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论圆教思想的现代契机▪P4

  ..续本文上一页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他”心灵的“满足与自由”,“自他”就是指自己和他人,这一点是极为关键的。在达到“自己”的满足与自由时,一定要考虑到“他人”的自由与满足,这样才能算是现代人的道德观。如果不能重视心灵的“自由与满足”,那么任何道德的形式,也就都成为摆设而已,不得人心了。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实现的道德行为,所以我们这里说是“道德的回归”,所谓回归,也就是指为现代道德而奋斗的终极目标。

   圆教思想就是随时随地都处于满足的心态下,再进行生命无穷尽的奋斗。这与现代社会的道德回归,有着极为深刻的内在默契。

   首先,自他心灵的满足与自由,这在整个圆教思想中也是占有根本而重要的地位,用天台的固有术语说,就是“圆融三谛”与“一念三千”。圆融三谛所体现出来的即空、即假、即中,这种“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一权一切权,一实一切实。”40的毫无缺陷,就极大的表现了修行者必须秉持一种极致的满足心态,稍有心灵上的缺口,便不是圆教思想了,此点非常重要。一念三千则表现出现实生命的极大自由,因为在一念三千的修行规定中,不需要我们选择安排什么样的念头(无论善念还是恶念),而是任运自在地于每个念头生起来的时候,进行如实的观照即可,这是因为“介尔有心,即具三千。”41一念三千的理念,是我们对于心灵的透视之后,所感到的极大自由42。尤其是法华“开会”之后,“一切皆实”之一佛乘思想,真是“无复枝叶,纯有贞实。”43此即是自由与满足的最好的道德规范了。

   其次,在自由与满足的基础上,现代道德的表现应该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也就是生机勃勃的创造性与奋斗力,正如牟宗三先生所说的“圆教思想就是实践的智慧学”44、“实践的智慧学一定要向圆教发展、……这是个无穷的奋斗。”45此种生命无穷尽的奋斗,在圆教思想当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如《法华经》卷五所示:“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46即使是在成佛之后,也要进行“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这样的生命奋斗力,正是现代道德的完美回归。

   因此说圆教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道德回归中,具有重要的时代契机。

  3、现代价值的标准——个性突出与共性并存

   人生的努力都是以人生的价值作为前导的,假如没有任何价值的光耀,也就失去了奋斗进取的动力,更是没有必要作各种挑战和创造了。但无论社会文明的程度如何,人生相应的价值观念总是会存在的,正是这种价值观念而导致了社会发展的趋向,也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展。那么,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人生价值的标准就是:个性突出与共性并存。这在许多领域都已经表现得很清楚了。例如世界各国都在保护甚至是抢救各种类型的文化,特别是对于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的重视,创造具有个性十足的人文景观,这都是“个性突出”的表现。同时,世界各国之间的亲密交流与合作,各种宗教文化之间的沟通与对话,各类网络信息的资源共享,人权平等与世界和平的呼吁,都表明了“共性并存”的现实需要,也只有这样努力,才具有现代社会的价值意义。

   因此,“个性”与“共性”二者也就成为不可分离的有机组合了。这种价值观还有一种人性弱点的体现,那就是可以满足人性当中“自私”或者“自我表现欲”的充斥,当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个性时,同时也要导入共性的集体之中,这就是对于“自私心态”的最好指引。针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给予价值意义上的充分肯定,这有利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生命健康积极的奋斗精神。

   而在圆教思想当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直显“自身即佛”的个性突出,和“心佛众生,三法无差”的共性并存。这在上文所说的“普门示现”和“一切皆实”当中,还有天台“一心三观”和“六即论”里面,展现无遗。

   首先,表现“个性突出”就是指自身个体所具有的完美性,这种完美性不但是内在的完美性,而且一定要融入到集体大众之后,仍然具有此种个体自身的完美性,从而得到了集体的认可与赞赏,如此方能真正表现其“个性的突出”。在《法华经普门品》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当中,菩萨的个性就被完美的突显出来了47。不惟如此,整个佛陀的教育就是这样,在佛陀的弟子当中,有持戒第一的优波离、多闻第一的阿难陀、苦行第一的迦叶、智慧第一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等等。圆教思想尤其如此,指出了“一切皆实”的个体完美性,此种对于个体生命价值的绝对肯定,诚为令人向往不已!

   其次,在“一心三观”和“六即论”里面,更加显示了这种“个性突出”与“共性并存”的生命价值,在任何一念之心中都能照了圆妙三谛之理,如此一念无明之心也就是个体的完美显示了,如智者大师《维摩经玄疏》卷二所说:

  明能观者,若观此一念无明之心,非空非假,一切诸法亦非空假,而能知心空假,即照一切法空假;是则一心三观,圆照三谛之理,不断痴爱起诸明脱,若水澄清,珠相自现。48

  另外,从“六即论”的角度,同样也表示了个性完美的个体存在之价值,六即论也叫六即佛,指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这里包含了“六”和“即”的两大特点,从“六”而言,个体是局限的、突出的,个性的突出是给予个性原本应有的地位;然从“即”而言,则每一个体都是无限的、完美的,此一完美的个性就表述在每一“即”当中的“佛”字。佛就是完美觉醒的、圆满无缺的、至真至善的,所以个性突出之后,也指出了这种个性的无限完美之意义。就集体而言,此种个性突出并不是妨碍其余个性的完美性,而是相互融摄,层次分明的。

   因此,在圆教思想当中,凡是三界六道,乃至三乘四圣,任何一念自心,都具有自身个体的完美性,无论是地狱极苦之罪恶众生,还是究竟成佛的圆满觉者,其一念心起,都具有无限完美的价值存在。正如湛然大师《金刚錍》所说:“阿鼻依正全处极圣之自心,毘卢身土不逾下凡之一念。”49如是观之,吾人现实生活中的任何情绪心念,都有极为微妙的价值功用,假如能够秉持圆教思想来进行引导,则众生幸甚!佛法幸甚!

  4、现代生活的导航——富有力量而轻松随意

   在大城市钢筋水泥丛中生活的现代人,太需要精神生活的导航了。时常听到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不是“忙”,就是“累”。特别是在物质文明逐渐发达的社会,精神的内在支柱也就必须随之而上,不然的话,将会把工业社会的现代都市变成疲惫与紧张的代名词,成为一座表面豪华的危房。此外,从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的各类流行款式中,也明显的透露出了大家正在追求轻松随意的生活模式,但这种轻松随意并不是随便下流的表现,而是另一种富有力量的代表。从世界各地大力发展的运动项目和挑战极限,乃至旅游业和快餐的旺盛,都展现了人们内心所追求的是此二者完美的结合。所以说,现代生活的导航是“富有力量”而“轻松随意”。

   那么,如何让人们从“忙”和“累”的紧张中,找到“轻松随意”和“富有力量”呢?这就是天台圆教思想的一个现代契机了。简单的说,圆教思想的“性具善恶”,就是极富力量而轻松自在的最好写照了。此种佛法思想在大乘教典中时有介绍50,但是只有天台宗把它完全显示出来,并且给予系统化的理论分析和阐述,更进一步落实到思想理论和修行实践的两个方面,可谓“千古绝唱”!

   佛教讲性,远远超过了儒家和各类哲学所谓的人性,佛教更着重于本体论的立场来说明问题,而佛性不仅仅是单指人类而言,更普及于一切众生。“性具”思想是天台宗最有特色的思想之一,特别是“性恶”说,具有不可思议的妙用和极为深奥的哲理。如元代怀则大师的《天台传佛心印记》说:

  只一“具”字,弥显今宗。以性具善,他师亦知,具恶缘了,他皆莫测。是知今家性具之功,功在性恶。若无性恶,必须破九界修恶,显佛界性善,是为缘理断九,非今所论。故《止观》所明十乘妙观,观于阴等十境,三障四魔,一一皆成圆妙三谛。此乃发心立行之体格,岂有圆顿更过于此!51

  由于“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等理论的发展之后,“性具说”就是在这些理论基础之上,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同时,一阐提能够成佛与佛到地狱中去度众生等,其内在的因缘果报之关系是不得不解决的。其实,性恶说只是表明在“相”上是恶的,而其“用”却仍然是善的,只就其具体事件的表相而言,佛具有恶的方便度生的性格,但究其自他受用的果报而言,却总是善的。然自性清净心则无所谓是善是恶,自性不属于某一种局限的性格,而一切事物又都不能离开自性,这是大乘佛法的根本理论,不得不知。因此,天台宗所说的性恶,就是指自性具备嘻笑怒骂之恶行却能感召善果的微妙功用,犹如良医能以砒霜治病,庸医却能将良药毒死人52。

   既然善与恶都是自性所本具,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情也就都成为应该珍惜的好机会了,所谓“天下事,善利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这样在人们的内心世界就得到一个思想的支撑点,把握了这种心理的平衡,就能够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力量而轻松自在。总之,性具善恶告诉我们“顺亦前进,逆亦前进”的最佳人生观,也是现代人急需了解和把握的生活导航。所以说,这也是圆教思想的一个时代契机。

  5、现代修行的关钥——内证实修与科学弘法

   任何时代的佛法弘扬,都不能不考虑当时的修行问题,如果不能在修行上落实到具体的身心受用当中,那么所谓的佛法也就很难真正体现其原有的精神面貌了。因为…

《论圆教思想的现代契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