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悟的直指 《信心铭》浅讲▪P6

  ..续本文上一页。所以说“归复自然”。这里面,神通也没有神通的想法,智慧也没有智慧的知见,一切都是自然显现的,众生有求就应,没有求就这样,求也是不动,不求也是不动;生也是不动,灭也是不动,化成百干亿也没有变化一点点,没有变化。弥勒佛,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化身都很多,但是他没有动,没有生灭没有来去,只是因为众生的感,他才应。感召佛菩萨的威德,他才显现,但就佛菩萨来讲,他如如不动,他没有分别,一切众生都在他的光明当中,他没有分别这个那个,众生好坏是非,他都没有分别,随你的量,得你的利益,你要做多少功德,得到多少的利益,你自己会得到感应。如果你都不做功德,你就得不到利益。佛菩萨就象钟一样,你敲他,他就响,悟道的人也是这样,你敲他,他就响,因为他没有自己,他是自然而然的。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泯其所以,没有什么“所以”。“所以”也没有了,为什么会这样

  没有了。不可方比,世间任何一个语言,任何形容,任何境界,没有办法比方这样一个境界。道人的心是无心之心,无境之境,世间的任何思想概念,任何科学哲学没有没法比拟.没有没法比,说不出来。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止动无动”,动没有了,那么就没有动了,动止了,止也没有了,就是说也没有止需要止下来,也没有动而起动相,动和止都不可得。“两既不成,”两个,动和止都不成立,都没有出现,都没有形成,一还在那里呢

  一也没有了。一何有尔,一也就没有了。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究竟空极万法的源头,深入法身的源底,就是透彻宇宙的本源的时候,“不存规则,”规则都没有了。我们知道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有种种规则,有种种制度,许多的定律,象物理学、化学,人类社会都有许多定律,在这里都没有了,都超越了,同时也都消融了,所以说没有规则。

  契心本等,所作俱息。

  契心于平等互利的境界,这个心则广大无量。一切平等。在这个广大无量平等的当中所作的都歇下来,没有所作。没有能,也就没有所,为什么

  什么事情都没有。所以说圣人无为而无所不为。圣人当然是以无为法而有所差别,这是金刚经所讲,就无为言,他没有做什么,什么都不作,但是什么都不做,他的作用最大,潜移默化,自然感应,对众生的利益最大,无形当中给众生加持,给众生的利益,真是不可思议。但是你一旦有作为,你就执着在这个作为上,你不广大,你就被他限制住了。象观世音菩萨,他什么都没有做,但是你求他,他就应。闻声救苦,他就来了。阿弥陀佛在西方,但是他的光是无量的,无量光,我们就在佛的光里面,他没有说我要度你,但是你念他,他就放光了,他就到你的头顶上来。他来了吗

  他在平等性当中没有来,但是你能见到他来了。如果你的心很清挣,就觉得他放光了,佛就来了,自然感应,自然了知众生想什么,需要什么,如果你守着自己不了知的话,那么你的悟还不够,悟还不彻底。如果你悟得彻底的话.众生就是你的显现。那么众生到了你这里来,你会了知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缘没有缘,需要什么,自然知道,自然能够对他指点帮助。尽管你的心里面没有缘份的执着,但在作用当中,你又恰到好处地去帮他,去做一些随缘的事情。

  狐疑尽净,正信调直,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狐疑净尽,任何的狐疑,怀疑心,好象狐狸一样的怀疑心都没有,彻底没有了。正信调直,信心非常的具足,非常的神圣化,非常地自然平直,非常地充满智慧,在光明、清净一片当中,这个心非常的平直无曲。正信调直,具足这个信心,智慧、功德,平等。都在里面。“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这时候一切都没有留下,一切都不留,身心世界都不留,过去未来都不留,无可记忆,去记什么

  不用记,去想什么

  不须想。“无可记忆”记不住什么东西,不用去记,用的时候自然用。这正是真空之境的实证。

  虚明自然,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虚明白然,不劳心力。”它是虚明白然的,虚是什么

  象虚空一样,明是光明。象虚空一样的光明,自性当中,象虚空一样的光明透彻而朗照!自己会照啊!这就是照用,

  自体上的照用,朗照法界。朗照万法。“不劳心力,”不要劳累心力,不用他自然会用,自然会说,自然会做,里面都有,所以说是“虚明自然,不劳心力”

  不是思量的地方,不是想象的地方,不是考虑的地方,不需要,他自然会流露出来。古人讲: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活水源头来。问君,问你,为什么会这样,问君哪得清如许,能这么清净,这么自然,这么无为自在。为什么呢

  唯有活水源头来,因为有活水从源头里面流出来的,活泼泼的智慧水,清净的水,从这里面流出来。所以说,“非思量处,识情难测”。分别的识,意识,识情测不到,无法测量他。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唯念不二。你要想早日相应的话,早日成就的话,只讲了两个字“不二”。你去领悟不二,悟什么

  就是悟一切万法都是不二的。自己和别人,善恶,是非一切都是不二,如果你哪一天悟了不二,你就开悟了,明白了,悟了不二,你就没有分别心了。你就不打妄想,你就非常清净。你里面就有智慧。金刚经讲不二,维摩诘经也讲不二,心经里面不还是讲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是不二吗

  都是不二的境界,你要去体悟不二。哪一天体悟到了,你就开悟了。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不二都是一样的,每一个圣人,每一个修道的人,开悟了,他悟到的地方都是一样的。这个不二的地方没有差别,这个不二的地方就是超越了相对的能与所、主观与客观,对立面没有了。

  无论是佛教徒,还是其他修道的人,其他世界的圣人,都要到这个不二的地方来,也就是说,不二是宇宙的道,人生的道,当你悟了道的时候,都能够体悟到不二,讲出来的道都是一致的,没有区别的。皆入此宗。那么这个宗是什么样呢

  

  宗非延促,一念万年。

  这个宗,不是延,不是促。延就是延长,很长时间,促就是很短。他没有长,没有短,一念就万年,万年就是一念。也就是说,他超越时间的。一旦开悟了之后,一直到尽未来际都不离这个当下,都不离这个觉性,这个觉性没有能照所照,他没有父母,他也不会死亡,他永远是这样,永远是清净朗照的,永远是空灵无住的,这个地方只有自己明白,他不生不灭,他没有轮回。那么佛菩萨的种种显现,都是在本性上的一些作用,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本性中永远化现作用,所以说“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无在,他不在任何地方。不在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不在家里、不在外头,不在身体里面,不在身体外面,不在天上、不在地狱,他没有地方。打坐的时候,当你无在的时候,你就会体会到了.当你打坐的时候,身体没有了,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什么都没有,但是也不是空,灵知了了。那么你就明白了,明白本性了,所以说我们的本性没有地方,但是无所不在,他吃饭的时候,他就在吃饭的地方,说话时候,他就在说话的地方,听声音的时候,他就在听声音的地方,耳朵的地方,他在一切地方。他可以上天,可以下地;可以到极乐世界,可以到娑婆世界,无所不在,可以随意变化显现。你没有成道之前,你开悟了之后,这个本性就在你的作用的地方,叫六根门头放光。在六根门头,时时刻刻都是它。但是你不要染污,不要执着。不要讨厌六尘的境界,不要起心动念,不要分别取舍,如如不动,就是这样清挣觉照。心中什么样都没有,清净一片,这个时候,你就在这里,但是这个地方没有东西,叫无在,但是又无所不在.可以说话做事,什么都在这里面,都是他的作用。所以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十方就在目前。目前就是十方。十方不在遥远的地方,就在你的目前。也就是说,你的目前就是道,当下就是道,这个本位就是道。不在其他地方。而这个地方一直到永远都是这个地方。他没有来去,没有变化。你要体悟到,他没有什么东西,就是灵知了了,觉性清净。然后,你会体会到,他是一切的主宰,他是一切的源头。你说话,做事都是他,你睡觉也是他,但是只要你不覆盖,不昏沉,他就是一直在那里,灵知了了,明明白白。所以十方就是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小的地方,如微尘就是最大的宇宙。因为什么

  极小也是本性,最大也是本性,本性没有大小,所以说,小即是大,大即是小。都是本性的显现。“忘绝境界”,然后,忘大小忘天下,心中什么都不用去记,都忘记了,都没有,什么都没有,绝,超越了一切境界,心中什么境界都没有、分别也没有,过去未来也没有,你心中真正是一丝不挂。真正的了无痕迹,真正的没有住着,没有东西。所以说“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极大的宇宙,就同于极小的微尘里面。佛经里面讲:微尘里面转大*轮,芥子里面纳须弥山。一个佛的毛孔里面有无量的世界。 我们就在这样当中,这个本性是不可思议的。他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这个大和小,近和远,它都是一个掩体,极大极小就是同体不二。“不见边表。”不见边和表。边;边缘的地方,表是表层,都见不到,就是小,

  小到极点,连边表都没有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身体存在是有,一切存在是有,其体本空,也就是无,就没有么。你的家,你的存在于一切存在里面,你什么都没有,你不觉得有这个东西在,你不觉得有存在。你不去执着这个存在,你的心里面什么都没有。有就是无,无就是有,你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都能显现作用,喝茶的时候就喝茶,赵州讲,吃茶去,吃粥去,你不是有么

  无就是有。说话、做事.一切都是有的。所以说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不落两边。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如果…

《禅悟的直指 《信心铭》浅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