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直讲 第五章 香象过河 一蹋到底▪P2

  ..续本文上一页。对佛教的根本不迷惑,知道我们信佛,不仅仅西方有佛,或者东方有佛,知道真正信佛是信这个佛性。佛是圆满了这个佛性,而我们具足这佛性,还没圆满,就是信这个真理。从这信以后,因众生的根器不同,所以有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种种方便。这些方便是随缘方便,随机启发,不是真的;另一方面讲这方便的,是破无明、破执着用的,若没无明没执着,那么这方便也不需要了。所以方便的建立是破执的,对治作用。若没有什么可治,没烦恼可得,没生死可了的话,那方便也不要了,即连方便也不存在了。这是讲一个悟道人的作为,但是没悟道的人一定要方便,没方便他进不去。

  下面第二大段是讲圆解后的修行,是就上根人以圆解修行,随他不同的根证入不同的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通过前面第一大段的初因以法镜照心,这佛法是镜,佛法的镜照到自己的心,已经明白起来,已经知道:「哦!原来修行是这样修的,原来我们在外面求,法门这么多,执着那么多,东奔西跑,原来都是在走冤枉路。」禅宗里有说的,十年、二十年地找,「铁鞋踏破岭头云」也没找到,骑牛觅牛,如何找得到

  而知道归家以后,见梅花开也好,桃花开了也好,「哦!我家里原来都有的。」家里就是指我们自性本有,不是外面找来的,不是师父给我们的,师父只是引路而已。归家本有,这样子的明白,那么你的法镜已有了,佛法的镜已经照到自心。照到自心以后,能够信解,知道原来佛法是这样的。那么从长远修证来说,因为你的根器不是上上根,不是顿悟顿证的人,要顿悟渐修,节节不同,有阶梯不同,有层次不同。为什么

  众生的业障有深有浅,有病障、魔障,有些人有睡觉障、事务多的障,有些人有情感障,以及许多烦恼障,众生的业障是很多的。也有中断障,修一段时间,停下来不修了。有些人有执着障,修修执着了,死在那里不活转。

  各种障是很多、很多,有深有浅;根有利有钝;习气有厚有薄;心行有顺有逆,所以处处要随根引导,使令得入正道,得入这佛性。要往里走,不要往外走,随根引入,这就是善知识的作用,也就是佛千经万论这样讲那样讲的真正的目的。法法无碍,摄受众机。所以你不要认为自己根器高,把别人破了,别人有别人的因缘,所以不是乱破的。破的目的为了把他引入,帮助他进步,不是把他的功德破了,而是使所有有缘的众生都逐渐地提高,逐渐逐渐地走入这真实的道。但是修证的阶段、次第,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但一定要依据本因。为什么要依本因

  因为本从圆解中来的,信有佛性,发心成佛度生,才会产生正解。

  若不这样一切修行都是外道,你不要以为修行人就是正道,不一定的,也不要认为道教修了就是外道,或耶稣教是外道,不一定的,看他是否能进去。耶稣教里面也有悟道的人,道教里紫阳真人也是悟证佛道的人。人是不一定的,如吕洞宾后来悟道、证道。佛门里面搞外道的、下地狱的也很多的,搞偏了,不要认为佛门里面都是正宗。修密宗若没开智慧、没般若,就是外道,这是宗喀巴大师讲的。密宗之法很多是由外道那里引来的,你若没智慧去用就是外道。所以念佛的人念起来当铜钱用,或者求求拜拜,或者死在那裏。即执著了。心花若不开发,你若没得轻安自在,烦恼一点没减轻,那不就是外道

  还是外道!不要认为有功德,功德那里来

  欢喜生功德,清净生功德,解脱生功德,智慧生功德,大愿生功德,你若没欢喜、没清净、没轻安、没解脱、没智慧与大愿力,那里来的功德

  你没功德,这功德是假的,不是功德,即使转到下世,你还是很烦恼。以烦恼的心去行善,下世虽然得到一点福报,这福报是烦恼的,不是清净的福报。所以修行人最要紧是要有清净的心,要有正智正觉、正念正行,才能够入道,才能相应。所以说由信解去行证,这是《华严经》一部经的真正的纲领--信、解、行、证。

  下面讲第二节段的正文: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此时,我们心中的普贤以广大的行愿从自性的法座上,不起而起,空明无碍的灵知显现于如如的法会,至高的顶礼敬仰于即相无相的佛智的底源,前三三后三三一齐化为无穷的妙机,真常的大道与圆明的妙行融而为一,向每一个已觉将觉的果地因心里发出普贤行愿的问言。

  我们知道普贤菩萨是行中之体,所以标示在一切总别观修之门的开头,以下所有的行持即是普贤行愿的展开与变化。

  普贤菩萨所提问的观修方法是智慧心直接的体现,没有法相与次第,不用方便,完全称性而起行,全修而合于性,不落窠臼,不落对待,远离分别与执着的无修之正修。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

  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

  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

  云何复说修行如幻

  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

  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

  普贤菩萨的问话中共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就当根征起解与行相违的问题;第二层是指出断灭谁去修证的问题;第三层是遮止不修行的过失。

  普贤菩萨在第一层里问道:

  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

  这是讲普贤行愿的一个前提,圆解之后应起圆修,而既已闻圆觉之理,应当怎样去实修呢

  有人说,对圆觉的清净境界,我信也信了,解也解了,但是我还证不到,还不知如何去体现它。这时普贤菩萨替我们提出如何修圆觉的问题,这就是相应于我们的根机而缘起的正行。因为我们虽然了悟到天真佛性本来具足,性谛天然,法尔常住,但还未明缘起大用。所以普贤菩萨的提问无疑是接引我们,指点我们,使我们解行相应。

  有人说学佛法为什么这么难

  一层一层的,又是信又是解,还要精进地行持

  这样深,我怎么老是学不懂

  这说明什么问题

  你把佛法当作门外的东西来学习,而你家里面很脏(无明的家),不想离开,不去找出去的门,住在家里面却学门外的事物,门是被关住的,不知天空(自性的家)是怎样子,云彩是如何的绚丽多姿,日月星辰是那么地耀眼光辉;而你家里却是墨黑一团,你怎么会学得进去,怎样能相应呢

  

  你学习佛法,一定要把自己的心踏实,身心一致,解行相应。不要讲佛法是外面,法门是外面,愈学多愈容易成就,你如这样一想,你就是外道,这是心外有法,心外有道。而且你若是死记硬背学来的,那根本不是真的,从内心流露出的才是真实的,才能相应,才有用。一定要把你的门打开,走到天空底下,你才知道天空,目击日月,才知道光明,直接去面对天地万物的现象,才会亲见、亲闻,所以有许多人由于不明这个道理而困惑。学佛法为何这样难学

  学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是学不进去

  因你没投入、没相应。你把佛法当作门外的东西去学,实际上都是你自己家里的宝藏,应把它开发出来,主要是把它开发出来,而不是到外面去学来;学来的东西会忘记掉的、没用的。所以说学佛法的人,学了佛法就没佛法了,拜师父的人,依止师父相应后就与师父融为一体,没师没法,所以说大唐国来还有禅师吗

  没禅师。师父他自己说了一句,「有!唤来替老僧洗脚。」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把对师父的执着破掉,他说唤禅师来替我洗脚,把师父破掉,但并不是没有禅,而只是没师父的执着、没佛法的执着。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全部是自己的心灵,全部是自己的体验。所以说自己的心灵就是你自己最好的师父、你的主人,你的觉知、你的一举一动就是你的师父,你从这里去体会出佛法,这才是真实的佛法。这里问这个问题:「世尊啊!假若众生知道一切如幻,那么身心也是幻化的,为什么又以幻化的身心来修行如幻的境界呢

  」他说:「世尊啊!假若那些众生,已经听到圆觉,那么他当然是『知幻者』,知道一切都是幻的、人是幻的、感觉是幻的、身心世界都是幻的,知道这如幻的人,当然当时他也会知道身心也是幻的。」我现在修行、拜佛,身心也是幻的,我现在讲经,坐在这个法会上也是幻的。身心之外还要修什么呢

  修来修去也是幻的,所以很多人以幻的东西修来修去,还是在幻的里面打圈子。若看到佛从佛堂里下来,哟,很高兴,佛来了,我见到了。或者那里有龙出现了,就惊异万分,其实这些都是幻的。大家知道,都是假的,或师父的光给你看到了,也是幻的,以这幻知幻觉来修幻化的境界,是修不成的。但是从证来说,这身心是幻的,怎样以幻来修这个真

  这是提出的问题的关键。既然身心是幻,用于幻、修于幻,这是行的问题。就是说了悟一切是幻,正解已经形成,这就是开悟人的境界,知道都是幻的,所以明悟的人他当下就能体会到万物的运动、天气的变化、人事的迁流都是幻;就是父母死了也不会流眼泪、不会哭,他说这些都是幻;即使生病了,他也不会执着,虽然痛苦,但知道痛是幻的,不执着痛;证道的人是没系缚的,已没有痛不痛;没证道而明悟的人还有痛,但是他知道痛是幻的,病也是幻的,他不求什么,他没求,「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的人格到无求时,品行自然清高。你若天天崇拜外面的佛、外面的师父,天天低三下四,那你的品质就不高,你修行就难以进步。所以学大乘圆觉的人,他们人品就是很高尚的,是顶天立地、大丈夫气概,没有这样低三下四,抱住师父。他是要自己把自己证出来,把本性悟出来,把道果修出来,是这样一种精神。所以他有这样的正解,这幻化的不是真的,但是既是幻化又怎样修人呢

  所以说解与行进退相违,既然悟到是假的,怎样去修呢

  借假修是什么意思

  所以有些人说这些都是假的,我就不用修了,放逸了,「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遭殃祸」,认为反正是幻的,修还有…

《圆觉经直讲 第五章 香象过河 一蹋到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