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来,才能够圆满彻底地予以宣说。言外之意呢?本经的“流布”,离不开诸佛的护持呀。
下面四小段经文,世尊继续解答“众生修习得何功德?”的其它功德;以及“流布此教至于何地?”当中,“至于何地”的问题: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蚋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各位善男子!这部经啊,堪称为顿教大乘法门,一切顿悟根器的众生,都可以从本经而开悟净圆觉心;同时呢,本经也可以摄受一切渐修渐悟的,其它不同根器的修行者。”
“就好比大海,不会拒绝任何一条小溪,所以无比深广;无论是小小的蚊虫,还是巨大的阿修罗,饮用了海水,都可以完全喝饱。”
哎,本段经文啊,世尊运用比喻,解说了圆觉妙法在摄受各类众生方面的普世功德。其中呢,也隐含着对于“流布此教至于何地”的解答,那么,本经的教法,到底该流传到啥地方呢?
——嘿嘿,本经既然“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哎,那也就是无机不被,顿渐全收啦!言外之意呢,本经之教法,契合于所有的众生,因此,无论流传到啥地方,都是合适的。哎,只要本经所流传到的地方,就有正法,就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啊。
在这个比喻当中,“大海”比喻本经的圆觉大总持法门,“小流”比喻八万四千法门;“蚊蚋”比喻渐修渐悟的小根器者,“阿修罗”则比喻利根顿悟众生。哎,圆觉妙法之所以广大无边,是因为呀,它融摄了一切佛法,乃至于一切众生法呀。所以呢,无论是渐修渐悟的小根器者,还是利根顿悟的众生,都可以进行修学,也都可以从中获得成就。
——哎,有人有疑问了,说呀,这个圆觉法门,包含一切佛法,还好理解;为啥说,它也包含一切众生法呢?
嘿嘿,因为,“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呀!毫无疑问,一切众生法,都在圆觉妙心当中,也就都在圆觉妙法当中了。
下面,仍然是修学或者流布本经的功德: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
“各位善男子!假如有一个人,完全用纯粹的黄金、白银、琉璃、水晶、砗磲、赤珠、玛瑙等七种宝物,堆满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用来布施,救济贫困;那么,他的功德呢,还不如另外有一个人,只是听闻了本经的名字,或者听闻了其中一句经文法义的功德啊。”
——哎,真是不可思议!这样的布施和慈善事业,恐怕,如今没有人能够做得到,因为,没有人会拥有那么多的财宝啊!
可是呢?这样了不起的布施与慈善,其广大的功德,却还比不上另外一个,只是听闻了《圆觉经》名字的人,或者是一句经文法义的人,岂不匪夷所思?
——各位兄弟姐妹,您能够相信吗?能够相信佛陀的如此震撼人心之语吗?
嘿嘿,很多人啊,他们嘴上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法师,俺当然相信啦!因为,这是佛陀说的呀!可是呢?一回到所谓的现实当中,他们就把鸡毛蒜皮的一丁点儿小小利益,看得比啥佛法都重要。他们从来不肯老老实实地学习一下佛经,而是呢?尽忙活着那些他们觉得更为实际的世间善法,哎,俺要去利益众生啊!佛法就是要行善嘛!
——这些人不是佛陀的弟子,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肯接受佛陀的教诲,不肯依据佛陀的教法来行持。他们把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给它安上一个名字,叫做“佛法”。
——而如同本段经文所开显的如此甚深之法义,是很少有人能够明白和相信的。所以,《阿弥陀经》上面说呀,佛法,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哎,是那些只会运用思维分别的人,所无法理解的,更不会相信的。不过,您不信没关系,可千万不要随意进行诽谤和贬低呀!
——为啥呢?嘿嘿,因为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您没有深入地学修过佛经和佛法,就不应当随意评论。否则呢?因果自负。不过,嘿嘿,就怕到时候,您负担不起呀。
再多的布施,再大的慈善事业,所换来的因果,都是人天福报;布施者,并不会因此而获得解脱,其福报呢,也是有穷尽的。
而听闻《圆觉经》的名字,或者是一句经文的法义,就不同了,所种下的呢?是成佛的种子,此人,终将成佛,其功德,终究没有穷尽呀!
哎,所谓的“一句义”,不仅仅是听闻了一句经文,还要明了其法义才行,闻经解义,其功德不可思议呀!更何况,本经,乃是大乘了义经典呢。若能够听闻一句经文,并解义的话,就是成佛的正因。
下面,相比较二乘境界,世尊给咱进一步解说,修学或者流布本经的功德: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各位善男子!假如有一个人,教导如同一百条恒河里面的沙子,那样多数量的众生们,证得了阿罗汉果,可是,他的功德呢,还不如另外有一个人,宣说这部《圆觉经》,乃至于仅仅解说其中的半个偈语之功德。”
——哎,修习和流布《圆觉经》,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功德!竟然胜过了,教导无量众生证得阿罗汉果的功德。还是那句话,各位兄弟姐妹,您能够相信吗?真地能够相信吗?
——我自己毫无疑问地相信,因此,在如此妙法的加持下,对我来说,从来就不曾向往二乘境界,所以,当很多汉地学佛人都抢着去学啥“内观”,啥“行禅”的时候,我只是付之一笑。嘿嘿,身在宝山,向外求土;如是之人,难得难得呀!俺只有敬而远之啦。
也正是因为,对于大乘了义经教,毫无疑问地相信,所以,对我来说,选择出家,不存在困难,为啥呢?知人生如幻故。放下情感牵挂,不存在困难,为啥呢?知爱恨虚妄故。乃至于,淡泊名利,不存在困难,为啥呢?知多求苦故。学习大乘教法,不存在困难,为啥呢?常闻思修故。深入经义,不存在困难,为啥呢?心行相应故。宣讲解说大乘教法,不存在困难,为啥呢?以真实信心,得诸佛加持故。
——乃至于,嘿嘿,吹牛也不存在困难,为啥呢?生生世世熏修的缘故啊。
所谓的“半偈”,就是指本经的任意半个偈语,比如说,“知幻即离,不做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就是一个完整的偈语,而所谓的“半偈”呢,就是指“知幻即离,不做方便”或者“离幻即觉,亦无渐次”,等等。
哎,即便是仅仅宣讲本经的半个偈语,其功德,也是无量无边的,都是自己和听众们成佛的正因呀!所以呢,胜过了度化无量众生成就阿罗汉果的功德,因为,无论多少个阿罗汉,其功德,都是有限的;而佛陀呢,即便是因地的佛陀,初住位的菩萨,其功德也是不可限量的呀。为啥呢?嘿嘿,菩萨心量广大,超过虚空的缘故啊。
如果有人能够相信《圆觉经》,对于本经的一言一句,都不怀疑的话,甚至,一听到《圆觉经》的名字,就能够生起信心的话,这样的人啊,具有极其深厚的善根,世尊说: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
“各位善男子!如果有的人,听到了这部经的名字,就会产生信心,而不会迷惑动摇的话;那么,应当知道,这样的人啊,不仅仅在一、两位佛陀的座下培植过福慧善根,而是呢,已经在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佛前,种下过善根,听闻过这部《圆觉经》。”
哎,这是指与《圆觉经》最有缘的一类众生,只是听闻到本经的名字,就产生了坚定的信心。佛陀说啊,这样的人,善根非常深厚,亲近过像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佛陀,听闻过本经。
言外之意呢?这些都是久行菩萨道的人,而并非是初发心者。为啥呢?嘿嘿,一切修行当中,以见佛闻法最为殊胜,哎,佛陀的功德加持,是不可比拟的。要是有人,已经见过了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佛陀,见佛闻法,而且,曾经无数次地,听闻修习这部大乘了义的《圆觉经》,嘿嘿,这样的人,想不成为大菩萨也难呀!
正因为本经功德如此殊胜,堪称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可以帮助一切众生圆满佛果。哎,所以呢,“流布此教”,“至于何地”都是可以的,都能够契合众生的根机呀。哎,佛陀所说妙法,称之为“契经”,啥意思呢?嘿嘿,上契一切诸佛妙理,下契一切众生之机呀。
到这里为止,贤善首菩萨的问题当中,还有一个尚未解答,那就是:“云何使我护持经人?”就是说,世尊怎样要求诸位菩萨和护法神们,来保护修学《圆觉经》的人呢?世尊解答道:
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你们各位善男子呀!应当保护这些末法时代修学《圆觉经》的人,不要允许那些恶魔和任何外道鬼神,恼害他们的身心,让他们产生畏缩而退失信心。”
哎,所谓的“末世是修行者”,并不仅仅指前一段经文里的“闻此经名,信心不惑”之人,因为呀,那些人是久行的菩萨,不太会退失信心的。
——真正会退失信心的人是谁呢?嘿嘿,就是咱们大家,初发心学佛的人呀!哎,虽然咱们也相信《圆觉经》,但是呢?信的不深;虽然咱们也能够了解经义,但是呢?解得不透;虽然咱们也能够随力宣说,但是呢?言行难一呀。
所以,一旦咱遇到恶魔或者是外道鬼神的扰乱,嘿嘿,一点儿逆境出现了,咱呢?就慌神了:哎呀,我修学《圆觉经》,咋还会生病呢?咋还会工作不顺利呢?咋还会家庭不和睦呢?咋还会神经衰弱呢?咋还会被人瞧不起呢?咋还会迟迟不开悟呢?
——哎,算啦!这《圆觉经》不灵,以后不信了。
——嘿嘿,这样的人呀,如今可不在少数。哎,如今的许多学佛人,他们的根机非常“猛利”,总想着呢,来它个事半功倍,哎,修行呢?要简单再简单,效果呢?要明显再明显,最好啊,念一遍经文,就开悟;要么,问法师一个问题,你一回答,他就大开圆解,哎,这效果还差不多嘛!
——这样的人呀,不可与…
《趣品《圆觉经》之二十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