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顶果钦哲仁波切开示选集▪P3

  ..续本文上一页们生病了,也比较容易面对。这些都是造成痛苦的因,而痛苦本身自然会提醒自己想到佛法。所以说,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些困难的遭遇反而比较容易融到自己道路中。但是当一切都很顺畅,也感觉快乐时,我们的心会毫无困难地会接受那个状况。就如同我们全身涂满了油,执著很容易在无形中渗入我们心中;它会变成意念的一部分。当我们开始执著于有利的状况,会开始迷上自己的成就、我们的名、我们的财富。这是非常难去除的。

  但是拥有证悟的人就像一座壮丽的山,无法被任何风动摇,就像永远不变的蓝天。好的状况和坏的状况,即使来几千个,都不会形成执著或排斥,不会造成任何期待或怀疑。经文这样形容,如果在他一边站着一个人,拿着檀香扇子帮他搧风,另一边站着一个人拿斧头准备砍他,他不会较高兴有人帮他搧扇子,也不会更恐惧有人要砍他。这样的人,所有的迷惑都已消失贻尽。不管任何状况,不论有利或有害,都会让他在道路上有所进步。

  

  执著于“我”

  

  心将经验分为主体和客体。心先认同主体,“我”,然后认同“我的”这个概念,然后开始执著“我的身体”、“我的心”,以及“我的名字”。当我们对这三种概念的执著愈来愈强烈,愈来愈只会全心关注自己的福祉。我们对于舒适的追寻,无法忍受生命中令人厌烦的状况,全神贯注在享乐和痛苦、财富和贫困、名气和平凡、称赞和指责,全部都是因为“我”这个概念。

  我们执著自己的程度,让我们几乎从来不去想他人的福祉。事实上,我们对他人的兴趣不比老虎对吃草的兴趣大。这和菩萨的观点完全相反。自我事实上只不过是一个意念的塑造,当我们了解到,所执著的对象,以及能执著的心,都是空的,就很容易可以看到他人和自己没有两样。我们通常照顾自己所费的心思,就是菩萨照顾他人所费的心思。菩萨如果认为投身地狱的火海可以帮助众生,他就会毫无犹豫这么去做,就像是天鹅飞入凉爽的湖泊一样。

  

  日常的愿望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一而再地为所有众生的利益许下广大的愿望。

  睡觉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达到究竟之境。”

  醒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觉醒于证悟之境。”

  起床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均得佛身。”

  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都知耻而谦虚。”

  点火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所有众生烧尽妄念之薪材。”

  吃饭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食用专注之粮。”

  当我们开一扇门的时候,让我们想:“愿一切众生打开通往解脱城之门。”

  关门的时候,让我们想:“愿一切众生关上通往下三道之门。”

  走到外面的时候,让我们想:“但愿我能步上让一切众生解脱之道路。”

  上坡的时候,让我们想:“但愿我能带领众生走向上三道。”

  下坡的时候,让我们想:“但愿我能去下三道解放众生。”

  看到快乐的时候,让我们想:“愿一切众生达到成佛之乐。”

  看到痛苦的时候,让我们想:“愿所有众生之痛苦平息。”

  

  主宰自己的心

  

  佛陀开示的全部重点就是要让我们主宰自己的心。如果能够主宰自己的心,就能够主宰我们的身体和语言,如此我们和他人的痛苦就得以结束。但是如果我们的心充满负面情绪,不管身体的行为和所说出来的话语看起来多么完美,其实已经远离了正道。

  要主宰自己的心,需要随时意识到所有的意念和行为。不断反覆地检查自己的心,负面意念一旦生起,即用适当的方式来对治。当正面的意念生起,则以回向来加强所带来的利益,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够达到究竟证悟。如果我们能够在平静和内省的修行中保持恒常的觉察,渐渐地,就算是在一般活动和干扰之中,也能够保持对智慧的认识。所以说觉察心是脱离轮回中一切烦恼的基础和解药。

  佛法修行应该可以引领我们,不论是在禅定中,或者禅定之外,同样保持恒常的觉性。这是所有心灵开示的精要;没有这个,不论我们念诵多少咒语和祈请文,不论做多少的大礼拜和绕塔,只要我们的心是散乱的,那一切对去除难解的情绪丝毫没有帮助。永远不要忘记这最重要的一点。

  

  

  再论上师

  

  上师像一艘伟大的船只,带领我们渡过生命险恶的海洋;他是一位永不偏离航线的导航者,引领我们踏上解脱的干地;他是甘露雨,熄灭着我们负面情绪和行为的大火;他是光耀的太阳和月亮,驱除无明的阴暗;他是着实的大地,耐心的承担一切善与恶;他是一棵许愿树,赐给我们现在及究竟的快乐;他是一个宝藏,存着广大而甚深的教义;他是一颗如意宝,提供众生在道上任何所需;他是父亲也是母亲,同样平等的爱一切众生;他是一条慈悲的河流,宽大而迅速;他是一座喜悦的高山,耸立在世间烦恼之上,不因情绪的强风而动摇;他是一朵伟大的云,无偏见到处下着利益之雨,不被任何好恶所影响。

  能够和上师建立起任何关系,不论是亲自见到他、听到他的声音、忆起他,或是被他的手碰触——都会引领我们走向解脱。完全信任上师是在证悟道路中进步的最稳方式。上师慈悲与智慧的温暖会化掉我们心中的铁,放出内在佛性的黄金。

  

  精要指示

  

  话说:“智慧的征兆就是自制,而成熟心灵经验的征兆就是没有烦恼。”这意思是说,当我们越来越有智慧和学问的同时,也会以同样的程度变得更平静、和平、祥和,而不是猖狂,充满傲慢和自大。年复一年,当修行越来越进步,我们会对舒适和不舒适感到无所谓,会没有任何傲慢心,永远平静,不被外在事件所烦心,我们的心会非常谦虚,超越期望和疑虑,无视于八种世间烦恼——得与失、快乐与痛苦、称赞与指责、有名与平凡。又说:“心灵修持之中,困难再开头;世间事务之中,困难再后面。”这意味着,当我们放弃一般的活动,让自己完全精进的修持,可能会遭遇某些外在和内在的障碍。但是越坚持,就会越快乐。反过来说,世间事务在开始的时候会带来一些短暂和表面的满足,但是终究它的结果总是痛苦的失望。

  应该把其他意念都抛开,只要在乎修持所带来的内在转化。不要执著于财富、名誉,和权力,反而培养谦卑心——不只是几个月,而是一生。

  应该经常检查自己是否成功的运用佛法来驯服心中的烦恼。如果任何修行产生相反的结果——让我们的负面情绪和自私心增加——这种修行就不适合自己,应该放弃。当我们开始修行,不要随便去听任何人的意见。让自己像一只野兽一样,逃离陷阱,尽己所能的越跑越远。我们必须完全脱离轮回,不能一半在里面,一半在外面。

  在人群当中,永远要保持警觉心。我们要保持无造作的单纯状态,记住上师的指示。

  应该让自己像一个刚刚和初生婴儿分离的母亲一样。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非常的慈悲和照顾,如果有人把孩子拿走,就算是很短的时间,她也没用办法停止想他。同样,我们永远不要失去了这份警觉心和看守心。

   就算今天死亡如雷电般的降临到自己身上,我们应该已经做好随时死亡的准备,没有任何悲伤和遗憾,对所留下来的一切没有任何残余的执著。我们应该安住在见解的体验中,像一只老鹰冲上蓝天一样的离开这个生命。当一只老鹰起飞,进入庞大的天空,它从来不会去想:“我的翅膀没有办法带着我;我没有办法飞那么远。”同样的,当死亡来临的时候,记住上师和他的指示,完全有信心的遵照这些指示。

  

  究竟的上师,绝对的境地,从未与我们分离,

  未成熟的众生认不清,在远处向外寻找究竟上师。

  唯一的父亲,以庞大之爱,已让我看见己之财富;

  曾为乞丐之我,持续在内心深处感受到师之存在。

  

  遍满全世界及众生、轮回及涅槃的智慧上师,

  你让我看到,一切现象的现起就是开示,

  令我相信,一切即为绝对上师;

  我渴望究竟之成就,从内心深处感受师之存在。

  

  

  

  

二、国内版《成佛之道殊胜证悟道前行法》的附录部分

  

  

  让修行融入你的生活

  

  

顶果钦哲仁波切

  

  在密乘里,对上师的虔信心被认为是开悟过程必备的条件,本文摘录自“如意宝”一书,是顶果钦哲仁波切应弟子之请,依隆钦宁体(意谓为隆钦巴之心要,隆钦巴即无垢光尊者)传承,以十八世纪伟大的上师立津吉美林巴(无畏洲尊者)的教法为蓝本,所做的“上师相应法”①的指导开示,开示的时间为年春于加德满都近郊的雪千天尼达杰林寺。

  

  ① 上师相应法:通过祈祷上师,而获得证悟智慧的究竟方便。

  

  所谓一个“修法者”,是指面对任何顺逆诸境,皆能转极逆的境界为助缘的修行人;他能清净一切外境,且对修行的过程中,一切顺逆外境的经验及相应,也能清楚了知。“修法者”不应被顺逆诸境所引起的障碍、而停滞及困挠;应视自身如同大地,对于任何的众生,不分其好坏及顺逆,均同样加以维护,而仅作承担与容忍而已。修行者又应视困顿环境,为修持的增上逆缘②;如同强风,不只不会熄灭火焰,而是会于一般火中,帮助吹出更猛烈的火焰。

  

  ② 增上逆缘:修法者认为面对一些不好的外境,恰恰能增上对心性的证悟。

  

  当我们遭逢逆境之时(诸如诱惑、恶语、指责或入狱……等),我们都不应该抱怨而认为:“我不断地祈请三宝,所以不应遭此灾难”;而是应该认为此乃过去世损害他人所造成的恶业,因此今生受此灾难,而思维:…

《顶果钦哲仁波切开示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