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包也可以,就会感觉没什么需要。但是你坐久了,你就知道用毛巾包起来是好一点。你有静坐经验你会知道,坐时间多一点,腿子痛,腿子会痛。如果你用大毛巾包起来,它暖,暖一点。为什么会痛呢?就是血的流通有困难了。但是你用大毛巾包起来,它是暖一点,血也容易流通,所以也能减少一点痛。当然还是会痛的,你包起来也是会痛的。另外就是这个膝盖怕受风,风一吹到就痛,膝盖痛就不能盘腿了;不能盘腿,坐也有困难了。所以用大毛巾包起来,保护这个腿,这是需要的。
坐下来以后,这两个手应该是左手放在右手上面,靠近肚子,不要悬起来,就是放下来。用左手放在右手上面,表示什么意思呢?因为通常地说,我们右手的活动力强一点(也有人用左手的)。这右手活动力强一点,左手就弱一点。左手表示静,表示寂静、安静;右手表示乱、散乱。那么左手放在右手上面的意思,就是「以静制动」,表示这个意思。其实这只是表示而已,你心里面妄想,还是要长时期地调伏它,才会有效,并不是因为你左手放在上面就没有妄想了,也不会有这个事情。这是手这样放。
嘴要合起来,不要张着嘴。舌的头(舌的尖)抵住上颚,这个是生理上有点好处,因为你这样做这个气流通得好一点,加上容易有口水来,口水对人的身体健康很有帮助的,有好处。
其次,就是眼睛,我的主张也是应该合起来,不要睁着眼,不要睁着眼睛,应该把眼睛合起来。
这样子做了以后,还有一样事,就是吃完饭的时候不要静坐,最好过一小时好一点,过了半小时、过了一小时再静坐;要静坐,要过一小时好一点。这个说完了。
其次,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调心」。我们静坐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有的人看看静坐的书上讲,静坐如果能合适的话,对于身体的健康有帮助,能令人身体健康。就是因为你静坐心里面寂静了,能够强壮自己的脑神经;脑神经能强壮,还能治各种病。那么我就是因为这件事才静坐的,当然这也是可以,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在佛法里面说,静坐不是为了身体健康,是为了般若波罗蜜的成就。静坐得到定力了,容易成就清净的智慧,有这种作用。清净的智慧若成就了,就容易断烦恼、容易得圣道,那么就是圣人了,就不是凡夫了。目的是在这里。
但是另外有一件事,有静坐经验的人有一样好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因为你不能同社会不发生关系的,就是周围你和人与人都要有点关系。人与人之间就容易有烦恼、有冲突,你做事情,或者我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或者我有什么如意的事情,有如意的事情,那我们不说,我们就说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不如意的事情一出现的时候,心里面就有忧苦、有悲痛,很多苦恼的想法。有了这种情形的时候,心里面就——我们佛教徒常说的话就是放不下!常为这件苦恼事困扰,就是解不开,常有这种情形。有静坐经验的人,他就比较容易地解脱这个苦恼;但是你要知道这个方法才行,你要肯那样做才可以。
什么方法呢?这件事就是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凡夫的这个身体和这个心——这个生理和心理本身,无所谓快乐、也无所谓苦恼,它是遇见了另外的事情——外面、另外有什么快乐的事情、有什么苦恼的事情,同我们的生理、心理接触了以后,我们心随境转,或者苦恼了、或者是快乐了。如果外面没有这些事情接触,我们本身也无所谓什么快乐、不快乐的事情,没有;这是我们自己经验的事。那么现在从这个经验上,就应该觉悟到一件事,就是有了苦恼的事情的时候,你心里面先平静下来,把这件事的始终的事情全面地观察一下,应该怎么处理,就是这样决定了;然后你的心就不再同这苦恼的事情连系在一起,心就没有苦恼了,心情就正常了、就不苦恼。这件事如果没有静坐经验的人不行,这个心同那苦恼的境界想要分开,分不开的,他心里总是和那个事情在一起,有忧苦。若是你有静坐功夫的人,就容易了!你立刻按照你静坐的方法这样一做,那苦恼的境界立刻地就没有事了、就息灭了,你心里面立刻地就正常了、就没有事了。所以这也是静坐的一个好处。你不妨试一试!如果你有这个情形的时候,你这样试一试,立刻就没有事了。
我在香港的时候,我是从香港来的,我就是想这个香港的这件事。我看见一个神经病,他不是在神经病院里面,他就是在他家里面,他住的地方离我住的地方不太远,那是乡村的境界。那个神经病啊,他就是一个人在那里:(唉呀!哎哟!手也动、嘴也骂,和前面搞。我看一看,我心里想:他这个心里面有一个境界,苦恼的境界,骂这个人,手还摆动。他这个事情,就是他和那个境界不能分开,就是在那儿苦恼。那是他有神经病,他就是那样子了。
我们没有神经病的人,我们有的时候有苦恼境界的时候,也被这苦恼境界困住了,唉呀,烦恼。并不是看花眼了,同一个人:「啊!你怎么、你对不住,你不对,你不对,你怎么对不起我!」两人就吵、就是骂,就是搞这些事。但是我在想,和那神经病来对比,就是轻一点就是了,其实差不多啊,差不多的事情。你吵了老半天,费了很多气力,又加重了你同那个人的怨恨,结果这问题一点也没解决!你不如心里平静下来,始终的——或者是用电子计算机、或者用我们中国原来的算盘,你重新计算一下,不要吵,根本上讲一讲,这个事情应该怎么解决,就解决好了,解决了就好;多辩没有用!一点用没有。你现在用坐禅的方法,就是赶快地一刀就把这个事斩断,你心情很自在的。不然的话,那就是轻微的神经病一样嘛!所以静坐有这个好处。如果是自己不觉悟,心情老是为这件事忧愁苦恼,如果你继续老这样子,那就容易变成神经病了!我在想这个事。所以我想,静坐是需要的,能赶快把自己收回来,保持正常,不那么苦恼。
这些都是前方便的话,我们现在书归正传。我们怎么样静坐?在我们的内心里面怎么样静坐?佛教里面,有一个系统的佛法是主张世间上一切的事情都是心变现的,「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佛教有一个学派这样讲;但是另外一个学派也不这样说,不是说「都是心变现的」,但是也承认心是最重要的。人的遭遇、人的命运的变化,好像另外有个力量来支配,其实按照佛法的道理来讲,就是自己心的变化,命运的变化就是心的变化。你对事情的处理,处理的适当,那么你就是很平稳地过去了;你处理错误了,那么你的命运就差了一点,都是自己处理的对、不对。
现在说静坐,在内心里面怎么样静坐呢?我再说出一件事。我们人在世间上生存,为什么生存?当然不只是生存,而是希望生存得圆满一点、生存得如意一点、生存得快乐一点,人就是这样子。不光是生存,而且要生存得美满一点,人是这样的意思。但是,美满就是心情如意一点、心情快乐一点。
在佛法里面讲,这个「乐」,一般来说就是欲乐。欲乐,譬如说我们吃饭,饿的时候不舒服,吃饱了很快乐,这就是欲乐。或者人欢喜写字,字写得很好,心情快乐,这也是欲乐。会画画,学了很久,也很有进步,画画得很好,心情快乐。做生意赚钱了也是快乐,这就是欲乐,我们所有的这些都是欲乐。这个欲乐就是刚才说,是凡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触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顺心了,就是快乐。但是主要是由前五个部分——色声香味触,接触到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心情快乐,这样子就叫做欲乐。
第二种乐就是三昧乐,就是定乐。有了禅定的功夫的时候,有快乐。我们初开始学习禅定的人,没有什么快乐,顶多舒服一点,但是成功的时候有快乐。这个快乐,譬如没有吃过白糖,没有吃过糖,不一定白;没有吃过糖的人,人家说糖是甜的;没有吃过糖的人,就不知道甜是什么样?就没有办法明白。那么我说我的事情呢,说是静坐成功了那个快乐,我是愿意静坐、但是没成功,但是有个意外!我可有一点快乐!就是在香港的时候,在香港大屿山,我在一个地方静坐,就是有快乐,这个身体有快乐。因为以前没有得到快乐,忽然间身体快乐。身体快乐,后来我是下坐了。我那个时候自己这个禅、静坐的知识不够,我就放了腿子了。放了腿子经行,经行身体还是快乐!有这个境界。我现在对于禅的知识比那个时候多一点,当然我现在回头想,那个时候是不应该有快乐的,所以那是一个意外。
那么这个快乐,我们刚才说,人的生存是为了生存得很快乐。人若是很苦恼,有的人就不愿意生存了,所以应该是快乐的。我们静坐也是,静坐成功了它有乐;而这个乐,经论上说,比欲乐好。因为欲乐,如果说看电视快乐,对眼睛也不好,其实也很劳神。那么说是吃饭能够不饿,快乐;你吃多了也有问题。所以这欲乐有很多问题,不是太好。并且,还要假藉外面的助缘,才能有欲乐。而三昧乐这个定乐不是,只要你自己摄心不乱,三昧乐就来了。它对你的身体没有害、而还有益处。得了禅定的人,可能是长寿,寿命长。并且死了以后,一定生到天上去,得了禅定的人,最低限度是生到天上去。所以,学静坐,我们说是为了身体健康,固然那是自己有这个需要,所以要静坐,但是成功了快乐,比身体健康更要重要!是更好的。
静坐的三昧乐,从什么地方来呢?就是心里面远离一切杂念,心里面寂然不动、明静不动,这样子成功了,三昧乐就来了,心里面明静不动。「明静不动」这四个字,静坐的人要特别注意这四个字。
明静不动,我上一次讲静坐的时候讲过,但是现在我还要讲。「明」是心里面明了,明明了了的。「静」就是心里面寂静、不散乱。「明静不动」这个「明」字,应该再多说几句。譬如说我们睡觉的时候心里面不明了,心里面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不是明了;不作梦,可也没…
《谈静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