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止观大意(讲于华藏讲堂)▪P4

  ..续本文上一页方便。五法者:愿、勤、念、巧慧、一心。

  

  方便第二,这是大科的第二段。

  

  「欲修止观,先须具足五法为前方便」,我们若想要学习止观——是涅槃的门,那么我们必需具足这五个条件——「五法」,做一个前方便的。五法是什么呢?「愿、勤、念、巧慧、一心」这五个。

  

  一、愿者:欲离世间一切妄想颠倒、欲得一切诸禅智慧法门故。

  

  「愿者:欲离世间一切妄想颠倒、欲得一切诸禅智慧法门故。」要有这样的愿才可以的,就是我们愿意离世间一切妄想颠倒。「离」就是弃舍,弃舍世间上这些妄想颠倒的事情,「我不愿意世间上尘劳的人我的是非、荣华富贵、这些颠倒的事情,不欢喜这些事情,愿意把这些事情都停下来!」你要有这个厌离心才可以。刚才说那个《法华经》的譬喻:你想要喝水,这个水是在地下,那么大地的土在水的上面,你一定要把土破坏了,然后才看见水,不然这个水是得不到的。那么现在想要修行得圣道,就是我们这些妄想颠倒是障碍,如果我们没有厌离心,我们还欢喜世间上这些是是非非、烦烦恼恼的事情,止观是不能修的。

  

  所以,你要有这样的愿:「欲离世间一切妄想颠倒」。「颠倒」怎么讲?就是错误的意思。若是世间上的这些事情都是正确的,那就不要放弃。正确的事情应该成就,错误的事情应该放弃。现在佛法叫我们放弃这些妄想,就是因为错误了,所以要放弃。

  

  我们在想,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地面上的人,我们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吃饭,为了吃饭就会引出来很多很多的问题。我们人还常会想,这是必然的要吃饭的;但是在佛法里面讲,这件事不是决定的。如果你修行得了禅定,若是到了色界天以上就不需要吃饭。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我们会感觉,若不需要吃饭,我们会省了很多的事情、很多很多的问题。

  

  色界天上的人他们不吃饭,他们就是禅悦为食;入了禅定,那就是吃饭了。而且色界天上的人寿命特别长,不老、不病,身体是健康的、快乐的。你看,若不老、不病,这又省去了很多‥‥不需要有医院。而且有禅定的人他内心和平,我们刚才说阿罗汉,他决定不说别人的坏话,所以他决定也不需要有警察这个事情。我们一般不修禅定的人、我们有欲的人,就有贪心、就会有瞋心,就会做善事、也会做恶事,所以需要有警察、有法律、法官,还要有牢狱,那么就是枪炮子弹就都来了。如果是修学禅定的话,这个人一定是个好人,所以这些事都没有了。所以到了色界天以上的人,那完全是另一个安乐的世界;但是那还是凡夫境界。所以我们若到阿弥陀佛国去,那真是一个好的地方,那地方不需要有军队,很多很多的问题都没有,那真是个安乐的世界。

  

  所以「欲离世间一切妄想颠倒」,我们佛教徒应该承认,我们凡夫、在这个地面上生活的人,很多很多是妄想颠倒。所以明白地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很多的烦恼啊,我们不要说是「你不对!」实在是我自己招感来的,是我自己的错误招感来的,很多都是这样子。

  

  所以若学习佛法了,你能修学十善业,你也会很安全,你的家庭、你心里面的境界也是和乐的。你不修学十善业、你不受持三归五戒,「我要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你内心不会快乐的。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你会减少很多很多的问题。所以佛法劝我们「离世间一切妄想颠倒」是对的!所以我们若想要修行,应该是这样子,应该有这个愿才可以。

  

  方便第二。「欲修止观,先须具足五法为前方便,五法者:愿、勤、念、巧慧、一心。一、愿者:欲离世间一切妄想颠倒」,昨天讲到这里。

  

  「欲得一切诸禅智慧法门故」,这里说这个愿,正好是两个愿:一个愿就是弃舍、远离世间上的妄想颠倒,这是第一个愿;第二个愿就是欲得一切诸禅智慧法门。想要修学止观的人,应该有这两个愿。你想要有这样的成就,要有这样的愿才可以的。

  

  第一个愿,若是在社会上受到了伤害、失败了,也还不容易有这样的愿的。一定需要学习过佛法,在经论上对于世间上的事情有深刻的说明,你同意了,你才会有这样的愿的。第二个愿,也是应该是从经论里面的介绍,你认识了佛法说的禅定、智慧法门,有大功德、有大利益,是真实不虚的,你相信了,你才能有这样的愿的。你具足了这样的愿,你才能开始修学止观。一般的人只是听说我要静坐、修止观,修奢摩他,身体健康、少病痛,那就是修止观了;但是那样的目的,在佛法来说是有问题的。所以应该正确地「欲得一切诸禅智慧法门故」。

  

  「诸禅」,我们昨天也简单地说过,最好的就是色界的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四种禅,在修学佛法上有很大的帮助。阿罗汉得阿罗汉果,最好的来说,就是在色界四禅里边得阿罗汉果的;妄想颠倒是不能得阿罗汉果的。佛得无上菩提,他在什么境界上得无上菩提呢?在禅里边,在色界第四禅。他要入在第四禅里边,在那里边得无上菩提,不然这无上菩提是不能得的。所以「禅」是一切圣道的依止处。所以,若想要修学止观的人,应该有这样的志愿:「我希望成就诸禅智慧法门故。」

  

  禅有什么好处呢?刚才说是能够得圣道,这是佛法最圆满的一个说明。其中,另外别的意思,就是禅里边有快乐,得到禅以后有快乐。我们世间上的人、这个地球上的人,大家所追求的就是欲乐。这欲乐就是眼耳鼻舌身,在色声香味触上得到的如意的乐,这叫做欲乐。这种欲乐不是那么样好。因为你追求的时候也很辛苦,你成就了以后又可能会失掉了,要保护它;保护又不容易,失掉了更不得了!又会有很多的病痛,有很多的副作用,很苦。若是得了禅定的乐就没这个问题,得了禅定的乐,不待外缘。欲乐要待外缘,你本身没有乐。譬如说我肚子饿了要吃饭,吃饱了心里感觉到舒服;饿,是不舒服。不吃饭,那么吃饭的乐就得不到了。说是我会写字,我把字写得很好,写了一个好的字,心里快乐;画了一幅好画,心里快乐,但是你若没有这件事,这个乐就没有。那么这是欲乐要待外缘。但是禅定的乐不待外缘,只要你内心里面一摄心不乱,禅定的快乐就来了。而且这个乐时间是很长的,只要你一入定,这乐就来了,土匪也抢不去,水火都不能伤害你的。而且得了禅定的人,他的寿命长;死掉了以后,生到色界天上去,那寿命是更长。

  

  但是问题就是天上也要死,若死亡了这个禅定也就破坏了。所以佛法对于禅定乐也重视它、又不重视,所以需要进一步地修学般若波罗蜜这个智慧法门;修学智慧法门成功了以后,就没有死亡的问题了,就没有老病死了,那么就是永久地得大安乐、得大自在了。所以又需要有禅、也需要有智慧;没有智慧,问题的根本还不能解决的。所以,禅定之外,还需要有智慧。我们佛法里面实在是重视智慧,有了禅定,佛法的智慧你容易成就。所以为了成就智慧也需要有禅定,是这样的意思。

  

  所以这里是说,你想要修止观,你应该要有这样的志愿才可以。

  

  二、勤者:坚持禁戒、弃于五盖,初夜后夜专精不废,譬如钻火未热,终不休废,是名为勤。

  

  「二、勤者」,勤是什么意思呢?是精进的意思,不懈怠。「坚持禁戒、弃于五盖,初夜后夜专精不废,譬如钻火未热,终不休废,是名为勤。」精进,不是说只是精进地修止观,也应该坚持禁戒、弃于五盖才可以的。

  

  「坚持禁戒」是什么呢?譬如说,在家居士应该受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五戒。这五戒也对于修止观的人来说、对修行人来说,非常重要。五戒里边,这个杀生杀害生命,主要是不可以杀人,不可以杀人的,其他的有生命的东西也不可以杀。譬如说,我们杀死一个蚊虫、一个蚂蚁,它也是有生命的,也不应该杀;但是若同杀一个牛还是不一样的。譬如杀一个牛你得到的罪,要比杀一个蚊虫的罪要大一点的。那么若是杀死一个人,罪过是太大了。我们要修止观、想要修行,你不要造杀害生命的事情。这有什么不好呢?就是能障碍你修学止、修学观,不容易有成就了,不容易。尤其是若杀害了人,那更是没有希望了。你造了这个罪以后,会引发很多的问题,你心里不安,所以修止观是修不来了,所以要坚持禁戒。譬如这偷盗的事情也是一样,你做了偷盗的事情你心里不安,可能警察会来找你,或者那个被偷盗的人,他也不会就完了的,那么你若在那儿静坐的时候,这心安不下来。邪淫也是不行,也有问题。妄语,你说谎话,用谎话来占别人的便宜,伤害了别人,你回到自己的地方静坐,也是坐不来的,所以要坚持禁戒。饮酒这件事,它能使令你失掉了理智,那么也就容易做错事;做错事,你想要静坐修止观也有困难了。所以应该坚持禁戒。

  

  「弃于五盖」:「盖」就是障碍的意思。「五盖」是什么?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这五种。因为我们的心若是贪着世间上的五欲,修止观也有困难。你就是打主意去贪着五欲,怎么能修止观呢?所以一定要把这个心情要停下来,「贪欲」。

  

  「瞋恚」:你常常发脾气、愤怒,修止观也有困难,所以这件事也要停下来。

  

  「睡眠」:睡眠就是睡觉,要减少睡眠才可以。我们地球上的人,我们要有饮食、要吃饭,不吃饭不可以;要吃饭,这个人就是要有睡眠的。所以从饮食上来的睡眠是不可能减掉,是要有;但是不能太多。这个文上说:「初夜后夜专精不废」,昼夜,印度古代在时间上的分别,是昼三时、夜三时。我们中国古代是十二个时;印度,昼夜是六时,白天三个时、夜间也三个时。这样子,把昼夜二十四小时来分别,白天十二个小时、夜间十二个小时。夜间十二个小时用三来分,那就是初夜四个钟头,后夜也是四个钟头,中夜是四个…

《止观大意(讲于华藏讲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静坐漫谈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