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眼。这大地无非沙门这一只眼睛所现,这正法眼藏所现。下面提出所怀疑的问题,特别是现在的众生对这信不下: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众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提出第二个问题)。惟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
这里提出问题:世尊!假使众生本来成佛(前面讲的),到后来知道都是空花乱起乱灭,都是本性所显,才知道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成佛,那么既然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还要说有无明
这里怀疑真佛是否生妄,真性是否会生出妄幻的无明来
金刚藏菩萨提出这个问题。实际上,无明像是天空中的云,而真性就如虚空不动,虚空是不会生出云的,但云会覆盖虚空;只有证到虚空的人,才知道乌云遮住的里面也是虚空,众生在无明迷昧当中,也是真性朗然;但是众生迷了不知,所以佛用种种言说、种种方便,来打破众生的无明执着。外面打进去,又从里面开出来,这样总有一天乌云全散尽,那么就「青天彻露」,有些地方讲「秋空一片万里无云」。这样清朗是指开悟的境界,说明心里面的幻翳没有了;这里讲众生本来是佛,那么为什么还有一切无明(提出第一个问题)
接下来说「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
假若说无明众生本有(实际上不是本有,而是幻有),那么什么因缘使如来说众生本来成佛
这里怀疑妄是不是佛
成为真时,妄是不是成真
是否无明本有,是否通过修炼成佛
那么是否妄里面有真,或者妄里面成个真
这是提出第二个问题。因为修妄不能成真,只有破妄、转妄才能成真。
「十方众生本成佛道」,十方十二类异生,各种各样的生命--胎、卵、湿、化;假使本成佛道,后再起无明。假若这样的道理成立,众生原来本成佛道,若再起无明,即无明是后来而有的了。
「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如果通过修行成道,那么如来什么时候再生烦恼、或者迷作众生
这里认为无明是后起,实际无明是无始的,但有终,而真性是无始又无终,但是用法身来讲,是有始而无终。所以这里有三点:无明无始有终;真性无始无终,平等一际;法身是有始无终,这里是指证的法身,不是理法身,证的法身有始无终,永远具足,成就一切功德。
上面总起来是说:本来是佛,烦恼是怎样生起的
假使烦恼在无生中,虚妄生起,如来成佛是同等无生,众生理体无生与如来成佛的无生,是一体的,那么无生里面还应妄起,成佛是否还会妄起
由于此体都是无生的,且佛无生,众生也是无生。假如众生里面是佛,佛里面是否还有烦恼
「惟愿不舍无遮大慈」,这里的意思说「成佛无遮」,就是对所有的末法众生,有这样的问题,有这样的疑问。「大慈」,普遍地对他们说。过去印度国王有开无遮大会,所有国库里的东西都分给穷人,全部分完后,大臣们再用钱把他们的东西再赎回来,这叫无遮大会、平等的大会。这里佛的无遮是佛把所有秘密都讲出来,给所有人接受、给所有人理解佛的真实意义,这样叫无遮大会。所以说「为诸菩萨开秘密藏」。什么叫秘
若来人的根基不够,就不把法传给他,这是秘。佛教里面本来没秘密,密宗也不是什么秘密的,外道也一样。来人若没根基也不会传法给你,其实是覆相而说,这相把它盖住说,不给你讲清楚,只叫你如何如何做就行,这叫密。但在这里是把秘密打开,对大众普及地讲,把问题讲清楚,所以说「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就是这样的秘密藏针对末法一切众生,使一切末法众生能够显了这样的大道,明白这样的大道。
所以叫「开秘密藏」,能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能够听到这样修多罗了义的法门。「永断疑悔」这是不容易的事。大家要知道,
「永断疑悔,毕竟成佛」。一个修行人,「永断疑悔,毕竟成佛」,说明他的信是透彻的,不是着相的信、表面的信,也不是听某某师父的信,而是本人的内心的信。因为真正的信是内心具足的,不是受别人影响,但不懂时,是需要别人的指点。指点以后就跟别人没关系了,而是自己的事了。假使一个人能永远断掉疑悔、犹豫,这样的人毕竟成佛道,这样的人每生每世都是进步,毕竟圆成。所以这点在禅宗来讲好,或者在教下来讲也好,这种绝对的没怀疑的信,大开圆解,彻悟心性,这都是坚定不移地信到彻底;当然这人要拜到本门的最高师父,这点大家千万要注意。你若学密宗的话,若是学黄密的,应拜到黄教中的最高师父,拜得仁至义尽,你要尽心去供养师父。若到一定时候,觉得自己再也进不上去了,应再拜高一点的师父。若跟这师父修了一段时间又进不上去了,还要找师父,这样一代一代地找上去。红教也一样,这是密宗里面的一个规矩,就是走下去的。
过去玛尔巴大师几次去印度拜师,他在西藏都学遍了,因源头在印度,所以要到印度去求,而且到印度应求最高的师父,所以要有很多很多的供养,他带去很多黄金,所以这是很不容易的事。若一辈子跟一个师父,可能就会停在那里,可能师父对你的开示不得力,到一定时候就要转的。西藏很重视朝拜,朝山拜师,有的甚至把所有钱财都带去供养师父,讨饭回家,他们是这样作的;宗喀巴大师一生也拜过很多师父。
而在净土宗不是这样的,净土宗不一定有师父,有明师指点当然最好的了,但主要靠自己去深入地信、深入地行、深入地探索,净土在现代有一点麻烦、净土宗比较乱、派性比较多、讲法也很多,一时一个热潮过来,行什么法度的。净土宗在现在比较难修,因为真正有体验的人,真正深入体验的人很少很少。如净土宗把人讲得使人悲苦得流泪,如今是看不到的。真正弘净土的人,要悲心恳切,理要相当圆,这样才会讲得让人感动,而且要不断地把人引入。如这一年是一年级,把你的信建立起来,第二年又怎样去做,接下去第三年、第四年,要一步一步地把人引进去,从西方净土到目前的显现。所以现在的净土宗是很不尽人意的,而禅宗也不怎样景气。
现在的禅宗都是法卷传法,真正的明眼宗师亦是很少,他们认为佛法不可离开经。大家要注意,有智慧要把佛经研究透彻,但要打破知解,尽力少看注解,要自己去透彻、去观察、去用功,把自己的路看准,去体会。在如今的时代都要靠自己去摸索,没这样探索的精神,有些甚至几十年还在老地方打转,走不过这条街,所以修行不是很简单的事。但容易起来也是很容易的,这要看个人的根性,所以「永断疑悔」,契悟真智,是非常重要的。
疑分开讲有三个疑:第一个疑是怀疑自己是否能成佛,我这样根基差、业障又这样重的人,且环境又不好,这样是否能修成
或者说会开悟
或者说念佛会不会一心不乱
净土相应,感应道交
有些人说:「我念一世的佛,就是有一次觉得轻安,其他时间都是妄想纷驰。」这样有些人就认为他这样精进念佛,又吃长素,过午不食,早晚课坚持不辍,这样也达不到一心不乱,这辈子怎能够修成
这样认识真是大错特错了。应相信自己就是佛,佛性具足,因为我们知道,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中说,念佛人有三种力:一个是自性功德力,一个是佛的慈悲愿力,一个是修行的不可思议力。念佛、念经、持咒不思议愿力,三力合一才能成就。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能修成,这是至关重要的。有些讲我下品下生已经是千幸万幸了,何敢求上品上生
但是真正信入的人,不仅是临终生,而应在目前就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要把握现在,要求起点一定要高,否则连下品下生也没份。肯定是如此的,所以这是非常要紧的,且不要跟别人瞎跑。修净土宗的人,若跟潮流走,是很危险的,我们要立定脚跟走自己的路,一定要有自己的定课,自己修证的方针,不要跟别人转;若真正有道的人,可以去参学一下,或者跟他一起坐一坐、念念佛,体会一下。若这人修得好,你跟他坐在一起,你就会感到轻松,他对你说话,你的烦会被他解开,他就是修得好的人。这人若跟你说话,你心里反而觉得更不安,这人修行就不如你,你要离开他。所以一接触马上就会知道,故现在的净土宗相当乱,修行要靠自己去体会。
第二种疑是疑法门。我现在所修的法能否修成
怀疑这法门,修密宗、净土宗,或禅宗,怀疑所修的法是否能成佛。是否能适合于我
对法的怀疑主要是对法的作用不透彻,这法得到太容易了。有些人得到法太容易,反而最后还是把这法放弃了,这也是一种怀疑,对法的怀疑,绝对修不成。
第三种疑是对师父的怀疑。对师父的怀疑有两种:一种是师父是真好,而你自己没根性,你自己的信心不够,得不到师父的指点,或者不恭敬师父,或者师父跟你的缘份不好。第二个情况是师父没善巧、没智慧、没办法帮助你,其修证境界不高,帮不上你。若对这样的师父产生怀疑,这怀疑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找更高的师父,但最要紧的还是信。
过去有一个例子说,一个徒弟跟师父学,而这师父是假的,是个骗子,但这师父很能说会道,且样子是很像。别人都说,这师父衣服穿得庄严,相貌又不错,说话又讲得动听,所以都认为这师父很有道。而这徒弟是个非常纯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根性好的人。他拜了这个师父以后,就一心一意地恭敬其师父,他无论听师父说什么道理,就是一心一意恭敬他,跟他修。师父也没什么实际法门教给他,其实师父本人也不懂怎么修,这师父对他说:「修行人到一定的时候,能在水面上走过。」这位徒弟听了以后就非常相信。他师父对他说:「只要你信,你就可以走过。」这徒弟确实很信师父的话,一站在水面上走而没往下沉,且很顺利地走到对岸。这一下其师父也看傻了眼,他比我还好,我也走不过,因他知道是假的。而后来其师父…
《圆觉经直讲 第七章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