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阿难称誉品 3

  所以,这里面是「色、色相空,何以故?檀那波罗蜜、色,不二不别,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檀那波罗蜜,不二不别;五波罗蜜亦复如是」。这里面包括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包括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眼识、耳识,乃至意识,十八界,统统都是毕竟空的。这样子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呢?「何以故」,是怎么回事情。是「檀那波罗蜜、色,不二不别」。那么我们若是去学习、去实践这个檀那波罗蜜的时候,也还是色受想行识。你用什么来布施?我布施一层楼、我布施一个车,这是色;但是,你在布施的时候,你做这件事,不全是物质,还有内心的作用,内心的受想行识也在里面的。

  

  那么,也还有个对象,对象也还是色受想行识,那么这檀那波罗蜜这一件事,它也是因缘生法,也是檀那波罗蜜相空、檀那波罗蜜自相空,那么,色也是自相空、受想行识也是自相空,这个自相空里面色不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檀那波罗蜜也不可得,在不可里面,没有这么多的差别的事情。所以,「不二不别」,不是两回事,不是一样一样事情,没有这些事情,都是无差别相了,是平等相了,是无差别的。

  

  「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檀那波罗蜜不二不别」,乃至到你得了无上菩提,达到佛的境界,佛的这个大智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是因缘生法,也是因缘生法,他也是从开始学习佛法,从闻思修得无生法忍,由无生法忍修学六波罗蜜,广度众生。广度众生的时候,众生还是毕竟空、六波罗蜜也是毕竟空,菩萨本身也是毕竟空,毕竟空还是这样行菩萨道,就这样子逐渐地、逐渐地,你的佛的智慧就出现了。所以,这个智慧也是因缘生法,因缘生法也是毕竟空,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是毕竟空,你修的檀那波罗蜜也是毕竟空,所以,这里边还是无二无别的、还是无差别相的。

  

  「五波罗蜜亦如是」,前面是说檀那波罗蜜,先是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檀那波罗蜜也是自相空,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相空,乃至戒波罗蜜、忍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这五波罗蜜亦复如是,也都是自相空的,自相空中无差别相,也是无差别的。

  

  这里面还有一样事情,我们应该要注意的。譬如说,我昨天、我以前,我不是佛教徒,我从今天皈依三宝了,受持五戒、修学十善法,做种种功德,我今天开始以后是佛教徒。是佛教徒以后,我相信佛法、学习佛法,我用功修行,我可以去实践这个布施波罗蜜、又实践戒波罗蜜、忍波罗蜜,我六波罗蜜我都学习;学习了,我们若是不学习这个般若波罗蜜的自相空的时候,哦!我比以前好了,我以前没有这么样修行,我现在修行了;我修行,你还没修行,我还比你强!也就容易有这些问题。但是,现在这个地方,你能够学习色、色相空,受、受相空,乃至识、识相空,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相空,无差别。我以前不是佛教徒,和我今天是佛教徒无差别;我做功德、不做功德,无差别;你不做功德,我做功德,无差别,没有这回事。这和世间法完全不同!世间法完全不一样。

  

  世间法──你做皇帝的,做皇帝的,也都一样,别人做皇帝,当然,他的势力很大,我的条件不够,我忍耐一点,你是皇帝,我给你服务。但是有机会的时候,我就要做皇帝打倒你,就是这样子,世间上都是这样子。但是就是做了皇帝以后,手里有刀,谁敢不服从呢?这些书生就会给你做个理由:「天命」,天老爷叫你做皇帝的,就会说出很多的理由。

  

  我那天说过,司马迁说的:「盗子者诛,盗国者侯;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这司马迁能看见这个道理。我们社会,国家没有法律是不可以啊!你偷人家几块钱,啊!法律制裁你!判你死刑。但是,你若有本事把全国都偷来了,你做了国王了,没有罪,一点儿罪没有,你是王、你是皇帝!是老天爷叫你做皇帝。世间上就是这样子。这个书生,所以,我看那历史上说:「王者,贼也!」因为他把别人的国家偷来了嘛!他做王,是这么回事儿。这个书生是厉害!所以,做皇帝的人不高兴书生。不高兴,你没有书生还不行的呀!没书生还不行,有书生也不行,心不安哪!就怕人造反。心不安!做了皇帝,就怕别人造反;但是,没有这些人还不行,有个韩信给我打天下,打了天下,成功了,这个韩信得要杀死才可以,不然我这皇帝做不来,不安,心里不安;但是,杀死了韩信,心里还也不安。因为,你还有一个人来保护你的安全嘛!就是怎么也不安。没有有本事的人为你服务,你心不安;有本事的人为你服务,也是不安,因为怕他造反。所以,世间上事情啊,心都是不安的。有大权力的人,他是最恐怖的,有权力的人他反倒是很恐怖。其他的事情,我认为也没有人能心安的。等而下之,也都是心不安,也是心不安的。

  

  那么,谁是安呢?谁能心安?学习佛法的人心安,佛法没这个问题。刚才说:我做了很多功德,你们都不如我;但是,他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平等,无差别,没有高慢心。而且,他还是要发大悲心弘扬佛法、栽培一切众生的善根,大家齐成佛道,是这样子的。和我们,和世间法完全不同!世间法是做了皇帝以后,看那一个地方风水好啊,别人会起来,把那个地方破坏它!我永久做皇帝。其实不可能的嘛,你破坏别人,就注定你非垮不可的。这佛法的因果是这样子,非垮不可!所以,若是不学习佛法,不学习般若波罗蜜,在世间上做世间上事情,心都是不安的。

  

  我们佛教徒如果你若不学习般若波罗蜜,你不观察色、色相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自相空,你去做种种功德,你组织个团体,你心也是不安,你还是不安,心不安的。心若不安的时候,就有问题呀!有的时候就会造罪呀。因为,我「势在必得」,我不可以失掉,我这个地位不可以失掉;但是那个大情况对我不利,那怎么办呢?就是要造罪才可以,不然的话,这个事儿不行啊。所以,不学习般若波罗蜜,我们是佛教徒,但是不学习般若波罗蜜,你心还是不安,心里也不安。不安,就会有苦,有很多的苦恼。所以,学习佛法,我们做种种的功德,我们同时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我们就逐渐地减少过失,逐渐地没有过失。

  

  《大智度论》上有个譬喻,譬如农夫耕田,耕田,种上谷的种子,或者栽这个苗儿、或是怎么样。然后,地它会生出草来,要用…旧时代的,我是乡村的孩子,我知道这个事,要铲,就那个草要铲掉它。做种种的功德亦复如是,栽培种种善根;但是有了善根的同时,烦恼也增长,也会出来烦恼,出来烦恼,用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就是除草,就是要般若波罗蜜来调伏自己的贪瞋痴,不要动,观察我栽培的善根是自相空,烦恼自相空,人我统统都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我看这《摩诃止观》,《摩诃止观》上说到《金刚经》的时候,天台智者大师说什么呢?这《金刚经》是为谁讲的?佛为谁说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提出这个问题。智者大师回答:就是我们凡夫发了无上菩提心了,凡夫我们学习佛法,「唉呀!佛法真是大光明灯啊,黑暗中的明灯、苦海的舟航,真是太好了啊!」就是愿意为人家讲说呀,弘扬佛法,大家来学习佛法。这的确是发的好心,发了慈悲心;但是他般若还没学,一有问题的时候,贪瞋痴就出来了啊。所以,佛就为这个人说般若波罗蜜,为他说金刚般若,就是给你预备一个锄头来铲草的呀!你自己也学习佛法,大家共同地学习佛法,就实在是在种田嘛,在种田。但是种的时候,这个苗要出来,这个草也会出来的,就是贪瞋痴也出来了,就给你一把锄头来铲草,给你个金刚般若来调伏烦恼,光是善根增长,烦恼不要增长,以金刚般若来除草啊,是这样意思。

  

  所以,学习这个色、色相空,檀那波罗蜜、檀那波罗蜜相空,学习这般若波罗蜜,观一切法自相空,同时还栽培善根,这是一个安乐行,《法华经》有〈安乐行品〉,其实就是般若波罗蜜,这是安乐道,是安乐行。

  

  大概有一个星期前,有一个女居士给我来封信:我也愿意、我也想出家。她在信上说:我想出家,但是啊!我也有顾虑。是顾虑什么呢?她说:我以前在中学,在中学读书的时候,这是女校,这一堆女人哪,嫉妒障碍呀。那些出家的女人也是嫉妒障碍,我不出家了。给我来这么一封信。当然,我知道她年纪不大,她也有丈夫。我回信的时候,她有别的问题我回答,这个问题没回答。我如果是把这个问题解决,她若出家,她丈夫可能不欢喜啊!所以当时没也回答。我的意思,暂时不要回答,以后再说。也不是决定不回答,但是以后再说。

  

  我说这话什么意思呢?我们,尤其是现在,就是我们当前的境界,多数都是读书人,都是受过很高的教育,头脑都是很灵的,一想就知道。出了家以后,要经过一个修行,你才能够成功,初开始的时候,你还是原来样嘛,这可想而知这个事情嘛,是这样讲。像刚才这个人说:要出家,那一堆人哪,都是嫉妒障碍,我不要出家!这种想法不完全对,可也不能说完全错误。

  

  我的想法,刚才不说应该知道了,如果大家在一起学习般若波罗蜜,每一个人都是常常静坐,一方面学习经论上的佛法、一方面常常静坐,用般若波罗蜜来调伏自己的身口意,那就不一样,应该是不一样。当然不能说立刻有效,不能那么说,但是不一样。静坐和不静坐,不一样。因为,这个静坐当然是天天,每一天有多少次的静坐。一天一天的静坐、一个月一个月的静坐,前一个月、后一个月,一年、两年,天天、年年这么多坐,常常地用功,应该是不一样,应该是不一样的。就虽然还有凡夫的习气,常有般若波罗蜜的法水在这洗,常常的洗,游泳法海六十年,…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阿难称誉品 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