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罗汉若是他这个父母所生的身体寿命到了,他就死掉了,这个肉身(有漏的身体)死掉了,他就入于第一义谛,就安住在那里了。这菩萨也见第一义谛,但是不弃舍这个身体,他还继续在众生的世界,同时也在佛世界学习佛法,在众生世界去度化众生的。这样子,他那个第一义空、无分别、无我、无我所的智慧和有漏法还要在一起的,在一起这叫做「忍」,而不能说像阿罗汉去得无余涅槃了。得无余涅槃的时候,和一切有为法分离了,无所谓「忍」了,还有什么好忍呢?
所以这就是表示菩萨叫「无生法忍」,是「因」的意思,是因而没得果;而阿罗汉说「智、断」,就是得果了,得果以后就是事情做好了。所以有因、果的不同,是这样意思。
问:「以无住本立一切法」
答:「以无住本立一切法」,这是《维摩经》上的话。
「无住本」是什么呢?也就是一切法空的意思;一切法空就是无所住。但是,一切法因一切法空而成立的,《中观论》上有这个话。一切法所以能有,就因为一切法空的关系。所以「以无住本立一切法」这个话,就是「缘起」的意思,说一切法因缘所生的意思。
当然这里面应该再多说、多解释。你这位居士提这个问题,足见你读了很多经论。我就这样解释,如果你感觉不足,你可以再问。
问:佛教是否应该鼓励捐赠器官?
答:这个事情,原则上说是应该。释迦牟尼佛没成佛的时候,舍头目脑髓去度化、救护众生,倒是应该这样说。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人死亡的时候,我们也会听说过,医生的断定,说这个人死了;但是过一会儿,这个人又活了。也有这种事情。那么从这个事情看出来,医生的知识,本来我们应该相信,但是又不决定。
那么人在死的时候,在佛法上说,阿赖耶识走了以后,阿赖耶识从这个身体离开了,这个人就是死亡了。如果阿赖耶识它还在身体里边(前六识息灭了),这个时候,这个人还是活人。不过这个时候,我们凡夫的肉眼很难知道,很难知道阿赖耶识走没走?是正在走?还是完全存在?我们凡夫的肉眼不能确定。那么如果这个时候捐赠个器官,或者你把眼睛拿去了、或者你把心、肝、脾、肺、肾那一样你拿去了。如果这个人没死、他还能活呢?你愿意吧?说「我还没有死,我就愿意把我的器官捐赠给人」,你愿意这样子,也可以。
可是另外有个问题,就是如果是一时的昏迷,这个昏迷过去了,这第六意识又活动了,第六识活动一定是身识也在。若是身识走了,第六识也应该走了。如果第六识还能活动,身识也还在;若是这样子,你拿他的器官,他会痛的,但是他又不能动了。你愿意这样子吗?
所以,我们佛法慈悲,我去捐赠器官,是对!如果你这样情形,你愿意不愿意?如果你也愿意,那你就捐助,也是可以;如果你不愿意,那你要再想一想。
这第八识——阿赖耶识若在的话,你就是杀死他,他没有感觉,他不感觉到苦。如果第六识在,身识也一定在,那你若碰他,他就会痛苦。可是因为临死的时候,身体总是不能动了,还不能有什么反应,那就是杀活人了!你愿意吗?那么,应该再想一想。
这从原则上说是对的,从原则上说,不要说是临终的时候,就现在我也应该:我把我的好的东西送给你,也应该是这样,但是你能忍受得了才可以。
问:人死之后八小时以内不要搬动,系出自那部典籍?
答:这是印光老法师的文钞上常提到这件事——八小时。
但是在印度的佛教,因为那里天气热,死了立刻就是要火化!不能说是还要等到八小时。因为太热,身体一死了就要生虫子,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在我们这个世界有冷气,在医院里、或者在家里面有冷气,人死得慢,坏得慢。坏得慢,如果你不等八小时,有可能他还是活人。
在佛法里面(不是我看见的,我听说),说是在杭州一个寺院里面的一个出家人死了,死了就把他火化了。后来庙里面的人夜间作一个梦,这个死的出家人说:「我还没有死啊!你们来把我火化,就是烧活人哪!」就是有这个事情。
所以八小时不要动是对的。因为在我们这个地区,尤其现在有冷气的设备,人死得会慢一点,坏得会慢,所以为了不要犯错误,稍微晚一点是好的。
问:若有一个人他很想学习做正常的人,可是又老是忍不住要去赌博、要去跳舞,这种人要如何安他的心、好让他可以亲近佛法?是叫他念阿弥陀佛、还是叫他每天念《金刚经》、还是叫他念观世音菩萨、还是带他去参加法会、还是带他去庙里拜佛、还是让他听讲经的录音带?到底应如何安他的心?
答:这也是一个问题。
这件事是这样,欢喜赌博;我看最初的时候不见得一定欢喜。一开始的时候,也是有一点兴趣去做赌博的事,日久天长,成了习惯了。按佛法讲,就是内心里面有这个赌博的种子,不去赌不行。这个种子在里面动,非要去赌不可!就像人欢喜 吃辣椒,不吃还不舒服,就非要去不可。
所以你想要回转过来,一开始的时候,可以自己勉强一点,把赌博的罪过、赌博的过失,写它一大篇。写它一大篇的时候,自己念:「赌博怎么怎么不好、怎么怎么不好!」念完了的时候,坐那儿心里想:「赌博怎么怎么不好、怎么怎么不好!」用这样办法来削弱内心里面赌博的种子。再有好朋友勉强他一点,叫他不要去;自己也随顺一点,随着朋友去念念佛、怎么怎么地。可以那样子,人总是会有其他的爱好,不会说是一点儿没有。自己不要去赌博,用其他的爱好来代替,也会好一点。加上朋友的勉励,自己也勉强一点,逐渐就会改过来。当然,你念阿弥陀佛也是好。
我在香港听说一个事情,就是小孩子在小学、在中学里读书,不读书、跑到外边去做种种的放逸的事情;若是放了假的时候,更不得了!他父母怎么管也管不了他。后来想出个办法来。他父母买了金庸的小说给他看,这一下子把他绑住了!他不出去,天天看小说。
那么不妨你若欢喜看小说的话,赌博的这个心若动的时候,就看小说。当然,要看好的小说,不要看坏的小说,那么这也可能会有一点作用。
再慢慢地,我们站在佛教的立场,应该是念佛、念经最好。当然这事情要逐渐地来。如果他一点儿兴趣没有,你勉强也勉强不来的。
【第二天】
问:如何能心常系念现前,不会随境起烦恼?
答:这可以从两方面解释。你真想要修行,当然也应该选择一个清净的地方,原则上说,修行人和不修行的人不可以同住。因为什么?同住就有烦恼!因为若是大家都是同一志愿修行的人,在一起住可以;不是同一志愿修行的人,不要同住,就会减少烦恼;在一起住,就有烦恼。所以你说:「常系念现前,不会随境起烦恼」,这也是一个地方。
另外,第二个,当然有种种的关系:你住的地方太潮湿、或者有很多障道的因缘,你都要避免。另外,这样子引发你烦恼的因缘减少了,也不能保证不起烦恼的。那么还要什么?就是要精进地用功。常常地系念现前,慢慢地、慢慢地你止修得好了,烦恼就可能不动;但是又不能说是永久的。
这里面有什么情形呢?譬如你真是修行得很好,感觉到很不错;但是这个时候,你自己也可能认为:「我是不错了,修行很好。」可是这个时候就有问题了。什么问题呢?你过去的善知识就来考验考验你。那时候,你是不是能经得起考验呢?这也是个问题。
所以究竟来说,就是自己要常常精进地用功,自己常反省自己,有不对的地方把它调转一下;成功了以后,就不起烦恼了。应该这样说。
问:请问师父:如何知道自己契合那种修行法门?
答:这是这样,就是一开始可以由自己一时的感觉:「我感觉这个法门好!」那么就可以按照这个法门去修,这是一个方法。
第二个方法:譬如说六个妙门——数、随、止、观、还、净,这是六个方法。数、随、止这三个都是止,你可以把这三个止每一个都试验一下,当然不能说试验一下就决定了。(mp3_7/3:28断音)我修行七天,「数」这个方法,我用它七天,看合适不合适;「随」的方法,我用它七天;「止」也可以这样子。你这样来试验自己,你就会知道那一个于我合适。可以用这个方法,也可以去请教善知识。
问:如何选择明眼善知识去亲近?或者调整自己成为善知识愿意教导的弟子?
答:「如何选择明眼善知识去亲近」这句话,很难很难的!很不容易。
你没能够深入地学习佛法,你的眼睛如盲——肉眼如盲,你不知道谁是善知识,完全不知道!不知道,那怎么办呢?没有办法!我们或者说就是碰运气吧!你碰到好的善知识,就是你好运气了,就是这样子。
不过(我再说),现在是末法时代,就是真是不容易。所以,「如何选择明眼善知识去亲近?」现在这样说好了:你一方面各地方参学,一方面你多读经论,就只有这个办法。别的人不能说什么话的,别的人不能说,说什么话、说了不如不说。所以只好就是两个办法,一个是各地方去参学、一个是多读经论,只有这个办法。
「怎么调整自己成为善知识愿意教导的弟子?」当然,人是那样子,这善知识也是各式各样的,善知识也可能有的人只愿意来教导顺心的、听招呼的人,你听我教导的人,我教导;你不听,我不教导。但是也有的善知识是你不听我话,但是你的愿、你也愿意学习佛法,他还可能会愿意教导。这是不一样的,但是多数还是愿意顺一点。你如果逆一点、你轻视一点,那可能还是有点问题。除非是佛菩萨、得无生法忍的大善知识,那又不一定。而且善知识教导弟子的态度也不一样,他就是你来了、见面的时候,先打你三香板!我们…
《止观大意(讲于华藏讲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