之心而住,你后生转过来你就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为什么呢?你转过来就是;因为你无住了,你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得和不得已经无关紧要;因为这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是度众生的方便而已啊;如来的化身涅应身是应众生心而显;众生因缘成熟了,你自然会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机缘不成熟,你也没必要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为什么呢?无住之心是无相的;你现在的众生是所有的众生相,你现在的相跟外面迷惑的众生的相有什么区别啊,如果你无住之心的时候,…
《《金刚经》系列开示 4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