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管在自度或度他方面,应该都能更快成就。
实际上,佛教是超乎入世与出世的,入世或出世都只是应用的方法,最后的目的是要超越,超越入世与出世,超越一切相对观念与境界。
四、佛教是禁欲主义吗?
佛教认为欲是生死的根源,要成就一定要消除一切欲念。但是对冶欲念的方法,并不是用压抑禁制的,而是要转化。从彻底的认知欲念的特性,是无常、是苦、是虚妄、是不得自在,认清它的真相,便转化成智慧;然后再将它提升、扩展,成为对一切众生的关怀。
五、佛教违反科学吗?
现代人最大的“所知障”,就是迷信科学,凡是科学所不能知的、不能解答的,就一律视为无稽,视为“迷信”,以一句“不科学”来否定。
其实,科学也是以人类有限的知识所发现约有限现象,并不是完美的,更不是绝对的答案。新的科学观念,一直不断在推翻旧的科学。我们怎能执著迷信于随时可能被推翻的“科学”,来否定广大宇宙间未知的事物呢?
事实上,科学愈进步,愈能证明佛法的正确性。比如佛经中说宇宙是无穷尽的,说一钵水中有八万四千生命,说人体内的细胞和内分泌作用情形,说物质分析到最后所得的最小粒子的状态,如是种种,在还没有科学发现之前,一般人也是不相信的,但现在科学一一为它证实了。又如“虹光身”,在还没有“科学”之前,一般人都不了解,也不容易相信,但现在大家都知道,其实就是“质能互换”的作用。可以说,佛教不但是符合科学,而且还是超越科学、领先于科学的。
六、佛教崇拜偶像吗?
所谓崇拜偶像的定义,如果是指对偶像致敬,那所有的宗教,包括批评别的宗教是崇拜偶像的,它自己也都在崇拜偶像。不只是宗教,所有国家的人民,对其国父及元首的铜像致敬,也都算是偶像崇拜。如果定义是把偶像当神灵崇拜,那和佛教是绝对没有关系。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来不以色身相见”。我们尚且不应该把佛陀的应化身当做是真的“佛”了,何况是佛陀的形像?我们尊敬的是佛的人格、佛的智慧、佛的慈悲、佛的觉性。不只尊敬已经成佛的佛,也尊敬一切末成佛的佛,即一切的众生。
至于佛菩萨的法相,是随顺世间的习惯,为了让人生起信心,和提醒大家不要忘了自心的佛性,而设的方便法。
七、佛教是宿命论吗?
佛教是讲“因缘果报”,是因果论,不是宿命论。我们认为一切都是过去所造的因,依现在的缘而成。没有什么天生注定的命运,也没有什么神、什么上帝能主宰我们的命运。
所谓因,就是过去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所想的念头(我们称为“业”),所留存在我们心中的能量(称为“业力”);所谓缘,是指现在的环境、和我们的心念。如果现在的环境和心念,适合让心中保存的能量发展,它就展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果;这种结果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就是所谓的报。
所以没有所谓的“命运”,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愿意去改变它。如果能控制我们的心念,不造成不良的缘,则过去所造恶业的因便无法发展,恶业的果也就不会出现。但最重要的是控制我们的心念,不要再起恶的念、说恶的话、做恶的事,从根本上断除恶因,才能彻底改变生命、净化生命、提升生命、乃至圆满生命。
八、佛教把别的宗教都贬为“邪魔外道”,不是排他性很强吗?
(1)首先,要了解“邪、魔、外道”三者是有区别的。
“外道”是“向外寻逐之道”,或“执著外相之道”。他们也有正面性的理想,只是没有足够的智慧,不知道真正的自心,而在色身或妄念做工夫,在事相仪轨上修持。他们也能达到某种程度的成就,或者成仙,或者生天,对自己精神的层次有正向的提升,但都不是究竟,仍旧不能解脱生死。虽然严格说来,他们追求的方向也错误,但若方便说,外道的教法都只是层次上深浅的差别而已。
“邪道”是“邪曲之道”,是不正的道。一种是邪曲世间法,即违反世间伦常的,如在自己团体内邪淫乱伦、在自己国家内叛乱夺权、在种族国家间争战攻伐等,利用宗教的名义,利用信徒对宗教理想的盲目信仰,控制这些盲从的信徒,来执行这些贪嗔痴的行为,满足某些领导人物的私欲,罔顾社会国家民众的利益安乐和生死,这便是“邪道”,这样的宗教便是“邪教”。另一种是邪曲出世法,即搅乱其他宗教的正统教法,扭曲错解别人的教义,更进而弘扬这种错误邪曲的教法,混淆信徒的知见,破坏他人的宗教,引导众生入歧途,这也是邪道、邪教。
至于“魔道”,则是由外魔附身于某人而教授,或者由外魔教授给某人,再转授其他信徒。会让外魔附身或接受外魔教授的情形,通常都是修行人修持到某种程度时,有超乎常人所能感知的境相出现,便于此执著,自以为已经成就,并认为必须依自己如此修才是正确的,自己心念这么一偏,和他过去世有因缘的外魔便来了,依修行者所喜爱的境相面现,让他更执著、更狂傲,而接受外魔的教法,并自立宗派弘扬他的魔道。因此修行者在修行的路途中,必须步步为营,随时观照自己的心念,千万不要贪求感应神通,不要起我慢心,不要让外魔有机可乘。
邪、魔、外道三者的差别,简而言之,外道虽不究竟,追求错了,但至少对世间人心还是有所助益的;邪道和魔道则会断人慧命,而邪道主要是由人在控制人,要想转念回头比较容易,但是魔道则是由外魔在控制人,一入魔道,要想脱离便极困难,甚至于生生世世都要受到外魔的纠缠,生生世世都沦为魔眷。然而,魔道和邪道,也会利用世俗的“善行”来博取世间的名闻,以方便于他弘扬断人慧命的邪道和魔道教法。所以我们要判断是否是正法,不能由他世间的善行来判断,而必须依正智慧,从其教法来判断。
(2)了解了这三者的区别,就可以知道佛教对别的宗教的看法,完全是依事实来探讨,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提出他们不究竟和错误的地方,并不是只关在自己房间里自说自话,所以这绝对不是排他。
(3)各位要了解:并不是把所有宗教都收到自己的宗教来才算有包容性,更不是把别的宗教所崇奉的对象划到自己崇奉的对象之下才叫包容性强,实际上那是世间最大的窃盗,也是对别的宗教侮辱之极致。
由于各个宗教的教理各不相同,把所有的宗教收为己有,必然要将各种理论重新整合,也必然要改变各种教法的本意,去附会他们自己的论调。所以表面上说是尊重各种宗教、包容一切宗教、对一切宗教都平等,但事实上是在破坏各种宗教、坏乱各宗教的教法。所以事实上,这种做法已经属于伤害别人、误导众生的“邪道”了。
(4)其实佛教才真正是具有广大包容性的宗教。因为即使对于邪师及魔本身、及他们的弟子,也都深具悲愍,也一样都是所要度的众生,而不会“欲除之而后快”。而对于一般的宗教(包括所谓外道及邪道),虽也悲愍他们的不究竟,但却一样尊重他们的教法,也尊重他们教徒的选择,因为众生根器不同、因缘不同,只要能有利众生的,佛教都是同样敬重。这种包容性,是其他宗教所少有的。
第三章 基本观念
一、佛教相信死后的生命吗?
当然,佛教的生命观就是永恒不灭、无始无终的生命观。不只死后还有生命,生前也有生命。每一番生命的生死现象,都只是一次受业报的形态而已。
当这一阶段的生命“死亡”之后,会暂时进入一种叫“中阴”的过渡状态,等待再一次的“出生”。至于下一生的地点和形态,是依过去世所造的业而决定。过去世所造的善业成熟的,就生为天、或人,过去世所造的恶业成熟的,就生为畜生、或饿鬼、甚至到地狱。等下一期的业报尽了,又会再从那种形态的生命“死亡”、又再“出生”为男一形态的生命。如此一直在天、人、阿修罗(一种神)、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中不断地生与死,这就叫做“生死轮回”、或“六道轮回”。这就是一般众生的生命现象。
二、佛教相信天堂和地狱吗?
佛教相信有天、有地狱。但天不是生命永恒不灭的归宿,地狱也不是魔鬼的世界、或不信上帝者的终结所。
佛教的世界观,认为天有二十八层,分为“三界”,由下往上次序是:一、欲界,是还有男女淫欲、饮食、和享乐等种种欲求的地方,有六层天,常行善行,就可以生到欲界天,这里的众生,都沉迷于享受感官的快乐;二、色界,已没有一般的欲望,但还有色身存在,修习禅定,就可以生到色界,包括修世间四禅所生的有十二层天、外道修无想定所生的有一层天、佛教修声闻法的圣者所生之处有五层天,一共是十八层;三、无色界,有四层天,也是修更深的四种禅定而生,这里已经没有色身,只有意识的存在,生到色界和无色界的众生,都沉迷于禅定所生的快乐。愈往上层的天,寿命愈长,但不管多长久,除了“五净居天”(声闻圣者所生的五层天)的圣者之外,其余都仍会在福报享受完后,或禅定的定力消退而出定之后,再堕落下来,随过去世所造的业,而受报转生为其他众生。
佛教的地狱,是随众生所造的重大恶业,而变现出来令受业报的地方。这里没有魔鬼撒旦,也没有十殿阎罗,甚至没有“狱长”管理。所有的狱卒、刑具等等,都是由众生各自的业力所变现的,令众生各各感受到受刑罚的痛苦。但是除非众生的业和地狱相应,否则不会到地狱去。同样的,除非造了应受地狱业报的罪业,否则不会见到地狱中的狱卒刑具。
三、佛教相信阎罗王和死后的审判吗?
阎罗王,又翻译作“琰魔王”。
据显教的经典所载,阎罗王是大鬼王,统治大鬼城的饿鬼众生。另据密宗的说法,阎罗王是死后审判的主持人。
饿鬼和地狱是不同的生命形态。堕入地狱中的众生,不是鬼;而鬼也不会到地狱。地狱的众生无法自由活动,而鬼则会到处游荡。
至于所谓死后的审判,其实…
《初机学佛必备基本知见 (诺那华藏精舍编辑室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