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呢我们执妄为体,迷失我们的佛性,就是迷失我们的自性,也就是华严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就是我本性,就是我自性。有理即佛,有名言即佛,有观行即佛,有相似即佛,有分证即佛,有究竟即佛,只要在此世界示现了,都是佛法,一切众生皆是佛,因为一切众生无可得故,佛无可得。一切法无所住故,法界空;一切自性无所得故,阿罗汉空;一切众生无所得故,生死空。佛、菩萨、阿罗汉、六道众生全空,了不可得,无所得故。
所以我们要了知这个佛本身跟众生心是相应的。所以说我讲二百五十人俱是佛的功德,跟我们有联系的。把佛法讲完其实也就把我们本性显露,所以呢,如果你是大智之人,其实很简单的,我们众生闻法即成佛。
是故心大,叫大比丘。什么叫大呢?大智、大悲。大智是拔除众生执着故,三毒炙然,我们贪嗔痴心非常毒,非常深,以大而度之。没有大心,我们拔不出来的。我们执着于相而成形,没有大悲,没有大智,拔不了众生的贪嗔痴。没有大悲就不能够行方便,怎么能跟众生同事呢?怎么能做众生父母呢?大悲就是行六度波罗蜜帮助于众生,这个大不可思议。我们不要以为听到这个经,你已经开悟了,其实我们毒很深的,只有大智、大悲才能够拔掉。
如果你是智者、贤者、圣者,闻到这部金刚经,你轻而易举的能够摄受,就像六祖大师一样,立即可以当下乘当受持无疑,贪嗔痴立即断掉。但是我们无始以来,在六道轮回里面,三毒在你内心中藏得很深,不是很容易拔出来的,真的很难拔出来的。我们起心动念很容易趣入贪嗔痴的体里面去,随时可以示现出来,我们随意就可以观察到。所以我们要把这个贪嗔痴拔掉,还是要下一翻功夫,不是说听听金刚经你就觉悟了,那是骗人的,我们绝对不是六祖大师再来,你永远记住。像四祖圆寂的时候自己用三昧真火自焚,你有这个功夫吗?六祖去世的时候,全身舍利不腐,他知道一百五十年以后有人来砍他的头,人家就有这种定力神力一闻即悟即持。我们没有这种智慧啊,从一祖到六祖,他并不是说闻到了以后是无所谓,他是真正的是菩萨再来,真正是古德、古佛再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人。像印光大师,他用毛笔写字的时候,舍利从毛笔尖上掉下来,祖师就是祖师。不管哪个祖师,观察他的异象,都是不可思议的。真正把金刚经搞懂的人,是不可思议的人。仅仅闻到了、听懂了,那绝对不行,还要经过一些修行观察,千万不要侥幸。
什么叫宗门,宗门就是实修。无住为体,无念为宗、经相,宗就是用,就是修,要找到这个诀窍,后面会讲到遮和止。并不是说你了解了金刚经就是同金刚经相应了,其实普贤行愿也是同金刚经相应的,地藏经也是同金刚经相应的,因为利他即自利,利他之体就是无住之体,在你利他的一刹那,本身同无住就是相应的。住是我们的执着,但是利他本身就是无住,跟法界相应故。为什么持戒、修福呢,发起利他的心的时候,一切善法皆无住故,这叫遮。遮就是发大心故,可以与智相应,不是说我们讲智我就是证智了,不讲它也得智,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不想到北京,但是只要你坐上去北京的飞机,你就会到北京,我们不一定要一个名词来示现,这里面有不可思议之妙用啊。我们要开了智慧以后,这种力量自然会生出来。所以我们不能够一根筋,老是盯着一个名词上面,我们生起利他之心,修一切善法为利他而做,这叫大力。因为毒深故,不以此心难以教化,难以化掉我们的贪嗔痴毒。唯有此大心,才能够灭我们的无明,灭我们的执着,灭我们的贪嗔痴。有人发勇猛大悲之心才能够灭除自己的贪嗔痴。拼命的把自己的家产给舍掉,拼命的去布施,布施到自己一无所有,这个时候贪心就断了。如果家里有一百万存着,而自己“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啊、无所住心啊,好像自己无所住了,其实那个贪心在那个地方。你只有把那一百万舍掉,它才跟无贪相应的。你嘴巴上讲不贪了,无所住,其实啊你一百万存在银行,那不是自欺欺人吗?因为我们有深毒在那个地方,不以大心难以消除此毒,你心里面一定要知道、要纳受,不然叫自欺欺人。
如果在十信位发菩提心的话,就成等正觉,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你就已经是佛。因为十信位同一佛性,证明同诸佛共一身体。只要你会于此心,此信位相应的时候,证明现在所做的一切善法,生出利他之心,就是没有我相的执着。我的心、我的自性,从信位上讲,同一法身。我这个法身,我们现前的这个自性,虽然是六道轮回,但是同释迦牟尼佛的自性是一体的,空性纯理,都在一个理上面。就像十个手指一样,十住、十信、十回向、十地,同一手掌。大家想一想,我们只要没有个个大小手指的执着,就全部是手掌。而只要你跟手掌相应,跟四个体都是相应的,是一通百通。如果你这一个体觉悟了,只要你把我执破掉,利他,你就会于法性。在你会于法性的时候,跟它是同等的。水泡从水里起来,只要到水里面去,一切泡的功德都是你的。在你利他的那一刹那,跟十方菩萨是同一生命,所以你在做善事利他的功德,会以小善成就大功德。这个时候你信位俱足,你当体所做的善法跟诸佛是无二故,因为我们是同一身体。我们现在坐在这个地方,我们是同一法身。释迦牟尼佛也在这个地方,菩萨也在这个地方,因为我们同一个身体。但是我一动一念,为什么不知道诸佛菩萨的事呢?因为第一,你没有证到法身,当然不知道一切诸佛菩萨事了;第二个,你执着于这个身体了,就象执着于这个小手指的相,因为执着于身体产生障碍,所以你见不到无生实相。有一天你证悟了它,你就会见到它。但是虽然你见不到它,但是你信位里面已经用智慧见到它了。你见不到它的这个体,但是你可以见到它的性,有人修行可以见到十方诸佛,但是他不知道十方诸佛的功德,就是你见到佛的性,但是没有见到佛的愿,但是他的愿也在这个性体上,所以我们现在在此世界做任何的善法,发菩提心,不生执着,那你和诸佛、菩萨、声闻同一体性显现,已经跟他同体了,所以在此世界你和佛是不二的。在信位上面,你已经就成等正觉。但是你这个十信里面,为什么不能像佛陀能知一切众生心呢,因为我们这里面还有许多的次第。虽然你已经知道我们现前的功德与佛无二故,体性无二、智慧无二、功德无二,但是从相上讲还是有二。只要你不到八地菩萨,你就还有次第在,必须要修,但是这个修是不退转的,信者即成正觉,就已经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明修什么呢?修三贤之德,十住、十行、十回向和十地。
得十信位的人,他已经具有了佛住,可以伏住自己的心,建立菩提心出来,菩提心已经真正的落于心。所以信位的功德已经不可思议。从理上讲,信位即成等正觉。从相上讲,信位就是大国王,信位就可以进入到欲界天、色界天,你就可以做天王,可以做色界天的天王,如果你还有欲,就是有色在,没有断除生死,但是有信位住,你最起码是在欲界天当天王和生到欲界天当太子、王子,乃至于做国王。如果对自性没有坚固的信心,或者不信,乃至于没有闻到,那你下辈子就不是王。王与法性相应故,只要谈到这个王字,一定是跟法性相应的。只要你闻到了法性的一念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就是你闻到了般若智慧,此人功德已经不可思议。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你闻到了,闻进去了,听懂了,你这个人就住了国王位了,或者在人道做国王,或者在天道做天王、欲界天王。无色就是二禅天,进入到色界天是心想,想什么来什么,以想为根本,以想为体,叫想生,也是个化生。欲界天还有胎生,色界天是化生,不依须弥山而住,是想生,超越六欲天,到了上面,就是色界天,没有山河大地,没有须弥山,是在色空里面。再往上面就是无色界天,非想非非想天,那个天是不可思议的。你到八地菩萨也好,还是辟支佛也好,只要你闻到了信位华严境界,菩提心就生起来了。但是金刚经里面的菩提心是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闻此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才叫做菩提心。但是如果你要是读华严经现量可以发菩提心,那是以菩萨大智、大悲里面进入的,那里面有大方便,是方便门而进入的。但是金刚经任何方便都没有,它是直接是我们的悟性趣入。
你为什么就降伏不了烦恼,还有变异生死呢?还有分段生死呢?还不能做主,到哪里投胎还做不了主。十信位决定了,一定要信,信位并不是我们模模糊糊的信,而是对果上面生起无上的信心,认为果的因建立一切十法界的因,十法界是一果因,一果之因就是十法界,十法界的体就是一个无住果体。果体跟众生的因是不二的,因是十法界,果体空性是一个,华严境界是依毗卢遮那佛而住。他就像放无量光明一样。那为什么要建十法界的众生呢?十法界的众生是对于迷来讲的。难道毗卢遮那佛还有迷吗?但是有传承的教法讲了,毗卢遮那佛只有十地,他没有什么十住、十信、十回向,入地就是菩提心,地位就是佛陀的果德、大悲心。圆满功德,对众生方便的名言来讲,叫做大悲心,其实毗卢遮那佛没有大悲心的这个意识和概念,我们把它取个名言叫做大悲心,其实名言都是虚妄,但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取个大悲心与它相应。
所以你跟天人讲大悲心,他理都不理你。跟我们讲大悲心我们痛哭流涕的,感谢啊,报恩啊,你对天人讲有什么用?你对天人就讲你功德殊胜,因为天人本身就很快乐,哪知道什么大悲心。大悲心是对我们人来讲的,事实上在别的很多世界都没有大悲心这个名词。在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要这个名词呢?方便安立出来的。所以我们这些众生需要一个名言来安立,所以听到大悲心这个名词就感动不已。其实观音菩萨哪有大悲心之念呢?他的大悲心就是他的功德巍巍,他是无量劫修出来的,成佛以后就没有什么众生之念了,自然得度。佛陀发出光就是大悲心,他没有什么十住…
《《金刚经》系列开示 2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