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止观大意(讲于华藏讲堂)▪P26

  ..续本文上一页什么人住的呢?「诸离车等」,有很多的离车。「离车」是什么呢?是毗舍离城的豪贵的人,豪族、贵族的人,就是那些在政府里面作高官的、有地位的这些人;翻到中国话翻个「片肉」、翻个「薄皮」,这个意思我们不要多说了。集会的地方,「语诸离车言:我今日见沙门瞿昙」的「第一弟子,名」叫「阿湿波誓,薄共论议」:我小小地和他说几句话。「若如其所说者」:若是瞿昙说的法如马胜比丘说的法,那是邪见。「我当诣彼沙门瞿昙,与共论议;进却回转,必随我意」:「进」是向前进,「却」是向后退;我愿意怎么回转,都会随我意的。我或者说态度特别强硬的话、或者说柔软的话,我怎么样说都好,瞿昙是说不过我的,他是要随我意的。这就是他在说大话了。

  

  「譬如士夫,刈拔茇草,手执其茎,空中抖擞,除诸乱秽;我亦如是」,他说个譬喻。譬如一个人去割草、或者是拔草。「茇」是草根。「手执其茎」,拔下来以后、割下来以后,手就抓住这个草的茎,在空里面振动。这一振动就除掉了乱秽,都除掉了。「我亦如是!与沙门瞿昙论议难诘,执其要领,进却回转,随其所欲」:我和瞿昙去辩论道理的时候,我要怎么说就怎么说,也是随我意的。「去其邪说」,除掉这个沙门的邪说。

  

  「如沽酒家」:这个卖酒的家。「执其酒囊」:他抓他的酒袋子。「压取清醇」:压取清醇的酒。「去其糟滓」:把那渣滓都不要了。「我亦如是!诣沙门瞿昙论义难诘」的时候,「进却回转,取其清真」:沙门瞿昙说的话也不是完全错的,也有好的,我就把它提出来;「去诸邪说」,说错的把它除掉。底下又说个譬喻。

  

  「如织席」的「师」傅,「以席盛诸秽物,欲市卖时」:到街上卖的时候,用「水洗泽,去诸臭秽」:把臭秽去掉,席就清净了。「我亦如是!诣沙门瞿昙所与共论议,进却回转,执其纲领,去诸秽说」。

  

  「譬如王家调象」的「师」傅,「牵大醉象」,这必是给它酒喝,喝醉了。「入深水」里边,「洗其身体」,洗这个大象的身体,「四支」和「耳鼻,周遍沐浴,去诸粗(尘)秽;我亦如是!诣沙门瞿昙所论议难诘,进却回转,随意自在,执其要领,去诸秽说。汝诸离车,亦应共往观其得失」,你们也应该同我一同到瞿昙那个地方,看看我能够胜过瞿昙,瞿昙会输掉了。

  

  「中有离车作如是言」:在这离车这么多的人里边,有一个离车子这样说。「若萨遮尼犍子能与沙门瞿昙共论议者,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萨遮尼犍子你辩论不过瞿昙的!这个离车里边有人这样说。「复有说言:萨遮尼犍子聪慧利根」,他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很聪慧的,「能共论议」。「时有五百离车与萨遮尼犍子共诣佛所,为论议故」:同他一同去,有五百人也不少了!

  

  「尔时世尊,于大林中,坐一树下,住于天住。」「天住」是什么呢?有梵住、有天住、有圣住。天住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叫做天住。慈悲喜舍叫梵住。这不是指身体说的,是指人的心理说的。像我们凡夫,我们凡夫这个心住在什么地方呢?就住在这色声香味触上面,在这上虚妄分别、人我是非,这些烦烦恼恼、苦苦恼恼的这些事情。在社会上做种种的事情,都不会超过色声香味触的这些境界;我们的思想就在那上活动,叫做「住」。

  

  现在说,佛现在在林中,坐一树下,他的内心住在什么地方呢?住在天的境界。这个天的境界,在《大智度论》上说,是布施,就是拿出自己的力量来利益别的人,有这种好心肠,这叫做天住。但是在唯识的经论上又有不同的说法,就说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是天住。我想这里就是这样解释好,就是佛这个时候的内心在初禅,有的时候在二禅、三禅、四禅,是在禅定里边住,这样子叫天住。

  

  「时有众多比丘」:这个时候,佛不是一个人在那里,还有很多的比丘在这个地方。「出房外林中」:从房子出来,到房外的树林子里边「经行」。经行就是身体在那里来来往往的走路,而心里面还是修四念处观的。

  

  「遥见萨遮尼犍子来,渐渐诣诸比丘所」:远远地看见萨遮尼犍子来了,渐渐地就到了诸比丘的旁边。就「问诸比丘言:沙门瞿昙住在何所?比丘答言:在大林中,依一树下,住于天住」:这些比丘也就是坦白地这样子告诉他了。

  

  「萨遮尼犍子即诣佛所」,就到佛的地方去。「恭敬问讯,于一面坐」:问讯有个问安的意思,这是见面的一种礼貌。问讯好了,就在一面坐下来。「诸离车长者亦诣佛所,有恭敬者、有合掌问讯者,问讯已,于一面住」,在一面住。

  

  「时萨遮尼犍子白佛言:我闻瞿昙作如是说法」:我听人说瞿昙是这样子宣扬真理的;「作如是教授诸弟子」:说这样的真理来教授他的徒弟、他的弟子。「教诸弟子:于色观察无我」,究竟怎么说法呢?是这样说的:于色观察无我,「受、想、行、识」也「观察」它是「无我」的。「此五受阴勤方便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是这样教授他的弟子的。

  

  「为是瞿昙有如是教?为是传者毁瞿昙耶?」我听人说你这样说法,这是瞿昙有这样的教导、有这样的说法吗?圣人教导众生的话叫做「教」。有这样的说法?「为是传者」,为是别的人、展转传说的人,「毁瞿昙」,他毁谤你,说你说这样的教法吗?

  

  「如说说耶」:说他不是毁谤,是如你所说而传说给别人吗?是那样子?「不如说说耶」:那个宣传的人不如你所说,他另外有所说、就说是你说的,是那样吗?「如法说耶」:你这样的说法,是如于诸法的真实相而宣说吗?是「法次法说耶」:「法」、「次法」这是两个意思。若按佛法来讲,这头一个「法」就是涅槃;第二个「次法」就是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六波罗蜜这些佛法。「次」这个字,在这里也有个随顺的意思。涅槃是我们佛教徒的归宿处,但是我们怎么样才能到那里呢?就要修学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它不是涅槃,但是它能随顺涅槃;你这样修行的时候,它慢慢地、慢慢地就把你送到涅槃那里去了,所以它叫次法。这个「次」有个随顺的意思,可以这样讲。「法次法说耶」:就是说,你说的这个法是最高的真理,或者是次于最高的真理的法,是这样吗?

  

  「无有异忍来相难诘、令堕负处耶」:「异忍」就是不同思想的人,他内心里面能忍可这样的真理;但是和你忍可、认可的真理不同,所以叫异忍。没有不同思想的人「来相难诘」:来到你这儿来难问你,使令你输了,「堕负处」,你没有胜,你输掉了。有没有这个情形呢?

  

  「佛告萨遮尼犍子」:他问完了,佛就回答他,告诉萨遮尼犍子。「如汝所闻,彼如说说」:像你所闻的,就是闻马胜比丘所说的这一段佛法;我说的佛法是如你所闻的,是一样的。「彼如说说、如法说、法次法说,非为谤毁,亦无难问令堕负处」,没有世间人能同我辩论,使令我输了,也没有这回事。

  

  「所以者何」: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实为诸弟子如是说法!我实常教诸弟子,令随顺法教」:随顺我的教导、随顺我说的法去修行。「令观色无我,受、想、行、识无我;观此五受阴如病、如痈、如刺、如杀」,观此五受阴「无常、苦、空、非我」的,我是这么说的。佛也坦白地承认,承认这样说。

  

  「萨遮尼犍子白佛言:瞿昙!我今当说譬」,佛这样子回答以后,萨遮尼犍子就对佛说:瞿昙!我现在应该说一个譬喻来开示你。

  

  「佛告萨遮尼犍子:宜知是时」,你应该知道正是时候,你说好了。

  

  「譬如世间一切所作,皆依于地」:譬如世间上一切的人有所作为的时候,都不能离开大地,都要依止大地才能有所作为的。这是一个譬喻,那么在他的有我论怎么讲呢?「如是色是我人,善恶从生」:我们这个身体,眼耳鼻舌身这个生命体的色,它就是我!就是人、就是我。「善恶从生」:就像大地似的,为一切活动作依止处。说这个「我」,一切善也从我生出来的、一切恶也是从我生出来的,就是我能做善、也能做恶,做善也是我、做恶也是我。「受、想、行、识是我人」,也是我,善恶也是从这里生出来的。这是一段,这底下又说。

  

  「又复譬如人界、神界、药草、树木,皆依于地而得生长」:譬如人的世界、或者神的世界,或者说是药草、树木这些东西,都是依止大地才能生长的。「如是色是我人,受、想、行、识是我人」,都是我。

  

  「佛告火种居士」:佛告诉火种居士。「汝言色是我人,受、想、行、识是我人耶」:这底下,佛正式来反驳他:你刚才说色是我、受想行识也是我吗?

  

  「答言」,萨遮尼犍子回答:「如是!瞿昙,色是我人,受、想、行、识是我人」,这个五蕴就是我!「此等诸众悉作是说」,随我来的这么多的人,他们完全都是这样想的。

  

  「佛告火种居士:且立汝论本,用引众人为?」佛说,你就建立你的中心思想好了,你把你的宗旨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就够了。「用引众人为」:何必说别人怎么怎么说法?不需要说,你就说你自己的思想,你认为这是我,你就这么说好了。

  

  「萨遮尼犍子白佛言:色实是我人」,佛这么样诃斥他一下,他又回答一下:色实在是我,是我人。

  

  「佛告火种居士」,这底下佛就正式地反驳他。「我今问汝,随意答我」:我现在提出我的看法,你随你的意回答我。我先说个譬喻开示你,「譬如国王,于自国土有罪过者」:犯了法了,有罪过的。「若杀、若缚、若摈、若鞭」:那么这时候这个国王对这个有罪的人,或者是杀这个有罪的人;或者把他绑起来;或者把他驱逐了,驱逐出境;或者是鞭,处罚他、鞭打他;或者是「断绝」他的「手足」,这样做。

  

  「若有功者,赐其象马、车乘、城邑、财宝」,前面是说有罪过的,国王可以这…

《止观大意(讲于华藏讲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静坐漫谈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