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自己审判自己。依自己的业力,变现出阎罗王,来检视自己的罪。所谓阎罗王,其实就是自己良知的化现。
四、佛教相信复活和永生吗?
(1)除了诸佛菩萨为度化众生而示现神通游戏,一般众生绝不可能死后复活,更不可能因复活而得永生。
(2)肉体的永生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肉体是分子暂时积聚的假合体,而每一细胞都是每分每秒地不断在变化,不断死亡与新生(新陈代谢),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一直都维持著一个肉体,但事实上这个肉体是刹那刹那都在变化的。要求肉体暂时维持不变都不可能了,何况想要它永久存在,不变不灭?有聚合必有离散,有生长必有衰败,有存在必有灭亡,这是我们这个相对世界里一定的原则。
(3)肉体无法永生,永生的是不灭的生命。生命有两种存在形态:一种是生命展现的形态一直不断在改变,即是生死轮回,但虽在轮回之中,生命的本质却不曾改变过,未来也永远不会改变。第二种是我们藉著不断变化的生命形态,来突破、开展、还原生命的本质,到生命不再有形态的改变,就是解脱生死轮回,也就是“涅槃(圆寂)”,这才是真正的永生。
五、超度亡灵有用吗?
(1)基本上,亡灵的确是可以靠超度的力量而获得利益,但并不是所有的所谓“超度”都能使亡者获益。要真正能利益亡者,第一要看亡者家属的诚敬心,第二要看超度的师父之修持,第三要看所用的方法,第四要看亡者自己的配合意愿。
(2)超度是基于对亡者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要帮助他生命能获得更好的提升,而不是只求活著的人自己的心安,更不是为了活人的面子。
(3)帮助亡者的方法,不只是超度。当然,能够找到一位真正成就者为他超度,是最直接稳当的方法。其他像助念、布施、供养三宝、诵经持咒等,也都能做为帮助亡者的助缘。而最重要的,是不要杀生祭拜鬼神,这样做反而会加重亡者的障碍。
六、焚烧纸钱对亡灵有用吗?
(1)首先要了解,亡者能得到什么,那完全是依业力感应而来,并且都只是靠心念的力量而化现、而感受而已。
所以,第一个,如果亡者本身具有大福报的业力,甚至具有生天的福报,纸钱这种小福报和他的业力根本不能相感应,焚烧纸钱对他也是根本没有用。基本上,只有鬼道众生的业力才会和纸钱相感应,也就是说,焚烧纸钱只对鬼道众生有用。但也不是所有的鬼道众生都能受用到,如果他的福报不够,还是得不到。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烧纸钱的人的心念,是否真诚,是否能让亡者或鬼道众生感受到他的诚意。因为亡者或鬼道众生能否受用,完全看他们的信心,而他们的信心,又必须靠烧的人的诚心来建立。
(2)基本上,正信的佛教是不鼓励焚烧纸钱的。因为这只能暂时对他们有帮助,却会让亡者产生无终止的执著和依赖,甚至对原本业报还没定的中阴身,会让他们执著于这个层次的境界,而坠入鬼道中。所以,如果真想利益亡者,不管是刚过世的中阴身,或者过世已久、坠入鬼道者,带他们念佛、持咒、修法,回向给他们,才是最有效而又没有副作用的利益方式。如果能够请到真正成就的师父为他超度,这种助益最为真切。
七、极乐世界和天堂一样吗?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极乐世界和天堂都是完全不同的。
天堂,是由众生的共业力所现的,一个供善业成熟的众生享乐的地方。每一层天大多都有它的天帝管辖,却不一定有佛法。它的快乐是相对的乐,是感觉作用的乐,是终必会消失的乐,是会引生痛苦的乐,是不究竟的乐。它的景象、享用的物品,尽管再多么美妙,也都终必坏灭,都不是真正清净的。最重要的是,它还是在六道之中,福报享尽后,还是要堕入其他五道之中,继续再受轮回。
而极乐世界,它是由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建立的清净国土,是一个供发心努力修行者专心修行的地方。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极乐世界没有恶道,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也都没有生老病死的痛苦,寿命非常长,长到足以修行成就,所以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永远没有机会再受生死轮回。除非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承著弥陀宏愿到六道中示现生死,广度众生。又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所有生活上的必须品,和修行上所需要的东西,都只要动一个念头就自然出现,不必再为生活和修行而烦恼,可以把所有的时间和精神都用在修行上,所以能够很快成就。又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极乐世界没有任何会障碍修行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是帮助大家修行的,所以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很快就能成就。所以生到极乐世界,必定都安享清净的究竟大乐,因此称为“极乐”。
第四章 学佛
一、只要心好、行善,何必要学佛?
(1)每个人都说自己是好人,每个宗教都说自己是劝人为善。但是所谓的好坏、善恶,是以什么为标准呢?都是以各人自己的成见为标准!
一般人都只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为善,一旦受到侵凌攻击,便视对方为仇敌,拼死反击,却不知自己这种敌视的心态、忿怒的心情、和反击的行为,也都是自陷于“恶”了。又常有人以“嫉恶如仇”自诩,但这个“嫉”念又岂是善?“善”的标准仅到人类的人,他杀生食肉也自以为是善。
每个人都以各自的观点为标准,认为自己所为的都是善,而个人的观点又是随时会随自己的情绪和利害关系而变动的,以致每个人连自己的标准都无法作一定的规范,何况要认同别人的标准?人人都自认为是善,都认为别人是恶,而互相攻击,互相攻击却仍然各自认为自已是善。
宗教也是一样,各有各的善恶标准,而相互评击。标准较严格的,认为标准不及自己的是恶;标准较松散的,认为标准超过自己的是愚痴。但之所以标准散漫,是他见得不够深、不够广,然则到底谁才是愚痴?
佛教和一般人及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是在于对善恶的标准非常严谨而且明确。以佛教的标准来衡量。事实上一般人所谓的“心好”都是自我粉饰,所谓的“善”都是虚伪、都不彻底。因此,之所以要学佛,就是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善”、什么样的发心才是真正的“好心”,让自己的错误没有借口逃避;从而更能身体力行,真正地来行善,最后让自己的思想、行为、和人格,都达到最完美的标准。
所以,也可以说,如果真正心好、真正愿行善的人,一定肯学佛,接受佛教严谨的善恶标准,努力成为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
(2)善是有漏业,只是增长福报,不能解脱轮回。而学佛最终的目的,是要修无漏业,要解脱轮回。佛法中之善行,是增长修无漏业的助缘,是基础,而不是目的。所以学佛,不只是要行善,即使能学行佛法中的善行,也还是不够的,还是要学究竟解脱的佛法。
二、学佛必须吃素吗?
(1)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吃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吃素是源自于大慈悲心,是因于对畜生道众生的悲悯,是对他们被残杀、被屠戮、被烧煮等惨烈遭遇的不忍。任何人,在面对碗盘里的肉块时,都应该想想它们从活生生到被做成所谓“美味佳肴”过程中的残酷经历,如果他还吃得下,那真是连一点点的悲心也没有了。连孟子都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种没有悲心的人,也可以说连“人性”都没有了,儒家都认为他连做“人”的资格都不够,何况学佛?
所以,虽然五戒和出家戒中都没有禁止食肉,但《梵网经菩萨戒本》中便将食肉列为菩萨戒。经云:“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
(2)真正说来,吃素不是学佛的“必须”条件,而是学佛的“必然”结果。它不是用强求的,而是当自己慈悲心增长时,自然会发生的现象。但这种结果,也只是学佛当中的一种“副产品”,而不是学佛的目的。
但如果还不习惯吃素的,或是慈悲心还不够大到能自然不忍吃肉的,练习吃素,可以培养增长慈悲心。此时,吃素是学佛的一种手段,一种增长慈悲心的手段,但也不是学佛的目的。而且这种手段也不是“必须”的,这是自由选择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
(3)对于有心吃素,而环境因素不许可的人,可以暂时随顺因缘,或吃“肉边菜”。毕竟发心要比外相更重要,有“不忍吃肉”的慈悲心,要比强求吃素更重要。而爱护自他一切生命的慈悲心,又比不吃肉更重要。对环境有困难的人,当更努力在心性上修持。但还不能发心吃素的人,千万不要以这种论调当借口,来掩饰自己贪好吃肉的行为,更不可以此来反对、破坏别人吃素,这是要负极大因果的。
三、只要心中有佛,何必吃素?
(1)如果心中真的有佛,就不可能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吃肉饮酒。
佛是大觉、大智、大悲者,如果心中有大平等觉,怎会吃同具觉性的众生之肉?怎会让酒来迷乱心念、障覆觉性呢?如果心中有大智慧,怎会不知道动物临死前会产生尸毒,而食肉造成血质变酸,更是致癌的主要来源?又怎会不知道酒精会伤害脏肺、麻痹神经、腐蚀智慧呢?如果心中有大慈悲,又怎么忍心吃得下众生的肉?
(2)只是心中有佛,还不能吃肉。必须自己已经成佛了,具有佛的大能力,能超度得了你所吃的众生;又必须是为了度化众生,而行游戏三昧,如此方可以吃肉。
(3)有些戏剧小说中写到酒肉和尚,常讲一句“口头禅”:“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这句话原是出自《两般秋雨 随笔》所载,明朝末年张献忠将攻渝城(重庆)前,驻兵某寺,并胁迫寺中的僧众吃肉。当时有一位法号叫破山的和尚,即以渝城百姓的性命为交换,要求张献忠在攻破渝城时不能屠杀百姓,而他自己毁戒吃肉。于吃肉时,破山和尚随口说偈:“酒肉穿肠过,佛在当中坐……”。
为了救一城的百姓,而自己犯戒,这才是真正大慈悲心,真正的心中有佛在。破山和尚如此吃肉,非但…
《初机学佛必备基本知见 (诺那华藏精舍编辑室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