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五家学案▪P5

  ..续本文上一页焚而蔡卞不听。陈璀进日录辩表斥之。

  (85)*(庄、孔)元·陈世隆Ci匕轩笔记》记:(<庄子>)逸篇蒲衣八岁为舜师。考亭云:西伯戡黎如曹操未取汉一样,赵吱传略。

  (86)*(庄、陆)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谓:魏、晋元虚之风开于仲长统述志诗,叛散五经灭弃风雅之说。朱子感兴诗解之者莫衷一是。

  (87)*(孔、陆)宋张舜民《画墁集》卷四,哀王荆公诗有“人人讳道”足门生语。卷五有《易论》一篇,虽外老氏而实拾道家牙慧。《补遗》游公墓志谓:游雄从张载游得其奥,又有政事才。

  (88)*(孔)全祖望《读易别录》三卷,列录古来之以图纬,阴阳灾异及占验体例,卜筮林占、三式占验、律历家、天文家、兵家、堪舆家、禄命家、医家、相家、占梦家、射覆家、丹灶家、蓍书、龟书、言《易》之书名。又于每卷(三卷)之前略论《易》学庞杂之源流,实属治《易》之指南。

  (89)*(孔、孟、庄)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引众说出己意以考《易传》、《子夏易传》、《关朗易传》、《正易心法》、《易林》、《乾凿度》、《古文尚书》、《尚书汉孔氏传》、《古三坟书》、《诗序》、《子贡诗传》、《申培诗说》、《周礼》、《大戴礼》、《孝经》、《忠经》、《家语》、《小尔疋》、《家礼仪节》、《竹书》、《周书》、《穆天子传》、《晋史乘》、《楚祷杌》、《汉武故事》、《飞燕外传》、《西京杂志》、《天禄阁外史》、《元经》、《十六国春秋》、《隆平集》、《致身录》、《鬻子》、《关尹子》、《子华子》、《亢仓子》、《晏子春秋》、《鬼谷子》、《尹文子》、《公孙龙子》、《商子》、《鹖冠子》、《慎子》、《于陵子》、《孔丛子》、《中说》、《六韬》、《司马法》、《吴子》《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答》、《李黄》、《心书》、《握寿经》、《周髀算经》、《石申星经》、《续葬书》、《拨沙经》、《黄帝素问》、《灵枢经》、《本草》、《难经》、《脉诀》、《神异经》、《十洲记》、《列仙传》、《洞冥记》、《博物志》、《杜律虞注》诸书之伪。有真书杂以伪者,《三礼考注》、《文子》、《庄子》、《列子》、《管子》、《贾谊新书》、《伤寒论》、《金匮玉函经》、《尔雅》、《诗韵》、《山海经》、《水经》、《阴符经》、《越绝书》、《吴越春秋》、《春秋繁露》、《东坡志林》、《国语》、《孙子》、《刘子新论》、《化书》以今日之事实视之,固未免于缺陋,然亦当时所谓集大成之作也。

  (90)*(孔、孟、陆、庄)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一谓:贾公疏着《山东野录》七篇类《孟子》,谥曰存道先生。卷二云:孙明复着《春秋尊王发微》为春秋学者未有过之,又高洁。卷四谓:苏洵二十七发愤后举进士不中,乃闭户究六经而成名。王昭素作《易论》二十三篇,品高逸,市人不忍欺。魏野高节,黄唏贫有守,温公自称齐物子。卷六谓:龙昌期注《礼论》,注《政书》、《帝王心鉴》、《八卦图精义入神》、《绝笔书》、《河图熠心宝鉴》、《春秋复道》、《三教图》、《通天保正名》等论。李畋着《孔子弟子传赞》六十卷,《道德经疏》二十卷,《张乖崖语录》二卷,《谷子》三十卷。卷十谓:聂崇义着《三礼图》。贡父另凿梁山泊之谑非对荆公。荆公博学而流为穿凿,后学者讳称门生。

  (91)*(孔、孟、陆)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论》卷,上言:《易》解多不可晓。《童子问》欲释学者之疑。刘炫伪造《连山》及《鲁史记》见隋史。康节言孟子未言易而易道存,先儒谓学《易》当于羲皇心地上驰骋,毋于周、孔足迹下盘旋。康节日《春秋》,孔子之刑书。胡文定论春壬正月与朱熹不同。项平庵以左氏为魏人,朱熹以为楚人。叶石林谓左氏受学孔子门人。东莱论井田,百篇古《书》在日本。王鲁斋《书疑》,易公《易举隅》发明文字乖讹甚多。子由以太史公疏略不学。滹南《经史辨惑》,指摘史记瑕庇不少,以迁之罪不容诛。晦庵《语类》亦以为粗率。南轩对御从容不似小程,卷中记颖滨、叶水心、王十朋、康节、温公、刘极斋、东莱、邹道乡、元城、南轩、项平庵、晦庵论学处世为人语。晦庵、象山鹅湖偈和诗尤见旨趣。杨慈湖好议论而失言。卷下:吕正献不识濂溪而力荐之。南轩待人慈厚有法。

  (92)*(孔)元·白珽《湛渊遗稿》下有:《大易集说序》谓:俞玉吾于《易》不但能言又能行之,辑先儒善说为足书。

  (93)*(孔、孟、庄、陆)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提要》云:“吹剑录持论多偏驳不中理,此则晚年之作。学问既深言多醇正,记道学党禁始末甚详,论伊川、晦庵召祸之自由于以道统白任,为平心之论。”记:张无垢等仿佛圣门气象。伊川对谢上蔡论子贡未始好货殖固论安命。论乾坤,李子美论成王以天子礼赐周公,言道学党禁始末。杨诚斋解喜怒未发恐子思之意未必然。诚斋解圣之清等。柳子与浮屠氏游之故。荆公以学术坏人心,砌成靖康之祸,而反谓叶涛曰,博读佛书,勿为世间闲文字,安石枉费许多工夫。论尽心知性,明道、伊川论儒释异同,《论语》可以觉三教。靳颖昌语,黄黼《道者古今之正确论》句语警拔,次名乃象山文,文不及而理致过之。慈湖言性与天道全是禅家葛藤语。象山尝经意内典,固尝贯穿,观其答王顺第二书可见。道学禅学理性有余,世法不足。《论语》义理明切而未尝绝人仕进之心。晦庵谓洪驹父于君臣大义非无所见,而乃忘君悖逆。龟山始末。英宗谓欧公性真,韩公谓欧公性偏。康节谓凡托伊川之说议吾数学者勿辨,盖先生之学由数入理,性命之学耳。东莱论爱笃虑周。温公谓诚自不妄语始。薛季常《伊洛源流谱》自孔子以下凡九十余传。赵得全宗伊川之学。吴履斋次郑安晓赞思无邪韵。东莱论福祸倚伏,象山论无恒产而有常心惟士能。王魏公客杨亿。象山论社仓知其一未知其二。张揆、温公注《太元》,莹中元城称之,老泉非之,然潜虚行状墓志不载。康节经世书先天易欲授二程,答以无二功。莹中目为考数书。康节讳人言其数学,而实数学。伊川尝修六礼。晦庵居丧为家礼。其高弟黄勉斋惟从事香烛而已。温公、伊川、李舟、俞文豹辟佛事。温公、伊川、明道论卜葬。康节垂殁语伊川眼前路迳放宽,伊川谓:释氏知死生只一个不动心。洞宾语沈东老死知所住,则神知所往。论韩文公、孔必用墨。

  (94)*(孔)明·程敏政《宋遗民录》卷二记:谢钥着《春秋衍义》十五卷。《左氏辩证》六卷。其子翱有《春秋左传续辩》,卷六谓:吴思齐有《左氏传阙疑》。(按上录《浦阳人物志》所着,缺此)

  (95)*(孔、孟、庄)、宋孙奕《示儿编》卷一言经传之文虽出古圣贤之手,然旁举远引必有所从始。如孔子文言引穆姜之筮等。卷二解《易》象数等凡十一条。按该书二十三卷,以总说、经说、文说、诗说、正误、杂记、字说、七类立言,而经说为多,识见庸陋。卢文招校订其乖讹处甚多,而称其援引繁富,故其论之关于训诂衍脱亦应参考。

  (96)*(孔)隋·萧吉《五行大义》五卷,释五行支干名,辨体性,论:起大衍论易动静数,五行及生成数,支干数,纳音数,九宫数。论:相生,生死所,四时休王,配干支,五行杂体,干支杂,方位杂。论德,论合,论扶抑,论相克,论刑,论害,论冲破,论配五色,配音声,配气味,配藏府,配五常,配五事,论律吕,论七政,论八卦八风。论性情,论治政,论诸神,论五帝,论诸官,论人配五行,论人游年年立,论五灵,论三十六禽。其自序有云:“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本乎阴阳,散乎精像。……中原丧乱,根本之书不足,占侯之术尚行,皆从左道之说。卜筮之法,恒在爻象之理;莫分月令,靡依时制必爽。……故今博采经纬,略谈大义。若能治心静志研其微者,岂直怡神养性,亦可弼谐庶政。”则《易》学末流混沌于道家巢臼者也。

  (97)*(陆)宋·李心传《道命录》十卷,编:荐劾伊川札疏。伊川乞归状,授制词,元佑党籍碑,罢元佑学术政事及党禁指挥,裒赠伊川制词。朱内翰论孔孟之学传于二程。陈公辅论伊川之学乱天下。吕安老论君子小人之中庸。尹和靖以久师程学辞经筵。汪勃、何若、曹筠、郑仲熊、张震、劾论程学。叶伯益论程学不当一切摒弃。晦庵辞职状。陈贾、林栗劾论晦庵。叶正则为朱辨诬。刘德修论道学非程氏私言。刘德秀、胡纺、沈继祖论伪学。晦庵落职谢表。刘三杰、姚愈言者论伪党变为逆党等。吕泰然论不当立伪学之禁。伪学逆党籍。晦庵、南轩、东莱、濂溪、二程、横渠谥议追封制词等。

  (98)*(陆)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二谓:本朝经术始于王轸,大庆着《五朝春秋》行于世,传贾文元、介甫经术实文元发之。当时惟刘原父兄弟敢与荆公争。康节精易数事三段。卷三记:濂溪知二程,崇宁以来非王氏经术皆禁止,而建安伊川学盛有讥评王氏语。卷四记:荆公谓欧公不识道理。卷五记:荆公晚年好胜而见窘于东坡。东坡在儋耳所书颇旷达。卷九记:安石以《礼记》驳杂不如《尚书0。卷十记:荆公简率非伪。

  (99),k(陆)宋程洵《尊德性斋小集》三钟山先生行状。谓罗和向、广向兄弟为尹和靖高弟传伊洛致知之学。又俞公靖其学出入坡、洛之间,李缯与滕公恺从之避。滕授李一编皆罗公所得河、洛遗言,戒勿轻以示人。时朝廷设学术之禁,非王氏书不读。后附朱子《尊德性斋铭》,《祭内弟程允天文》、《赠内弟程允夫诗》三首。汪幼夙《程知录洵本传》,程瞳《程克庵传》,《婺源县志儒林传》,《徽州府志儒硕传》,《晓湖尊德性斋记》,程君学行及其与朱子关系亦可以见大略矣。前有明刘节,又周必大、方直孺、王炎、程资序亦可考见其影响。

  (1…

《五家学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唯识甄微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