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又对他说,若人修得好,可以在空中飘,这徒弟也真能在空中飘起来。如此一来,有一天晚上,这师父跪下来对这徒弟说:「你比我修得好多了,我实际上是假的师父,我虽说这些话,但我自己做不到,我说的话很多都是假的,都不是我自己所体会到的,都是听别人说的,你这样虔心,修得这样好,请你教我一些诀窍,是怎做到的。」所以这样虔心的徒弟也是有用的,假的师父也会把他度起,但一般的人都是思想很多的,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还有一个例子是:师父是真的。有一位徒弟对师父的法很相信,师父的法就是「停」,就是说无论你在做什么事,只要讲「停」就得一切放下,停下来什么都不做。有一次三个徒弟要经过河床到对岸,这河床上面有水库,平时这水库的阀门是关着的,所以这河里就没水,是干的,人可以直接走到对岸。当这三个徒弟走到河床的中央时,水库的阀门突然打开了,这时坐在茅屋里的师父突然叫「停」,这三个徒弟只好停那里。由于这是习惯,师父叫「停」,徒弟们就自然停在那里不动,这时水已经漫过了胸口,其中一个徒弟说:「我修行不是为了寻死,修行是得利益的,再这样站下去,我会被水淹死冲走。」说完就自管站起来逃到岸上去了。当河水漫过颈脖时,第二个徒弟受了不了说:「不行,我修行还没修成,就这样死去, 那到何时才能修成
」这位徒弟虽然是想到修行问题,但还有怕,所以也害怕得逃到岸上去了。河中只剩下最后一个徒弟了,他说:「我修这个法一切无求,师父叫我怎样做,我就怎么做,我一切放下不管,生与死跟与修行没关系,就让河水漫上来吧!」这样这个徒弟就让水给冲走了,而当水把这个徒弟冲走后,师父已经知道了,马上跑出来把他救起,这个徒弟休克了不省人事,实际上这时候这个徒弟没有一点思想。当河水一冲走他时,他一片空净,实际上是进入到三昧境界。师父把他弄醒了,这徒弟像换了一个人,哈哈大笑,整个人已经变了,他在河水漫上来失去一切思想的刹那间证到了三昧,所以修行人都要死过一次。
一个开悟的人就是死过一次,彻底地死一次,有一点挂碍在就不行。如外面有一点响声,就惊起,或毛孔悚立,那你还没死,即心还没死,念佛打七,是死心打七,要「死透」的死就指这个「死」,不是让肉体死去,所以净土宗说死去,不是肉体死了往生西方,是让你的心死尽,死尽偷心,一点也没有里碍,一切妄想都丢掉不要,到那时才能证悟。
大家都不知道这个道理,不是人死,而是要妄心死尽,无明破掉,到这里才显露真性。所以信法,相信你自己所修的法,而且要在这法上面不断深入,不断地去体验(一个信师父,师父也要信),所以这里提出「永断疑悔」。悔,是后悔。若是对做了恶事生悔是好的,若对善了生悔是不对的;做了恶事生悔后,不再去做恶事;而有些人一边后悔一边又去做恶事,这样的人是没有用的,是永远也修不起的,亦不是修行人,对他讲也没用,这样人对人生没正确的态度,而是在混日子,或是在佛门当中混日子,确实没意义。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讲了这样的话以后,五体投地拜佛,如此恭请了三次。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这个时候世尊告诉金刚藏菩萨说:你问得很好、很好!你能够替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问如来甚深秘密究竟的方便。秘密是指如来秘密。如来秘密,我们是不可知的。通过佛的语言来解,一是修证秘密,证得如来性,这秘密是我们能够体会到的。这里所问是我们的秘密,如来的秘密不用我们问,我们问了也没用,是佛的秘密。就如一个开悟的人,我们问他:「你已开悟了吗
」开悟是境界,这样问是没有用的,大家千万不要随便问,这问别人的境界是没意义的;你自己有什么问题,问人家、看人家怎么对你解,是否能解开你的问题,这样问是有意义的。所以看人有没有智慧就看这些地方,你如果专门打听别人的消息,这是完全没意义的行为。如自己有问题,向人家请教,能把你的问题解开,你就是进步了。所以这里问的不是佛的秘密,而是问自己的秘密。修证上的、究竟上的方便如何。
「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这些问题以及菩萨证悟的教诲,因为证道是证如来之性,这是证悟的教诲,是了义的大乘,不是不了义的大乘。三乘次第虽然讲大乘,但是不了义的大乘,而这个大乘是无上大乘,成佛的大乘,能知佛位的菩萨。
「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就是这样的问题提出后,能够解答,使能够修佛位的菩萨以及末世众生得决定的信,这是至关重要的,是信根成就。法身如来具足成就,就断疑悔。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现在仔细地听,我对你讲。「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下面是佛对问题的解答: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这万有一切里面的有情与无情的世界,始与终(始:开始,终:终极),生与灭,「生」新生而起,「灭」念念谢灭。「前」是过去,「后」是未灭。「有」是住劫,「无」是空劫。「聚」是成劫,「散」,地球的坏劫。这就是有聚散,成、住、坏、空四相,四个中劫成个大劫。起止、「起」,现行、存在的现行。如地球在运转,山河大地一切在变化,人的思想在流变;「止」,是调伏、工夫,把妄想调伏,吾人念头打起,随着外界而转,随地球而转,随万物而动。我们的念头起来了,要把它调伏,把妄念止下去,有止才能归空,念念相续,有起有止等,众生念念相续,实际都是依妄起妄。因念念相续的关系,形成世界的业流,形成了世界的报果,形成了世界人类的一切执着和作为,这是没相续心,没相续心才能显现我们觉性的妙用。因念念相续的关系,能所不断,所以循环往复不断,器世界空了又成,有情世界里人死了,又有人从中阴身阶段投胎出生,老是在轮回、生灭;而且我们的心念也在时时生灭,所以说循环往复,如轮子在一个轨道上轮转,我们走不出,走不出就非常痛苦。
「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有种种取与舍都是在轮回里面。取,执着贪求。舍,丢掉、斥离。我们现在修净土法门,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就是取极乐,也是轮回。大家要知道,也是轮回,这样的心还没出轮回,直到相应时,厌离至极,便无厌离,到那时,就没轮回;但是你如还在厌离当中,所以还有轮回,但是很多人搞错了。厌离器世界及男女、境界,没去厌离自己的妄念心、执着的心;欣求西方,执着西方的相好,而不知西方的妙德在自心中具足,这样搞错了,所以产生取舍,都是轮回。所以《楞严经》讲:「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这样子我们的真性会随幻而转,真性是法界的体,由幻的关系,就如带有色的眼镜看一切事物,一切事物都变了色,即不是原来的样子。而看电视,电视的一切是幻的,我们看的人是真的,但人会投入,会掉眼泪,会随着电视里面的情感而变化,这心就随幻转了。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这里讲人若未出轮回,天天还在妄想中分别,而来辨别圆觉的真性、圆觉的理体、圆觉的境界、圆觉修证的体会,若这样辨别的话,那么圆觉性也同流转,不可能真实理解,不可能真实的体会。这样辨别,圆觉也变成流转,所以佛教里面有很多诤议,和很多问题要去讨论,很多的辩驳,学者或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说这样的体验,有些人说那样的体会,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同,就是说人还在轮回当中,这样圆觉也变成流转。为什么流转
圆觉是平等之性,而讨论与体会变成不平等,形式不同。所以讲:「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这样的心去免轮回,是免不了的。为什么这样讲呢
因还有知见在。知见立知,还有对比在,还有能理解圆觉的人与圆觉被我所理解在,即对立面存在,若使这些都消融以后,智断皆空,都没存在,都没分别,这时,圆觉性在当下显现。所以真正懂佛法的人,没佛法可懂,一天到晚绝对不会去想我在修行,或者我在学习佛法;真懂了,没有一个文字、没有一个法门、没自我、没境界、就在当下,就连当下也不知什么叫当下,就是如此生活、就是如此去体现,这是真的悟入圆觉。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
譬如说人的眼睛老是在转来转去,这清湛的水也会摇动起来了。这是用水表圆觉性,眼睛表示我们的人的轮回妄心,所以古德解释说:「以眼劳观水,见水有动,眼若不瞬,水则不摇。」
又如定眼,由回转火。
这火轮在转,眼睛若定在那里看,因眼睛分别功能跟着火轮在转,所以眼也在回转。但是天眼的人就能看出,天眼的人知道这里面是空的,会看出空间,但人的眼睛太迟钝了,因这转的频率太快了,有些东西振动太快了,会当作实质。我们看的电视也是振动的关系,振动到极点时,看不到它的振动,这实际上是刹那刹那的连续体。《中论》里面就讲这问题,大家自己去体会。《中论》说,一个人运动,如跑步,我们觉得他是连续的,而实际上他每步、每个动作,运动与静止,由静止的连续,构成了运动。物质也是如此,每个电子、原子,它们的当体就在静止当中,由静止里面构成了运动,由能量的激发。我们的心念也一样,我们的心念每个念头都是当下,本来是静止,所以说「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但因我们有分别执着,我们的人变得迟钝了,太无智,觉着是在运动,是在相续,所以流水永远是当下,每个波浪、每个水的分子,都是当下的显现,它没运动,…
《圆觉经直讲 第七章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