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深密经译注 胜义谛相品第二▪P2

  ..续本文上一页是实体的可能性。

  ⑾名言:语言名称或概念。

  ⑿离言法性:法性,即指存在的真实本性,存在的真实本性是超越于世间语言之外的,世间语言所称述的对象注定有被执著为实体的可能性,而存在的真实本性正是在透破一切实体执著、透破一切语言执著之后才显示出来的,因此为生存状态服务的世间语言,不适合用来表述存在的真实本性。

  译文

  当时,如理请问大菩萨又问解甚深义密意菩萨说:最胜子!您刚才说到,那些觉悟了的修行人以其智慧和见地,透破语言的实体性执著,对存在已获得正确见解,才假借语言成立“一切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和“一切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这两个概念、名称。现在我想知道,这其间的细微奥妙之处究竟应当怎样思考?

  解甚深义密意菩萨对如理请问菩萨说:善男子!你观看过魔术表演吗?打个比方说,这好比一个魔术大师带著他的弟子们在四通八达的市集中表演魔术。他们搬来枯草、落叶、树木、砖瓦、石块等,利用这些材料,把它们当场变成各式各样的东西,如大象、战马、车辆、行人等动物,如意、珍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等各种珍奇以及钱财、谷物、仓库等杂物,魔术表演精彩夺目,市集口围拢了一大群人观看,大家都深深为之倾倒。其间有一些观众愚昧无知,看到魔术师用神奇手法变幻出的种种事物后,这些人心里就想:我们看到大象、战马、车辆、行人了,我们看到如意、珍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等种种珍奇了,我们看到钱财、谷物、仓库等种种杂物了,这种种神奇的事物真的让魔术师给变幻出来了!于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听见听闻,这些愚昧无知的观众就牢牢地执著著自己的错误观念,说他在市集场上看见的魔术大师变幻而出的种种事物都真实存在,而其他各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这些人实在不懂得魔术表演的性质,要想对魔术表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们还需要多多观察、多多思考。

  另外一些观众有智慧、有知识,他们对一般事物往往都有清晰的见解,在观看魔术表演时,看见魔术师把枯草、落叶、砖瓦、石块等变幻成了种种事物后,这些人就根据所见所闻在心里揣摩说:我们看到大象、战马、车辆、行人,看到如意、珍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种种奇珍,看到钱财、谷物、仓库等种种杂物,但这种种事物都不过是魔术师用神奇手法制造出来的幻象,这些幻象能迷惑人的眼睛,让人看上去感觉这一切好像都是真的,于是就习惯性地根据感觉到的幻象推测说,这是大象,这是大象身上各个不同的部分,乃至于推测每一个所看见的事物,推测它的自身结构,它与其他事物的差别。这些观众在这样思考后,就不再执著自己亲眼看见,亲耳听见的一切,不会说:我所看见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其他人的看法都是错误的。同样,为了把自己的正确看法陈说出来,他也必须借助于语言概念这个表达工具。这些观众已懂得魔术表演的特性,他们对此已认识得清清楚楚,不需要再去观察、再去思考了。

  如上面所举魔术表演的例子相似,有那么一类众生,他们的心识尚处在蒙昧状态,他们在痛苦烦恼中流转变动著的生命,还没有获得超越世俗生存之上的智慧,对于一切存在现象必须透破语言的实体性执著才会显示其本性这一道理无法理解,在听到“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和“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这两个概念之后,他们就在心理这样推测:我听到那些有智慧的人说有这样两种存在现象,其一是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其二是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这就是说,世界上确确实实有两种实体,它们存在著。根据他们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这些众生就牢罕的执著著自己的错误观点,说:我的看法是正确的,其他人的任何看法都不过是无知和虚妄的表现罢了。这些众生尚未对存在的本性获得认识,要想体会教法中包含的真正义旨,他们还需要多多观察、多多思考。

  另外一些有知识的众生,他们已如实研究过佛陀教法中的四种真理,并且获得超出世间生存活动之上的智慧,他们对于必须透破语言的实体性执著才能如实认识存在的本性这一道理已非常理解,在听到“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和“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存在现象”这两个概念之后,他们就思索说:我听到关于存在现象的两个名称,这两个名称绝不指向两种存在著的实体,只不过当我们运用语言去分别事物、称呼事物时,那被语言标志出来的现象就像是魔术师幻化出来的事物那样,极易迷惑人的感觉和理性:我们习惯性地把被语言指称的对象看成是有实体存在的,说这个实体是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那个实体是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的,同时,我们还千方百计地在这两类被虚构的实体间寻找其差别。在这样思考后,这些众生就不再执著于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语言概念,不会说:我的看法是正确的,其他人的看法都是无知和虚妄的表现。这些有智慧的修行人为了把他们自己对存在的正确理解表述出来,帮助他人,仍然也必须借助于语言工具。他们已经看到语言概念的本性,他们不需要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观察、继续研究了。

  原典

  尔时,如理请问菩萨摩诃萨复问解甚深义密意菩萨摩诃萨言:最胜子!如何此事彼诸圣者以圣智、圣见离名言故现等正觉,即于如是离言法性为欲令他现等觉故假立名想,或谓有为,或谓无为?

  解甚深义密意菩萨谓如理请问菩萨曰:善男子!如善幻师①,或彼弟子,住四衢道,积集瓦砾草叶木等,现作种种幻化事业,所谓象身、马身、车身、步身、末尼、真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种种财谷、库藏等身。若诸众生愚痴顽钝,恶慧种类,无所晓知,于瓦砾草叶木等上诸幻化事,见已闻已作如是念:此所见者实有象身,实有马身、车身、步身、末尼、真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种种财谷、库藏等身,如其所见,如其所闻,坚固执著②,随起言说:唯此谛实,余皆愚妄。彼于后时应更观察。

  若有众生,非愚非钝,善慧种类,有所晓知,于瓦砾草叶木等上诸幻化事,见已闻已作如是念:此所见者无实象身,无实马身、车身、步身、末尼、真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种种财谷、库藏等身,然有幻状迷惑眼事,于中发起大象身想③,或大象身差别之想,乃至发起种种财谷、库藏等想,或彼种类差别之想,不如所见,不如所闻,坚固执著随起言说:唯此谛实,余皆愚妄。为欲表知如是义故,亦于此中随起言说,彼于后时不须观察。

  如是若有众生,是愚夫类,是异生类,未得诸圣出世间慧,于一切法离言法性不能了知,彼于一切有为无为,见已闻已,作如是念:此所得者决定实有有为、无为,如其所见如其所闻坚固执著,随起言说:唯此谛实,余皆痴妄。彼于后时应更观察。

  若有众生非愚夫类,已见圣谛,已得诸圣出世间慧,于一切法离言法性如实了知,彼于一切有为无为见已闻已作如是念:此所得者,决定无实有为、无为,然有分别所起行相④,犹如幻事迷惑觉慧,于中发起为无为想,或为无为差别之想,不如所见不如所闻,坚固执著,随起言说:唯此谛实,余皆痴妄。为欲表知如是义故,亦于此中随起言说。彼于后时不须观察。

  注释

  ①善幻师:魔术大师。

  ②坚固执著:即固执己见。

  ③大象身想:认为“这是大象的身体”。

  ④然有分别所起行相:行相,即显现、显像,此句意思是说,当意识假借语言给事物造成名称时,存在的现象就在不同的名称不显现出来了,其实这些显像并无实体存在,因为它们是由周遍计较的意识虚构出来的。

  译文

  因此,善男子!那些觉悟了的修行人根据其与真理相应的智慧和见地,他们舍弃了对语言的实体性执著,因而清清楚楚地认识了存在的本性,为了把透破实体性语言执著后显示出来的存在本性向其他人揭示出来,以便帮助更多的生命获得对存在的正确知识,所以他们借助语言,成立了“有造作、有生灭变化”和“没有造作、没有生灭变化”这两类存在现象。你应当知道,佛借助于语言向我们陈说教法,而我们则只有透破语言的实体性执著才能领会教法,我们先前说过,存在的真正本性是无法用对待关系的世间概念来表述的,其道理正是如此。

  当时,解甚深义密意大菩萨想用简明的语言把以上教法的大旨概括出来,以便一般人记忆和掌握,就说了不面一些偈颂。他说:

  佛陀说存在的本性是透破语言的实体性执著的,不能用表示对待关系的语言概念来称谓真理,这其中的意蕴深奥无比,寻常人的思维绝对无法理解。愚昧无知的人被无知状态束缚著,他们喜欢那些为生存状态的语言概念,凡语言指称的一切,他“都说那是有实体存在的,他们颠倒所说,无非偏见。这些生命有的还不能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的则势必堕入邪恶的生存状态,他们在漫长的生死苦痛中流转著,忽上忽不,起伏缠绵,对于真理的声响则充耳不闻。那愚昧而又执著的生命真是可怜,他们将来势必变成畜生和饿鬼,他们势必在地狱之中饱尝苦辛!

  原典

  如是,善男子!彼诸圣者于此事中,以圣智圣见离名言故,现等正觉,即于如是离言法性,为欲令他现等觉故,假立名想,谓之有为,谓之无为。

  尔时,解甚深义密意菩萨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佛说离言无二义,甚深非愚之所行;

  愚夫于此痴所惑,乐著二依言戏论。

  彼或不定①或邪定②,流转极长生死苦;

  复违如是正智论,当生牛羊等类中。

  注释

  ①不定:品性未定,尚不能确定其生命活动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②邪定:品性是邪恶的,其未来生命必然会向更痛苦更无进化希望的生存方向上发展

  译文

  当时,法涌大菩萨禀告佛陀说:世尊!从这里向东方去,越过七十二条…

《解深密经译注 胜义谛相品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