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若是念佛,你就正常地念佛,他自然就没有了。如果你这么想,它还是向下陷,这种颠倒想不变、颠倒想停不下来,假设你不对治它,当然应该说这是魔鬼来捣乱。若我看,你就说自己的虚妄分别,然后大声念佛,应该是有效!不过刚才我们在书本上看,也应该忏悔忏悔,也是可以,忏悔忏悔也应该有效。
一个是用智慧来对治:观察这个身体是空无所有的,谁向下陷?这个大地也是空无所有的,向那里陷呢?那么就没有事了。用智慧来破坏它,再加上自己忏悔,就可以了。
问:钟爱的长老,如何修无生法忍?成道之后有何现象?
答:这正是底下修观的意思。修我空观、修法空观,这就是修无生法忍。
成道之后有何现象?应该从两方面说。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是佛不在世,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了,我们这个世界表面上看是没有佛、也不见有阿罗汉,那么你若修无生法忍成就了,应该有佛出现来为你印证,应该有这样的现象。如果是没有佛来印证,那你还是没有成就,这是一。
但是得无生法忍的人他并不取着这样,因为他观察我不可得、法不可得、佛不可得、众生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心离一切相、无分别的境界,离一切心意识的境界,那他那里会执着:要佛来给我印证?他没有这种分别心的。这是一个现象。你初得无生法忍的时候,佛来为你印证,这是第一个现象。
第二个现象:这得无生法忍的人,他这个智慧一出现的时候,于一切法无着,不执着,他心能不着。这个无着,我们佛教徒倒是常用这句话:「你怎么这样执着呢?」就这么说这句话。但是实在这是很深的境界,是很深的!
我们平常人稍微静坐一点,会感觉到:「喔!我现在心里面有点贪心;我现在这分别心、我心里面有点儿瞋心。」这样的观察,这是已经很粗显的烦恼。这个着,还在这个贪瞋烦恼之前就有着了。
我说过没有?譬如说一个脾胃好的人,人家说:「这个饺子很好吃!怎么怎么有味道啊!怎么怎么地。」他就流口水,这个脾胃好的人他就会流口水。但是,这流口水的人自己再反省:并不是明显地要吃饺子,为什么还要流口水呢?就是已经开始有贪心了。那么就可见这个贪心,我们还不能完全觉知到。而这个着,还在贪心之前。如果你无着,不会有贪心的;照见五蕴皆空就度一切苦厄嘛!贪就是苦、瞋也是苦。
所以这是两个现象。「成道之后有何现象?」初成道的时候,有佛来给你印证,来赞叹你一下、来印证,这是第一;第二、能无着。
但是初得无生法忍的圣人,他并不是圆满的圣人,初开始得圣道的人还有很多烦恼还在,所以他的正念若不现前的时候,他还有烦恼,还会起烦恼。
这个可以分两方面说:一个是在家居士得无生法忍,一个是出家人。如果是出家人初得无生法忍,他也是有烦恼,但是比较少。假设是正常的佛法的话,你也天天在那儿修四念处、静坐,无故会骂人吗?不会的。最低限度表现出来是十善法的境界,身口意三业所表现,都是很合理的,不触恼人。所以出家人(按常理来说)引起烦恼的事情少;如果不修四念处、不修行的人那就不要说。这是说出家人若是得了圣道,初得无生法忍的人,他烦恼也没有完全断,但是起烦恼的因缘少。
若是在家居士得无生法忍,那不能和出家人相比。因为在家居士他还可以有事业,他还可以有妻子儿女的,初得无生法忍也还是,这样也还是可以得无生法忍。当然这是宿世的善根深厚——般若的善根深厚,所以今生他能够修四念处的时候,一用心就得无生法忍。得了无生法忍,但是他是个在家人,他还有工人、还有妻子,有很多亲戚朋友,很多很多的问题,还会有烦恼,时时会有烦恼。只是说正念现前的时候,能无着。
所以,成道之后有何现象?简单说,有这两个现象。
如何修无生法忍呢?就是「从闻思修,得无生法忍」!《楞严经》说:「从闻思修得三摩地」,现在三摩地不要说,闻思修这个修就是三摩地。不过,这就不多说。那从闻思修得无生法忍,怎么样得无生法忍?就是闻、思、修,就是这样子。
我看,就是《大般若经》,《维摩经》也是可以,《华严经》、《法华经》也都可以,你能够「闻」。这个闻的范围,我们从字面上看:「喔!就是你讲一讲,我听一听,我听明白了,就是闻!」其实不是这么简单。我们读书也包括在内,我们自己阅读经律论也包括在闻里边。那么应该怎么说呢?就是你正确地通达了什么是佛法,你通达了,这是闻慧。闻慧以后,你能自己「思」惟,你还能思惟,用这个智慧来思惟色受想行识是因缘所生、是毕竟空寂;那么这个思又更进一步了,能更进一步。譬如游泳的人,最初学游泳的人,要用一个救生圈,用那个东西去练习游泳,闻慧就是这样子。闻慧要假借语言文字的佛法去闻。这个思慧,就有的时候需要文字、有的时候能离文字。就像学游泳学得进步了,有的时候不要那个救生圈也可以游泳,有的时候还要,就是这样子。
到修慧的时候,就可以离文字了。所以离文字相,严格地说,要到修慧的时候,而不是在闻——初开始的时候。初开始的时候没有闻慧,没有文字的佛法,我们不能够转凡成圣,不可以!如果说决定没有文字相,释迦牟尼佛不需要出世了。
从修慧,就是要修禅定,在禅定里面再去观察五蕴皆空——我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修止又修观。这样子,逐渐地、逐渐地止而又观、观而又止,那么有一天早晨起来一静坐,一念相应,得无生法忍!就是这样。也可能不是,也可能是你去见师父去,师父打你一香板,得无生法忍!是的!什么呢?他打你一香板的时候,你的正念一观察:「这香板不可得!」得无生法忍。也可能有人骂你一句,得无生法忍;有人可能是赞叹你一句,得无生法忍。当然,我们不修行的人,那就不是!「你打我?我要告你!」这都是从烦恼上、向尘劳这一方面去用心了,不能向道上会。修行人向道上会,不管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不管看见什么境界,他向道上会,所以,他容易得道。你就是《法华经.提婆达多品》:我因为提婆达多的善知识故,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这样意思。
所以,如何修无生法忍?这句话的确是非常重要!不过我就是说这么多了。
1994年宣讲
问:如何为身患重病的父母消除业障?延续寿命?
答:当然,能够诚心拜忏是可以,可以消除业障、也有可能延续寿命。或者是你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有这种作用;我也听人说,念《地藏经》也有这种作用,可以消除业障、延续寿命,也是可以的。
但是佛说的这些法宝,称之为宝,它的确有不可思议的作用!你能如法地受持读诵,修止、修观,当然不可思议。但是,究竟是不是能消除业障、延续寿命,那还不决定。这个不决定的意思;譬如说年纪大的人、或者是年纪不大,我曾经讲过,这个人他有了病,或者说是业障病,也很苦。那么你求佛菩萨——拜忏、或者是念大悲咒、或者是念经,消除他的业障、令他的寿命延长。佛菩萨就满你愿,这业障转了,病痛没有了、寿命延长了;但是寿命延长以后,有个恶因缘使令他造了很多的罪,假设有这种事情。如果说,若是他的业障可以消除,不要延长寿命,他就死掉了;死掉了,那么这个罪业就没有因缘创造;因缘一转变,就没有因缘造罪了。这样的情形,我们想一想,是延长寿命好?是不延长寿命好?这里就是有点事情。
所以我们「念经求佛菩萨加被」这件事,在我们的感觉上,有的时候佛菩萨没有满我愿:「人家说念《金刚经》能延长寿命,结果也没有延长,佛法不灵!」其实这句话,在佛菩萨的大慈悲心里面,他有他的看法,不能按我们的看法决定事情的,所以也应该这样讲。
但是,为子女的人看见父母很苦,当然也应该为他忏悔,这当然是对的。可是有的时候不如我们意,我们也应该不退道心,对于佛法的信心不退、对于佛菩萨的恭敬心不要变动。因为我们的肉眼、我们的虚妄分别心,有一张纸就隔住、就看不见了。所以,我们对佛菩萨信心应该深刻一点。
问:持咒是修持的法门之一。曾经有法师说:咒是鬼神的名号。鬼神是六道轮回的众生,藉他们的名号也能修持念咒吗?以上问题求你指导。
答:这个话啊,说是鬼神的名号,有的地方也是有这种说法,但是你不要这样执着,我看《瑜伽师地论》上不是这么说。《瑜伽师地论》上说:这个咒,就是佛菩萨能说咒,乃至得禅定、神通的外道也能说咒,他也能说咒的。我们一般人不能说咒;是得了禅定、神通以上的人能说咒。他说咒,就是他要由他那个寂然不动、明静而住的禅定的力量、加持的力量,赋与这个咒的语句什么什么力量:这个咒可以使令人身体健康、或者使令人发财、或者怎么怎么的,他赋与它这个力量。你能依据他的条件……它多数要有个条件,不是无条件的。就是我们念大悲咒,念大悲咒,它也是有条件的,你读《大悲心陀罗尼经》就知道。大悲咒出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上,也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
《瑜伽师地论》上说,佛菩萨、得无漏道的圣人(不是外道的那些有禅定的凡夫),就是得了禅定、有神通的圣人,当然也是一个阶级、一个阶级,到佛是最圆满;这一切有神通的圣人也都是能够说咒。说咒,他也是大悲心,不是求名闻利养的;这样子,他也是,他那个清净的真心赋与这个咒力量;他也是有条件,规定怎么怎么的,可以满什么愿、满什么愿。你按照他的规定,它也能有效;如果你违犯了他的规定,那就不一定有效。这是《瑜伽师地论》上这么讲、这样解释,所以咒是有力量的。但是佛菩萨完全是大悲心,和外道不同!和外道不同的原…
《止观大意(讲于华藏讲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