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二法?
佛告阿难:以色不二法故,受想行识不二法故,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二法故。
这是佛回答。「不二法」指什么说的呢?就指色法是不二法、受想行识也是不二法,乃至佛的无上菩提也是不二法。就是观察这一切法,观察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也是不二法、观察色声香味触法也是不二法,乃至眼识、耳识、乃至意识,乃至一切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是不二法。那么,这就叫做回向萨婆若。
世尊!云何色不二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二法?
是阿难尊者继续请问。怎么叫做色叫不二法、受想行识叫做不二法,乃至无上菩提也名为「不二法」呢?
佛言:色、色相空。何以故?檀那波罗蜜、色,不二不别,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檀那波罗蜜,不二不别;五波罗蜜亦如是。以是故,阿难!但称誉般若波罗蜜,于五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为尊导。
这是佛答复,什么叫做不二法?「佛言:色、色相空」,那么这就叫做不二法。昨天解释过。「二」,就是差别的意思,它不是一个相貌,各式各样的差别的相貌,就叫做「二」。「不二」,就是没有差别的意思。怎么叫做无差别呢?是「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那么这就叫做不二法。
这个色,当然是通于有内色、有外色。内色,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外色,就是外边的色声香味触。内色也好、外色也好,都是因缘生起的,都是缘起法。这样的缘起法的色相,它是自性空的。在自性空上看,就是不二法,就是无差别相的。这文就是这样意思。
自相空这件事,在《中观论》上也讲的很详细,在《大智度论》里面也说的很清楚。自相空这句话,就是每一法它本身是没有体相的,就叫做自相空。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譬如说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部分都是地水火风组织成的,这都是色法,我们这个身体也是因缘有的。因缘有,在佛法里面讲,就是自己的业力,再加上父母的帮助,那么就成就了这个身体。那么,这就是个因缘。
说这个自相空这句话,就是因缘算是他,因缘名之为他,除掉了因缘之外,是你本身的,叫做自相,自己的体相。我先举一个例,或者说是一个譬喻。譬如我现在,我这腰包里头有一百块钱。我向某甲借五十块钱、向某乙借五十块钱。别人问我:你有钱没有钱?我说:我有钱。他说:有多少钱?我说:我有一百块。我有一百块;但是,某甲和某乙如果见面的时候,就说:妙境向我借五十块。某甲这样说、某乙也这样说,所以加起来,他有一百块。这一百块钱完全是从外面借来的,他本身有没有钱呢?本身就是一毫钱也没有!所以,若是有人问:玅境!你有没有钱?我说:没有钱,也是对的,话这么样说,也是对的。说你有一百块,怎么突然没有了呢?那一百块是借来的呀!我若还给人家呢,我就是没有钱,一毫钱也没有。我现在说有呢,是借来的,不是我自己有的,是借来的呀!「借」这个字,就是假的意思。假者,借也。真假这个假,就当个借字讲。假者,借也。这就表示有钱是有钱,但是假的,不是真的,是借来的。若真实的来说呢,他就是没有钱。
现在说是我们人的这个生命体,就是单独在眼耳鼻舌身这一部分,这个物质、这个生理的组织这一部分来说,就是以前的业力、加上父母帮助的关系,逐渐地组成这个身体。当然,从父母、从母亲出胎之后,当然继续要有营养给他、也有空气,这个生命所需要的,他渐渐地就长大了。长大了,这个身体就看出来,就是这么多的因缘成就的,这个身体。
我们说是有空气、有水,有各式各样的营养,这个身体可以继续的可以生存;但是也一定要有业力。说这个人他继续可以吃饭,也有水,但是现在不行了,要死掉了,就是这个业力结束了。业力若结束了,虽然吃饭,也是不能生存了。但是,我们这个身体就是这样子,就是有业力,你不吃饭也不行。就是还是众多的因缘,才能成就这个生命体。这样说,从因缘来的这个生命体,完全是从因缘那方面来的,这个生命体本身有没有一点事情?他本身有没有一点地水火风?一点也没有!完全是由因缘来的,他本身是无有少法可得,所以这个身体可以说是自相空。
就像造这个房子是一样,这个建筑公司,政府的批准,那么画宅师画出来这个建筑的图宅,建筑公司依照这个图宅这么造。所以,你看这个房子是这么多的因缘,从那地方来的、组成的。除掉了这么多的因缘之外,这个房子本身有什么东西可得?有什么事情?一点儿也没有。说:现在是有了。有了,都是假借来的,不是他本身本来有的,本来是一点儿也没有。你看他的这一个墙也好、或是房盖也好、或者是一个灯也好、或者是所有的每一样,统统都是从因缘来的,没有一点是他自己有的。所以说,虽然有一个房子的存在,但是房子是自相空的。虽然我们有这个身体、生命的存在,但是他是自性空的,他的自相是没有的,所以叫做空。
在空上来看,这里边是无差别相的。在自相空上看,里边也没有地、也没有水、也没有火、也没有风,也没有眼、也没有耳鼻舌身意,什么都没有,始终也没有男、也没有女,也没有贪瞋痴,什么都没有,无有少法可得。这里面一点差别相没有,所以叫做空。
我们现在大家在这里坐禅,这个坐禅这件事,也是很妙的,也是很微妙的事情。有什么微妙呢?如果你有这样的毅力,你不怕腿疼,也不怕腰疼,你就是不怕这个苦,继续依据静坐的方法这样坐,增加时间,一天坐两个钟头、一天坐四个钟头、乃至坐八个钟头、坐十个钟头,你继续这样努力坐,他就有变化。其中有什么变化呢?开始这个身体感觉到轻,不感觉到重,不感觉到说有几百磅那么重。就是上山坡也好,你这个腿一抬,感觉到轻,和以前不一样,和以前的感觉不一样,感觉身体轻快,这是第一个感觉。
如果你继续不断地坐,还有第二个感觉,就是感觉这个身体就好像是没有了。就好像是像一个影似的,太阳照那个树,就现出一个影来,像影似的。就是还是有,也好像不真实,又好像是没有、又好像是有,这是第二个感觉。
第三个感觉,就是完全没有了,你继续这样坐,就感觉没有身体的存在,只有一念明了的心寂静住,会有这个感觉。但是你睁开眼睛看,这身体还在这里,并不是没有,这身体还在这里;但是你若闭上眼睛,你继续坐,你这感觉就出来,就会感觉好像没有这个身体的存在。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了的时候,我们说:「色即是空」,你很容易相信,你很容易相信,哦!这个色是空。乃至到这个房子、山河大地,都是空无所有的,你很容易相信。因为什么呢?因为你有这个感觉了嘛!并不是凭别人说呀,你自己,或者用佛教的话:你自己证实了这件事,是空的。
但是,佛法里面讲:「色、色相空」,这个空和你静坐感觉那个空,不是一回事,不是的。佛法里说这「色相空」,这个空是圣人的智慧所见的,就是你若能见到色相这个自性空的时候,你就是圣人了,就不是凡夫了。说我静坐的时候,我感觉身体空了,这房子也空了,你是圣人吗?不是!你还是个生死凡夫,不是圣人。所以,这个感觉的空,你静坐感觉这个身体空了,和经论里面说:「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受、受相空,想、想相空,行、行相空,识、识相空,眼识、眼识相空,乃至意识、意识相空;一切法,一切法相空,和这个空不一样,不同的,是不一样的。因为那个是你的内身的感觉,不是智慧!现在说色相空,你若能见到这个空,这是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所证悟的,和我们静坐的时候感觉的空,是不一样,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们若不讲,就容易有误会,就有误会。经上说:「色、色相空。」是!我静坐的时候是这样子,色是空的。那就是误会了,是不对的。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子。古代的人静坐的时候,出现这个境界的时候,也认为:我得无生法忍了!我感到这一切法都是空的,我证了!也有这种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会呢?就是这个人他没有学习佛法,他没有学习经论,所以容易有这个误会。不学,说:我修行啊!我不要去学习佛法,我就修行。你搞不好!你若不学习佛法,一般的修行可以,深入一点,你就会走错路,你就是搞错了。就是以凡滥圣,就会有这种事情。古代的时候这样子,现在人也是一样,也是一样,也搞错了。所以,这若从佛法的理论说,从佛陀的开示我们的佛法上看,你若想修行,一定要学习;你学习呢,也还要修行,这个学习和修行,不可以偏废的。你一定要学习、要修行的;修行、也要学习的。
说是:我到佛学院去,去学习经论,将来做大法师。这种说法,严格地说,就是说错了。应该说:我到佛学院去学习佛法,就是想要修行的关系。为了修行,我要这样学习。应该这么说。你要知道啊!你学习了佛法之后,你知道怎么样修行了,你自然也会为人讲解佛法。那么,我说我到佛学院学习佛法,我是为别人讲解佛法,这样讲有错吗?这样说,我认为是说错了。因为你的意思就是要为人讲,自己不修行。你自己不修行,为人讲啊,我认为在今天的佛教来说,勉强地可以说是,勉强地就算是承认、承认你吧,承认你可以讲佛法;严格地说,你不能讲佛法的。问题在那里呢?你若不经过修行啊,你内心里面的贪瞋痴还在,内心贪瞋痴在的时候,你为人讲解佛法的时候,有贪瞋痴的气氛在里头,你究竟是宣传佛法呢?是散怖你的贪瞋痴呢?
有些非佛教徒手里头有枪,所以就会:你们佛教讲经是宣传毒素。他是这样。当然,他的目的是不相信佛法,是毁谤佛法、要消灭佛法,是这种意思。但是,我们佛教徒当然不承认这件事,我们是宣传佛法,令人离苦得乐,怎么能是宣传毒素呢…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阿难称誉品 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