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佛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禅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出版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文字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一股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实不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德联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修会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终于看清楚在以佛法名相义理为掩护的背后,深深隐藏着他自己“第一因”的邪因外道见,露出了狡猾的狐狸尾巴,实是佛教致深之伤害!再进一步才完全明白了,这是一次人心没落的“造神运动”,却将佛法名相义理窃为他招摇惑世之神坛,岂非佛教之悲哀?遂感慨现今之佛教,外遭*轮功邪教盗窃*轮之标致而横行霸道,内患第一因外道假借佛法名相义理为掩护而谤法破僧!堂堂佛教,堂堂妙法,堂堂僧宝,广大庄严,为世明灯,竟遭外道邪教凌辱至此,静夜思之,哀哉可伤!*轮功邪教犹如贼人进入院子,仅仅偷窃了院子里面的摆设(标致),只需家人警觉一呼,便会隐遁而去;第一因外道譬如登堂入室,盗取了保险箱里面的财宝(佛法义理名相),纵然被赶出家门,已然狼藉一片!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现代贼人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剽窃越来越深入,伤害也越来越严重!致命之处就在于萧平实之叙述,文字语言基本上都符合佛法之意,不要说初学佛法者难以赝别其真伪,就是久参者也容易被其美妙的文字叙述所误导,甚至学界还有人说他“颇为精到”,而不知在最为关键的根本处却是外道之行径。他还处处标榜“正法”,处处提出“法义辨正”。现在,我们从他的论著中,就其“第一因”的外道思想、人心没落的“造神运动”、欺师灭祖的“忘恩负义”、玩弄文字的“谤法破僧”等要点,来揭示其以“三乘正法”为掩护的外道嘴脸,还我佛教之清白!
一、“第一因”的外道思想
所谓第一因外道,就是主张世界万物成立之原因乃同属一因的外道。在《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中指出了二十种外道,个个都推求宇宙万物的第一因,并且作出自己的解释。其中第四韦陀论师、第五伊赊那论师、第九女人眷属论师、第十二摩陀罗论师、第十四僧佉论师、第十五摩醯首罗论师、第二十安荼论师等,所说虽各有异同,然同属一因外道之部类。他们都认为一切法的生起有一个“第一因”,总有一个“能生”万物的本源,万物都是由一个本源而衍生出来的。如第五外道伊赊那论师的主张:“以无形相而能生诸有命、无命一切万物,名为涅槃。”(T32,157a)第十四外道僧佉论师之主张:“如实知从自性生,还入自性,能离一切生死得涅槃,如是从自性生一切众生。是故外道僧佉说自性是常,能生诸法,是涅槃因。”(T32,157c)这就是外道“非因计因”的“第一因”邪见!
与“第一因”生出万物的邪见相接近的,要算是“一元论”了,这也占印度哲学的许多流派。如吠陀哲学即主张宇宙之本质为梵,个人主体之本质为我,此两种本质的原理是同为一体的,这就是“梵我一如”。欲表现此一元论之本质内容实非易事,故有实在(有)、精神(知)、至福(欢喜)等说法的产生。然而,此种绝对本质之一元论,却难以解释各种现象界之发生,如物质自然界、苦、恶等人世间的种种现象。判定精神原理(神我)与物质原理(自性)对立之二元论,就是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而应运出现。以上诸论,皆有其自相矛盾之处,都属于外道之邪见,为佛法所破斥。
于佛法中,无论小乘还是大乘,绝对都没有这样的“第一因”或一元论外道之邪见,如《俱舍论》卷六说:“一因生法,决定无有。”(T29,36b)《华严经》卷三十说:“彼诸佛子如是知,一切法性常空寂,无有一法能造作,同于诸佛悟无我。”《七佛传法偈》迦叶佛说:“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中论》卷三说:“若众缘未合,而先有果生者,是事不然,果离因缘故,则名无因果。是故汝说众缘未合时先有果生者,是事则不然。问曰:因灭变为果者,有何咎?答曰:若因变为果,因即至于果,是则前生因,生已而复生。”(T30,26c)达摩祖师的《少室六门?血脉论》也说:“问曰:若不见性,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广兴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又问: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成佛须是见性,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但有住着一心、一能、一解、一见,佛都不许。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诸法无修无证,无因无果。”(T48,374a)又说:“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无形相、无因果、无筋骨,犹如虚空,取不得,不同质碍,不同外道。”(T48,376a)
总之,在大小乘的各种经论中,决定都没有“第一因”能生一切法的邪见谬论。因为一切法众缘和合,如幻如化,从本以来不生不灭,真如法性如来藏与生死烦恼一切法,譬如水之与波,都是全体相即全体相具的,生即全生,灭亦全灭,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离波无水可言,离水无波可得。不能说水为波之第一因,也不能说波是由水“衍生”出来,水与波不能成为能生所生之对立。诸法实相,本来如如;真如实性,也是如如;缘起现象,亦复如如。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T9,5c)如《首楞严经》卷第二说:“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死生了无所得。”(T19,114a)亦如《楞伽经》说:“凡夫无智慧,藏识如巨海,业相犹波浪,依彼譬类通。”又说:“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如是佛法不共外道之根本正见,亦即佛法世界观、人生观之究竟义理,更为大乘佛教之命根所在!
然而,萧平实却把“缘起诸法”与“如来藏阿赖耶识实相”对立起来,譬如把“海水与波浪”对立起来,把缘起诸法当作实相的“衍生物”,把真如实相当作缘起诸法的“生因”,并且认为:如来藏阿赖耶识是宇宙万物生灭现象的“第一因”,缘起诸法是由如来藏阿赖耶识“衍生”出来的。他说:
“你的真如出生蕴处界以后,再与蕴、处、界配合,就能出生一切法。” (《大乘无我观》第39页)“由于你证得你的自身真如第八识,从这个第八识来观察祂的清净自在、遍一切时不断、能生一切法,而十八界全部由祂所生。”(《我与无我》第39页)“虽然这个色身不是真正的我,但他也不是跟“真正的我”完全无关,因为他是由那个“真正的我”生出来的——你的色身是你的第八识所创造出来的。”(《我与无我》第41页)“是故世出世间万法,皆唯八识心王所生,故说万法唯识。”(《宗通与说通》第216页)“故云宗通与说通不离八识心王所生一切法;而此一切法归结于八识心王后,复须归结于八识之根本——第八识阿赖耶。”(《宗通与说通》第217页)“十八界外别有自在心为十八界之因”(《宗通与说通》第82页)“诸法缘起缘灭之因——藏识实相。”(《宗通与说通》第54页)上述的“出生”、“能生”、“所生”、“生出来”、“所创造”等,在萧平实看来,都是“能生与所生相对立”的关系,第八识就是“能创造万物”者,所以就得出了第八识就是“第一因”的谬论。而此处所谓的“因”,就是明确地指“第一因”而言!正如他的得意门人所解说:
道教这个太极的义理,在世间法上是正确的,但是在法界根本的认知上是错误的。师兄可以看看萧老师在封面书衣上写的文字说明:“太极唯臆想,根本实真识;无明生两仪,万法由兹生。无我中有我,我中无有我;涅槃余真识,我无我俱泯。”道教以无极太极为根本,衍生出八卦的学理,对于宇宙万物的生灭现象所说的理是正确的,但是却不知第一因——不知如来藏才是真正的根本——不知所谓的无极太极其实就是如来藏;你从萧老师所写的偈中,应该可以知道是甚么道理了。修学佛法的人,如果能澈悟第一义谛真实识——如来藏的义理,从此以后,对世间与出世间的法:从世俗谛的解脱道,到第一义谛的佛菩提道,都能贯通,更何况是世间相对存在的道理呢?(《学佛之心态》第22~23页)
这段话就把萧平实的“第一因”外道邪见完全透露无遗,无法抵赖!于此,我们已恍然大悟,他声声口口“真实如来藏”的用心处,就是寻找到了宇宙万法的本源,由此本源为第一因而生出一切缘起诸法,这正是上文所述第五外道伊赊那论师的主张:“以无形相而能生诸有命、无命一切…
《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