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应机而用的,就是六根都在用嘛,用的境界的反映这里面都是活的,全部在照用当中。
如果知呢?就会因住我的作用,我什么说话,我作什么清清楚,明明白白,(插:我是这样的,比如喝茶,我不会去联想,)你不用知道喝茶,这个茶和周围的人以及你的动作,都在照里面,不仅仅是知道喝茶,就是临济祖师讲的照用,有的人开悟见性了,有人先照后用,有的人先用后照,有的人照用同时。
六、 问:怎么样照用同时?
山人答:这个是你,比如在显现当中都知道、都在照、都明朗,但是你要怎么作用呢?照了以后,知道它需要什么,某个人需要喝茶,我给他倒茶,某个人要听什么话,我照了以后才跟他说话,这是先照后用;第二是先用后照,就是某些因缘,他先这样用,用了以后,照一下我效果怎么样?比如我话讲了,你有什么反映,我要照一下才知道,这是先用后照。但是照用同时呢,他在照的时候,用已经出来了;在用的时候已经知道了他什么反映、变化,同时都知道,叫照用同时。
七、 问:那是不是在用的时候,心始终是不动的?
山人答:他动和不动都没有,连个不动都找不到,连动的也找不到。
八、 问:我在电话里问老师,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谛无动转?
山人答:这也是方便说。(插:那是不是照用同时?)也可以这样讲,这是对不明白的人作如是说,如分开说吧,意思说要善于观察(插:体是怎样?用是怎样?)对,对明白人来讲,他这两个概念都不存在,连一个不动都不存在,连一个善于分别的心都不存在,只是同时显现,比如说看电脑,里面的问题一看到就知道了,这个人为什么这样问?回答已经写出来了,这叫照用同时。
(插:那我还要想想怎样善巧地回答他)那是先照后用。如果你不是知、是照的话,就是不仅仅限制在文字里面,照,是照透文字的背后,他这句话还要照透这个人为什么这样写,照力是不同的,这个照力的差别很大很大,非常大。那么你现在不是用知,要用照,(插:我感到用知很受用)用知,还有功夫在,用照就没有了,(插:我有时觉得无分别的知就是安住当下,当下在用功,圆明呢?)这一切都是,山河大地都是,好的事,坏的事都是。(插:我明白了,要是当下还有当下在,要是圆明就突破了这个当下的概念。)是的,有的人修行,他很正,持戒做人,很精明,他一点错误不犯,要把自己守得很精,当下不能失掉,要念念知,念念觉,但是照的时候,他活了,他是随缘而现,有的人悲伤,那么他就显现悲伤,他快乐就显现快乐,悲伤就悲伤,快乐就快乐,他不会说,噢,悲伤不好,快乐好,他就不需要了,倒霉就倒霉吧,自己摔了一跤,就摔了一跤吧,起来就起来,像庞居士不是摔到大桥下面,他的女儿庞娟过来也躺在他旁边。这样的境界,人就不会把我的门槛守得很精,我要做得特别好,我不能错,我一定要对,你们错不要紧,(插:就是自我的形象)对,是自我的形象,到了这一步,他有个透关的功夫,种种的事情到来他没有得失心,失败就失败了,他不会说,我这个失败,一定要转成成功,怎么好,他没有这个的,随缘兴,随着种种的因缘升起,而兴起我们大道的作用,种种因缘都知道,一切都是助缘的,达摩祖师说随缘,就是任运,任命运的,禅宗叫任运功夫,第一知是保,保养圣胎;这个照用,就是任的功夫,叫任运。这个把知一放开就大了,知在呢?就是有个东西在的,有一个知在,是说知的那个作用在,守着它的。照呢,就放开了,现在念佛也好,持咒也好,都在朗照当中,然后你这个朗照就起作用了。
九、 问:那个无分别的知,还很薄弱,常常还覆盖呢,那现在变成朗照,会不会踏空呢?
山人答:你在知上再照,是现照,这是禅宗向上成道的秘诀,能不能转过来起照,能不能照透根身世界,这是成道的秘诀,这和大圆满脱嘎是一样的,你照后朗照着,照身体的气脉,一照就通,哪里有舒服,一照就化掉,有妄想一照变成妙用,这是很殊胜的,这时全靠照,大圆满还要靠太阳,这些光来引这个照,禅宗不需要这个,就直接起照(插:大圆满靠太阳,还要靠水晶球什么)对,引出照而不是知,它朗照当中和这些光相映引发出来的力量,而且它逐渐逐渐会开发觉性中的五大智慧,五大种能量,五种光明,然后你真的就是说会放光的,后来,这个光是看得见的很大的,很大能量的,手一举,这道光就出去了,眼睛就有两道光,叫远通水光,是从中脉心轮里面出来的,通过背后,通到眼睛里的光,这个光出来,照到哪里,哪里就显现,就知道什么境界。(插:那神通境界就是这样)哎,不同的气脉,不同的照用都会出来,这是成道的秘密,(插:那外道神通和我们不一样,)不一样,外道他不能虚明,他会执着,他会聚集能量,他会在这个能量上用识神,用功夫去用,这就是外道。他也能有灵通,也知道,那他是执着,(插:那把识神化空,)这不是外道了,识神化掉了,就不是外道了。他就是是进入虚明境界,就是和宇宙的道相应,(插:我现在具体的功夫,离开心意识这一步)你为什么要想到心意识呢?(插:我觉得这一步我能体验到)这些名相到你这里都不要起来,比如说(插:我向老师表达不好表达,只好借助名相表达,)也可以,(插:老师讲知空者谁?本来空的时候,没前念没后念,在空的时候找到一个能知道空的这个主人翁,这个肯定离开心意识,肯定无分别)对,(插:现在老师提示要求,知了以后,还要照,照用同时,我今天第一次听到,)对的,你能够明白在无分别当中起照,有体,得体性一如,它是无分别的,就是知和空是不二的,知空不二就是法身,但是你不去朗照,法身是素法身,起朗照就是报身,这个照就是报身开发,这个用就是化身、大悲化身的开发,三身是这样圆满的。(插:你在起作用时,又是一个知,又是一个不动你再去朗照不是动了吗?)不是,这里面连知也没有,连不动也没有,它是一片虚朗,身心世界都是它的显现,当然你开始的时候没这么广大,但是你当下是虚朗的照,这个要体会的,不是说道理的,说道理没有用,但是你已经体会到了这个知、空,就是素法身了,就是本性,(插:素法身什么意思)就是没有具报身啊。你报身开发了,就不是素法身了,法身的功德就出来了。(插:我现在讲话也是法身功德出来了?)这是理解与知用,但是真功德还不够。(插:那不是法的妙吗?)是啊,但是这是在凡夫地上妙用,还没有到菩萨地的妙用,还没到佛的境界的妙用,(插:凡夫的妙用与菩萨的妙用,是不是凡夫他没有神通?)不仅仅是这样,很多的差别的,凡夫会受到凡夫境界的影响,凡夫身体的影响,身体没有转,境界没有转,心念当中的功德性、智慧性、光明性、庄严性,没有开发,这些没有开发。(插:我认为凡夫是有分别的,菩萨是无分别的,)这是从本质上的一方面,从这个分别无分别的角度来讲,这个凡夫也可以做到无分别,也可以的,他有几种状态,一个人他有无记性,没有任何事的时候,他也无分别;一种人他体会到无分别,但是不起用,死在无分别上,他悟到了无分别性,但是他没有用,那么这个无分别是凡夫的无分别。那么圣人的无分别,他是真正在任何时候,任何境界当中心没有分别,然后在没有分别的心具足一切功德庄严,这是圣人的境界,具足一切功德庄严,这是圣人和凡夫区别。(插:我看到老师书里面讲到,“游舞”两个字,好像对我有加持,我觉得看一切缘起法,都像游舞一样的话,自然会落到空性里去)对的,(回归到空性)回归到空性,无论禅宗、密宗都是很重要的一步,但是善巧的话不建立观念而入,如果空性中没有概念就是本性,带有空性的概念就是分别,就是凡夫和外道。
(插:我觉得如果悟道的人,他看文字、写文章,像老师这样给人讲法,会不会有落处?)
不会,他是照,不是知,如果知的话,比如知一个烦恼境界,你的知一进到烦恼境界,你的知会染污的,会影响的。(插:但是无分别的知,他不会染污的)你如果进去的话会染污,你会主动地避开,或者主动地转化,不进去,那么只能这样。就是说,你不可能深入到里面去的,但是照可以照到里面去。(插:那照要在悟性很彻很透的前提下才可进去。)就是要做到心中无,没有东西,没有落于概念、自我,他才能照进去。(插:那就是要道力很强的,才敢于进去,否则我不敢进去。)一般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看六祖大师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他听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悟了,悟了这个理性,般若的智慧开了,但是这个时候,他还要去求法,要去修行,还要找师父等等,其实没有很踏实的,没有证到的。他在五祖接引他以后,去劳作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他的智慧在照,五祖也在加持他,他就证到法身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很清朗的境界,所以他精辟个偈子出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时候是真正的空性,真正的无物的空性,是一丝不挂的,还没有起大用,还不知道怎么用。只知时时勤拂拭。这都是有为的,有痕迹的,没有回到不用修,本来清净的状态,那么这个时候叫得体,证得体性。三更半夜,五祖跟他讲的话是引发了他的照用,他力量很充足了,就引出来了,是过来人示现的,这个时候,何期自性本具万法,何期自性本来清静,本无生灭,何期----就是想不到,一旦引出来,照天照地,一切在里面,一切具备,他就证到了,证到了大用,这照用就证到了,(插:我在高明寺写了一篇知天知地)我今天讲的话就是破你的知,要你在知中不知,不知中而知,然后达到圆知,圆知之后,再离知而照。
王阳明说我们的本性,他说有人问他,晚上睡觉的时候本性哪里去了?他说晚上等于花收了,白天花又开了,他说本性,这是属于他的知,他落在知上…
《禅修的开发过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