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钟头。这样说,「初夜后夜专精不废」,那就是一天就是睡四个钟头,睡四个小时;其余的时间你就应该修止观,这上面这个功课表,应该是这样子分别的。白天不能睡眠,夜间只睡四个小时。但是在《瑜伽师地论》上看,你小小地休息一下也可以,这是容许的。
睡眠,由饮食来的睡眠,佛菩萨给我们的时间,就是睡四个钟头;但是另外,除了从饮食来的睡眠之外,还有两种睡眠:就是从习惯来的,你天天那个时候睡觉,到时候就得睡,不睡就不行,这是从习惯性来的睡眠;第三个,从放逸来的:就是习惯性之外,放逸,就是欢喜睡、要多睡。有的人一天要睡十二个钟头的觉,那就是太多了。
从放逸来的睡眠,爱着睡眠、要多睡,另外从习惯来的,这两种睡眠应该取消。只是由饮食来的,这还是需要休息。不休息,我们的眼睛不行,受不了!「眼以眠为食」,眼以眠为饮食,所以不睡觉,眼睛会受到伤害的。所以有的人说,你若常静坐,如果你睡觉睡四个钟头,你最少也要再阖上眼四个钟头,要叫这个眼睛休息八小时,这个眼睛才好一点;如果你只睡眠四个小时,其他的时间一直地用眼,眼睛也是受不了的。
这样说,贪欲、瞋恚、睡眠,这睡眠要减少。
「掉悔」:掉悔是什么意思呢?「掉」是掉举。掉举是什么意思?掉者,动也。就是我们修行人在静坐、修止观的时候,心里面就留恋过去经过的这些如意的事情,在那里妄想,就不修止观了,那么这就叫做掉举。如果不是属于特别如意的事情,一般的这些妄想、分别,那叫做散乱。散乱是通于一切的妄想,掉举是单独指你自己经过的欢喜的事情,这叫做掉。
「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过去做过的事情,现在后悔了。说「我有一个机会,我可以把我那个仇恨的人杀害的,有一个机会可以报仇的,但是我没有做!」心里后悔;那么这是不对的!或者是应该有一个时候,我应该做什么什么功德、栽培善根,我没有做,心里后悔。这个后悔,小小地悔一悔也是可以,或者我做什么错误的事情心里后悔,也是对的;但是不能一直地在妄想,那就是不对了。所以不合道理的悔,也是障道的。
第五个就是「疑」,疑惑。修止观能得圣道;能得圣道吗?心里面疑惑。我这个人业障深重,我能得圣道吗?我能成功吗?轻视自己、自己没有信心,这都是不应该的,所以应该除掉它。
「弃于五盖」,这五种事能障碍我们修习止观,应该弃舍它。「勤」也包括这两件事在内的。
「初夜后夜专精不废」:不要说白天,就是夜间的初夜和后夜,也应该专精地(精者不杂,不加杂、不间杂其他的妄想)能够专一地修止、修观,不要空过光阴。
「譬如钻火未热,终不休废」:旧时代没有火柴,是钻燧取火;钻火没有热的时候,终不休废,不停下来,一直地、相续地在那儿钻,它才能出火的。修行、修止观也是一样,你要不停止相续不断地用功才可以;「是名为勤」。
三、念者:念世间为欺诳可贱,念禅定智慧为尊重可贵。若能具足无漏禅智,即发一切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是为可贵,故名为念。
「三、念者,念世间欺诳可贱,念禅定智慧为尊重可贵,若能具足无漏禅智,即发一切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是为可贵,故名为念。」前面第一个是说「愿」,这个愿,对于一切修学止观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勤」从那儿来的?是从愿来的。你因为愿意得止观、成就止观,你才能去采取行动,精进不懈怠地去修行。你的愿如果不是太恳切,「我修行也可以、修止观也可以,我不修行也可以!」这样子,你不可能会勤的。所以愿是非常重要。所以底下说念,还是和愿有关系的。
「念世间欺诳可贱」:这个修行人在修止观之前,他应该有这样的正念,怎么样正念呢?念世间上的事情,世间上的荣华富贵、五欲之乐,都是欺诳的事情,不是真实的。那一件事是可贱,不是一个可尊重的事情,是可轻视的!
「欺诳」这个话,这是思想的问题。我们对于荣华富贵、世间上的五欲乐,认为「这东西非常重要,怎么能说是欺诳呢?是真实不虚的!」那你就不可能修止观了。可是,若是仔细地去思惟这件事,应该承认这一点,应该承认世间上都是欺诳、不是真实。我们没有得到富贵荣华的人,我们看那个富贵荣华的人很好、很值得羡慕:「哎呀!我几时能够富、我几时能够贵呢?」就是心里面羡慕,所以努力地去追求,向前冲。但是,你若是能真实得到富贵的人,如果你问问他,他的心情快乐不快乐?我看真实得富贵的人,心情不快乐。可能他心情的痛苦、苦恼,和我们不是富贵的人不一样,原因可能不同。我们贫苦的人,生活困难,心里不高兴;他可能不是生活困难,但是有其他的苦恼,使令他心里不快乐。
我们说汉高祖刘邦!刘邦和项羽争天下,他是成功了,他把项羽打败了,最后胜利了。胜利了,刘邦这个人他快乐不快乐?我认为他不快乐。他和项羽作战的时候,他也很苦恼;他做了皇帝以后,这个地方造反、那个地方造反,他快乐不快乐?他心里也不快乐。后来他知道他要死了,他知道他所爱的戚夫人将来是苦了,他要保护戚夫人的安全,这件事办不到。所以他临死之前常是哭、常是流泪。他贵为天子、贵为皇帝,这件事办不到。他快乐不快乐?他心情不快乐。他富而且贵了,但是他心情不快乐!
我们中国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他做了皇帝的时候他说:「我做节度使的时候能睡着觉,我做了皇帝就是睡不着觉。」因为什么睡不着觉呢?他说:「别人做皇帝,我把他推倒了;我做皇帝,也一定会有人要来推倒我啊!所以我心里不安!」这个皇帝到那儿去,就是要有很多的军队保护着,那就证明他心不安。我们普通的人不需要谁保护,在大街上自由自在地走,就表示我们心里好一点、安一点。富贵的人要找保镳的,那就表示他心里恐怖、心里不安。其实不止于此,他内心的痛苦,很多很多的事情、很多的痛苦啊!
所以我们心里面想:「富贵荣华很快乐。」那你就是被富贵荣华欺骗了啊!所以叫做「欺诳」,被它欺诳了。而且世间上很多人,不是佛教徒、也有好人,而佛教徒相信佛法的人、也不能说完全都是好人。不过是真诚地能受三归五戒,诚恳地受比丘戒、比丘尼戒、真诚出家的人、真诚地受三归五戒的人,决定是好人!其他的人马马虎虎的,那就不一定。非佛教徒也是有好人,就是相信基督教的人也有好人,相信回教的人、乃至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有好人。但是,少;其他的人,不是。
我们说劝一个人受三归五戒,他不受,这表示什么呢?表示随时要杀人就杀人,就表示这个意思;表示随时有机会能偷盗就偷盗,「我不能守这条戒的!」那就表示这个意思。那么这就可以知道,这个世界上很可恐怖的,那就表示都是欺诳。表面上看,人都很好,其实都是假的,那么就是欺诳。
所以要「念世间欺诳可贱」,不足以重视的,这样的世间的确不是一个好的地方。说是我们佛法里面说有净土——清净的世界,清净世界有七宝庄严。其实那个清净的世界并不在乎七宝庄严、没有七宝庄严,不在乎这一点。那么约什么说是清净的世界呢?是约人说的。那个世界上的人都是善人,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所以是清净的世界,是那么回事。如果不是善人,有七宝庄严的世界也不是净土啊!
那么现在说我们要发心修学止观,就是要有这样的观念、要有这样的思想。什么思想呢?「念世间欺诳可贱」。这样子,我们对于世间的荣华富贵没有留恋心,「我不希求这件事!」不希求,你求什么呢?这才能够专心地去修学止观的,是这么回事。
「念禅定、智慧为尊重可贵」,你心里面要念禅定和智慧这是很尊重、很值得珍贵的事情。我们平常的人、我们不修行的人、我们在城市里面生活的人,到深山里面看见那个修行人,他的生活很简单,他的衣食住和城市的人那是不能比了,他是很差的。我们感觉这个人很苦!他在山里面很苦。他住得也不好、吃得也不是那么好,穿得也不是很好,这是我们肉眼的境界。那真实在深山里面用功修行有成就的人,他心里面快乐!什么快乐?就是他有禅定、有智慧。有禅定的时候,他心情快乐。高深的境界我们不说,就是初开始发心静坐的人,你随着大众或者打禅七、或者你自己能静坐一小时,内心里面能平静了多少,你就会感觉到快乐。和世间上忙忙碌碌的境界完全不同!完全不一样,何况你有高深的成就呢!所以,「念禅定、智慧为尊重可贵」,是值得尊贵的。
我说一个小小的故事。有一个出家人在一个村庄里面,他自己在那里用功修行。他住的地方有一个井,这个村庄里(当然不是现代的事情)有个井,这个井就离他的住处不远,那村庄里的人都到这儿来取水。取水,这也是很平常的事情,平常的事情里面就有变化。
其中有一个女孩子(一个年轻的女人),每次来取水的时候,总是和这个出家人谈话,谈了又谈、谈了又谈。谈话,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后来这个女孩子有孕了,女孩子并没结婚就有孕了。有孕了以后,大家就知道了,说是「这个女孩子没结婚,她怎么会怀孕呢?」大家就疑惑了:「哦!她每次来这井里取水,她老是和那个出家人谈话,这个出家人有嫌疑。」有的人谈一谈就算了,但是有的人就愤怒,说是「这个出家人他不是修行人,他在这里骗人的嘛!」一愤怒就和别人讲,就集合了多少人,就把这个出家人打他、骂他,就把他驱逐了。
但是驱逐的时候,这个出家人就说:「你们怎么这么大的烦恼,要来毁辱我呢?」
说是:「你怎么怎么地,你做了什么什么,你破戒了,你怎么怎么地。」这样说他。
这个出家人面色不变,就说:…
《止观大意(讲于华藏讲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