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切相,真空不空,妙有非有,不可言说。你认为是真空妙有,你已经失去真空妙有了,已不是真空妙有了。不但是你没有办法开口,诸佛菩萨也无开口处。
13.略谈无相密特点
金刚乘认为一切都是坛城,是普贤王如来示现的道场,(认为诸佛菩萨高高在上不是无相密,觉得诸佛菩萨同自已的兄弟一样也不是)见到佛菩萨和你自已一样也不是,还是落在分别对立上,直到你见无所见,无见而见的时候,见一切相都是实相,你才是无相密智慧的一种相应。
你对佛菩萨敬等于没有敬,但是流露真诚的敬仰,如实的悲心,心的光明与诸佛映合,而如是都是你自已的显现,对一切众生万物,都是同样的显现。
没有因为见到佛菩萨会特别恭敬一点,也没有见到众生轻慢一点,这样才是无相密心地的智慧,真实功德的流露。
14.怎样开显自心的慈悲愿力。
安住自心本位上,观照历代祖师或诸佛菩萨的悲愿之行,引起我们智慧内薰的种子,在一切众生因缘当中,观察众生的苦,从我们自性引发止苦的智慧方便。然后,在不动的心上,时时发愿,正行正持,回施功德,于是力用渐显广大,心能转物,利济无穷!
15.怎样保持慈悲中觉心不动。
你若觉得观音菩萨或地藏菩萨就是你自已的显现,在慈悲当中怎样保持觉心不动,不要有意保持,在缘中自然显现,刻意去保持就成了执著,要打破自私的执著,才能完全显现,吃饭穿衣睡觉等一切都不是为我们自已。是为了早日成道度众生要吃穿,工作是为众生而行的,真实的智慧才能显现出来,这里有一点是为自已的话,这就不是智慧了,比如说你喜欢吃这个菜,比如说你喜欢金钱。只有舍弃所好、占有、感觉、欲望等,当你舍得干干净净,一切都布施了,那么慈悲心会自然显现。
16.世界是你的影子
观时观不起来了,心空了,但过一阶段又随着习气而转,玩得心散了?
那是没有大死大活,如果在空里面再努力下去,离开一切缘再用功,认识到空的主人,空的背后是什么,这个时候,你的源头找到了,以后你在生活当中,所有的玩都成为你的妙用,你自已不会流失在你所做的事情上。这个空就是无明,没有开智慧,在空的觉受中要回光返照。世界就成了影子,与你不相干,但你能显现它,有个空的分别不行,没有真见性,连空也没有了,活泼泼的,虽然在做事,没有污染,虽然玩,也是了了分明,不动,没有影响。
但不能在境界里流浪太久,要绵密觉照,连成一片,不能座上座下分做两个。
17.了了分明也是痕迹
有个了了分明的本身也是痕迹,了了分明也不住,没我去分明,虽了了分明,只是不知道了了分明。修行人到了身境两空,如果分别它,认为这个就是主人,还是颠倒,如果在空、觉、光明的当下没有分别它,全体自性的显现,那么就不是第六意识,就差这一点点。真如也是假名,识神也是假名,了了分明也不落了了分明,不刻意去感受了了分明,正在了了分明当中,你不要想到是了了分明或不是了了分明,当你有一种感觉已经是识心的作用了。在了了分明当中,一点的起念都知道,都不执着,都不会停留,空的感觉会影响你无住的智慧。有的人见到空性,灵知,但未能在一切处见性。有的人了了分明的觉受还在那里;有的人连这一层也没有分别,非常的自然地显现在一片当中,又不一样;有的人清净一片,灵知了了,是遍照内外,透彻一切,非常真切,自然地流现在一切当中,更无作意,体现这样功德的人不是很多。更多的是见性以后,又被覆盖,需要经常用功,反复打开,逐渐由生到熟,绵密保护方能成片。所以理悟者多,证悟者少,即指这种情况。
净念相继,悟后以性起修全在功夫,念念觉照,不落痕迹,一点不粘着,一点点没有落处。一有落处,一觉就化掉,化除越干净,觉照功夫的光明的力量就越大。粘着的越多,本性越经常被覆盖,他就没有力量,事情到了,做不了主,会流浪生死。所以悟后全靠做无念的功夫。
一点不粘着,你的心要很明朗,观照说话做事,都是直接的流露,中间没有分别,没有烦恼的障碍,而且在直接流露当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一种乱。多余的东西,多事的东西要去掉,要使我们的生活安处在一种清净的缘起当中,一种非常直接的规律当中,一点不多事,不多余,恰到好处,这就是一种自性体现在生活当中的智慧。一定要这样一定要那样,那你就多出来了,一定要穿这件衣服,那不就是自性的覆盖吗?又迷惑了。
18.一收一放也是功夫。
想做的时候不去做,不想做的时候就去做,练心的过程。
问:那顺心的人离的远远的,不顺心的人去靠近他不是太惨了?
你透过这一层,就不会再有悲惨的事情发生了,再也没有你愿不愿的心境出现了。喜欢、不喜欢的,对立的都不住在任何一端,这是真功夫。
19.天天找道不知道什么是道?
当你悟到什么不是道的时候,这就是道。
20.下手处,念念不停留
心不停留在任何一个地方,无心之心,心是空的,怎么停留呢?虚空停留在什么地方?
21.初心学人怎样做到觉照与慈悲心的圆融
不要去分别众生的苦和乐,只要安住在你的本位,你不要粘着苦和乐,不要在你的心里建立众生相,建立众生的苦乐,你的乐是本乐,你的光明是本有的光明,而这个苦不能放在心上。众生的苦反映到你这里来了,不要说某个人的苦来了,或执著某个人对你的一种影响,你要把你这一边的苦化掉,怎么办?起来了怎么化?你就知道了。而且有智慧力,所以这就产生力量。力量差的人和别人讲话都很累,和别人在一起受不了,和业障重的人在一起很难受,这时不能多讲,且不能与之多来往,开始的时候,以保护为主,要保护自已的觉性,后来力量大了,就任运,任的境界是没有关系的,承当的起来,但是本质上不是苦(累)的,但力量大,还是一个过程。禅宗在见上是一下到底,(与佛见无别,但在行上不扎实),教下是一层一层。虽然慢但是有进无退,有能力的大祖师最好是兼弘。
22.见怎么圆融
心中心的见,无见之见,超越一切见的见,就是心中心见、大圆满见(要方便一些)。是方便引导的一个知见,一方面通过方便引导,使这个人证道之后,依大圆满来印证他,证明他。印证之后,大圆满就没有了,大圆满在他心里面消失了。那么他就能应和万物,万物都是大圆满,一切万法澄然在心里面显现,显现无差别,显现本然的真实状态,本然的自性,一切万法显现在当下,没有分别取舍,没有身心内外,没有能显和所显,就是大圆满。
为什么有的祖师讲自已的门派的见地最圆满,最殊胜,最最彻底,最最究竟?为什么这样讲?这是为了使他的弟子安心在他的传承门派里用功,不要在外面分别了,都是一样的,而且在一样当中,我们这派最殊胜,成就的最快,要这样讲,使弟子有信心。师父自已没有分别心,说自已的法门高是为弟子这样讲的。
23.各家有不同的见地,哪一个对?
安住在自已的本性上,不要去分别这家那家。都是佛法,一体平等,应机不同,故方便说。
当你刚刚见性的时候,一无所有,一切都是空的,但是在空里而灵知了了,而不住空,你说是什么见,到后来你进一步了,看到了物物都是本性现前,八风当中,动静来去,都是本性放光,那你是什么见?行动也好,停止也好,做事也不说是事;说话也好,不说话也好,都是这样,那你是什么见?后来就是修无所修,行无所行,根本没有自性,根本没有智慧可得,一切万法都是原来这样的,这里面不可说有见相见性,不可说有上有下,不可说有成就非成就,这个地方是什么见?都是你自已的经过而已, 自然自然的会发现了,当你走在街道上,一路走过去,看到车、看到树、看到房子,各种的人事,在每时每刻,会显现它们,当你走过这段路的时候,过去的没有了,过去见到的没有了,那是心的显现,如有分别有执著的话,你会比较说:过去见到的是那样,现在见到的是这样,未来见到的是怎么样,就有差别了,但是你能见的东西会变吗?不会变的,你就安住你的本来的那种正见上,不动的智慧上,去显了万法,都不相差。
24.六根门头时时放光,我怎么始终不明白?
你有没有六根啊?
有啊,眼耳......
那你就不能放光,当人没有六根的时候,你就在六根门头放光了,你还有六根怎么能放光呢,这个看也看不到,你说有没有呢?它常常出现,但找也找不到,越求越远,不求也就到了。
没有能所你在哪里呀
正在这个时候,活泼泼的不住在一切相当中,就是我们自性放光,叫六根门头,虽然没有能所,但是一切了然。不分别而知叫真知。
25.四种善知识
岗波巴大师讲有四种善知识,凡夫、开悟的,地上菩萨、果位的善知识,其中凡夫善知识的功德最大,因为初心学人只见到相,见到自已的执著,见不到果地佛。所以,今后无论修到什么程度,都不要忘记接引自己入门,引导自己开始正修的善知识,要永远恭敬供养。
26.如何破我执法执
当体空。打坐中身体不见了,身见就破掉了,我的感觉,我的空,我的清净,再去掉,就找不到我及那个能找是什么,这里面回光一照,就见到自性的真我。
你的智慧功德愿力,清净庄严境界都是法,执着了都是知见上的痕迹。
对广大法界的法,都没有执著,都没有分别,了达一切法的秘密,通达一切法的因果,法执就去掉了,整个法界都是无量的空,无量光明、智慧、愿力。方便的空,这个空非常广大,非常清净,对空的安住也没有微细的执著。这个空非常广大,非常圆满,非常具足,把空执破掉,空执破净的话,俱生无明,俱生最后的一品无明,也没有了,就圆满成道,圆满成佛。
27.为什么先建立有再破空
先建立好的东西,再把粘着去掉,否则易走…
《空谷的回音 空谷的回音》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