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那个意思,看佛制戒的那个意思,就是这样子。所以佛在世的时候,随佛出家的,当然是有佛的善巧的教导,所以他容易得圣道。也是爱惜光阴,这个心、这个重要的宝贵的精神,没有消耗在无用的事情上,所以得圣道的人多。当然由正法、像法、到末法的时候,就有一点变化了。
所以说「知量知足,若过贪求积聚,则心乱妨道」,这是说这个衣食具足,这个衣这一方面,分这么三种。叫我们要知量知足,这样子我们才有时间修学止观的。
次食法有四种:一者、若上人大士深山绝世,草果随时得资身者。
「次食法有四种:一者、若上人大士深山绝世,药果蔬菜,随得资身。」前面的文是说持戒清净,然后说衣食具足。这个「衣」昨天讲过了,现在说这个食的具足。这食法有四种,第一种是「若上人大士」。这个「上人」在《大品般若经》上,就是《大智度论》里面有解释,那上面是说,得无生法忍的人可以称之为「上人」,就是超过了凡夫了,不是凡夫人了。可是在律上说,得禅定的人也可以称之为上人。现在这里这个文可以包含这两种;得了禅定的人,或者是得无生法忍的人,都称为上人。「大士」,就是前面说那个雪山大士,这都是大福德人,他的福德大了,他这个身体和一般人不同,就是他的忍力特别强,他倒不需要特别的去容忍,他自然的他的抵抗力强,他就是几天不吃饭也不要紧。所以这种人「深山绝世」,他在深山里面居住,「绝世」就是和世间人不来往。「药果蔬菜」,山里面的药草,或者是树结的果,和这蔬菜一类的。「随得资身」,随处得到的多少,他就能资养他的生命了,到不需要特别的考究,怎么样作熟了,或者怎么样有营养,都不需要计较这个。
近多少年来,也有人提倡生吃东西,不作熟,说是这样子比作熟了有营养。
二者、常行头陀受乞食法。是乞食法能破四种邪命,依正命自活,能生圣道故。
「二者、常行头陀受乞食法。」第一种这是特殊的人,我们在人间居住的人,那样情形可能有困难,所以不能就是一种食法,又说到第二种。第二种是「常行头陀」,昨天说这个十二头陀行。那么这种人他是接受了佛陀的乞食法,就是自己不作东西吃,自己不准备厨房,不作东西。「是乞食法能破四种邪命,依正命自活」,我本人初出家的时候,读到经论上说这个乞食,心里面没有什么分别,不懂得分别,不知道怎么样去思惟。但是后来就想到一个问题,说是我们大众僧在寺院里面作饭吃,有的时候这个饭合口味,不合口味。这个菜是咸、是淡了,是怎么怎么这样分别,不合口味就不能吃了。说若乞食这件事,人家给什么你就是接受什么了吧!那么你能不能合口味这件事怎么讲法呢?所以乞食这件事也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也是要有忍力的人。
那么乞食法有什么好处呢?是「能破四种邪命」,能破除去四种不合道理的生活方式。「依正命自活」,随顺佛说的正命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样子「能生圣道」,他能够生出来圣人的智慧。这个圣道这个「道」,有的时候,有的地方第一义谛也称之为「道」。有的地方称圣人的智慧,无分别、无漏的、清净的智慧也叫作「道」。那么这两种都可以称之为「道」。你若有无漏的无分别的智慧,当然你会见到诸法实相了。诸法实相的真理,并不是佛菩萨创造的,是本来有的。这个圣道的清净的智慧是自己努力修成的。所以「能生圣道」这个「生」字,应该说「圣道」就是般若波罗蜜了。这个般若波罗蜜清净的智慧要依正命自活才能生出来。若是邪命,那就有点困难。这可见佛菩萨的智慧非常的微细,我们出家人生活的来源,生活所需若是合法的,那么你修学戒定慧,就容易清净,容易成就。若是我们生活所需,来得不合法,不合法就是不清净有染污,那么你修学戒定慧的时候,就有困难,最低限度是缓慢了一点。所以我们出家人的戒律上,对这个厨房的事情,对这个收藏食品的地方,有特别的规定。
「能生圣道,故名圣种」,所以叫作圣种,能生圣道,故名圣种。这个「种」,种子能生出芽来,就是由因而得果的意思。这个「正命自活」是圣道的一个因缘。但是在《阿含经》里面,《阿毗昙论》里面说到圣种,一共说出来四种,「四圣种」。这个「四圣种」,好像在受戒的时候(受比丘戒、比丘尼戒的时候),曾经提过这个圣种。这个衣、食、住,这三种,我们出家人要能够接受最低最低的衣、食、住,你能接受得了,要有这个准备,这是圣种。其次就是这个「乐断烦恼,乐修圣道」,我欢喜除灭我的烦恼,我欢喜修学圣道,要有这样的欢喜心,实在这就是一个志愿,你要有这样的愿望,有了这样的愿望,这是「圣种」。当然我们有的人心是很细致的,记忆力也特别强的,最初出家受戒的时候,听见了戒和尚,或者羯摩阿阇黎、教授阿阇黎这样开示,当时就会有深刻的印象。如果是当时没听清楚,当然就不知道了。若是知道这件事的话,的确是修学圣道很重要的一个条件,「能生圣种」。我们平常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有的时候会引起一些问题。但是若在自己的内心里面有这个「乐断烦恼」的心情的话,那可能会不同一点。所以这个圣种,在经论里面是四种圣种,能生圣道。这是说叫作「正命」。
这个「正命」,三十七道品那个八正道里面也有个「正命」,就是我们出家人的经济的来源要合法,要合法就是要靠施主的布施,我们有所缺少,向施主乞求。我们缺什么就求什么,他是顺于戒定慧的修学的,这算是「正命」。若是邪命就不顺于戒定慧了。昨天说过,释迦牟尼佛他给他的弟子安排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安排的,你自己不要生产,你如法的乞求,这叫作正命。如果说是,我不愿意这样作,我自己生产,我自己另外想一个办法,「邪命自活」,那么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就诃斥我们,说那是「邪命自活」。
邪命自活者:一、下口食,二、仰口食,三、维口食,四、方口食。邪命之相,如舍利弗为青目女说。
什么叫作「邪命自活」呢?「一、下口食,二、仰口食,三、四维口食,四、方口食」,这四种叫作邪命食。这个「下口食」是什么呢?就是自己种田,种谷、种菜、种生活所需的食品,自己这样作,这叫作「下口食」。「二、仰口食」,第二个办法,是仰口食,就是这个人他有天文的知识,这个日月星辰的运行,出现什么形相,表示这个世界上的吉凶祸福,他有这样的知识,依赖这样的知识去谋求生活所须的,那么这就叫作「仰口食」,仰口食,这也是邪命食。「三、四维口食」,这个「维」,就是东西南北是四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就是四维了。这「维口食」是说什么呢?是说这个出家人,他学习种种的咒术,会算命、会相面、会看风水,这些事情,就是依靠这些知识,去赚钱维持生活的,这叫作「维口食」。第四是「方口食」,「方」是东西南北。这是什么意思呢?说是这个出家人,他同这社会上的国王大臣,这些大资本家,工商业这些有钱的人来往,同他来往,从这中间就可以得到生活所需了,这叫「方口食」。
这四种经济的来源维持生活,佛陀说这都是邪命食,都是不对的。这个邪命食,我酌量思惟这件事的意思,因为我们出家人为什么要出家呢?就是要修学圣道,想要得涅槃。这件事要很长的时间,可能会作成功。如果你自己去生产,你是下口食、仰口食、维口食、方口食,你的时间都用在这上面了,你还有余下来的时间修学圣道吗?就算是有,也少了。少的时间,未必能够作得好。并且,如果你参加过禅七,或者是念佛七,或者是你自己精进用过功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什么时候用功相应,你会感觉到。你用功相应那个时候就是你精神最好的时候,如果你把这个时间用在别的事情上了,剩下来的时间多数精神有点儿疲倦。精神疲倦了你念佛还能相应吗?你坐禅还能相应吗?你诵经的时候,说是我能够把《华严经》背下来,你背经的时候打瞌睡。精神来不及的时候,什么事情都作不好。所以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你想修学圣道,你就作一个乞丐最好了,你不要自己生产,你自己生产不行的。
「邪命之相,如舍利弗为青目女说。」这邪命的生活的行相,它的内容,就像舍利弗尊者为青目女所说的那样子。这件事,在《大智度论》第三卷上提到了,就是解释这个「比丘」,什么叫作「比丘」呢?就是他能正命的生活,四圣种,那么叫作「比丘」。如果邪命食了,就不叫作比丘了。也就是这个下口食、仰口食、维口食、方口食,也就是这样说的。我看这《大智度论》我去查这个文,那上面就是说清净的「净」,没有这个青黄赤白这个「青」。但是这里面加一个「青」字,我不明白。
三者、阿兰若处,檀越送食。
这食法有四种,第二种就是乞食法。第三种食法,我们出家人这个饮食怎么办呢?说是这个比丘他在「阿兰若处住」,这「阿兰若」是印度话,中国话翻个「空闲」、或者翻「寂静」、或者翻「闲静」,闲静处。那么这个比丘不欢喜喧闹的地方,在寂静处用功。「檀越送食」,这个施主他给你送来饮食。那么这个办法不错。这「檀越」两个字,「檀」是檀那,翻中国话就是翻「施」,布施的「施」。这布施能超越贫穷的苦海,所以叫作「越」。这样说「檀」是印度话,「越」是中国话,华梵双举。「檀越送食」,这个方法是不错。
四者、于僧中洁净食。
这个就是大众僧在一起住「洁净食」,这「洁净食」就是大众僧的住处专有一个地方,或者最初造寺庙的时候,就划定了这个地方是作库房用的,所有的食品都放在这里。如果最初没有这样作,后来出家人在这里作僧房,就是要作法,把这个地方规定为库房的用途。这上面意思是,我们如果把食品,不是放在库房里,放在你自己卧室里面,就…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