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P9

  ..续本文上一页世因缘,能够招感我临命中是就有善念,要不然不容易,太难了,所以这个真正的是修来的,没有修来的这个因缘那就随境所转,看什么来了随什么去了。只能是这样。那么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临终往生差别因缘,所以说对于善的,对于于恶的怎么样的因缘我们都有了一个探讨和定位。从生做善临终恶念,便生恶道。从生作恶临终善念,便生善道。这个太难了!

  所以呢往生与否,真正的得度与否,其实还在于临命终时境界,是怪异的、还是非怪异的、非变异的复杂的那种情景。那么这是一个情况,我们探讨第二点。

  第二点临终处理好坏的情况,临终你要处理好坏的得失,你要能驾驭自己,没有能力驾驭也不行!这应该说是经验,比如说弥勒菩萨、龙树菩萨他们都是非常有境界,非常有修持的法身的大士。所以他们说的话是非常可信,我们在探讨佛法的时候提出了四个标准。四个标准是什么?

  四个标准是;第一个是依法不依人,法的标准,不能依靠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希腊哲学家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真理是什么?法的标准,符合三法印的,符合实相印的。所以说依法不依人。人是轮回的,轮回的他怎么能说出解脱的法呢?没有权威性。

  第二个是依智不依识,智慧啊!你的分别心和你的智慧是不同,分别心是烦恼的,智慧是自在的。这个就是差别。

  第三个依了义不依不了,了义是什么?是解脱的。不了义就是轮回的。 有人老找出家人算卦说“你看看我能不能升官,我能不能发财”我也没有办法,我没有办法告诉别人,我说“这个是不定法,你可以升官,你可以不升官。你可以发财,你可以不发财,但是无论是你升官发财也好究竟是不了义的,终究有一天是要退休的,这个没有办法”但是我作为佛教徒来讲,首先我要明确一点,不是不可升官,不是不可发财。但是你不要把他当作生命的唯一。因为还有别的内容,你可以升你可以发,所以不是拒绝你可以随缘。但是你要知道他不了义,所以依了义不依不了一。

  第四点依义不依语,语言文字是工具,他是让你到彼岸的,就像我们说,所有的佛法是指头,我们的目的是要明白月亮在天上,是让你去看月亮,所有的努力是让你去看那个月亮。而你就把那个指头抓住不放你还有意义吗?没有意义,所以就像有人说;念三遍《无量寿经》可以往生西方,有人确实念了,可能是找不到那位法师,找到我了说;“法师我怎么没往生呢?”但是你记住紧紧抓住了那个手指头,你并没有消化他,你并没有受用他,那你又怎么能往生呢?你能怪你念的不对吗?你只能说你没有消化,这个是你的错误。所以依义不依语。法师只是想让你精进,想让你通过念那多的《无量寿经》之后你能够消化能过去改变自己。于是你的自在了,那个时候你感谢还来不及,你那里会抱着种种的疑惑去问法师呢?这个过程是一个误会。请大家要消化,就像佛菩萨要哄众生,他手里面拿一块糖,她哭了,他说“我这有糖啊”于是那个小孩不哭了,于是乎有糖没糖已经不重要。那你拼命地喊“那块糖呐!”糖还重要吗?那个糖不重要了,就像我们已经到了彼岸,说“那个船呐!”要船干什么?还要背着船干什么?所以你必须清楚作为工具是重要的,但是当你已经到彼岸的时后你因该放下,当然你不应该否定他,就像有人说“我不着相”于是把佛像拿跑了,不着相不意味着你不敢面对相。你面对他不执著他,才是真境界。应该是这样吧,否者的话你把佛像藏起来或者给人了,你说我不着相,那没有价值,因为你不敢面对他。所以这个很重要。

  临终处理好坏的得失,临终一关,最为要紧。 我们因该说准备了一生,可能是在临命终时,那一刹那显现我们功夫的重要。显见我们功夫的证明。那个时候你要善加把握。

  世有愚人,就是世上有些很傻的人愚昧的人,学佛的人都要做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和愚人是对立的,我们必须的清楚这一点。那么愚到什么程度呢?与父母眷属临终时,愚人很傻那么对于父母还有六亲眷属,临命终是他怎么做呢?辄为悲痛哭泣,就是总是在那悲痛呀,哭泣呀,如丧好比痛苦不堪,是呀,再也见不到了。没有错,痛苦是情里的,但是你的痛苦有副作用,确实有副作用。洗身换衣。哎呀!给他洗洗澡吧!换换衣服吧!情理之中吗 ?你要是不给洗澡、不给换衣服说自己不孝心,是不是,心理压力重吗,硬着头皮干吧对不对,有时也不考虑这老太太、这老头上哪去了。你也没时间考虑,因为心里压力重吗,只想做人那,没考虑做佛的事。只图世人好看,大家看着漂亮、大家看着觉得很光彩,所以只图世人好看。不计贻害亡人。不考虑呀,怎么样呢,遗留后患于亡人,这是谁说的,这句话是印光法师说的,我觉得也非常重要。印光大师说的,我们要举例子,都举权威性的例子。不要把自己的思维观念,自己的一些想法加上去,那是不对的。不念佛者,且置勿论。你不念佛、你不学佛咱就不说这件事了,不说这件事了。你图好看也罢,你图光彩也罢,不说,即志切往生,如果你自己或者你的家人发心往生净土的话,那就不是另当别论了,你要认真对待。临终遇此眷属,多皆破坏正念,遇到了爱面子的人、爱虚荣的人怎么样呢?都把正念给破坏了。没有正念了,因为你这一折腾、你在哭哭泣泣的,你在给他洗澡、再换衣服,你不知道哪招给他弄的那根神经不高兴了,他就嗔恨心起来了,或者他该留恋了、他该不想走了。他不愿走呀,那生离死别是很痛苦的。对于活着的人,突然间他贪恋死亡,贪恋人生的人,你要是让他走呀,他确实难、太难!所以,中国人就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瞎活着也比死好呀,但是,当你明白如果说好死不如赖活着,那么真正的咱们还活着,活得更好,那你还怕死吗。那就不怕了,佛教徒可以这样。视死如归呀!这句话来自于佛教,当你回家了,回家还不高兴呀,那是家呀,西方极乐世界,你说我不愿意回去,那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如果你是佛教徒,我觉得应该往这方面努力。

  多皆破坏正念,仍留此界。什么叫仍留此界,还得继续轮回呀,还的在那留着,贪恋吗。临终助念,讲到临终助念很重要,非常重要。譬如怯夫上山。什么叫怯夫上山呀,力量很小力量不够上山了,那很难呀,力气不够上山。上山怎么样呢?自力不足,自己没有力气呀。幸有前牵后推,前面牵着你,后面有人推着你,你不就上去了。那不是挺好点事吗,阿弥陀佛接引,大家助念,那不前牵后推吗。应该说很好,当然我希望人不要太多,人多了就闹,人多了乱、人多了就麻烦,我跟你说闹闹哄哄的,我跟你说光图场面,不计后果,也是麻烦,三两个有缘人就好。

  (那么有一点不好意思没有讲完,下次再讲,今天就这样。)

  我们上一次讲到临终关怀之重要,那么,在探讨临终关怀重要的时候,我们又探讨了临终往生的差别因缘,这种差别有两种,第一个是随业往生,随自己的业习气往生。第二个随念往生,把握住自己的临终一念。即使你一生造恶,但是临终之际若能转变观念,一样可以往生净土。即使一生行善,临命终时一念有差全盘皆输,所以呢,不可不慎重。

  讲第二个问题临终处理好好坏得失,临终一关最为重要,生离死别。佛教讲四恩三有尽沾恩,哪生有、死有和中有。中有这一段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善加把握。世有愚人,就是有很愚昧的人,与父母眷属临终时,辄为悲痛哭泣,总是悲痛哭泣,情理之中,若不哭泣的话他觉得不正常,所以认为哭泣才是正常的,但是我们想想看,我们哭泣若是能把他换回的话,这哭泣总有价值有意义,若是哭泣唤不回他,甚至你把他中阴的感觉打乱了,那对他来讲有害而无利,他眷顾啊,于是他就没办法把握住自己往生的方向,那么这是一种极大的障碍。

  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人都有心理障碍,都是给别人看的,不是给自己看的,有时候,我们可能根本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但是为了别人只得这样做。那么临终关怀,往往我们把握不住自己具有的佛教仪轨,不计贻害亡人。根本就不顾虑遗留后患于死去的人。这就是我们的缺陷。不念佛者,且置不论。不念佛的人我们姑且不说,即志切往生,就是真正发愿往生的人,我们总得说。临终遇此眷属,多皆破坏正念,临终的时侯,遇到这样的眷属只图好看,大张旗鼓的吹啊!闹啊!显得是很热闹,事实上,对往生的人,是没有意义的,破坏正念。仍留此界,所以还得轮回,此界,就是欲界。没有办法不轮回。

  临终助念,譬如怯夫上山,临终时如果你能够保持这个正念,就像你力气很小而上山了。自力不足。你力气不够呀!力气不够怎么样。幸有前牵后推,前面在拉着你,后面有人在推着你,谁拉着你啊?阿弥陀佛,谁推着你呢?助念的,这是前牵后推。这就好多了,就像我们上楼,年纪大的人用两个人搀,这这就好多了,没关系!不然你让他自己上去,他上不去。就是这样的,左右扶掖之力,就是馋着,前牵后推两边还有搀着的。那你说这个力量是不是很大?力量非常之大。便可登峰造极。就是说你走多高都没有问题。登峰造极这个词是来源于佛教的,就来源这里。大家要认识到这点。

  临终正念昭彰,临终正念显露无疑,被魔眷爱情搬动等破坏者,你正念有,确实能保持正念,但是没办法啊!什么是魔眷哪!就是你被障碍,被你家人的意念,一种错误的观念和思想行为所缠绕。于是等于被魔眷爱情,那生离死别呀!大家不忍啊!于是要多看看你,要多帮你多做点事,所以就要搬动你,要给你洗身子,要给你穿衣服。然后还哭哭啼啼。往往是这样的。于是你的正念就被破坏了。

  譬如勇士上山,就是你很勇猛,身体很壮上山,自力充足。你完全有理由能够上山,那有力气呀有各种条件你能够保证上山去,但是而亲友知识各以己物,就是你亲戚朋友还有同参道友都来…

《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轮回与解脱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