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性。迟者七次人天往返,便出三界,速者一生取办。学人欲求开悟者,不可不读。”《真实如来藏》则说:“此书是一切哲学家、宗教家、学佛者、及欲升华心智之人必读之巨著。”等等广告辞,显示了自我意识的“前无古人”之超佛越祖心态。又在《宗通与说通》自序等处称“大乘末法孤子”,强调了:“开悟明心,要如何才能相信不疑呢?只有一个办法:试着依照我这些书上所讲的方法与知见去用功。”(《大乘无我观》第68页)又说:“那么这个道理我们在《平实书笺》里面解说了很多,诸位回去的时候不要客气,每一种书都把它拿一本回去。那些书籍里所说的法,都是诸位在市面上没见过的,你走遍了全球也见不到这种书的。”(《大乘无我观》第112页)“大乘佛法的实质,全球都没有,只有正觉同修会有。”(《大乘无我观》第89页)“我们《真实如来藏》那本书非常精采,保证是你前所未读。”(《大乘无我观》第71页)所以,他说:“我们就应该把《我与无我》这个正理广为宣扬,要护持正觉同修会,使同修会可以正常的、完整地继续运作。”(《我与无我》第80页)除了这些言论上的自我膨胀不可一世之外,更明显的是他各种著作中破法谤僧的种种刻薄言词,捕风捉影,搅乱是非,任意曲解,糟践五乘正法和古今大德,凡此情状,罄竹难书!这些在“第一因”外道的邪见基础上,在“造神运动”的事实面前,显然都是自我膨胀的真实写照。
第二、有利可图,造神运动其实就是一种愚弄百姓的欺骗行为,在自我膨胀的基础上,每一种造神运动的另一原因就是有利可图,尽管对于可图之“利”的理解和追求各不相同,但他们绝不是象萧平实所说的“既不受钱财供养,亦不求名闻,亦不曾寄望于众生——不曾一念于众生身上获得任何世间利益。”相反的,他们就是为了获得世间的某种利益,才胆大妄为地进行造神运动的。我们先来看看萧平实所谓的“破邪显正”,标榜自己为“真善知识”、“三乘正法”、“大乘胜义僧”,以这些为掩护来进行“造神运动”的着眼点何在?
首先,他受到了某种现象的启发,如他说:“那些外道们公开的、大张旗鼓的争佛教的正统,说他们才有佛法的证量,言外之意是:台湾所有佛教道场及所有一切法师居士们都不是真正的佛教。”(《佛教之危机》第69页)所以他更为大胆地进行了模仿,明白着说:“大乘佛法的实质,全球都没有,目前只有台湾有。全台湾也只有正觉同修会有。”(《大乘无我观》第89页)就“这样公开的、混淆是非,把台湾佛教界搞得乌烟瘴气。”(《佛教之危机》第69页)这两段话的说话方式之一致性,足见其深邃的世故洞察力,其目的除了“争佛教的正统”而“把佛教界搞得乌烟瘴气”之外,更为根本的又是何在呢?
其次,他注意到了台湾佛教的资源,他说:“法鼓山,由圣严法师以法鼓山文教基金会之名义,募集台币百二十亿元创建之;今年又成立人文教育基金会,欲再吸收台币五十亿元,专门从事世间法之人文教育事项。圣严法师所设之如是二大财团法人,已成为台湾最巨大之吸金机。”(《佛教之危机》第8页,加粗字体为萧平实所注目者)又说:“复观佛光山、法鼓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四大山头,广聚佛教资源,犹如四台超级大型之吸金机,吸取超过九成以上之台湾佛教资源,显然已经产生严重之排挤效应。”(《佛教之危机》第15页)还蛊惑着说:“由于四大道场之吸取九成以上佛教资源,导致多数小法师不能弘传正法。”(《佛教之危机》第页)如此,他看清楚佛教资源之后,于是呼吁佛教信众:不应供养这些佛教弘法机构和道场,因为把钱财供养给这些道场,就等于作了破坏正法的帮凶,后果都是下地狱;而要供养给真正的道场,才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才是护持佛法的善行。然而,“大乘佛法的实质,全球都没有,目前只有台湾有。全台湾也只有正觉同修会有。”(《大乘无我观》第89页)所以,就很自然的得出并没有指明的结论:只能把钱财供养给佛教正觉同修会!否则,都难免会“成就谤法及谤菩萨僧之大恶业”。
这样,他首先看到正统佛教地位的重要性,然后他也看到了台湾佛教资源的丰富,所以才会戴着“真善知识”、“三乘正法”的面具出现,先“争正统”,后“劝供养”,只是掩护手段做得比较隐秘和熟练,甚至连弟子都帮他说“完全不为私心己利,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众生、学人。”如果在萧平实的心里自我感觉还真的以为是“既不受钱财供养,亦不求名闻,亦不曾寄望于众生——不曾一念于众生身上获得任何世间利益。”那么,他就是完全陷入于“第一因”外道的邪见之中,所以才会对三藏经典、五乘正法进行无情的毁破,利用丰富的佛法修证次第之名相义理,包装自己那个第一因能生万物的邪说。不过,从他那么艰辛地进行造神运动的事实来观察,不管怎么说,“有利可图”是他这一运动的原始动力,也是铁证如山无可抵赖的。至于说这个“利”的实际内涵,是不是钱财、名闻等等,如他说:“目的仅是在忠实呈现当时之情景以及内涵,作为未来佛教历史上之见证。”(《大乘无我观》第5页)他的追随者也说:“萧老师书中所评论的法,在篇幅比率上,是出家的大法师为多,而且都是当代最有名、最有势力的大法师,都不评论名声较小的法师。因为小法师与在家居士的道场小,信众少,影响力较小。”(《学佛之心态》第104页)是否为了“名留千古”呢?因此,这个结论则可以由时间来说明一切!
第三、人心没落,这是一切造神运动的社会环境,现代社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中心情况非常严重,或者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太重,使现代人的精神感到紧张。同时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物质生活相对富裕之后,也使现代人的精神感到空虚。所以精神引导和心理学乃至宗教接引就显得特别重要。而当人们对于古老的宗教感到不再新颖和刺激的时候,新兴宗教的出现也就是很自然的了。人是万物之灵,同时人也是最为脆弱的生灵!因为人的情感和灵性都相当的丰富,所以也就很容易自我夸大表现或者自我沉迷堕落!就在这个自我夸大和自我沉迷的人心没落区域里,“造神运动”者便伺机乘虚而入。因此社会人心的没落,是造神运动的必要环境。萧平实的造神运动也具备了这样的社会环境!他首先看到了“用外道法来广泛的毒害台湾善良易骗的佛弟子们;收取台湾善良的佛弟子们千万元的钜金供养。”(《佛教之危机》第126页)这样的社会现况,是他着手造神运动的前提和动力!其次,在外道猖獗、新兴宗教林立的情况下,各大山头的法师们都在忙于自己的弘法事业,并未对他们作必要深入的破斥,如他说:“可是印顺、昭慧及星云…等四大法师们,却都个个装聋作哑、默不吭声,藉词不值得辨正,大家一起作滥好人,不肯负起破邪显正、救护佛子、维护佛教的责任。”(《佛教之危机》第69页)这样又在佛教内部找到了他所认为的“弱点”,于是就心中有数地创立起佛教正觉同修会,进行从头到尾、自始至终、由内到外的造神运动,便有了可乘之机。如此,在台湾佛教资源很丰富的情况下,佛弟子们既是“善良易骗”,佛教大法师们又是“默不吭声”,也就给他“以第一因外道全面取代佛教”的野心,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佛经上说佛陀入灭两千年后,佛教就进入了“末法时代”,这个“末法时代”的阴影,也会时常笼罩着许多佛弟子们的心。特别是一些急功近利和自我表现欲极强的现代人,多么喜欢快餐文化的出现!广告炒作和商业运行,能够使一个无名小卒一夜之间成为名人圣人,而萧平实便是利用“全球独一无二”、“佛所安排”等等权威的口号、而又极其诱惑人的虚狂妄语,来引诱蛊惑善良易骗或者急功近利的社会大众。而人心没落急于求成的功利主义,也正是需要有这样的“佛所安排”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于是能够一拍即合,并且根本不愿意认真地面对自己进行彻底客观的审察,因为一旦确认了萧平实的思想根本就是第一因外道的邪见,根本不是真正的佛法,那就意味着自己并没有真的开悟,又只能从自我幻觉的“开悟”喜悦中退出,身心还会陷入于另一种不可知的迷茫与没落!因此这样的造神运动是虚幻和可耻的行为,其后果必定是可叹而又可悲的!
社会环境的人心没落,也是佛教需要依据佛法来进行引导开示的,佛法在现实世间的社会功用便要使烦恼痛苦的众生能够离苦得乐。但是,佛教的开示和引导都是扎扎实实的来引领众生走上觉悟的光明大道,绝对不会利用“造神运动”这种低级的、卑鄙的手段来欺骗百姓!绝对不会说“这是佛所安排”的妄语来哄骗佛弟子,也绝对不会说“走遍全球也没有”来示意自己的著作高超于一切佛经法宝之上的狂妄颠倒,更绝对不会说“全球也只有我这里才有佛法”的蛊惑言词!如果萧平实和他的追随者们还要声声口口说“我们的法都有三藏经典为依据”的话,那真是毫无羞耻的瞎说了!佛在何经说“萧平实示现在家相是佛所安排”的?佛在何处说“萧平实的书走遍全球也没有”的?佛在何时说“萧平实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大善知识”的?佛在何所说“阿赖耶识就是第一因”的?佛在哪里说“第一因能生缘起万物”的?
综观萧平实的种种言论,从根本到表相,都是在“第一因外道”和“造神运动”相互作用、互为表里之情况下诞生的。他要剽窃佛教的名相义理来破坏世间三宝,他要取代佛教的弘法机构而争夺佛教资源,他要挑战佛教的古今大德而创建名留千古,他要惑乱佛教的广大信众而制造迷茫恐慌!通过上述萧平实造神运动的五个特征和三个原因之理性分析,大略可以了知萧平实在剽窃佛法名相义理而大肆宣扬“第一因”外道见的基础上,进行了隐秘而又放肆的造神运动;或者说萧平实为了进行造神运动,而以第…
《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