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48▪P2

  ..续本文上一页陀的虚空在哪里呢?空大,十方无碍故,任何东西都能容纳到里面去,所以叫做空大。还有一个叫做量大,什么叫量大呢?是空有不二,空有俱空,有也是空,空也是有。还有一个是意空,意空是重重无尽,事事皆空,比如每个人都有个空间,这个叫空,我们心里面都有一个空间,他也叫空,你心中有个东方,我心中有个东方,大家都有个东方,每个人都有个南方,都有个北方,都有个西方;并且你心里面的东南西北也是一个体,也是一个十方无碍体,也是一个空有不二体,也是理事圆融体,事事圆融体;也就是说我们心中每个人空的体都是一样的,所以呢这个空是空有不二,住无量德。

  一切法空,住无量法,是不可思议空;这个空是事事无碍,具一切德,法身德、报身德、化身德;都在这个体里面。不要看我们这个空,他在理上,在事上,在十方无碍的体里面;他全部具足了;这个叫做重重无尽的空。跟我们讲的东方世界、西方世界南方世界北方世界有没有障碍呢?事实上是没有任何障碍;我们所看到的东南西北,事实上它的实相体是没有东南西北体,我们现在看到的有和无,这个空是没有障碍的,都是个意空,是空有不二的。比如这个桌子,它是空的,信吗?桌子的形状是空,桌子的木性为空,它的相是空,用是空,我现在看到桌子就有用,我没有看到桌子它就空掉了;我看到它是上面可以放东西,如果没有我的时候,谁在放东西呢?它绝对的体它是空的,一个绝对的体叫用,没有我它就不会用,有我它就用;用的体,没有我它就不用呢?所以当体就空掉了。包括我们眼睛看到色,色是空的,耳朵听到声音也一样,包括我们的肉体,这个肉体都是空的,一下子刷的一声你的身体就消融在法界了,体也没有了,相也没有了,用也没有了;体上理上都是空相,所以这里面一切法空住无量德,很多德就出来了,如果你不空就没有德啊。还有一种邪空,认为有是空的,空也是空的,什么也不管了,进入到一种非想非非想的无想状态,你不了知现在这个相的本体,它理上是空事上是有,具足无量德;如果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也不布施了,布施是空的吗,干么要布施呢,进入一种断见;也是邪见,邪空。还有一种边空,说有即有,说空即空,有了就执著于有,空了就执著于空,空了就难过,有了就欢喜,有的时候就痛苦,就想去找空,空了就舒服了;空的时候寂寞孤独,就想去找有,这完全是众生的凡夫心,才有这种知见出来。还有一种是有空:是一种意识的执著,有个独立的空存在,有想空啊,执著于这种有想空,阿罗汉就是;

  以上我们讲了各种空:所谓邪空、边空、有空;我们学佛的常常处于一种边空的状态,在世间贪嗔痴不清净感觉好烦,到庙里住一段时间,开始觉得好清净好舒服啊;过后觉得寂寞、孤独不如家里有儿子有孙子,家里好象幸福一点,然后又回家里去,如此反复。我们的眼睛是有限的,我们的见解往往是边见的,我们经常习惯于这种平衡心理是很有问题的。

  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庄严是怎么修来的?无住和极乐世界的关系

  大家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庄严是怎么修来的吗?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无住之心生起的,西方极乐世界有色有声,色声香味触法具足,并且色庄严遍法界,声香味触法皆周遍法界,全部是重重无尽的尽虚空遍法界,都是在因地的时候以无住之心无贪无嗔无痴修六度万行所成就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里面没有六度万行;完全是阿弥陀佛的果报,他的无住心里面生出来的果报,所以一切果报是来自于无住之体,如果不修无住之体的话,他西方极乐世界不会显现出来;我们闻到般若,了知修无住之体而生出极乐世界的话,我们首先还是要明了,明了极乐世界就在我们现前无住之体里面;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无住遍十方故,无有障碍故,东南西北的虚空与西方极乐世界之间应该是没有障碍的。无住相布施本来是获得三种法身德、报身德、化身德的。法身里面没有报身,它就等于没有事,法身里面没有化身,就不能接引众生;就不能度众生;化身是回向的体里面出来的,也就是度众生的体里面出来的;过去因地里面发愿布施里面出来的,但是呢西方极乐世界的报身跟化身都是从布施的功德里面出来的,只有法身是在无住里面出来的,所以无住布施就是报身跟化身;而无住就是法身。阿弥陀佛成佛了,他的法身尽虚空遍法界也就是本性,他的报身尽庄严,色声香味触法尽庄严,建立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示现他方世界十方诸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叫做智身;我们看不到智身,是我们成佛的因缘还没有到;不过闻这部金刚经,如同见佛,见佛的法身舍利即是如同见佛,就怕这部经典看都看不到。如果我们看这部经典,会于他的本意,了知他的法性,了知其无住之法身;识法身者,即是见佛法身,见法身者,就是如来实知实见;见了法身,了知佛的知见,那你所有的都改变了,见佛法身,即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这个体。

   总的来讲:我们心大则智大,智慧无量故;量大则福大,福德无量故;理事无量,你大悲无量故;事事无量,您国土无量故。为什么说金刚经是超越华严毗卢顶上法呢?也就是说他直心至佛啊,只要你无住生心,你福德跟空大,心无碍故,智无碍;智无碍即法身无碍,量大福德无碍,福德无碍功德就无碍;所以你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福德都现前。你的色庄严,色声香味触法尽庄严,眼耳鼻舌身意庄严,一切智庄严全部现前;什么根本智平等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全部现前。

  当然果地上的事情我们说不清楚,但在因地上我们还是能看出一些来的,一个人心量狭小就智小,智小就情广,情一广就冲动啊,什么是情,情就是无明啊,无明显现就像清水尽浑水盛了,你还能看清楚什么东西呢?万物皆不明真相啊。理不透达,心不清净,烦恼丛生啊;外不能辨别真相,里不能清净自在,无明火起,怎能烦恼不生啊。心越小的人,他的智慧越小,心越大智慧越大,心清则智净,心大能包容万物,量大则福大,福报完全是看你的量,你有多大的心量就有多大的福报。做事情为什么做不成功呢?做这件事情老是碰碰磕磕的,做一件事情老是有种种障碍,就是你福太小了。一个人没有福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所以要求福求慧啊;不是要你执求的,要你心量打开,如果你要是无执著了,你心自大,量自开。为什么呢,布施是量大,不执著是心大,心大则就量大,心有多大,量就有多大,所以你能放下多少执著,你的量的功德就越来越大。有人能做大梵天王,有人做国王,有人做乞丐;为什么呢,完全是跟着他的心来决定的。您不持五戒,下辈子下地狱好了;你不但修五戒还能修十善,下辈子你上天好了;你去做大梵天王或者国王;你心能放下无著了,你量自大,量大来自于心大;心一大了,做任何事情你的功德都大;到最后边你无住了,那个功德就广阔无边了,所以说我们做国王是个很简单的问题;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我们出家人为什么都能做国王呢?出家几十年您不能做国王,哪是肯定没有修行,最起码您知道放下啊,最起码有无住的观点。

  如果你真能放下了,做一切事都能放下的时候,从果报上讲,你能一念遍十方啊,一刹那间你就能供养无量诸佛啊;为什么呢?色您放下了,无住了,你可以用色做无量的鮮花来供养诸佛,我们将来到极乐世界一念之间供养他方十万亿佛,都是因为你无住之心,因为无住之心遍十方故;十方是为有,无住是谓空,空有不二故;空有不二,一念即十方;所以一定要了知这一念无住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啊。

  你无住之时,就是始觉,始觉跟本觉是同体的,只要你无住的刹那时间,你和你自己闻道的始觉就是相应的,始觉本觉一念间,你深深的住在那里面,那么说你就在本觉里面;本觉是你的根本,你的根本就在那个地方,你就从那个地方出来,当你闻到心的那一刹那,叫做始觉。释迦牟尼佛开口讲话你听懂的那一刹那,就是佛陀的始觉现前,发起我们去妄求真的体,就是始觉。然后你做事无住哪个刹那时间,就是本觉;就是闻而观进入实相,实相就是本觉,所以你无住就是本觉,无住相就是本觉,菩萨无住相就是本觉;菩萨不住,不住还有个念在,佛叫我不住的哪个念在哪里,不住就是劝我们不要住,我们闻了信了,这叫做始觉;然后呢我们实行他,无住即本觉,本觉是来自于观照见到实相,住在本觉里面如果你心不动摇,不生妄念,习气不生,那您就是佛了;如果你要是还有习气在里面,那还是菩萨,如果你要是随着习气而进入有住,那就是凡夫。所以凡夫也好,佛也好,菩萨也好,无非在此一念;如果住在习气里面,不住无住,就是凡夫;如果无住但有习气还能了知,心还能保持在无住体里面,那就是菩萨,还有习气慢慢断,达到习气断尽无余涅槃现前,您就是果德现前了。所以“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我们众生要如法的教住,如就是如来的意思,我们应该以如来所说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啊;因生无所住心,书上讲“一切空故,身心俱静,情志双亡,情也没有,所谓的志也没有,都已经亡掉了,四相具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已经具无了,你的心就彻底静了,没有取没有舍,有取有舍不有得失嘛?菩萨上无所求,自成佛道,下无所度,众生度尽,内外俱空,心不住故。对外无住,自度无量众生,内不动,而自成佛道,对内来讲,你已经成佛了,对外来讲度无量众生,他内心是如如不动的。

  须菩提,菩萨应当如所教住。就是说,应无所住而安立其住,无所住之住。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释迦牟尼佛讲降伏其心,一直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呢,叫住。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应如是住,应如是降伏其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须菩提是这样问。释迦牟尼佛没有讲如是住,他讲如是降伏其心。心降伏了就不讲…

《《金刚经》系列开示 48》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