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唵嘛呢呗美吽--证悟者的心要宝藏(六字大明咒的密乘法门)▪P22

  ..续本文上一页上的了解后,再开展对显空不二的直接体悟和信心。了悟二谛的不可分,是一种甚深的体悟,完全超越任何的智识概念,这就是离戏瑜伽。安住在此见上,持诵六字大明咒。

  

  

  一味瑜伽

  

  

  

42.

  

于外相上断除心贪执;

  

于心性上外相假穴塌;

  

心相不二无尽大开展;

  

证悟一味境中诵嘛呢。

  

  客观事物向我们主观显现的方式,是心的作用使然。事物对我们来说,不管是清净或染污、好或坏、吸引人或讨人厌,端赖己心对它们的感知方式,就像寂天菩萨在提及地狱道时所说的:

  

  

烙铁地基谁人造?

  

烈火圈围何由来?

  

皆因恶念所从生。

  

  事实上,当你的感官接触到某物时,这个物体所扮演的唯一角色,就是促发你意识的认知作用。从那时起,由于受到宿习和过去经验的影响,当你的心对此物体有所反应时,整个过程则是完全主观的。因此,当你的心充满了愤怒,整个世界似乎成了地狱;当你的心是平和的,离于任何的执着或成见,且无论你做什么都如法时,你体验到的每件事都是本然清净的。佛视地狱如同净土;染污的众生看净土则像地狱。

  我们被妄念所染的认知也是如此,就像一个黄疸病人的视觉受到胆汁的影响,使他把白色的海螺看成黄色。由于执着使心将妄念投射于外相上,当心一感知到某物时,就马上执取那个认知,然后评估它是喜欢的、讨厌的或中立的,最后以这个扭曲的认知为基础,做出贪爱、厌恶或漠不关心的行为而造业。

  为了要切断心的执着,应了知万法皆空,就像你所见海市蜃楼的水一样。美丽的形相对心没有任何利益,丑陋的外表也无从伤害心,斩断希望与恐惧、喜好与厌憎的系缚,在了知一切现象无非心的投射中,安住于平等舍。

  一旦你了知心的真实本性,这整个虚构的世俗外相和你对它们的执着就会塌陷,好和坏、净和垢便丧失其强制特性而融成一味,你将达到如米勒日巴尊者的证悟境界;对铁与金没有丝毫分别。当冈波巴供养他黄金和茶时,米勒日巴说:“我是一个老人,不需要黄金,也没炉子可煮茶。”安住在此见上,持诵六字大明咒。

  

  

  无修瑜伽

  

  

  

  

43.

  

心之自性明空本解脱;

  

明觉任运心念自清净。

  

心觉不二于一明点中,

  

无修法身境中诵嘛呢。

  

  心的究竟本性是本然明觉(primordial awareness),念头从中散发,就像光从太阳辐照出一般。一旦了悟这个心的本性时,妄念会消失,如同云在虚空消散。心的本性离于染污,无生、住、灭;以密咒乘的词汇来说,就称为本然相续之心68,或住于当下的离戏(ever-present simplicity)。在佛经中也提到,如《般若波罗密多经》中所说:

  

  

心,

  

心不存在,

  

其相为明。

  

  68 本然相续之心,藏文的 gnyug-ma。

  

  当你检视静相的心、动相的心和这个能了知动静二相的心,无论你花多久时间去找“心”,除了空,你找不到任何东西:心无形、无色、无体,这是心的“空”相。但心能够知道事情、感知现象界的无穷变化,这是心的“明”相。空、明不二,就是本然相续之心。

  现在,你心的明性被妄念所障蔽,但当此障碍清除时,你会开始揭显觉性的光辉,直至念头一生起就立刻解脱的境界,好似水上之画,才画下就消失无踪。以这种方式去体悟心,就会探触到根本的佛性,此即第四灌顶的修行。当心的本性被了知时就称做涅槃,当它被妄念障蔽时就称做轮回;然而不管轮回或涅槃,从未与这个究竟的相续分离过。当对明觉的证悟达到炉火纯青时,妄念的堡垒将被攻破,可一劳永逸地进驻超越禅修的法身殿。此时不再有座上和座下的分别,证量将不费力地得以稳固,这就是无修瑜伽。住在法身的无尽空中,持诵六字大明咒。

  归结之,专一瑜伽着重在调伏自心,离戏瑜伽建立“观”,这两者在一味瑜伽的证量中合而为一,当此证量不可动摇时,就是无修瑜伽。

  密咒乘的四瑜伽和经乘的五道相对应,因此把经乘和密续的见、修、行结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所有不同层次的法教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断除烦恼,因此它们彼此是完全一致的。许多不同的法教支派反映了不同弟子的需求和不同上师的智慧,实际上是同一条河流。

  举世无双的达波医师——尊贵的冈波巴大师,先承事一位噶当派上师,并修习大乘道,后来在米勒日巴尊者足下修行密乘的大手印、拙火和其他那诺六法,成为噶举派的传承祖师之一。伟大的噶当派上师以经乘的修持而闻名,也教导弟子大手印的完整次第和那诺六法等,他们善巧地将这些修行融合在一起。不要忘了,重点不在于我们的修行属于经乘或密乘、在这个或那个层级,而在于它是用来做为有效对治执着和烦恼的法门。

  

  

  

  

<转化六根、五毒、五蕴>

  

  

  在密乘涵摄各种不同阶段的无数教授中,其精华是视一切相为本尊身、所听一切音声为咒语。了知一切念头为法身。以此方式将六根的认知、五毒烦恼和五蕴转化为其对应的智慧,并了悟身、语、意即是金刚坛城、本净的俱生坛城。

  

  

  25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44.

  

色即本尊生起次第诀;

  

美丑与否所执自解脱。

  

无执心之显相观音身,

  

见色自解脱中诵嘛呢。

  

  心犹如虚空,没有形体,必须透过身体才能从事各种行为,使我们走向轮回或涅槃。即便在中阴阶段,也有一个幻身使我们经历从此生到下一生的各种不同阶段。当心与身合一时,我们就能经由感官及其对应的意识来感知这个现象世界。这些感官意识的功能只是纯粹认知其相应的对象——色、声、香等,而不加任何东西。然而,心会在这些认知上多加着墨,如“这是美的”、“那是丑的”、“这可能会伤害我”、“那会带给我快乐”等。这既非外在物体的形状,也不是眼睛或视觉产生了这些主观的阐释导致业的累积,而是“心”的缘故。美的事物本身并不具备利益心的特质,丑的事物也没有任何伤害心的天生力量。美与丑只是心的投射,外在物体本身并没有能力使我们产生快乐或痛苦。例如,看到同一个人,有人觉得快乐,有人却觉得痛苦,是“心”把这种特质加诸于感知到的物体上。

  如此,当客体与六根之一相遇时,便由第六识——意识——产生愉悦或嫌恶的认知。这种扭曲的认知乃是因执着所致,此即造成轮回的基础。倘若没有执着,认知就会解脱为智慧,这便是涅槃纯净的体验,在此境界中不再需要排拒愉悦的感受。为了离于执着,你应该练习了知一切境相为诸佛净土,一切众生为本尊。以此来看待事物,转化你对世界的认知为本净,得以让你了悟诸佛净土的所有功德。

  当你仔细分析宇宙中的各种无尽现象和一切众生的本质,你会发现除了空性的相续外,再无余物。诚谓:“空性的真理是万物的真理。”事实上,是空性让无尽的现象得以显现出来。我们所感知的现象界是空性任运的展现,是净土,而一切男女众生是观世音和度母,此即密咒乘的根本教授。

  我们现在被美的事物吸引,排斥任何丑陋的东西;看到朋友就高兴,看到不喜欢的人就生气。这些主观的反应都是由于心对客体的执着所产生。当我们连魔都可以看成是观世音菩萨智慧的示现时,执着就能被清净,再也没有任何魔能干扰我们的生活或修行了。当我们视一切现象本然清净,是本尊、咒语及智慧的化现时,一切的感官认知都可以当做修行之道。当我们把由空性中生起的万物看成是观世音菩萨的显现时,便证得了无尽清净法界(expanse of infinite purity),不再对好坏染净起分别;一切都是观世音菩萨的示现,朋友是观世音,敌人也是观世音,一切都是观世音菩萨。

  当这种觉受生起时,小心不要抓住不放或感到骄傲。这广大的清净不是我们修行的产物,而是事物的真正本性。金矿中的黄金在与其他物质相混时,其本质从未改变,历经提炼和锻造的过程,只是让它呈现原貌而已。同样地,情器世间的万物和众生本来是空,现象不会被不净观所毁损,也不会因净念而增长,真实本性一直不曾变异。

  如原颂所言,体验一切外相为清净的练习是生起次第的重点,这通常代表了对本尊的观修。但如果你不能持住观想的所有细节,那就把世界看成净土,一切众生皆具本尊自性就可以了。安住在此体悟中,持诵六字大明咒。

  

  

  

  

  

  

《唵嘛呢呗美吽--证悟者的心要宝藏(六字大明咒的密乘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